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官-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的发迹不过两三代,王家却是发迹百年,真要论起来,杨家不过是暴发户,哪里有王家子孙繁茂,树大根深。

实在是杨家风头正劲,王青洪在官场上又确实有仰仗杨家的地方,所以三郎听到的、看得的,都是杨家高门的消息。

如今听了道痴的话,他也明白过来。

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要是王家真的一无是处,自家娘亲也不会被嫁到王家。就算王家风头一时比不得杨家,也不至于像杨家人想的那样天差地别。

像自己那些表兄表弟们所说,王家巴结杨家,王青洪的官都是杨家给的更是没道理。他父亲探花出身,又无劣迹,想要谋求起复,也不过是早晚之事。

要说没借杨家的光,那是自欺欺人;要说都借杨家的光,那也是扯淡。

三郎寻思过味来,眉头的郁气立时散了不少,点头道:“二郎说的正是。是我想左了。京城人人都长了势利眼,我的目光也跟着短浅了。”

他性子虽纯良归纯良,却不知傻的。之所以对杨家表兄弟的排挤不予回音,也不过是觉得亏欠杨家,不想让父母为难而已。

安嬷嬷站在帘子外,皱眉紧锁。

她自然听出道痴话里话外对十二房的推崇,即便没有贬低杨家什么,可效果却是让三少爷离外家越来越远。她觉得应该拦着,可又觉得这话说的也有道理。杨家那几房舅奶奶长着富贵眼。确实将王家低看了,连带着三少爷都跟着受气。

可这孽庶如此盛赞十二房,到底什么意思?莫非有什么企图,想要归房不成?

三郎终归是厚道性子,即便心中多了底气。没有要报复回去的想法,对道痴腼腆一笑,道:“二郎不要担心我了,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几句口角,我只当风吹过。丝毫不记的,并没有受什么气……不过是表兄弟,不投契、往后避而远之就是……”

道痴重新坐下,看着三郎轻哼道:“那些人是三哥的表兄弟,却不是我的,要是谁敢欺负三哥,我的拳头可是不认得亲戚不亲戚。三哥晓得我同陆大人练过拳脚的。还真不怕了哪一个。”

这话说的有几分狂妄与霸气,三郎却听得心头滚烫,含笑点头道:“嗯,嗯,我就等着二郎给我撑腰。”

安嬷嬷在帘子外。心情格外复杂。

三少爷受了外家的气,她如何不知,可是她除了好生开解,又能说什么。如今这孽庶不说藏奸不藏奸,只这话说的就够暖心窝的。别说三少爷才十几岁,就是她这老婆子听了。都有些心热。

正想着,就听身后有人道:“安嬷嬷。”

是彤云来了,原本她避到厢房。将上房空出来给兄弟两个说话,这会想起添茶,没想到看到安嬷嬷在。

安嬷嬷既能直入上房,也不慌张,指了指身边小丫头手中的食盒,笑呵呵道:“听说三少爷吃了酒回来。我带了解酒汤过来。”

彤云往东次间瞄了一眼,亲手接了食盒过去。笑道:“到底是嬷嬷疼三少爷,婢子们粗心,还没想到这个。”

三郎挑开帘子出来,道:“嬷嬷来了。”

安嬷嬷看着三郎脸红扑扑的,目若星灿,眼中越发慈爱,道:“老奴想着三少爷酒量浅,听说三少爷吃了酒回来,不亲眼过来瞅瞅,如何能安心呢。”

三郎道:“没吃几盅,酒醒的差不多了。”

安嬷嬷见道痴没随三郎出来,觉得他太托大,心里有些恼,面上却不显,只往帘子里看了一眼,笑道:“不难受就好。听说瑾少爷来了,老奴是不是也当请个安?”

三郎没有想别的,想着安嬷嬷是宅子内管家,道痴以后来常来往,两人是当见见。

他便挑了帘子道:“嬷嬷快进来,二郎在这屋。”

安嬷嬷跟着三郎进了东次间,就见一少年在南窗下的塌上坐得稳稳的。直到众人进来,也没有起身。

因听丈夫说的古怪,加上方才在帘子外听了那许多,她以为毕竟是个性格张扬的少年。

没想到,仔细望过去,却是面上含笑、斯斯文文的模样。

“二郎,这是安嬷嬷,母亲身边的老人,早年也照看过大姐姐与我。”三郎介绍着:“嬷嬷,这就是二郎弟弟。”

道痴这才起身,避开安嬷嬷的福身。

安嬷嬷双眼如炬,就差在他身上探出两个窟窿,目光虽幽邃难明,可是其中的戒备与提防却是掩不住。再加上方才老人家在帘子外偷听之举,这叫什么事。

道痴摸了摸鼻子,心中很是无趣。

这一个一个都是“忠仆。”生怕他这奸人来坑害三郎不成?

看来还是他早先的打算好,这十二房还是当少来,要不然不知会生出什么事来……

*

金鱼胡同,高宅。

管事婆子应声而下,高孟翔从里间出来,不解道:“明儿不是三郎带了二郎过来,怎么这个时候邀舅母与表妹过来吃茶?”

容娘挑眉道:“大舅母不是早就递了帖子过来,说是听着咱们家得了几株好牡丹,想要过来看看。”

高孟翔一阵无语,眼见就要端午,牡丹早已开残,这个时候提用这个做由子是不是假了些……

第三卷 青云起 第一百七十二章 登门

安嬷嬷既是借口送醒酒汤过来的,便没有逗留,说了几句话便告辞离去。

三郎亲自送到门口,眼见着安嬷嬷远去了,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安嬷嬷对道痴的打量,早已落在他眼中,他也怕安嬷嬷有什么失礼的地方。

一方是母亲心腹,一方是亲兄弟,三郎还是希望他们能相处融洽。

安嬷嬷出了院子,脸上的笑就散了,眼中多了几分思量。

等回了跨院,安伯见她脸色不好,道:“这是怎么了?别是没忍住,说了什么不好听的了?仔细三少爷着恼。”

安嬷嬷摇摇头,在炕边坐了,皱眉道:“我是没想到,那人会是这长相,不仅三分像三少爷,还有几分像大小姐,怨不得太太就是心里膈应,嘴里也没有提过一句不好的话。哎,加上那份伶俐,将三少爷与大小姐哄去也不稀奇。”

安伯道:“怨不得我瞅着他面善,仔细想想,比起三少爷,这个庶出的,与大小姐长得更像些。”

安嬷嬷叹气道:“我都不知该防着,还是不该防着。听着他说话行事,倒真是大小姐的亲兄弟,看似平和,实是孤高。想来若真是心气高的,顶着‘天子伴读’的名头,也不稀罕回来挣什么三瓜两枣的。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以来,宅门里头,嫡庶之争何曾断过,这般亲如同胞的,若是生了坏心,才叫人防不胜防。咱们知道内情的,晓得当年他自落地到弃养,都是老太太坐得主,不干太太什么事,可外人谁晓得当年究竟。要是他心有不忿。恨着嫡母生父。那还往三少爷身边凑合,就定是不安好心了。”

安伯虽觉得道痴合眼缘,觉得他不像似奸的。可既是受了王杨氏托付,自是将三郎当成眼珠子似的护着,听了老妻的话。到底不敢冒险,想了想,道:“即便太太抬举,我们到底是下人,只能好生劝着,也不好强着三少爷什么。要不然赶明儿你去见见大姑娘,大姑娘是个主意正的。若是她开口,三少爷也听。”

安嬷嬷寻思了一会儿,点点头道:“还是请大小姐做主的好……”

东院里。三郎虽有一肚子的话要同道痴说,想要兄弟抵足而眠、好好叙叙别情,可见他面上露出乏色。心里就不忍心。等到屋子里掌灯,便开口让他先去歇着。

道痴长途跋涉而来。今日又起得大早,确实困得厉害,便不同三郎客气,回西屋歇息去了。

一夜好眠,等到道痴睁眼,已经是次日清晨。

青巧已经在外等着,听到屋子里有动静,捧了托盘进来,里面衣服鞋帽俱全,都是簇新的。

衣服是儒服,头巾是儒巾,与晚天换的常服都不同。道痴的衣服都在会同馆,本没有打发人去取,便没有客气,梳洗一番,从头到尾换了,越发显得儒雅俊秀。

三郎早起了,身上也换了身新衣,兄弟两个衣帽样式相同,只有颜色有异,一个是群青色,一个是宝蓝色。

高家不仅是容娘的婆家,还是三郎的亲姨母家,哪里就需要换新衣去做客,无非是陪着道痴,省的道痴一个人穿着簇新扎眼罢了。

道痴见了,自是体会这份细腻体贴,受了三郎这份好意。

兄弟两个用了早饭,看着天色还早,三郎便带道痴去了胡同里的新宅。

搁在其他大户人家,三进的院子,三十三间屋子,实算不得什么。可道痴来这个世界,一直在安陆住着,实受够了那边局促的院子,对于北方这种大格局的住宅构造很是满意。外九房人口本就少,别说现下只是祖孙两个,就是道痴娶妻生子也足够。

加上临近府学,前后都是儒生学者聚居之地,道痴很是满意。

并非对市井百姓有什么歧视,只是儒家爱讲究礼数规矩,多是闭门过日子,少了许多是非口舌。

外九房就祖孙两个,搁在别的地方,要是邻里真有多事欺生的,也让人心烦。

在新宅转了一圈,约莫时间差不多,兄弟两个便坐着马车去了金鱼胡同。

道痴随扈进京,常伴御前,又哪里有功夫预备什么土仪特产。带的几色礼,都是三郎昨晚使人预备好的,倒是也不会叫人挑了错处。

“姨父需坐衙,不会在家。大表哥三甲进士出身,同家眷在山东任上。姐夫行二,下边还有个小表妹,今方九岁,伶俐可爱,同大姐关系也好。”路上,三郎将高家的情形介绍一番:“隔代的长辈们,在四川老家,由高家二房奉养。”

道痴原担心容娘性格太过刚强,到了婆家难免有所摩擦,不过这两日所见所闻,倒是有些明白王杨氏选定为何“亲上加亲。”选定这门亲事。

高孟翔人才并不十分出众,可性格绵和,是个好脾气的。高家人口又简单,容娘又不是长媳,做个次媳妇并不难熬。

不过见了两次面,还真没看出高孟翔是四川人。

这个时候官场上讲究“同乡”、“同年”、“同窗。”根据地域、姻亲、师生等关系,编织出各色人情网。

高家既然籍贯也是四川,能与杨家联姻,那这其中叙的当是乡谊。

“高姐夫说话,可不带那边的味儿。”道痴道。

四川地产丰富,川籍的行商湖广并不少见。

三郎笑道:“姨母与姨父虽都是四川人,可并不长在四川,他们乡音都浅了,到了姐夫这里,在京城生、京城长大,自然早不剩下什么。说起来,外祖家祖籍还在江西,外曾祖父早年出仕时,也是在湖广做官。外家世仆,也半数是湖广籍的。”

杨廷和既已经官至首辅,祖上几代的履历在官场上也不是秘密,道痴也知晓。杨廷和之父属于“大器晚成”之辈,四十七岁才中进士,比儿子杨廷和还晚。不知是不是为给儿子让路,杨春除了在行人司外做过一任外,就外放做湖广做提学,一直到花甲致仕,并没有在谋求京官。同期的杨廷和,则一直在翰林院任职。

说话的功夫,到了金鱼胡同。

兄弟两个下了马车,三郎吩咐小厮上前叫门。

门房认识三郎,忙吩咐往里传话,而后口称“表少爷。”将两人往院子里迎。

没等迎到南厅,高孟翔就迎了出来,笑着道:“总算到了,容娘早早就等着了。”说罢,并不招待两人入南厅,而是直接往二门带:“都是亲戚,先去见我们太太再说。对了,大舅母也在。”最后一句,是对着三郎说的。

三郎闻言,眉头微蹙。

二门内,容娘已经带了两个小丫鬟等着。

见到道痴,她面上笑容更胜,仔细打量道:“一年不见,二郎个子也窜起来了。”

道痴也望过去,容娘换了妇人发饰,鹅蛋脸成了瓜子脸,比过去要清减几分,不过双眼烁烁,依旧显得十分精神,并无憔悴之色。

道痴一边见了礼,眼睛瞄了一眼旁边面容略显饱满的高孟翔。思量着这是什么回事,不都说新婚燕尔,累的是新郎么?怎么新娘子反而见瘦了?

看来不管高家人口如何简单,姨母做婆多么慈和,从娇娇女做儿媳妇都不是轻松的活计。

容娘笑着扶了道痴,才望向三郎,露出几分心疼道:“三郎又瘦了,就算二郎千里跋涉,这脸色也比你好些。”

三郎讪笑道:“大姐,眼见天热了,弟弟正在苦夏。”

高太太在屋子里还等着,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容娘摇了摇头,招呼二人往上房去。

到了门口,容娘先行几步,进了屋子。

西次间中,两个中年妇人正在临窗罗汉塌上坐着吃茶,早已听到院子里的动静。

“娘,大舅母,我两个兄弟来了。”容娘笑着禀告。

主位上那中年妇人穿着身半新不旧的褙子,体形富态,笑着开口道:“既是外甥们到了,还不请进来。”

客座上那妇人穿着靛蓝衣裙,头上也只是簪着银扁簪,并无半点吉色。听着容娘的话,她也转过头,往门口望去。

容娘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