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下,连话都不多说。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以及怎么写,困扰了我很久,然后终于无奈的发现,自己缺乏在平淡中写出味道的能力。
我心中的人物并不理会我的苦恼,他们自顾自的活着,自顾自的走路,吃饭,说话,睡觉。在这段平静的令人惊奇的日子里,他们很缓慢的互相了解。
沈三娘渐渐发现,公主并没有她想像的那样脆弱。
其实这在公主擦净脸坐在火边等着吃烤兔子的时候,已经开始显现了,只是沈三娘没有看出来。她那时候也很敏感,由自卑而来的敏感。
首先是公主不再以泪洗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再哭,但是也不说话,不笑。
作为一个公主,她从来没过过这种风餐露宿的日子。虽然有陆桐照顾,但是陆桐毕竟是男的,不可能像侍女那样照顾的周到仔细。很多事,解忧必须靠自己。
有一种情况我一直觉得有趣,就是在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时候,人往往会变得坚强起来。
每日骑马或者走路,吃粗糙的食物,夜里裹着毯子在篝火边睡觉,这种日子,原来也不是不可接受的。骑马很辛苦,为了节省马的体力,陆桐有时候在地上走,解忧必须保持自己不从马上摔下来。
在汉朝,西汉,还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这两样让后来蒙古马队纵横大陆的发明还没有出现。那个时候人是直接骑在马背上的,当然,在马背上会捆上皮革毛毡一类的东西增加缓冲,但是人想要在马背上坐稳,必须靠两条腿加紧。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广骑在马上向后射回马箭被认为是难得的绝技。
总之,解忧的腿很疼。但是她只能咬牙忍。
我想解忧骑在马上的时候,可能想了很多。她有可能想到了当年皇上对匈奴用兵,那些骑手也是这样骑在马背上千里突袭漠北,大将军卫青或者霍去病也就是这样骑在马上攻到了狼居胥山。她有可能想到了在长安被封为公主的时候皇上对她说的话: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如今边境狼烟仍在,强敌虽远必诛。若为男儿,当拿起刀剑纵马驰骋。你虽是女儿,身上也流着高祖皇帝的血。你必须保护你的国家!
我想解忧一定感到很无力,因为她腿很疼,她很累,她想念在楚国的家,想念她柔软的床。她可能会觉得自己病倒,但是那样更糟。
事实上她没有病倒——人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往往会显示出惊人的生命力。
在山上,很多地方连马都不能骑,必须靠双脚走。解忧的鞋是软缎的绣花鞋,在尖石上走了两天,她的嫩脚就磨出了泡,磨出了血。但是她只能继续走。
在休息的时候,她会到水边,将两只脚泡在冰凉的溪水里,暂时放松一下。伤口浸到水很疼,但是她没有叫,因为叫疼一点用都没有。她只能咝咝的抽着气,然后用布把脚包起来,这样走路的时候会好很多。
这一切陆桐都知道,但是他是男的,要避嫌。
沈三娘也看到了,她在石头上悠闲的坐着,嚼着草。后来她把草吐掉,从她马上的皮囊里面取出来一双靴子。“穿上这个,如果你想活着走到乌孙的话。”
“多谢。”解忧低声道。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一只埙。
埙是一种乐器,陶制的,形同一个小罐子,口小肚大,肚上点缀着几个小孔。双手捧起,把手指按在相应的孔上,对着罐子口吹,就会呜呜响,声音有点象箫,但是比箫空旷。
沈三娘在吹埙。
那当然是在夜里,一个晴朗凉爽的夜。
深蓝色的天空,一轮金黄的圆月正从雪山上升起,淡淡的银辉照亮了雪山。山风从峡谷流淌出来,篝火中的火苗便随着轻轻的摇摆。
解忧裹着毯子,她看到了月亮,睡不着。
月亮这样圆,没有一丝缺憾。这样近,仿佛触手可及。
她想家了。
但是解忧已经不再哭了,她只是怔怔的瞧着月亮。这月亮和中原的是同一个,照在自己身上的月光,现在也正照在家乡的木槿树上,父母是不是正在树下赏月?他们是不是会想起远在天边的自己?
然后她听到了一阵奇特的乐声,很空旷。
她转头,看到沈三娘在吹埙。她坐在一块石头上,隐在黑暗中,解忧只能看到她深色的剪影。
沈三娘悠悠的吹,曲调很温柔,甚至有点忧愁,同她白天在蓝天白云下放声歌唱的调子截然不同。解忧就被这种温柔的乐声绕住了,她想起了小时候奶娘唱着歌哄她睡觉,那时候太小,记不清,但是依稀就是这个调子。
陆桐也听到了埙声。他非常惊讶,因为这曲子,明明白白就是他儿时母亲唱着哄弟妹睡觉的曲子。这是荆楚一带很普通的歌子。
但是沈三娘并不完全按照陆桐记忆中的调子在吹,她仿佛记不全了,有些地方便按照自己的意思补上,后面又想起来,便回到原来的调子中。
在这一路上,虽然有些疑惑,但陆桐并没有和沈三娘聊太多。她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做了马匪,他一概不知。这些是沈三娘的私密,他没有必要过问。
我想行走江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秘密,如果别人不想说,那就不要问,多嘴多舍并不是一个武人该有的行为。
陆桐现在仍然没有问什么,他只是静静的听。然后他想起来自己一直随身带着一支短笛,是幼年去放牛的时候兄长砍下竹子给他做的,他曾经很费了一些功夫来练习。他从怀里掏出了短笛,吹出了一个音,他想要将沈三娘改编的曲子按照原来的样子吹一遍。
他一吹沈三娘就停了。
陆桐只吹出了一个音,一个很涩的音,刺耳难听。他将短笛凑到火前一看,那竹制的笛子竟然裂了。
沈三娘笑了:“西域天气干,笛子不裂才怪呢。”
陆桐有些丧气,这笛子已经坏掉了,再留着没有什么用,但是他舍不得扔,一个东西用久了总会有感情的。
解忧发现了这一点,她从自己的袖口拆出一段丝线交给陆桐:“绑起来就不会继续裂了。”
陆桐停了一下,接了过来。那是上好的丝线,一圈圈紧密的绕在短笛上,就显出缎子般的光泽来。看着笛子,陆桐心里很有点异样,好像自己的心被公主的线绕了起来。
我想,就是从那时候,陆桐开始喜欢解忧的。或许是从那时候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喜欢解忧的。毕竟他是年青的小伙子,解忧是漂亮的姑娘。但是解忧是公主,他一直没往这边想,没敢想。
那么解忧呢?应该更早吧。在陆桐骑着马追到沈三娘那里的时候,在陆桐犹豫着将长剑抛在地下的时候,在陆桐被沈三娘砍伤的时候,她心里不可能没感觉的。更何况,一路上她和陆桐同乘一骑,时时被他照顾。
第三件事情,是从黄鹄引起的。
黄鹄就是天鹅,也叫鸿鹄,属于侯鸟。侯鸟每年秋天排着队从北方飞往南方,所以看到天上有雁南飞,秋天就来了。解忧从阳关开始西行的时候,就是这个季节,没什么其他的原因,我喜欢秋天。
当天空有大雁排着队飞过的时候,沈三娘很自然的要拉弓射箭,而解忧却想起了细君公主曾经唱过的黄鹄歌。
这时候已经将近傍晚,他们来到一个湖边。那是草原上的湖,雪山的融水从山涧流出来,就汇集在这个湖里。湖并不大,很清澈,倒影着远处的雪山。陆桐试图在湖中捉鱼,但这是雪山的融水,水很冷,找了半天,发现水里没有鱼。
沈三娘看到天空中有雁群飞过,就从马背上取下了弓箭。
忽然解忧叫住了她。这么多天,解忧很少说话,这是第一次主动开口对沈三娘说话。解忧道:“请放过它们吧。”
沈三娘停了,问:“为什么?”
解忧低声道:“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沈三娘楞了一下,笑了,“这并不是黄鹄。再说你可知它们是在北地出生的?哪边算是故乡?”她不理公主,拉弓如满月,“嗖”的一声,箭冲云霄。只见最尾的一只雁应声落了下来,雁群受了惊,发出一阵哀鸣。
沈三娘策马出去,将大雁捡回来,把箭擦干净搁回箭囊。却见解忧又哭了,陆桐光着两只脚站在旁边手足无措。
她已经很多天没哭,一哭便收不住,这许多天的委屈都倒了出来。不管是不是黄鹄,只要是向南飞,向中原飞的鸟,她就不忍心杀。她只觉得那雁死了,自己便死了。那雁回不了故乡,她便回不了故乡。
沈三娘不理她,自顾拔毛点火。
肉烤好了,沈三娘递给解忧。
“我不吃。”解忧扭过头,“它本是自由的……”
沈三娘忽然愤怒起来:“自由?你知道什么是自由?”她站起来,“你以为我放它生就是给它自由?自由不是靠别人给的!”
她忽然纵身上了马,一弯腰,将解忧掳在马上,策马就走。
陆桐吓了一跳,大声喊:“你干什么?”
沈三娘已经在几丈之外,抛下一句话:“我让她看看什么是自由……”
陆桐哪能让她单独带了公主走,连忙上马去追。
此时夕阳正浓,入秋之后草色本就变枯,地面连绵起伏,在夕阳的映照下黄的令人惊诧。远处雪山向阳处也反射着灿烂的金芒。远远的,天空中有几只鹰,在盘旋。
沈三娘策马奔到那鹰的下方,放下解忧,搭箭拉弓,道:“你看好了。”
陆桐远远瞧见沈三娘策马奔上山丘,正迎着夕阳,他只能眯了眼看那黑色的剪影。马扬起前蹄人立,弓如满月,箭如流星,“唰”的一声向着飞鹰划去。
那鹰在空中盘旋,箭矢飞来,它忽的一振翅,乘着风,扶摇直上,缩成一个小点。
箭追不上鹰,在空中力尽,终于落了下来。
解忧只看得头晕目眩,一下坐倒在地。
陆桐心中忽的开朗:是呵,鹰的自由,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别人能给的!
故事到了这里,不知不绝沈三娘变成了主角。我很无力,因为这个人物在我心中太过鲜明,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很新鲜,讨论这样一个人物的由来和变化让我很感兴趣。我相信陆桐和我是一样的,站在一个中原传统侠客的角度惊奇的看着沈三娘。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下去,那么不免成了风景片。所以我想要兴风作浪。
那些曾经袭击车队的匈奴人,不会就这么消失。这段时间他们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营地杀死的女人,只是公主的侍女,并不是公主本人。他们大肆在草原四周搜捕了几日,谁也没发现公主的影子。
草原上生长的人是会辨别马队的踪迹的,于是有人看出来那附近曾有马匪活动过。匈奴人没见到公主的尸体,不甘心。阳关没有传来公主回去的消息,那么必然还在西域。
只要在西域就好办。
西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镇,只要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都免不了去城镇补充必要的给养。沈三娘带着公主,就快走出山区,到达第一个城镇了。
3。单骑双刀沈三娘
丝绸之路上的古城,一直令人神往,那些千百年来的商队便是在风沙中从一个城走到另一个城,从中原走到了西亚,走到了欧洲。不过在汉朝,在解忧的时代,这只是一切的开始。很多城并不存在,很多城刚刚兴起。
我想最初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在水草丰美的地段生活着游牧的人,在某些季节为了方便交换物品,便有了集,这些集便是古城的原始形态。
沈三娘他们便来到了这样一个小的集市,位于偌羌和鄯善这两个国家的边缘。下面的路途他们要折而向北,在绕开了匈奴最可能出没的地段之后,他们终于向着乌孙直接进发了。向北是一段荒漠,三人单独行走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和别人集结成队。
解忧和陆桐现在换了衣裳,他们现在穿的和沈三娘差不多,都是西域最常见的商人或者旅人的装扮。解忧打扮成个少年,她的脸仍旧苍白,似乎草原和大漠的阳光不能够改变她在汉朝宫廷里面养成的肤色。沈三娘抓了一些河滩上的黄泥,把她的脸涂了涂。
他们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给养,就跟着一支庞大的商队出发了。
故事到了这里,情节又分叉了。
按照本来的安排,匈奴人在西域展开了搜索,他们会遇到追兵,行迹暴露,当然大打了一架。
但是另一种情况忽然跳了出来,让我心动不已,所以我就把匈奴人放在一边了。
还是和马匪有关。
在这种边缘地带,是马匪的天下。沈三娘他们走出了山区,闯入了另一拨马匪的领地。
马匪分成两种,一种是比较固定的马匪,在一定的领域活动,有自己的族人,他们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