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水表藏识,用水表藏识里头含藏的种子,又用河水表与识心相应的心所。你看看这一杯水里头的表法,意思多深多广!我们教初学不能这个讲法,这样讲法会把他讲糊涂了,他也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我们最平常是用最简单的讲法,供这一杯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水,心要像水一样清净,没有污染,要像水一样平等,没有波浪。
  波浪是什么?波浪是念头,我们的心前念灭后念生,这是波浪。如果是欢喜或者是发怒,那是大风大浪;真正平了,波浪不生,这就是定。我们讲的禅定,佛经里面也常常读到正受,正常的享受,你的心水不动。从什么地方去观察?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就是香水河,河流在流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正受,那就是禅定。禅定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那是初学,那是课堂的作业,真正要用在生活上,禅定要落实用在生活上才开智慧。在禅堂里头盘腿面壁打坐不会开智慧,要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地方,真正在那里炼,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是慧,心地里头如如不动是定,真正修功夫、修定慧是这样子完成的。
  所以我们到后面,现在还没讲到,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的善知识,修禅定不是在禅堂,在什么地方?在市廛。古时候的市廛就是现在的商场、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外国人称之为MALL。修禅定的人他在那里逛,善财童子到那里去参访他,他在那里修禅定,定慧等学。我们凡夫怎么会晓得?他六根所接触的琳琅满目,他在里面也有说有笑,也不是呆呆板板的像木头人,不是的,是活人,活活泼泼。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是智慧,他一点不糊涂;心里头对於所有一切的万物一点贪心都没有,一点厌恶的心都没有,他心是平的,这是修定。他心是清净的,没有被六尘境界污染,真正的禅定。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一体,定慧等学,他学会了。所以六波罗蜜是在生活里头学,是在工作里头学,是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学,一刹那都没有离开。以《华严》来说,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就是他的生活,法身菩萨的生活。我们能不能从供佛的一杯水里面体会到这个意思?经上说『皆从中出』,你能不能从这一杯水里面生出这么多的意思出来?这一句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底下一句:
  【摩尼为网,众宝铃铎。】
  这八个字就是一句。『网』是罗网,『铃铎』,我们中国人俗话讲铃铛,小的叫铃,大的叫铎。铎就是小型的钟,比铃大,比钟小。最常见的,现在好像也不常见了,我们从前在学校念书,上下课打铃,那个铃是铎,是个大的,有工友到时间他就摇铃,上课了,下课了。也有学校,这是个小的钟,那是属於铎,它挂在固定的地方,到时间的时候,它有绳子拴在钟的锤上,锤是在钟的当中,你摆动它就响,这样的钟我们往往在一般教堂里面还能看到。这个意思大家能体会到吗?「铃铎」是叫你上课。「网」是罗网,罗网表的意思很广,网一般来讲、总的意思来说,包罗万象。经典上讲罗网,多半都是取帝释天天宫里面的罗网,装饰品。这个网里面系著明珠,就是摩尼宝珠,珠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景象都照在里头。它这个珠子很多,网与网交叉地方都结上明珠,珠跟珠互相照映,那个景象重重无尽,就好像镜子对照一样。
  我们知道镜子是平面的,那个珠是圆形的,圆形的镜子照起外面的色相,它产生变化了,从变化里面我们体会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相会变,这说明你用什么眼光去看,那个相就变成什么样子,相随心转,随著我心转。我看那个人是好人,愈看愈好;我看那个人是恶人,愈看愈恶,他是不是真的好、真的恶?不见得!好跟恶,说老实话没有标准,真的没有标准。佛菩萨有没有标准?佛菩萨也没有标准。绝对的标准是什么?善恶两边都离开了,这是绝对标准,这个跟你说真的。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古人讲得好:「性本善」,那个性本善的善,是善恶都没有了,那叫善;有善有恶就不善。换句话说,如何你见到本善?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加丝毫意思,你就见到本善。这个本善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只要不加一点意思,现前这个世界是华严世界,是一真法界。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把意思加在里头。
  平常我们有个术语,常常讲「注意」,注意不是好事情。注是什么?注入。意是什么?意思。注意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才不会把意思注在这个里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把意思注在里面就坏了,马上就变相,变质了。所以佛常常教人第一念,第一念是什么?没有意思,没有加丝毫意思在里面。第二念,意思就跑出来了,是识,第二念见性就变成了眼识,耳根闻性就变成了耳识,第二念就变了。第一念跟第二念几乎是同时的,佛法里面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个生灭就是一个念头。所以,能保持第一念的就是法身大士;保持不了第二念,是九界众生。诸位要听清楚,九界包括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保不住,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起作用了。永远保持第一念就转识成智,分证位佛,他是分证位佛,《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所以这个「网」含的意很广很深,表法的义趣我们总得要能够体会到几分。
  我们在一切处所,看到网就想到:网在教我们。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从来没有间断在教导我们,关键还是在「会么?」果然会学,我们的学习从来不会间断,真的问题在会不会。不是说别人会不会,自己会不会;别人会不会与我没有关系,自己会不会。摩尼是网。「众宝铃铎」,铃铎刚才讲了,铃铎是教学。执掌教学的这个工作也称为师铎,手上拿著铃上课。这什么时代?古时候的私塾,私塾学生少的六、七个学生,多的一、二十个学生,三十个以上的大概都没有,顶多二十几个。这是古时候的私塾,老师一个人,没有工友。上课摇铃,老师自己摇铃;下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轻松一下,休息,离开教室;上课时间到了,老师摇铃,学生赶快回到自己座位,这是铃铎,你从这里体会。「众宝」,当然是形容教学的课程,老师教的是什么东西?全是圣贤书,我们佛法里称之为法宝。世俗里头所教的,在中国决定少不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是教学内容,课本,真正是宝。
  古时候小学,老师教的是教你生活起居、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那是德行。教你说话,说话要有分寸、要有礼貌,言语;教规矩,老师做榜样,学了之后你回去,你知道对父母、对兄弟姐妹是些什么样的态度,生活教育。古人也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记录下来,就是大家熟知的《弟子规》这一类的,这是小学教材。需要读的一定是四书五经,老师只教读,教句读,只教你读,没有讲解。为什么?年岁太小,智慧没开。这个时候他的长处就是记忆,小孩的记忆力好,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利用他这个长处、他的特质,充分的利用它。大概总是到十二岁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这个阶段里头,所有重要的典籍,教他读、教他背。所以私塾教学老师是不讲解的,只讲规矩。处事待人是规矩、礼节,这个要讲,书不讲,教这个。督促,看著你背。天分好的,督促他背一百遍,一百遍背完了可以下课。所以下课不是同时下课的,有早有迟,下课不要打铃的。你一百遍你先背完了,你先下课;那个还没有背完的,继续在背。天分差一点的,我们一般讲迟钝的、笨一点的人,要背两百遍,加倍。为什么?他才不会忘记。所以只有上课的时候打铃,下课不打铃的,每一个学生下课先后不同的,跟现在学校不一样。
  古时候是从六、七岁开始到十二岁,大概也是六年的时间。能力很强的,记忆力非常好的,四书五经背过之后,可以选背诸子百家。百家是文集,我们现在中国古时候编的丛书,《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背这些东西,由老师来选择、来挑选,教给学生背诵。在佛法里面也不例外,但是佛法出家不是从小,不是从六、七岁,佛法出家大概都是十五岁以上到二十几岁,由此可知,他的小学教育完成了。甚至於古时候十三、四岁就入太学,秀才,我们也称为童生,童生就是秀才。入太学读书,有讲解、有研究讨论,你小学所背诵的东西现在要开始研究、讨论、讲解。它是分为两个阶段,小时候记忆力好要你背,十三、四岁智慧慢慢开了,能够懂得了,来研究讨论。所以在古代确确实实有考取举人、考取进士,二十岁,二十岁弱冠;还有十九岁考取的,那还叫童子。
  考取举人、考取进士成绩优异的,国家往往分配你担任县市长,县市的领导人。多大年岁?十九、二十岁。教成的!这叫出仕,你出去作官,为社会、为人民造福;对他自己来说,修福。人生享福是在晚年,退休之后享福,这个跟外国人的思想不一样。所以少年的时候苦学,奠定福慧的根基;壮年的时候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为人民造福,自己在修福;到晚年退休了,现在人讲退休,古时候叫「致仕」,就是退休,退休之后享福。外国人跟我们恰恰相反,外国人是少年享福,中年拼命受苦受难,谋自己生活;晚年的时候,过去我常常听说外国人是少年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他跟我们中国完全是相反的。这个社会上流行的言语不错,我们在外国仔细观察,是这个样子。年老的时候没有人理会,虽然住在养老院,养老院住那么多人,彼此都不谈话、都不往来,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吃饱之后,身体好的院子里面散散步;身体稍微差一点的,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没有人跟他打招呼,没有人跟他说话,寂寞!
  我们看到很难过,我们想想如果我们晚年是这个样子,怎么办?他们在那里晒太阳,等死!中国人常讲坐吃等死,那是什么味道?这是一生最后的一个阶段,多可怜!我们看得很多很多,有几个人有警觉心?释迦牟尼佛有,看到生老病死他觉悟了,生老病死的现象都摆在我们面前,几个人能像释迦牟尼佛觉悟?哪个人不老?我自己要老,我老了以后是不是也跟他一样?想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要警觉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是因此而发心学道的,舍弃世间地位、权力、荣华富贵,他去修道。为什么?只有修道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不认真的来学习,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果然没错,世尊确确实实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效果展示给我们看,教导我们。
  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说,现在连美国人都肯定中国人有超过一般人的智慧,现在西方人肯定。从中国的教学,思想、理念、教学的方法,你能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智慧。小,受一点苦、受一点折磨算什么?小时候受了苦,老的时候不受苦,谁能想得到?小时候要享尽了福,老时候受苦,你们想想看,你是愿意老时候享福,还是愿意小时候享福?你是愿意小时候吃苦,还是年老的时候吃苦?你能把这个帐算清楚,你就明白了。我年轻的时候受苦受难,同事、朋友在下班的时候游乐场所去玩去了,看到我在这里读经、在这里学佛,都说我迷信。没有学佛之前我喜欢读书,都说我是书呆子;书呆子以后学佛了,迷在佛里头,不知道去玩。他们是明著跟我讲,我回答他什么?我说:我不是不想去玩,我玩不起。为什么?我如果现在玩,我老年要受罪。我现在年轻,可以能够忍受,现在好好的努力学习。我玩的时候,我说我会玩,不过我现在不能玩,我到年岁大的时候再去玩。他们笑笑,不懂!到我五、六十岁了,常常到国外去讲经、去玩,他们明白了,和尚讲的话不是假的,真的。他们那个时候工作很辛苦,快到退休了,看到我今天到这个国家,明天到那个国家,他才知道。玩要有本钱,没有本钱怎么玩法。先要把本钱赚够,先要好好的学,道德、学问、知识统统有了成就,这个时候像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也是周游列国,那是我们的好样子,我看明白了,我看懂了,认真学习,这是「众宝铃铎」里面的含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六卷)  2002/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6
  诸位同学,请看「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长行第七句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