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传编零-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咸宁熟人似还不少,一时间或许还回不来。只闻李季已回来主持人民文学出版社。各协还将恢复。月刊还将在一定时候出版。市办试编《文艺月刊》,由浩然和李学鳌主持,已出了二期,似乎不大容易热闹。出了些新书,也不怎么引起读者兴趣。大致还得另想办法,才会有较好发展,因为文学作品不比电影。画家出面的已不少,对外展出水花鸟画又出了常且说还有美人画。几个大而新宾馆的布置,花鸟山水民族色彩的画更占了个主要位置,还要题诗,盖图章。事实上能作像样子旧诗和写像样行草字的人恐也不会多了!
  曹禺闻也患心脏病,住协和医院。本说拟写什么张秋香剧本,或许又过了时,就搁下了。卞诗人和健吾③或尚在河南漯河。俞平伯、钱钟书、吴世昌、何其芳等虽已回来,似乎还不会把研究工作提上日程,因为不大知研究些什么才合今后需要。我搞的一摊倒似乎还热闹。只是书全散失了,一切得重新添补。主要还靠储蓄到脑子里点滴,工作效率不大会怎么高,是可想而知的。好处是和三姐一样,精神还挺好,体力比这里熟人似乎也还强些。只要有事可做,把别的什么通通忘了。
  王道乾那个小女孩,躲在你家沙发后的情景我还记得极清楚,可能也长大成了大姑娘!
  便中也希望告告我们生活种种。我们都十分想知道。记得六二年在南京时,还看到赵瑞蕻和杨静如,不知近来还在南京没有?活着没有?这里熟人可故去不少!
  并愿一家大小安好。
                                      沈从文
                                   六月十四日
  【注释
  ①陈蕴珍即巴金的夫人萧珊。当时巴金还没获得“解放”,只能写陈蕴珍收。
  ②事实上直到1981年,才在香港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比写此信晚了九年多。
  ③指卞之琳、李健吾。
  给在工厂的次子
                 (1974年于北京)
  小弟:得长信,适二表哥正在此工作,一切有同感。因上二月以三万人大厂而言,月出车十六辆,上一月上升了些,亦只到七十辆,多可怕的现实!想起来实在不免令人痛苦。即小以知大,国内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在停顿中,或近似停顿边沿情形,或将以万千计,而人数则将以数千万计也。
  分析说来,即由于六六年运动由“大串联”、“大辩论”发展而为“打砸抢”,再又有计划分成“两派”,以为便于收拾,直到工人入清华,占领一切,改为军管,……到“揪五幺六”,到今年五月新的运动新的高潮为止①,搞得个亿万人情绪纷乱,无所适从。即在党内,也有不少上中层熟人,恰恰如过去邓小平说过的老干部遇新问题,多在莫名其妙中被揪,被斗,终于下放,复在莫名其妙中回转到北京。认了错,或不认错,官复原职。对于更新的种种,还是不知究竟要向何处走,达到终点又是什么,难于明白。“逍遥公”之增加,即由之而来。因为凡是负某一方面实际责任的人,都对于身边干部情绪的消沉,感觉到“无可奈何”,影响到生产的下降,显明不过。思想水平也在下降中,只是少有人注意到!最令人担心处还是思想水平的下降,由热情转为淡漠。但每天报上却总说是大大上升,一切形势大好。搞学习,以科学院的卞诗人为例,即近于磨日子!而学历史谈历史上儒法斗争,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处,不少文章居多是背后由教授赶任务为写成,由什么团体或个人“照本宣科”拿去教、去念。事实上,在鼓励“人云亦云”的学习作风,此外是并无其他企图的。更谈不上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反复照抄的习惯,以至于风气到了小学,红红②一上学即写批评孔老二,这位“孔老二”究竟是什么时人,作了些什么,也一点不知道。不久又批《三字经》,《三字经》内容,也不明白。凡事人云亦云,亦得个“优”。作文课学校不教她们学“叙事”,作点基本功,却教写“评论”和什么“感想”。末了还是照抄,善于照抄便是“优”。更有趣是庆庆,因为事实上比黄帅高二级,书也读得好得多,早在学校即做“学习委员”!批孔批林一到了学校,她把报纸上的文章,剪剪拼拼,搞出了一篇“新作”。事先不告百科③。抄好后才给爷爷看。百科反复读过后,称赞不绝口,以为又有思想,又有文才。到末后才明白是小庆庆变的新戏法,弄得一家大笑!面对一份严肃的现实,即普遍的消极情绪的有传染性的浸润扩张,许多有责的都若视而不见,却避开现实,转而来务虚,上下相欺相哄过下去,似乎没有丝毫责任待尽,日子也过得心安理得。广播大部分都以小学生为对象,安排节目,中学生教育即无由谈起。除把下放作为正面正确思想的执行,唯林反对下放。因之造成一种气氛,谁不赞同下放,即是思想上与林合流。但也还是有初中三年生,正面询问教师。张奚若一孙子十六岁,就质问过老师:“为什么同样是高干子弟,有的读完初中,即出国,为什么我们想在国内上高中也不许可?他们可出国深造,我们就得下去改造,区别是思想还是别的?”老师无从回答……就揍。另一面即不上课,居然就不了了之。不毕业也成。这自然只是一有趣小例,也依旧可以见出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凡是从乡下回来的,都感觉到无希望,无前途。特别是无书可读。只要有点什么书读,就可以支持下去。若新书又恰恰能激发他们的下放热情,自然就更难能可贵了。可是,所有出版部门,都似乎对之没有责任。出的书或连环画,对之关心也只是对小学占大多数,对大些的人即不易起作用。八样板戏和浩然的佳作,事实上却还好,可是写的光明面和下放学生见闻矛盾太大,因此对下放中学生,也起不了什么积极鼓舞作用。甚至特别激起反感。他们要的是真正针对他们当前的苦闷而下药的作品。这里人民文学出版社,好多年来才在最近出一个报道性的短篇集刊,哪里抵事?搞文学的大都只注意到上面的意见,可不大注意到读者的情绪和要求。因此过去四十年前,一个人可以用十年功夫,把作品支配以百万计读者的感情和信仰,现在尽全国名作家的努力,加上最高的称美,面对千万读者时,还是起不了应有作用。为什么原因?似乎也从没有人思考过,并由此出发得出些新的启发,想办法来重新抓抓这个问题。
  我们搞的一行,就更糟糕,全国出了快达千万新文物,直到如今,并不曾引起搞“历史”的专家认真注意过,并来好好利用它,使得新的史学研究,脱离了传统的老方法,进而逐渐以文物为重点来弄清楚“劳动创造文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得出崭新证据。事实上,却把原有底子也快抛尽了。
  搞历史总得懂文献,在文献上作作基本功,一般大学生对原材料既看不懂,也不必看,只“随风转”下去。指定抄什么名专家的作品或考古报告,就已足够作“接班人”有余。长处是多善于望风承旨的搞什么“人”,却极少能懂得必需读什么书才能尽责。日子实在太容易混了,因此,上面人还另请调外面不少美工协助,改陈了三四年④,进展可极小,重点只是抓标题上的观点,而对文物的认识,水平却极低。有搞分段这部分是我们前院那位“大专家”作的孽,训练出来的。因为一个馆归他领导业务廿年,他本人至今写个文物卡片廿个字还不知道应当如何措辞!这种人居然在唯一国家历史博物馆领导业务廿年,自己倒退休了,却留下廿卅个业务骨干命定的在作接班人。再加上新安排的外来的五处长,五副处长,五主任,五副主任,五科长,五副科长,再加五秘书,形成的多级制,大多数新来的长,却对文物毫无基本知识,来“抓思想”,“抓政治”,“抓……”。用忙不过来的各种会不断的开下去,要解决什么说不明白,能解决什么也就可想而知!
  这还只不过是二百干部一个小机关情形。至于大如二表哥厂子,听说加了上千新人,每天交通车上下班,必有许多人挂在车外让车带来回。生产却下降到真正可怕程度。因为来的多是干部,只能坐办公室,开会,却不能干活,也无兴趣学习干活的!
  ……得之佩廿一来信,说今天下午可以到京,昨天向红红一说,使得她兴奋到无以复加。过会会奶奶和红红必将去车站接她。她在信上不告车次,说免得我去接她,事实上这么一来,倒把红红急坏了,可能全个下午将在车站里等着!天气正转好,我们大致将可在星期天去颐和园照些全家福的相寄给你。我一天永远在忙工作,搞了大几十个小专题,将交叉的去分门别类积累图资料,总的完成后,便是劳动文化史一个骨架。今年七十三四,还能有充沛热情和精力并充满信心的来搞工作,和文学所里人居多在彷徨无措中被动的强迫学儒法斗争文件,情形不同十分显明。所以由于条件不怎么好,没有足够的图书,住处又那么窄,工作似乎还能从容不迫的在进展。搞的服装资料第一试点本,今年得抄出说明廿五万字,补图三五百,补图事幸得王予同志为热心拍照,问题不大。只是尽这两个月时间内抄出新的样本,或相当吃重,若能即时完成,明年或可付樱这还只是本工作十分之一!全部完成得用图八千,说明约七十万字,我还满有信心能吃得下。此外小专题只要工作能力保持到目下水平,也肯定能陆续完成。从我学习经验得来的结论,人必然还有极大的潜力(工作能量,记忆力能量,会通理解)可逐渐发掘出来,在短短数年中,完成过去人意想不到的工作量,而且还达到新的深度。但在一种无知无能的沓泄领导中,也会把每个人的头脑变成木木的,呆呆的,以混日子而生而死。除外在影响外,也还有自己,是心怀远志来做人,景当家作主”的责任,还是一个“混”,抓小利,争小权,占小便宜,所有聪明才智都放在这些小处上,终其一生?这是人生的两极,多数人在近代社会教育培养下,最容易学会阿谀、逢迎、贪污、无能,和运动中学来的新的政治世故,很容易接受身边“现实”,用个“新现实主义”处理一切也消耗自己一生。所以国家令人忧心处,还不只是目前,最大痛苦也许还在将来。只是这个必然出现的将来,从现在种种,已大略看得出一个轮廓。
  大学教改已试行了二年。搞这个的都还不明白目的何在。
  教改若只从眼下一尺的远近的政治效果作前提,所得的悲剧效果,是显明不过的。若能从国家以后十年五十年发展去注意,去设想,必将有不少看法,和目前要求冲突矛盾,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一提出,不是刘少奇路线,就是苏修路线。正因为有许多事,只知注意眼前,不明白国家在发展的需要,目下即已受过去廿年教学马虎的影响,技术人材的极端缺乏。二表哥说,来北京和美国人打交道,新买了些机器,必选些人去美国学使用方法,也没有人可胜任。末后厂中却派了个五十岁老工程师去美,学掌握新铣床的技术,事实上一个三级工已足够!
  目前看来,批评家和有思想水平的干部已太多,而扎扎实实的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还大大不够。工作困难是必然的,但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认识,将永远不灰心的活下去,工作下去,学习下去。做一个普通一兵很不容易,可是必需做。
  之佩回时必可得知更多事情。
  从文
  十月廿四
  【注释
  ①指当时的“评法批儒”运动。
  ②作者的孙女沈红,当时只有九岁。
  ③指沈从文的连襟、博学的周有光先生。
  ④指大幅度改变博物馆的陈列,以符合“文革”的新观点。
  剧变前夕
               (1976年8月于苏州)
  小弟、之佩:
  ……
  得大从北京消息,所有受震出毛病七千所房子,都将于十月节前抢修完好。小羊宜宾住处山墙若修好,一行四人仍回北京,还是比较合理。若北方到九月还不解除警报,南方长江边却已宣告无事,到时我和妈妈也许过南京四舅舅处暂住,我则利用在中山门里的博物馆图书进行工作,倒也是一种办法……我一失去东堂子①工作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习惯都大大改变,夜里总是在翻腾中半睡半醒的,白天却在上午补睡,也不像能持久。因在北京近年来都是工作到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