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纪耍还垡羝腥佣蓿颐怯醚鄹飧隼幽闳菀锥菀滋寤帷K允雷鹪诶阊匣嵘稀甘约梗允炯允钦嫘模跃褪潜拘裕褪欠ㄐ裕褪欠鹦裕褪遣欢欠稹D阋械保械本褪钦娴木跷蛄耍跷蛑螅以跹指矗以跹3郑》衬障捌兀嬲牖指矗墒堑胁还捌悄阕艿靡荒瓯纫荒昵幔腔垡荒瓯纫荒暝龀ぁ4邮裁吹胤铰涫担孔运阶岳W运阶岳庵中睦怼⑿形荒瓯纫荒昵幔焕嬷谏⒑牖ふǎ飧鲂男幸荒瓯纫荒昵浚饩秃茫愕墓Ψ蛘嬗薪剑 �
能够保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纵然没有能力伏断烦恼习气,我们求生净土是很可靠的,靠得住的,我们从净土那里得到成就。总而言之,现前的世缘要放得下,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要再放在心上。要知道过去无量劫来,就是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使自己的功夫、道业一丝毫进展都没有。生生世世都停留在原来的步子,不能够往前面进个一尺、两尺,不能,停在你的旧地方。只要你能放下,放下就往前进了,不肯放下你就停留。像我们爬楼梯,你老是停在第一层,你怎么能上第二层!放下第一层就上第二层,放下第二层就上第三层,你要不断的放,你才能到顶层。所以修行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什么都要放,你就得大自在了,你就跟虚空法界合而为一了。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的后半段,我们把它念念,「下半能为,即从痴有爱」。爱从哪里来的?爱从无智慧来的,无智慧就是愚痴;有智慧就不叫爱了,叫慈悲,慈悲是从智慧里生的。世间人的爱是从愚痴里头生的,痴迷里面生爱,所以爱是情,情是不稳定的,刹那刹那在变化。所以「菩萨悲生」,菩萨大悲心生起来了。「非大菩提,莫之能拔」,拔是拔众生之苦,帮助众生觉悟,那要用什么?要用大菩提,大菩提是真实智慧,如果不是真实智慧不能帮助众生。说「无此悲智,非佛法故」,所以,什么叫佛法?佛门里面常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人家要问你什么是佛法,这两句话答得一点都不错,佛法就是慈悲、方便。什么叫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就是最适合。你把慈悲落实,最适合的方法落实你的慈悲,叫做方便。慈是帮助众生得乐,悲是帮助众生离苦,你以最适合的方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做佛法。佛法不迷信,佛法不消极,佛法永远不会落伍,你想佛法有什么不好?
大家常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他就代表这个。眼到手到就是方便,看到了,没有条件,立刻就帮助你,决定不希求果报。「我帮助你,希望你将来给我什么好处」,菩萨没有这个念头。菩萨所修积的福德,六道众生看不到,不但看不到,想也想不到。他所修积的是真实功德,谁知道?诸佛如来知道,法身菩萨知道,六道里面众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修的是无相的功德,即相离相,离即同时,他跟法性相应。所以他得到的,我们在佛法里讲,他所得到的是完全回归到自性,自性是大圆满,这是不思议的境界。这些道理与事实我们要了解、要学习,特别是对初学的人,要有正确的答覆,简单明了把佛法解释清楚。现在我们看第二首偈:
【普见於诸法。二边皆舍离。道成永不退。转此无等伦。】
从这以下有五首偈,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次五」,就是从第二首到第六,「菩提果用中」,这五首偈讲菩提果用。「初偈」,我们刚才念的这首,「悲智双满」,清凉大师的解释言简意赅,菩提之果。菩萨教人决定是以身作则,你才能相信。在中国,古人说得好,「不学则不智」,你要求智慧,你要勤学,你才会长智慧。「不教则不仁」,你看看此地讲的,「智见诸法,悲以转授」,不仁就是没有悲心,不智就愚痴,这两句话是劝学。要肯学,要肯教,学了之后要教人,教跟学都要以身作则;换句话说,你教人的东西你自己先要做到,受教的人真正得利益。你教别人做,你自己没有做到,你想教别人得真正利益就很难很难。为什么?别人背地里讲,「他自己没有做到」,他对你讲的,他不能相信。
你自己没有做到,你跟人家讲的语气不肯定。为什么?自己有惭愧,没有做到。自己真正做到,那个语气不一样,斩钉截铁,字字句句肯定,没有丝毫疑惑,你做到了。所以教学的原则,古大德说得很好,总的原则「先行其言」,首先把你说的做到。释迦如来如是,菩萨、罗汉也如是,祖师大德也如是,在中国孔子、孟子也如是,这大家没话说,真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走的是圣贤之道,所以首先自己要作圣、要作贤。今天我们同学们在一起,我劝大家学《沙弥律仪》,从这个地方起步。你真正把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明白了,你能够落实,你就是菩萨沙弥。怎么叫你是菩萨沙弥?你真正觉悟了,你要不觉悟,你决定不肯学,你决定做不到。所以你能够做到,你有大慈悲心,正法住世全靠你。
佛在经论上讲的,有戒律,正法常住世间;没有戒律,正法就没有了。谁能持戒?你能持戒,正法因你而住世。这个世间有正法,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地方不遭灾难。谚语所谓「一人有福,连带一屋」,这个人有大福报,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一个地方不遭难,这一个地方的人沾他的光。你今天真正修行,我们这个地方不遭难,沾你的光。所以,真正修行人是菩萨、觉悟的人,不觉他不肯干,好像修行很辛苦。你们享乐,我在这里受苦,我为什么?他们享乐将来有罪报,有果报。我今天在修行是为度他们,减少他们的苦报,他们现在并知道,他也不会感恩。这个事情谁知道,自己心里清楚,佛菩萨看得清楚。他可以减轻苦报,你自己超升了,从观行位超升到相似位,从相似位再提升到分证位,一生能不能做到?能做到。
我们看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那还得了吗?他一生提升到究竟圆满位,不是分证位,他得到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一生成就。你要问为什么?没有别的,好学、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就这个道理。不怕辛苦,不怕艰难,一心一意为众生,我要不肯认真修行,众生有苦,有灾难;我认真修行把功德回向给他们,祈求消灾免难。这里面决不夹杂妄想,什么叫妄想?自私自利是妄想。我今天付出这么多代价,我有什么收获?我有什么好处?这叫妄想。决定不夹杂,所以,『普见於诸法』。
『二边皆舍离』,清凉大师注解注得好,「普见通於性相,故离二边」。性能现,法性无性,相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性是真空,相是妙有,真空不空,它能现相,所以叫不空。妙有非有,虽然现相,相立刻就没有了,所谓石火电光,刹那不住。所以说一切法无所有,这是讲所有一切现相不是真的存在,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二边皆舍离」,性相两边都不执著,两边都不分别,两边都不生妄念,也就是都没有起心动念。这个「见」是见性见,不是眼识,不是第六意识。我们凡夫见是第六意识、是眼识,所以他有分别,他著相,见不到真相,诸法实相见不到。我们凡夫见的是诸法幻相,诸法的梦幻泡影,我们见的是这个。能够见诸法实相就是两边舍离,这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最低的地位是圆教初住。这叫什么?这叫见道。「普见於诸法,二边皆舍离」,这是见到诸法实相,在大乘法里头,圆顿一乘法里头,这个位子叫见道位。
『道成永不退』,在三不退里面叫念不退,永远不会退转,退转就是十法界,不会再退转到十法界,所以在这个地位上,一般经论里面所讲的三不退。位不退,实在讲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跟小乘须陀洹,他们证得的是位不退,绝对不会退到凡夫位;他这是入了圣人,转凡成圣,不会退到凡夫。虽然还没有能力超越六道,在六道里面他的果报是在人天两道,绝对不会堕三恶道,绝对不会堕到阿修罗,位不退。
从此薰修,烦恼逐渐轻,智慧逐渐长,依四弘誓愿真正修行,他得第二个不退,行不退。就是说他绝对不会退到小乘,他能够舍己为人,舍己为人是菩萨。菩萨行不好修,就是说你好心帮助别人,人家并不领你的情,并不感你的恩,甚至於还侮辱你,还糟蹋你,还讽刺你。这时候你退不退心?十之八九都退心:算了,我还是当小乘,不当菩萨了,菩萨道难行!他为什么会退心?他著了相,他没有离两边;真正觉悟的菩萨,他分别、执著离开了,他才会不退转。众生对他怎么样的侮辱,他笑笑,知道什么?你迷惑,你无知,你要哪天觉悟了,一定很感激我。可惜你现在不觉悟,你怎么会生出感激的心?虽然不感激,你有苦难,我还要帮助你。绝对不因为你对我不好,你对我不恭敬,你对我不尊重,你有苦难我就不帮助你,这不是菩萨,所以菩萨得行不退。
但是舍离二边,这是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发心住,真正发菩提心了,念不退。所以,经上讲的三种不退,这个地方完全证得了。『转此无等轮』,「无等轮」是大乘圆教的佛法,修学这个佛法,弘扬这个法,这叫「转此无等轮」,轮是法轮。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第三首:
【不可思议劫。精进修诸行。为度诸众生。此是大仙力。】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简单,意思都显出来了。「次一美往因行」,美是赞美,往是过去,过去生中修的因行,所以偈子第一句说『不可思议劫』,这是过去。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头为我们指示的,这不是未来,是过去。『精进修诸行』,这一句就是因行,为的是什么?『为度诸众生』。
这首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有效的学习它?第一,我们要发长远心,修行、证果、度众生,绝对不是短时间的事情,这是永恒、永无止境的大事。一定要知道,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事业,第一殊胜的事业,这一点你总得要了解。你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了,甚至於你出家了,老实说你是糊里糊涂出家的,迷迷糊糊误撞到佛法来的,你并不知道佛法的殊胜。可是既来之,则安之,总算有缘!这就是佛门里头修行证果,不论你是什么因缘发心,这个关系不大,最重要是你遇到之后的缘,这个重要。这就是善导大师常讲的,「总在遇缘不同」,遇到的缘殊胜,这个遭遇是不期而遇。遇到善友,遇到真正善知识,自己能解、能信,依靠善知识的教诲,认真努力修行。
修行这两个字的意思,你要搞清楚、搞明白。行是什么?行为;修是修正、修改。由此可知,我们行为错误了,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修改过来,这叫修行。行为无量无边,佛教导人,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身、语、意」;你的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大类。身,身的动作;口,口是言语;意,意是念头。什么样的行为是正,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佛给我们说出了标准。对於初学、启蒙的人来讲,无论是世法、佛法,佛讲「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是标准,善恶的标准。身造杀盗淫,这是错误的,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修正过来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从错误的把它修正过来。言语,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是错误的;把错误修正过来,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念头起贪瞋痴是错误的;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正确的,从这个地方做起、修起。
「精进」是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十善相应,都能够远离十恶,这个人叫真正修行。为什么要修行?「为度诸众生」,首先是度自己这个众生,「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先度自己,度自己同时就度了别人。为什么?给别人示现一个好榜样,这个人有德行,这个人是善人,这个人身不造杀盗淫;口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恶口;起心动念没有贪瞋痴,你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从这个地方做起。这在佛法里面是人天小果,你要能够真正修成功了,你决定不会堕三恶道,你也不会变成罗刹、修罗,你一定是人天福德之神;在天是正神,在人间是正人君子。从这个基础上向上提升,就是声闻,就是菩萨。这也是遇缘不同,遇到小乘,你学声闻教,遇到大乘,你就作菩萨。
十善业道做到了,净业三福第一条做到了,「孝亲尊师,慈心不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