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案天后李欣频诚品副作用-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我,甚至开始有人复制了神似的语汇,与思考。文字当然有权被复制,思考也可以完全合法地被繁衍,犹如自己25岁的文字有着村上春树的影子,26岁的文案可以看到卡尔维诺小说的痕迹,但是当我发现自己熟悉的语言模式开始长出新的感官、新的神经,有了新的名字,开始以我不知道的方向在延伸时,我频繁地在房地产的文字、电影或艺术活动的文宣上,看到近似的文字用法,连说话的语气都很像……和自己曾经亲密的对白,被复制在自己不熟悉的媒介上,我已经弄不清那些到底是不是出自我的笔下,究竟是我失忆了,还是相似的人愈来愈多,我的知己、我的手足、我的双胞胎、我同母异父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陆续现身,血亲族谱之大让我不再孤单一人;满街的维罗妮卡,让我寻觅30多年的自己找到存在的证据。惊悚的是,当看到有人写得更像自己时,就像在电影屏幕中看到自己不曾演出的映射,或是从陌生人手中收到自己的名片那样令我不安。究竟谁是我?谁写出我?谁比我还了解我?谁在主宰我而且预言我?谁在同步活出我?复制我并且狎玩我?异化我?改造我?在我不存在的时空虚设我?当别人写得更像我,而我开始写得不像自己的时候,我该归属于谁的风格?我要更换语汇吗?如果换了,那还会是我吗?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我难道是一个被虚设的身份,活在近似网络复制的生态中?当电脑关机,我就随电源消失?该怎么办?我正在失语。
  对我而言,这么重要、是我用来独处的声音,已经因为大量的回声而倾听不到自己。有人说,一个人一生只能写一部小说,接下来的只是也只能不断地复制自己而已。
  创作经由一连串的繁衍,固定的路径形成风格,经过再版,变成流行。然而风格一旦变成流行,独特性就会因大量的消费而消失,它们怎么可能共存?换个角度想,如果风格不能流行,那风格该由谁来确立?山本耀司说风格是一种格式、一面镜子、一种监狱,足以反映自己,模仿自己,耽溺自己。当风格建立,自恋体系也同时完成──然而,何时要挣脱牢狱?需要从自己的保护网中解脱吗?监狱之囚也是一室之主,自囚与自由租界区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所以山本耀司很笃定的说,他不怕自己被抄袭,就像三宅一生,或许有人偷得了他的观念,却没有三宅那样精确的技术,得以完美地呈现三宅的风格,达到他的境界。就像文案,即使复制得了思维,用了相同的词汇,可是却无法有相同的叙事方法、相同的脑中影像与陈述逻辑,如同声音是可以被模仿的,但唇形不行。
  为何自己变得如此戒慎恐惧?当时决定出版自己的广告文案作品,不就是想借着发表,让更多人能静下心来看这些苦思良久,却稍纵即逝的广告文案?我需要的是更专心的读者,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消费者,出版不就是为了让文案存活的时间得以不受广告昂贵档期的影响而恒久不灭?如果没有市场,就连书也不能存活,需要更多读者这件事情,变成广告字恋后的副作用,是当初始料未及的。
  文案与文学,自出书以来争论已久。我的广告文案书,是我不想弄清楚的文案与文学新中间路线,其实没什么好去急着定义的。有着广告血统的彼得?梅尔,他的焦躁找到了文学的出路,我也不过是一个在广告与文学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文字书写者:在文案中逐一建立自己的叙事观点,广告创作之余,在纸的背面同步书写另一种文类,比较黑色悲观、比较批判反省的那种,我没有向谁靠拢的意图。
  关于以上的矛盾、不安与失眠失序,或许可以像电影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永远的一天》那样,一个诗人向路人、穷人、孩子买词汇。与其坐困在复制、失格及自我迷失之中,不如去旅行用旅费收买别人的生活语汇。新的字、新的收集形式,有可能新生新的语文系统,我建议文字创作者的精神疗养院应设在市场、渔港、工厂或机场旁边,面对源源不绝的俚语、粗话及直言不讳的生动,这些情绪性的字眼只需精确而完美地场面调度,原创已足。这是一种退化?抑或是进化的唯一方式呢?
  我也不知道。
  封底推荐语
  李欣频是年轻一代华人广告圈中的佼佼者,她延续了传统文案的精髓,并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陈刚(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在我眼里,李欣频在文字的高速公路上,已经早已抛离了对手;所以,她似乎更愿意在一个狭窄的舞台上,去优雅地旋转出难度高超的舞步。但是,她跳得并不高深莫测,她只是从生活的平淡无奇里,给自己加上一双艺文的翅膀,便轻轻地从日常的平静里,跃上了一霎那的文字高潮。连同阅读她文字的人,一同坠入了美好的享受。
  ——黎文 (《城市画报》副主编 ?iMart 创意市集发起人之一)
  精心创造的广告,比粗制滥造的文学高;有良知的广告人,比没良知的作家道德。一本好书就像强势货币,能让心灵富有,因为惜墨如金,所以字字珠玑。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熬夜写出来的文章不值得一看;显然这本书必定是无数个失眠的夜晚结晶而成的。罗兰?巴特说:阅读上的爽和做爱一样,阅读李欣频的文案作品,让人非常容易上瘾,精神上爽快两次。
  ——叶旻振(前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
  文学式的文案;诚品创意超完美的诠释者。
  ——曾乾瑜(诚品书店协理)
  李欣频作品所鲜明呈现的新写作浪潮正是这样:年轻世代的创作者,正带着未经“文学”规范、或不曾被“文学”规范到的态度与作品,绕过文学本质,向溃不成军的文字书写传统传达了“支持”或“篡夺”的讯息……
  ——罗智成(诗人)
  从广告文案到长篇写作, 李欣频实现了跨越性的创意延续。在她笔下,文字可以涵盖世间的任何事物与道理,而其中,广告文案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所有。
  ——莫康孙(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SGM WORKS总经理)
  书腰上的推荐人
  知名传媒人梁冬、前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叶旻振、香港知名创意人欧阳应霁、台湾知名文化评论人南方朔、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奥美中国区董事长庄淑芬、《城市画报》副主编黎文、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SGM WORKS总经理莫康孙、 台湾著名诗人罗智成、龙之媒广告书店董事长徐智明……
  两岸三地文化圈、时尚界精英首次齐声推荐,人手一本的广告圣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