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顺治改了平民装束,偷偷溜出内宫,走出紫禁城.直奔五台山。当他到五台山后,和一痛和尚谈得颠为投机,便削发入寺修行去了。
顺洽临出宫时,已将后事作了安排。并写了一道上谕放置在御案上,太监们找不到皇上,便将这道上谕称为遗诏。谕诏中定玄烨为皇太子,持服二十七日后即帝位,又命四大臣辅政云云。此诏一传,各王公大臣异常惊疑,言昨日早朝皇上尚康键如恒,怎一夜之间就晏驾黄泉了?且遗诏中亦未说明病源,甚奇甚怪!一时朝野议论纷纷,有谓顺治因皇太后逼迫而服药自尽者,有云因感受时疫而暴崩者,有言因董妃之故而匿迹山野者。不管群臣有千般疑惑,万种猜测,当下还得照例哭临,扶8 岁新主玄烨登基,次年改元康熙。顺治朝从此成为过眼云烟。
‘峪~‘币二.刁.J 日.' ; J ; ' ; J ‘。.、‘二?J ; ? ,日,? ”叭,。 。 ; ' ? ~冲福‘' 。 -一”.一、‘二
62 /日暮东陵
几十年后,康熙大帝率部西征噶尔丹叛乱,大获全胜。志得意满之际,便想起五台山上的父皇,遂产生了前去看望的打算。当年顺治遁入空门后,在五台山绝顶处修了三间草房,终日念禅打坐。皇太后思儿甚切时。便带孙子康熙南下,以上五台山清凉寺进香为名,与儿子晤面。但当她每到清凉寺,却又见不到儿子的踪影,怕百姓生疑,不敢久留,只好对门空淌几滴相思之泪。后来太后年老体衰,己不能远行,便差人每年到五台山修庙,并秘探暗访顺治帝的行踪,但至死亦未寻到。
此时的康熙已到不惑之年,在胜利的喜悦中又动了父子天性,遂下旨南巡,临幸五台。待一行车马人流到得五台山后,康熙将侍从留在山中,一人悄声不语地走进清凉寺,再由一老方丈领至山顶极峰处茅屋前,独自进屋面父。只见一白发老僧,静坐打禅,纹丝不动,宛若枯人朽木。康熙望了许久。断定此入必是父皇,忍不住双膝跪到老人身前,泣哭不已地说道:“父皇,儿来了!〃 
只见那老僧双目微睁,复又闭拢;其态如初,不再理会。康熙不禁热泪横流,停了半晌,不见老僧有何表示,只好悄然退出茅屋。临走时特嘱门外的方丈不准声张此事,以后要好生看待此老僧,必有重赏,方丈合掌点头连连称是。此时正值深秋,浮云古木,冷风扑面,空中雁阵,哀鸣远去,使人倍感凄枪悲凉。康熙感慨万干,仰面目送天际浮云过雁,低头眺望深谷沟壑,深叹一声,闷头缓步下山离开五台。
康熙离开五台山后,关于顺治出家并终了五台的传闻,在社会上越传越广。而那绝色美人董小宛,竟红颜薄命,黄土长埋,好端端一个如花似玉美人,竟谢却红尘,登极乐之国,不能不令芸芸众生扼腕叹息。时国子监祭酒、江南名士吴梅村曾作《 清凉山赞佛诗》 ,以咏顺治、董小宛之事。其诗有云“双成明靓影徘
第二章由东陇到西陵/63 
徊,玉作屏风壁作台。蓬露雕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后人有附会其诗者说,其中“双成”及“千里草”字句,是暗指董妃.清凉山是五台山上一峰,是暗指世祖出家。康熙帝一生巡幸五台山共计五次,暗喻顺治帝和康熙帝共来六次,即“清凉山下六龙来”一句。据传,康熙皇帝直到顺治帝老死五台山,方才不去,只是秘密派人将父皇生前使用的一把扇子、一双鞋子带回,埋入清东陵孝陇地宫,而作为顺治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有入葬陵寝。这个神奇的传说,随着野史和笔记小说的广泛传播,使许多人深信不疑,并发挥了神奇效用,以至在二百多年过后,清东陵遭到一次次惨不忍睹的洗劫时,顺治皇帝的孝陵成为所有陵寝中唯一没有遭到盗掘的陵墓,因为所有的盗掘者都知道,地宫中那把扇子和一双鞋子是不道得一盗的。这实在是顺治皇帝不幸之中的万幸!这个意外结局,也是顺治皇帝生前所料想不到的。
关于奄小宛与董鄂妃的考证
野史及笔记小说自不足信,但关于顺治出家疑案中所涉及的董小宛确有其人。近世编撰的(辞海)中明白地写道:“董小宛( 1624 一1651 年),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后为冒襄(辟疆)妾。清兵南下时,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累过度而死。辟疆曾著《 影梅庵忆语),追忆他们的生活。有人说她为清顺治帝宠妃,系由附会董鄂妃而来。”连《 辞海》 都为董小宛误附会为董鄂妃的事实出面避谣,可见这个历史传说是怎样的广泛和久远。那么董小宛与董鄂妃的真相到底如何?这二个贵贱不同、身份各异的女人又是怎样被后人强行捏合在一起的?
明末清初,秦淮河畔有八位声震四方的名妓,她们是马湘声JJj ,声,“月户弓~。 ,产‘、、-… 〃 ; J 日白J 白,r ; ' 。 .日口J 洲抽日卜,下,。 ; 。 ; 。 。 〃 。 。 。 。 。 ? ; .尸”。 ; 。 ? ,尸日啥,‘一
〃 /日暮东陵
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时称“秦淮八艳”。当时达官贵人,风流名士,前来慕名求识者多如过江之娜。冒襄乃世家子弟,颇负文名,明末曾授台州推官,未赴。明之后隐居不仕,屡次拒绝清朝官吏的荐举,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同称’‘江南四公子”。
冒辟疆最早与董小宛相识是在明崇祯十二年,南都乡试,29 岁的冒襄至秦淮,从方、侯等风流之辈处听到小宛的盛名.开始与小宛结交,当年董小宛年方16 岁,而当时福临才只有2 岁。董小宛成为冒辟疆之妾一事,据冒亲著《 影梅庵忆语》 载:“至牧斋先生,以三千金同柳夫人为余放手作古押衙,送董姬相从,则壬午秋冬事。董姬十三离秦淮,居半塘六年,从牧斋先生游黄山、留新安三年,年十九归余。”冒记载中的牧斋即原礼部侍郎、东林党人钱谦益之号。柳夫人即秦淮名妓柳如是,时已嫁于钱谦益。壬午为崇祯十五年,是年春,小宛病中再晤冒襄.始有委身之意,暨从至南都乡试,冒中副车。十月、小宛归葺心切,生死以之,得助于钱谦益大力斡旋相资,三日内为之筹划已毕。十二月,小宛随冒至如皋。冒辟疆不敢对嫡妻讲明纳董之事,先将其居于别室,四个月后才归与嫡同居,这时已是祟祯十六年癸未初夏了,冒辟疆33 岁,董小宛20 岁,福临6 ’岁,该年九月皇太极崩逝,福临才刚刚称帝。
董小宛在跟随冒辟疆九年后的清顺治八年(1651 年)正月初二日,以劳瘁死,夭亡于家,时年2 习岁。董死后葬于影梅庵,故冒辟疆忆语以此命名,并抒二千四百言哭之。从冒辟疆的知交及当时骚人墨客的哀文挽诗中,有“可怜一片桃花土,先筑鸳鸯几尺坟”; “咫尺郊南同绝塞,至今青绿不悲主”;和“绮骨埋香十六年,春风坟草尚芋竿”,以及“历墓门而巡视兮,听松柏之萧萧”等诗句,无不是小宛芳骨埋藏影梅庵的历史写照。
第二章由东陵到西陵/〃 
关于疑案中洪承畴劫掠董小宛北上献于顺治的传说,自有可疑之处。清军在攻破南京后,洪确被授总督军务之职,并率部打击江南抗清义军。顺治十年之后,洪承畴又受命经略湖广,尽辖江南,从常理来讲,完全有可能接近董小宛,并可能做出劫掠之事。但董小宛自明崇祯十五年秋冬相从冒辟疆,至顺治八年正月去逝,有史料可查的九年未曾离开冒辟疆左右,自然就很难有被劫掠北上并嫁于顺治之说了。如果这段史实尚有纸漏,那么即使在顺治八年洪承畴督署江南时劫掠了董小宛,时顺治帝才14 岁,董小宛已28 岁。洪纵有夭大的胆略和投机的诀窍,也是不敢对未足大婚之龄、童稚未脱的当朝天子献上一个比他年长一倍的妓女以图恩邀宠的。
既然传说中的董小宛人宫不能成立,但顺治出家及与董妃的情爱故事,又传播如此之广远,想也不是空穴来风,平地爆响惊雷。这个悬案的症结到底何在?答案则恐怕是将宫中真正的董鄂妃与董小宛合二为一,并移花接木,影射附会的缘故。若弄清了董鄂妃的生前死后,对清初这段著名的悬案也就不难破解了。有史料可查的是,在顺治帝的孝陵地宫中,除顺治本入外,还附葬了两位皇后。一位是孝康章皇后终佳氏(1640 一1663 年),另一位则是孝献端正皇后董鄂氏(1639 一1660 年)。第一位孝康章皇后,生于崇德五年,为都统咚图赖之女。初入宫时被册为妃,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皇三子玄烨。顺治帝崩后,由皇三子玄烨登大位,是为康熙皇帝。根据母以子贵的传统惯例,康熙元年十月二十七日,终妃被做了皇帝的儿子尊封为慈和皇太后,至康熙二年二月初一日,这位刚当上皇太后一年多的伶氏,染病离开了人世,年仅24 岁。
在孝陵地宫陪伴顺治的第二位皇后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为内大臣鄂硕之女,生于崇德四手。关子董鄂氏进宫前后的那段。龟几J .洲产、~; ‘、护‘如~”月d 目人二丫卜‘~月,肠么州,.叫阳加臼.。 “门.。 。 ' .目”。 。 。 。 。 .脚.。 ' J 、.… .一甲,? J 。 ,如占~弓,.曰-一一
66 /日暮东陵
经历,史书记载模糊不清,只提一句“年十八,入侍”,颇有些欲盖弥彰之势。这个弥彰通过《 世祖实录》 中的某些记载,可窥视真情一二。记载中说:顺治十三年四月,应册立缤妃。六月,奉皇太后谕,举行册立缤妃典礼,先册立东、西二宫。同月,皇太后谕,孔有德女孔四贞宜立为东宫皇妃。七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死。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襄亲王逝世,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八月二十二日,立董鄂氏为贤妃,同日遣官祭襄亲王。九月二十八日,拟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诏大赦。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关于典礼丧仪的安排,令人感到董鄂氏与这个博穆博果尔必定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为太宗第十一子,福临之异母弟,死时年方16 岁。从上述活动看,决不能单纯认为福临因幼弟新逝,就不忍举行纳妃典礼,而董鄂氏欲立为贤妃和拟立为皇贵妃,却要同日或先期祭告襄亲王,更说明这种神秘联系的不可分割。此外,董鄂氏显然不是由缤位以下逐渐提介,而是打破后宫晋封之例一跃为妃,董氏何幸,能有此殊荣?况从皇太后先指定汉公主孔四贞为东宫皇妃一事,说明董鄂妃之殊荣决非皇太后相助或撮合。因此,其中的曲折情节必为顺治和董鄂妃共同制造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们合谋暗杀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
关于顺治和董鄂妃谋杀博穆博果尔的推断,从当时在北京的德国传教士、清王朝钦天监监正汤若望的日记中可以得到佐证。汤若望这样写道:“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官之失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官因发现其间的私情而申斥他的失人时,他竟被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光。这位军官于是乃怨愤而死,或许是被谋杀而死。皇帝遂将这位军官的未亡入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1657 年产生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曰,。… ~; 。 j ' ; 。 ? ? ? ? ,尸.~货.' ' J 。 ,心~; 
第二章由东陵到西陵/67 
母随其后亦芫逝。皇帝徒为哀痛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汤若望所记述的军官未亡人,当是襄亲王的夫人无疑。襄亲王于1656 年7 月突然死去,董鄂妃随后进宫。清初爱新觉罗子孙经常领兵出征,又崇尚武功,汤若望称博穆博果尔为军官,亦不难理解。襄亲王的突然去世以及董鄂妃的随后人宫,当时在京的汉官如国子监祭酒吴梅村等人对此隐秘都有所听闻,但只能以曲笔在诗文中隐约吟咏,不敢明言载记。而汤若望是德国人,无此顾忌,所以有此记载,并在这些记述中直称“当朝天子是个性欲本来很强烈的皇帝”等等。以官书对照私著,顺治和董鄂妃之间的隐秘大体可以解开。从历史的沿革来看,清王朝在关外及入关后一段时期,对婚配本不拘守汉人所重伦常。由此可推断,董鄂氏先是以秀女的身份人宫指配给博穆博果尔,后被顺治看中,在谋杀了博穆博果尔之后,原来的弟媳已变成哥哥顺治的宠妃。至此,董鄂妃“年十八入侍”一句官书记载就轻易地找到了注脚。
董鄂氏来到顺治身边从而得到这位当朝天子的宠爱,已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其宠爱的程度多少令人有些不可思议,有清一代也绝无二例。从清宫记载可以看到,董鄂氏刊页治十三年夏入宫,八月即立为妃,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起点了。但九月又接着拟立为皇贵妃,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