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韦一笑:“宰相不就是您手下的一个小弟么,让小弟给大哥分担一些,也是应该的。”
“呵呵,”宋景公也是一笑,“呸!你这是人出的主意么!宰相乃是国家重臣,要把他这么整死,对国家大大不祥!”
子韦一愣,又想了想:“您说的也对,那好,我就把弹道再改一改,让这子弹胡乱打些宋国的草民也就是了。”
宋景公摇头,一脸正气:“有人民才有国家,把我们宋国的人民都整死了,这不是让我当光杆司令么!不行!”
子韦一咬牙:“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嘿,难不倒我,我还能把子弹变成火焰弹,把庄稼全烧了。一个人都不会死,这总可以了吧?”
宋景公还是摇头:“当然不可以,你这主意也太损了,庄稼要是全没了,宋国百姓还不全得饿死!算了,你也别瞎出主意了,这是我命当绝,我就等死好了。唉,死前好好吃一顿吧!”宋景公一脸凄然,对左右侍从喊道:“来人,给寡人多蒸几个馒头,一定多用白面,少掺棒子面!”
就在此刻,子韦忽然容颜大改,恭恭敬敬地对宋景公拜倒下去,正色说道:“恭喜国君!”
宋景公鼻梁一酸:“我马上就要死了,你还说什么风凉话!”
子韦赶紧解释:“放心,您死不了!老天爷的性子我最了解,他老人家虽然高高在上,却很能够体察下情。您刚才的话体现了您的三次大德,所以老天爷一定会重赏您三次的。我断定,老天爷现在已经把天上的星星重新安排了一遍,荧惑必三徙舍,而一舍七星,一星合一岁,三七二十一……”
宋景公糊涂了:“你当自己是网管啊!说宋国话,别尽说专业术语!”
子韦连忙改口:“这么说吧,老天爷一定因此而多给您二十一年的寿命。”
宋景公这才转忧为喜:“此话当真?”
子韦肯定地说:“您要不信,就等着今天晚上看星星吧,我敢拿人头担保!”
后来事果其然,化险为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当好人、做好事,就连天灾都不怕。
——这个故事有人觉得眼熟不?事见《吕氏春秋》,战国晚期的作品,略晚于孟子。如果我们不把它仅仅当作一个独立的记载来看,而是当作一种故事的“类型”,就会注意到,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故事,无论主人公是国王还是平民,是占星家还是相面先生,故事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尤其是明清时期流行在民间的为数众多的所谓“劝善文”、“阴骘文”,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谁要留了这份心,大可以梳理一些脉络出来。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宋景守心”确有其事吗?这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吗?神通广大的子韦真有其人吗?
——宋景公是确有其人的,子韦也是确有其人的;宋景公确实是宋国的一位国君,子韦也确实宋国的一位天文学家,嗯,这恐怕就是这个故事里全部可考的“真实”了。可以作为参考的例证是:从宋景公时代的其他种种记载来看,这位“品格高尚”的国君似乎不大可能做出这种高尚的事来。
下面就该解释最后这个“帝乙慢神”了。
帝乙是商朝的一位著名暴君。帝乙觉得自己很牛,比所有人都牛,已经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可帝乙并没有因此而志得意满,他还要再接再厉。可以,问题是,所有人都匍匐在自己脚下了,自己又怎么再接再厉呢?帝乙有办法,他“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与天公试比高”,这话用在这里,可绝对不仅仅是修辞意义,帝乙真是要与“天公”比个高低:他搞了一个木偶,把这木偶当作天神,自己和天神对面坐着,要在棋艺上一较高下。
可“天神”到底只是个木偶,不会动。这也难不倒帝乙,找个人在旁边替“天神”下棋子。“天神”要是输了棋,帝乙就脏话连篇。
仅仅是下棋赢过“天神”是不够的,帝乙又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搞了一个皮制的袋子,里面装满了血,挂在高处,自己仰天而射,这项活动被帝乙取了个很酷的名字,叫“射天”。
可老天爷哪是好欺负的!帝乙才嚣张了没多久,就在一次打猎途中被雷劈死了。很多人都知道《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拿大锤砸过雷公,结果把自己给砸死了,却不知道李元霸还有帝乙这么一位老前辈呢。
三个故事讲完,我们会奇怪地发现:无论是“天作孽”还是“人作孽”,其实都和“天”脱不了干系,看其事件背后的思想内涵,简直就是《旧约》中国版。
这显然不是孔子式的儒家思想,是不是孟子式的儒家思想呢?也不好说。
从原文出发,抛开后儒的解释,其实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孟子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和他的祖师爷孔子关于“尽人事”的观点一脉相承的,也只有这样理解,上下文才是连贯的。那么,“天”到底在哪里呢?孔孟认为这个问题大可存而不论,不少后儒却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大论特论,于是不惜曲解经典。
但是,当曲解也成为经典的时候,那也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历史啊。
抛开天,只谈人
好了,了解过孟子在这节里的种种引经据典之后,我们再翻回头来看看。那么,“天”在孟子的本意中如果不像后儒某些经典解释那般的话,孟子的着力点就应该是在“人”字上了。不错,人力的极至就是“仁”,所以孟子在这节当头便说:“仁则荣,不仁则辱”。
——这个论调照我们现代人看来好像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显得有些迂腐,殊不知这可实在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一个重量级命题,是孔孟之道的重中之重。这是老夫子们拍脑门想出来的么?未必,我们不妨看看汉朝初年让知识分子们大感兴趣的一个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秦朝为什么会亡国?
想秦始皇当年灭六国、称皇帝,何等威风,怎么眨眼间就完蛋了呢?以前的夏、商、周不管再怎么样也都是几百年的绵延基业,可秦朝怎么就这么短命呢?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值得大大研究!
这个问题我们现代人可能不觉得怎么重要,因为我们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已经看过了太多了短命王朝,不新鲜。可汉朝人当时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的历史里还只有夏、商、周这三大王朝,每一个王朝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像秦朝这样只传了两代就亡国的事情还真是史无前例。这是为什么呢?
非常事件肯定有非常原因,如果找不到这个原因,我们汉朝会不会重蹈秦朝的覆辙?好家伙,真要这样可不得了!——汉初的知识分子们这样想着,纷纷加紧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
年轻的贾谊博士写出了重量级的学术论文,为许多人熟悉的《古文观止》里选录的《过秦论》就是贾谊这一论文的节选。贾谊先是历数了战国时代里一连串秦国国君的变法图强,秦国的国力一代比一代强大,传到秦始皇这代,灭掉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及至秦始皇建立秦帝国之后,势力之大,谁也惹不起他,于是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这套做法,套用孟子的观点,就是“以力服人”,完全靠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我们要形容一个国家强盛,都知道一个常用词叫“国富民强”,可秦朝却是“国强民弱”——贾谊认为,“国强民弱”是秦始皇刻意营造的政治局面,所以,秦朝的老百姓虽然表面看上去是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帝国之内,但这是驴粪蛋儿外面光,如果切开驴粪蛋儿仔细看看里面,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秦政府的统治手段并不把老百姓当人:除各类计算机教材之外所有书籍一概烧光,交头接耳议论朝政的人一概杀光。秦始皇认为,这样一来,老百姓就全都老实听话了,秦朝政权也就稳如泰山了。
——我给贾谊补充两句:其实呢,秦始皇的这些做法对于原本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人民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因为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就致力于把国民变成动物。在官方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民群众脑子里应该只有两个字:一个是“耕”,一个是“战”,也就是说,秦国人除了吃喝拉撒、生儿育女之外,就只知道种田和打仗,既不会思考也不会闹事,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政府对老百姓也不亏待:丰收有奖励,杀敌有提成。这就是秦国的社会传统。所以,等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社会问题就潜伏下来了,因为秦国人有这种社会传统,而六国人却没有。
贾谊接着说:秦朝看上去国家富强、江山稳固,可谁知道没多少年就有陈胜带头造反了。回过头来想一想,秦灭六国的时候,六国之中有得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人才,而且钱不算少,兵不算寡,就这都被秦国给灭了。可陈胜呢,只不过是个穷人家的苦孩子,又没钱、又没势,一伙人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可就是他们这些人,这一造反,天下人无不闻风影从,没两年就把偌大的一个秦帝国给推翻了。哎呀呀,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贾谊为这个问题找原因,找来找去,发现这都是秦政府不行仁义闹的。
仁义不施,攻守易位。贾谊博士得出了这个结论以后继续阐发,数落完了秦始皇,又数落了一通秦二世,认为这二位都是“不仁则辱”的典型代表。
宁可自杀,不可坐牢
孟子是一层一层来推进的,说过了“仁则荣,不仁则辱”,那么,你要不想让自己被“辱”,那最好的办法就莫过于做到“仁”,具体的做法就是“贵德而尊士”。
什么叫“贵德而尊士”呢?
简单来说,就是“看重道德、尊重士人”,若要进一步解释,内容可就多了。
儒家注重这个“德”字,前面我们已经看得多了,而为什么要“尊士”,怎样才算“尊士”呢?
在“梁惠王篇”中,我解释过这个“士”的意思。什么是“士”?最早的意思是指各种贵族等级当中最低的那个等级,后来又不断在这个本意上衍生出一些新的涵义。“士”虽然只是最低等的贵族,但好歹也是贵族,既然是贵族,就和平民不同。孟子在“梁惠王篇”中讲过,“士”是有操守的,是在“无恒产”的情况下也能“有恒心”的。
儒家推崇礼制,希望营造出一个复古的“礼仪之邦”来(这个被我们现代人误解的概念我已经在上本书的一开始就澄清过了),社会从上到下有一套完整的等级秩序,所有人各安其位,安分守己,政府对贵族阶级、对执政阶层要给以足够的尊重,不能像对待老百姓一样对待他们。贾谊博士还说了:秦朝皇帝在这点上就做得很糟糕,没有“尊士”。
秦始皇和秦二世为什么不去“尊士”呢?贾谊认为,这是他们治国采取法制、抛弃礼制所造成的。儒家和法家是世仇,贾谊博士详细考察历史兴亡,觉得秦国之所以灭亡,都是法制惹的祸。贾谊在他《过秦论》之外的另一篇名文《治安策》里详细讨论了“尊士”的内涵及其对建立礼仪之邦的重要意义,他的这段文字恐怕是古人解释这个问题解释得最动听的了,值得我们仔细听听。
贾谊博士说:“打个比方,天子就像宫殿,老百姓就像平地,官员则是从平地通往宫殿的台阶。大家为什么都觉得天子很尊贵呢,这是因为天子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大家想想,如果玉皇大帝住的天庭不是在彩云之上而是在四川盆地最底部,那恐怕大家就把他老人家当妖精了。我们求神拜佛,造的神像、佛像不都也是高高在上的么,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所以呢,通往天子宫殿的台阶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越多,天子的位置就越高,老百姓就越得仰着脖子来崇拜他。如果台阶只有那么一两级,那就坏了,天子和老百姓就没有距离了,老百姓也就不会再拿天子当棵葱了。古代帝王深明此理,这才设立了等级制度——从爵位来说,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从官秩上说,有部级、厅级、局级等等,这些森严的等级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天子高坐金字塔的最顶端,尊贵无比。”
有人读到这里可能会着急了:尊士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呢?
大有关系。
贾谊接着说:“我们来想想,如果一位贵族,或者大臣,贪污受贿了,犯了大罪了,该怎么处置他呢?”
有人会回答:“这有什么可想的,法办呗!”
——可我们现在说的是古代社会。
“古代社会不是也有不少法办的么!”
——不错,但贾谊博士不是法家,而是儒家。
贾谊说:“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