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晴一听倒笑了,“还白白嫩嫩的,你以为是做豆腐呢?我和你说正事呢,你倒扯了这半天的闲篇,以前我怎么觉得你不苟言笑的,成天板着脸,好像谁都欠你银子似的,如今倒学得油嘴滑舌的,还学会低声下气地哄女人了。”

    “你这一说,好像还是真的,我都没发现我能变化这么大,要换以前打死我都不会相信这些话能从自己嘴里脱口而出了,可能是骨子里的天性吧,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只想着让她欢心,做什么都不在乎。我也就在你面前这样,跟自己媳妇还要装一本正经的多累啊。”

    子晴听了脸一红,心里有些信了他的话,嘴里却说道:“又来了,成天媳妇媳妇挂在嘴上,我娘听到了又该数落我一顿。”

    “好,不闹了,说正事,这院墙不如就盖砖墙的,结实耐用,还能快一些,咱俩也不缺这点银子,再说了,一时到哪里找土砖去。现买些大石块的倒是可以,离这里不远的陈家村,村口的河滩上我看有不少的大石块。”林康平拉着子晴的手一直没松开。

    两人商议好了,林康平匆匆找到子福,子福又带他找了三婆婆,请三婆婆家几个儿子帮忙买石块,盖院墙还是找的本村的,原本子晴想找岭上村的村民,给他们找点财路,将来也好相处。可是一想,这村才十来户人家,哪里有专门的建筑队,只得作罢。

    听说子福要跟他去粤城,林康平倒是很高兴,也建议子福和他出去购买些茶叶,运到粤城卖了挣些路费,这一趟的花销就不用家里人掏钱了。

    子福和父母一商量,曾瑞祥说道:“还是少带些银两,稍微接触一下即可,万不可沉迷于此,转了心性,也不是说挣钱不对,毕竟你还是要以读为要务。这次出门历练是为了让你更好了解这个社会,古语不是说了,读万卷不如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将来对你的会试策论总会有些帮助,因为有的东西远不是本可以给予你的。”

    子福点头称是。子晴在一旁听了很是吃惊,她还真是没想到自己老爹还真是有些水平,可惜,他当年因为家里穷中断了学业,这要继续念下去,肯定不是一个秀才而已,要是自己刚来时劝他去考学就好了,那时他应该还不到三十岁吧。现在的他,只怕没了那份心性了,再说三年后,都四十多了。

    子晴正纠结着,沈氏接着说道:“千万记得在八月中秋前回来,中秋后就要送聘礼了,一路小心。”说完递给他二百两的银票,子福嫌多,沈氏说穷家富路。

    因为准备盖院墙事宜,耽搁了林康平二三天的行程,期间他还带着子福出门买了趟茶叶,租好了船,实在等不及了,子晴就催他上路了,工地上的事情是万万不可着急的,出了豆腐渣工程可就不合算了,反正还有自己的几个堂叔帮着,又是村里的熟人,打了好几次的交道了。

    林康平听了说:“也只能如此,再耽搁下去,大卫要走了就麻烦了,只好辛苦你了,我原说不用你操心的,还是得劳累你了。”

    “我不是说过,你的就是我的,我为自己的事情忙活,还不是应该的啊?难不成你心里还是拿我当外人?认为这是你自己的。”子晴故意说道,惹得林康平恨不得抱着她咬几口,终究没敢造次。

    送走了林康平和子福,沈氏的心里又开始长草似的,好在徐师傅上门开始打家具了,沈氏只得打起精神应对。

    子福新房的格局跟现在住的差不多,正房五间,中间是厅堂,东西偏房各两间,每间都不大,也就十二三平米左右,东边是厨房和餐厅,西边是净房和房,沈氏觉得还是预备一个小厨房给他们,万一哪天想自己动手做点宵夜什么,或是要招待娘家来人什么的,也好开个小灶。

    子晴见沈氏忙得顾不上她,便央了曾瑞祥午后陪她去一趟岭上村,看看工程进度,院墙已完成了大半,因荒地的三面都有废弃的水渠,院墙就借着水渠的边,只盖了六尺高,底下是大石块,有半米多高,是几位堂叔跑遍了附近的河滩寻摸来的,说又便宜又实用。子晴又问了大概还需要的时间,以及青砖的要花费的银两,然后就和曾瑞祥回家了。

    到家后子晴找到徐师傅,请徐师傅的徒弟忙完了这边,再去那边做门窗。想了想,子晴又问徐师傅手里还有多少楠木和红木以及别的好木料,这次子福做家具,沈氏只是要求厅堂的几把高椅和案几用红木,楠木屏风上次沈氏就预留好了。两人正说着,子禄回家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四十二章、干旱

    子禄一进门,便对开门的子晴说道:“这鬼天,还未进入五月,怎地如此炎热,这么长的时间一滴雨也没下。”

    子晴听了一惊,可不是的,自打家里开始盖房子后,一直都是晴天,只不过没太在意,西瓜地里还浇了好几次的水。这样一想来,子晴忙找沈氏说了这事。

    沈氏寻思自家今年要办一场喜事,家里的粮食还是先多预备一些,万一到时跟那年似的,庄稼根本收不上来租子,粮食还疯涨,可就麻烦了。还好前两天收的麦子除了给老爷子那一石,自家还剩了不到三石。

    晚饭后,沈氏跟曾瑞祥说了自己的担忧,曾瑞祥道:“既买粮食,就多买一些,把一整年的预留出来,以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凡是还是要未雨绸缪的好。”

    沈氏听不懂什么叫未雨绸缪,曾瑞祥给细细解释了许久,同时暗想,以后每天还是要抽点时间多教教妻子认字写字,应该会有新的乐趣。

    次日一早,四月三十,正赶上大墟,沈氏带着子禄在墟上买了有二百多斤的精米,又买了上千斤的稻谷,毕竟存放起来还是稻谷方便一些。

    端午这日,沈氏又买了上千斤的稻谷和二百多斤的细米,这下估计差不多够了。吃饭时,曾瑞祥对老爷子说了自己的担忧,老爷子看了看天,说:“我种了一辈子的庄稼,真正的大涝只见过两回,那可真是颗粒无收,卖儿卖女,洪水所到之处,地势低一点的村庄,只能看见一点屋顶,咱们这地方,雨水多,水患常见。干旱倒是比较少,往年的春天一直下个没停,今年是差多了。早些准备还是好,毕竟今年你们还要办一场喜事。”

    田氏听了着急了。说:“那春玉怎么办?他那一家子能吃着呢。大毛也要办喜事。”

    曾瑞祥和沈氏听了没接话。

    “你又来了,跟你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是放不下,既如此,索性你过去看看她。”老爷子说完瞪了田氏一眼就走了。

    不过没两天,沈氏上街碰到了以前的邻刘婶子。刘婶子拉着沈氏说道:“前两日,看见你家婆家翁两口子,说是去看大女儿,哎哟哟,拉了满满一车的东西,又是麦子又是稻子又是鸡蛋的,还有恁老多的青菜,你家的妹夫可是遇到了好娘家。一年年的,除了替他养儿子,还要往家送去。也亏的你们不计较。”

    沈氏听了。强笑着说道:“能怎么办?都是一家人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挨饿。”

    “那也太偏心了,说实在的,你那个家婆也有一点太过了,偏女儿也没她这样的,媳妇不疼就罢了,话说回来有几个疼媳妇的家婆?谁叫咱女人命苦,可儿子不也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年我记得你家相公过来送麦子,你家婆这边正好杀了猪,我还以为是叫你们过来吃猪肉的呢,结果。你家子晴说根本不知道这么回事。还问她爹怎么阿公不给肉吃呢。你说说,这叫什么事?”

    刘婶子见沈氏的面色不好看,才惊觉自己多话了忙改口问道:“哦,对了,你家大哥大嫂怎地不回家了,有好几年没看到他们了。听说搬城里了,子萍早成亲了吧?也没摆酒,显见的是怕我们这些老街坊随不起礼?”刘婶子说着说着就有些生气了。

    “这话可是真真见外了,你俩在一起,骨牌都抹了上百次了,哪能因为这个就翻脸?她如今也是真忙,儿子还小,那年痘疹流行,子荷走了,从此她越发把儿子看的重,等过两年孩子大一些了,还怕她不回来?”

    “那倒也是,好容易盼来了的孩子,说没就没了,你家婆说的时候,我还有些不信。你如今倒是好过了,孩子也出息了,银子也有了。听说你家的大院子里,种的都是西瓜?现在种西瓜的也不少了,可也没见谁家有你家那富裕,难不成你家还有什么绝招不成?”刘婶子问道。

    “看你说的,有什么绝招不绝招,我也就是在自家院子里,看管精心些,又加上没有毛贼,可不是比别人多收了几两银子。”沈氏说完又忙说:“我还有别的事情先走了。”

    沈氏回到家里,把东西归置好,找子晴问道:“那一年你阿公他们杀猪,你和你爹去送麦子,你阿公他们没留你们吃饭,回来怎么没说一声?是不是你爹不让你说?你爷俩合起伙来瞒我?”

    “娘,都过去好几年的事了,谁还能记得?再说了,爹爹不想让你知道,也是不想让你生闲气,娘,你看爹爹对你多好,你可别辜负了爹爹的心意。”

    沈氏戳着子晴的头骂了一句:“就你鬼头。”倒也丢开了此事。因为次日一早,她和子禄就要赶去省城,原本子禄说这次已和同窗约好,就不需要沈氏过去陪他了。

    沈氏说道:“约好了也不打紧,咱们可以合租一栋房子,上次你哥他们不就几人合伙租的屋子。我这次去昌州,一来也是为了给你大哥娶亲置办一些东西,省城的东西毕竟比安州城里时新一些,二来又能给你做饭洗衣,多便利。”

    这日晚饭后,沈氏又叮嘱了子晴一些家务,仍旧把子雨带走,好在有何氏在,沈氏也多少放心些。

    沈氏刚走,曾瑞玉过来了,说院墙和屋子都已完工了,工人们着急回家车水救稻苗,所以这两日中午都不曾休息,晚上天黑了才回的家。“这是买石头的账,康平当时给我留了二十两的银子,没用完,还剩了不到六两银子。”

    说完曾瑞玉递过一本简易账本,说是他儿子子文帮着做的。子晴听了,忙夸了两句,接过账本和银子,又问道:“他们究竟做了多少天,一共是十个人吧,我把帐拢一下,好给人家结算了。”

    “工期是在四月初六开始的,端午休了一天,期间他们还轮换着回家车水,所以每人大概做了二十五天。另外,砖厂的账也该结了,我陪你去吧。康平当时押了五十两银子在那,只怕你还得拿一些。”

    子晴听了,回屋取了二张五十两的银票,又拿了两个五两的银锭,想想又拿了一吊钱,这些都是康平临走时给她预备好的,一共留了二百两银子,有银票,有银锭,还有五吊钱,有零有整,方便子晴花。

    子晴换了一身农家衣服,曾瑞玉陪着子晴先到了工地,工人们有的正在清点工具,有的在清理垃圾,他们见了子晴都围了过来,罗师傅看了眼大家,笑着说道:“还是你们家做活痛快,从来不拖欠工钱。不过,大侄女,我厚着脸皮多一句嘴,你看我们这两天每天做到很晚,很是辛苦,能不能加点工钱。没办法,今年的年景只怕不好,我们的日子不大好过。”

    “才刚我三叔都告诉我了,这段日子辛苦大家了,你们每人的工钱是一两银子,另外,我给大家一人加一串钱,这银子和钱我现在就给你们,不过,镇上没有钱庄,麻烦罗师傅替我倒换一下。”子晴看见大家开心的笑容,自己也笑了。

    因为几位堂叔的勤快,到处找石块,石块用的多了,青砖自是省了些,一共花了一百二十三两二百三十文的砖钱。从砖厂结完账回家,子晴给曾瑞玉十两银子,说:“这是侄女给五位叔叔的打酒钱,论理,我该亲自做一桌酒席请请几位叔叔,只是,如今家里事情比较多,几位叔叔也忙,我娘也没在家,等下次康平回来了,我再让他去请五位叔叔好好喝一顿。”

    曾瑞玉听得子晴如此说,也没矫情,痛快地接了,说:“我们可就都等着侄女婿的酒了。有什么事情就说话,我们傍晚来帮你浇一下瓜地,能救多少是多少,别可惜了。”

    子晴听了也没拒绝,这些日子,曾瑞祥和她每天早上和傍晚,就开始拎水浇地,虽说有竹管子通过去,可也需要一人从井里打水,一人从竹管子那头的缸里接水,毕竟子晴是一个不满十三周岁的女娃,哪里有多少力气,曾瑞祥也是个常年不做事的,这阵子可是把两人累坏了。每日的洗菜水淘米水等等都没有浪费,后山的瓜地那边好在前几年也打了口井,为的也是浇水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