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官-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世子早些登基,朝局才能稳定下来。

从世子暂歇的屋子出来,袁宗皋望着数丈外伫立的文武百官眯了眯眼,心中不无叹息。杨廷和这次真的是有些过了,自家殿下的性情可不如看上去的那么宽和。

杨廷和已经看到袁宗皋出来,面色肃穆的看着他,脸上绷得紧紧的。

袁宗皋并没有急着上前,在杨廷和面前他已经说了三次,旧话重提也没意思。他只要露个面,表现王府这边并不妥协就好,然后就等着宫中消息,张佐已经代殿下去了宫中。

想到这里,他回头往北望了望,耳朵动了动。

北边竟然传来马蹄声响,因今日嗣皇帝仪仗要入宫,所以在正阳门内的棋盘街已经戒严,重兵把守,禁止军民通过。

不过,他的脸上并无诧异之色,反而暗暗松了一口气,停下脚步,转身回去见世子。

“殿下,宫里那边怕是来人了。”袁宗皋禀告。

除了传懿旨的天使,谁人敢在这个时候在棋盘街上策马驰行。

世子“嗯”了一声点了点头,面上似无多大变化,可袁宗皋还是瞧出其中细微变化。他垂下眼帘,心里明白,刚刚提心吊胆的不单单是他一个,世子心里怕是也悬着。

过了盏茶功夫,就见张佐急匆匆进来,面带喜色禀道:“殿下,太后懿旨下,言皇位不可久虚,既嗣皇帝已在偏殿,文武官员便当劝进!”

世子犹自压制着欢喜,可到底年轻,还是露出几分激动。

袁宗皋与张佐对视一眼,齐齐地松了一口气。

正阳门外,文武百官跪接懿旨,却是欢喜不已。

劝进书都是内阁与礼部早就拟好了,既是太后下旨该上了,就那上吧。上了之后,嗣皇帝当然有资格从大明门过,从奉天门入宫。

这场“礼仪状”之争,终是嗣皇帝赢了。

不少人看着杨廷和的背影幸灾乐祸,即便这些日子再一手遮天又如何,等新皇帝登基,格局就不同了……

*

良乡县城,最繁华就是驿站街与县衙前街之间,王琪口中说着对这边熟,实际上也是第二回来这里。不过是因他在馆驿街外,有两个王家长随留着,才在几个伙伴前充当“地主”。

不管是道痴,还是陆炳与刘从云,对于这京畿市井民俗,都带了好奇。

陆炳与刘从云是初到北地,道痴虽上辈子是北方人,这五百年后沧海变幻,又是另一番味道。

同后世带了东北遗风的京腔不同,现下的京腔是更接近于后世的河北话与安徽话之间。听说大明最早的官话是淮扬话,不过太宗迁都后。后宫中太监与宫女都是直隶选进,皇家的口音就变了。上行下效。官话就有点南北合流的意思。

不过酒楼里的上等席面。不是后世带了鲁菜风格的燕翅席,依旧保持淮扬风味。

对于王琪等人来说,吃惯了重油重辣的荆楚菜,淮扬菜则有些寡淡。

即便那道栗子鸡。也是放了糖,并不怎么和大家口味。

不过坐在楼上雅间。看着窗外街景,也别有一番趣味。

众人吃了席,就在街面上溜达。打量着街上的行人。

北方男子看起来确实比楚地男儿高大。却少了几分斯文。即便偶有穿着儒服的士子经过,也带了彪壮。

街面上抛头露面的妇人,比南方的多,不乏梳辫子的少女。同南方一样,民间女子大多半是天足,偶有不少小脚妇人。不过行走之间除了婀娜,并没有不良于行。

四人在看上街上行人。街上行人也在看着四个少年。除了陆炳面带稚嫩红色面庞不出众之外,其他三个都是唇红齿白的俊秀少年,打扮又儒雅不俗,引得不少小妇人侧目。

待路过扇子铺时,倚门的年轻妇人,十⑧九岁年纪,吃吃笑着上前揽客,嘴上一套一套地介绍着自家铺子里的折扇如何如何好。

众人听着有趣,就停下脚步,王琪还笑眯眯地往那妇人胸脯上扫了扫,不过眼见那铺面半遮半掩,隐隐约约里露出的活计都是高高壮壮,就晓得有不对头之处,并不顺着那小妇人的话进去。

王家那两个长随久居京中,则是忙低声示意王琪速行。

虽说几个少年并不是怕事之人,可也晓得眼下不是惹事的时候,便不再听那小妇人啰嗦,起身往馆驿街去走了。

那小妇人露出不甘之色,可看四人带了健壮男仆,也不敢上前拉客。

待离了远了,王琪问那两个长随道:“可是那小妇人有什么不对?当街揽客,不像是正经买卖人家。”

一个老成的长随回道:“七公子,那个是半遮门。打着开铺子的幌子,实际上是个私窑子。若是被缠上了,少不得破财免灾。”

王琪听闻好奇道:“良乡近日不是整肃治安么?这些人怎么还在?”

那长随道:“抓的都是地痞流氓,这些卖肉的不过是歇业几日。今儿街面取消戒严,她们就出来做买卖了。京城正经人家的女子,即便是贫寒人家,也不会这般没遮没臊地地出来。这些人前妖妖娆娆,装扮的再像良家,也不是正经人。偏上又占着良家的名,沾上了是非不断,轻则中择免灾,重则就要断送性命。”说到这里,压低音量道:“各位公子,良乡除了板栗出名,各式各样的仙人跳也是鼎鼎大名。若是诸位公子这几日逗留此地,还需小心些为好。”

这并不是他多嘴,而是受自家老爷命留在这里服侍王琪,众人出来隐隐以王琪为主,要是王琪等人有个闪失,他也落不下好去。

众人中,除了陆炳,其他人都通晓世情。听了这长随的话,想了想就明白其中缘故。

良乡县是西南进京要塞,不管是进京赶考,还是官绅商人进京都要途径此地,此地又是在京外,治安不像京城那么严,对于那些捞偏门的人来说,大有可为……

最悲惨的不是国庆假期继续宅,也不是宅了还感冒,而是感冒还卡文。晚上昏昏沉沉地,想着早起码字,早起吃完又接着困,翻着明朝礼仪的书籍,昏昏沉沉又一天。欠下的这几章,会在假期结束前补上。每天看新闻过过出游的瘾,然后发现各地人山人海,处处杯具。祝大家过个不拥挤的假期。

猪一样的生活。欠下的这几章会尽快补上,每天看新闻过过眼瘾,然后发现各处人山人海,汗啊。祝大家过个不拥挤的假期吧。

四人除了陆炳年岁还小,其他人也多通晓世情,

第三卷 青云起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进京入驻会同馆

回馆驿这一道上,那长随又讲了两个市井传开的“仙人跳”故事,听得大家面面相觑。

说到底不过是外出商人或士子贪花好色引来的风流债,几个人都是少年,对于男女情事正是的好奇得很,少不得多问两句。

还真没有其他心思,毕竟那妇人身形妖娆是妖娆些,容貌又不是十分出色。不说别的,就是这几人见过姊妹还有自家婢子,出色的也不少。

那长随见众少年不以为意的模样,忍不住道:“几位公子勿要小瞧了这些市井手段,这里头邪着呢。若是上当的都是小门小户的,那又能勒出几个钱?上当受骗的,不乏好人家的公子。”

刘从云摇着扇子道:“莫非她们还有其他手段?”

那长随回道:“小人倒是听过两嘴。除了勾结地头蛇,在官府有所庇护之外,这做‘仙人跳’的分长局短局,有的用药,有的则是这女娘自身的本钱,引人趣味。”说话间有些吞吞吐吐。

王琪听得有趣,刚想要详问,就见刘从云悄悄指了指道痴与陆炳。

王琪便道:“好了,晓得他们不善,不招惹就是,左右在良乡也逗留不了两日就进京。”

陆炳却眉头微皱,犹豫道:“这里离京城这么近,民风就如此败坏,那京城呢?”

单纯的少年伤不起,即便在王府长得晓得眉眼高低,可对于王府外的世界,小陆炳还是太陌生了。

打懂事起受到的教育就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如今听闻这等事情,他实在有些受不了。不是受不了坏人的存在。而是受不了官府的纵容。

那长随瞧着他不痛快,没敢直接接话。望向王琪。

王琪笑着道:“不管什么地方。都不乏捞偏门的。不过京城治安还好,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多,官场人情错中复杂。谁晓得哪条肥羊背后有靠山。就是大街上走个干巴巴的老头,都有可能是个翰林。门下有几个实权学生。”

陆炳闻言,微松了一口气,王琪见状。摇头道:“你就放心吧。敢欺负你的人怕是还没生出来。”

陆炳似有不解,面露差异。王琪道:“不说陆大人从龙之功,升迁在即;就说你与殿下的关系,哪个不开眼的敢欺负你!”

陆炳讪笑两声,道:“我哪好仗着殿下的势。论起与殿下的关系,诸位哥哥与殿下也不逊旁人。到了京里也是诸位哥哥威风。”

换做寻常,王琪听了这话。早要得意起来,眼下却只是冲刘从云扬扬眉“嘿嘿”笑道:“三郎与陈老大要升官发财了!”

刘从云看了王琪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众伴读中,除去陆炳不算,原本王琪得以尚郡主,成为世子姻亲,最为体面;可世子上京继皇统,王琪的身份则变得尴尬。既是兴王府仪宾,那就没有离开兴藩的道理,除非世子登基,恩封胞姐妹为公主。只有那样,王琪才能留京,可代价是三代亲之内官场隐退。

到底会是哪一种?

世子事亲至孝,两个姊妹又是同产所出,真的能独自在京城享受至高权利,将王府那边抛在一边?

以世子的脾气,更有可能是后一种。

刘从云的眼睛不由睁大,飞快地扫了王琪与道痴一眼。

两兄弟两个却看不出什么,是没想到这点,还是有了应对手段?

说话的功夫,众人就到了馆驿街。

因世子已经移驾,这边的戒严也取消了。只有馆驿这里,还留了两百府卫,还有六十来个王府无品级的王府属员。

范氏嘱咐大家天黑之前回来,现下暮色朦胧,有些迟了。

众人心中惴惴,去了范氏处。

范氏双目泛红,面带泪痕,众人见了大惊。

不待众人开口详询,范氏已经含泪道:“方才京城有使至,殿下今日下午已经登基为皇帝……命我等明日进京……”

众人先是诧异,反应过来就是浓浓的喜悦。即便原本心思复杂的王琪,也露出真心笑容。

这些日子,大家都跟着悬心。没有这遗诏之事还罢,谁做龙椅,也不甘藩王什么事。有了这遗诏的事,世子要是不能顺利登基,那才是灭顶之灾。就是他们这些王府属员,也未必落得下好去。

同性命攸关相比,其他的都要靠后。即便是王琪,虽为自己身份尴尬,可是心里也没想过盼着世子不登基。

范氏的眼泪忍不住又流了下来,陆炳上前劝道:“殿下顺利登基,娘当欢喜才是,怎么又哭了?”

范氏忙拭泪,点头道:“娘这是欢喜的,娘不哭了。明日再见,要改口了,不能再叫‘殿下”要叫‘圣上’。”

陆炳抓抓后脑勺道:“叫了十来年殿下了,这乍一改口,还真有些叫不来。”

范氏正色道:“叫不来也得叫,宫里最重规矩,万不可错了规矩,给殿……给圣上抹黑。”

大家闻言,都望向范氏,陆炳有些疑惑道:“娘,咱们也能进宫?”

范氏道:“不单单是进宫,圣上的意思,是命我带你暂居宫中。”

陆炳即便对皇宫有些好奇,可也晓得宫里都是贵人。王妃慈爱,平素免了阿娘的肃拜之礼,在后宫贵人跟前,阿娘岂不是要肃拜不停了。因此,他脸上不见欢喜,反而露出几分担忧。

范氏摸了摸儿子的大脑门,道:“圣上初入宫中,总要有人照看。即便圣上不提,王妃未至,我也要主动求着入宫的。”

陆炳点点头,道:“儿子晓得了……”

一夜匆匆而过,众人心思各异。

次日,却都是早早起了,每人脸上都是欢喜。

除了这二百六十来人外,世子出行所带的行李物件,还有之前护卫大部队行军所带的后勤辎重,都在馆驿。二百多人骑马,簇拥着几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离了良乡。

道痴与陆炳等人,都骑马随在范氏的马车左右。

晨初(早上七点)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京城。

现下的京城,还是太宗时的规划,正方城,开九门。不过因京城人员增多,民生繁衍,住不开了,南城外修建了不少屋舍,时日久了,形成了城外城。

不少京卫驻扎此地,宿卫治安,看起来倒有条不紊。

不过因没城墙的缘故,官绅富户有钱的,还是会在城里置宅,毕竟蒙古寇边不是一次两次,就是打到京城城门下也是有的。

城外住着的,多是商贩庶民,看到官道上浩浩荡荡的车队,护卫都是军爷装扮,便都远远地避开。

眺望前面巍峨的城墙,陆炳与刘从云都不由带了几分亢奋。就连道痴,也凝神望去。

大明建都燕地,因“天子守国门”这一国策,京城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