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的,老师教学,同样的,一个课堂上课,众多的学生一起在听,每一个学生所得的不相同。这什么原因?每个人往昔所修的善根福德不相同。老师是谆谆善诱,诚诚恳恳的在诱导学生,学生必须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他就能悟入境界。善根福德不够深厚,那就是什么?多听。听了什么?种善根而已。会不会开悟?不会,只是种善根。开悟的人过去生生世世善根种得太多了。
  从前老师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悟性,跟现在不一样,老师平常观察学生,从哪里观察?从反应。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学习当中,老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反应敏捷,思惟想像动作有次第、有程序,在这个地方观察他的德能智慧,这叫观机。老师看清楚看明白了,这一堂课当中,好像这个课是为大家上的,大家都一起在听,实际上老师是心里有对象,那个对象就是为这个当机者说,其他人旁听的。这个当机的他得满分的利益,普通旁听的所得的利益有差等,有得七、八分,有得五、六分的,还有得一、二分的。好像发个考卷一考就看出来了,有人考一百分,有人考八十分,有人考六十分,有人考三、四十分不及格。
  由此可知,教学不能勉强,要恒顺众生,恒顺什么?随顺,随顺各个学生不同的根性,所以好老师他的教学「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佛的教学,纪录下来这叫经典,就是他的教学。他老人家所讲的,讲的东西很多,一个科目有的时候讲得很长,这里面你仔细观察,有浅有深、有广有狭,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佛陀当时教学听众里面的程度不相等,佛是统统都顾到。程度好的,这讲的里头有一些是深的,讲得很深,那是对程度深的,对他讲的。有些地方讲得很浅,那些话是对程度浅的人说的。程度深的对他也是一种勉励,你虽然深,浅显的不能忘记,十善五戒不可以离开,虽然教初学,老修也提醒他。很深奥的这些义理,虽然对程度深的人讲的,也让初学的同学有个印象,做为将来契入境界的基础。佛这一种说法的智慧善巧方便,我们应当要学习。他得十种法门,这下面:
  【何谓为十。】
  哪十种?第一句:
  【所谓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
  这第一种法门,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的「佛德圆满,摧障称轮,定中能知,故受斯称」,他所证得的。『一切诸佛』,这就讲佛佛道同,一尊佛证得的,一切佛所证得的,没有两样,所以这个地方才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的功德正是清凉大师所说的究竟圆满,功是他修学的功夫,德是他修学所得的果报,功圆果满,这个果满就是德,所以佛德圆满。
  圆满的功德有什么用处?这个用处就是消除一切烦恼障碍,大乘经上通常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华严?出现品》里头所说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我们常常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统统消除了,确实没有了,这是什么?这叫圆满的功德。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障,「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断所知障,极其微细的障碍都没有了,这个才圆满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
  断烦恼是有层次的,不是一下就断得了的。古大德说得好,这桩事情是「理可顿悟,事须渐除」,顿悟是解悟,你都能够明了,虽然明了了,你习气在,你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之处,把你的习气慢慢的磨掉,这叫修行。不是说理通明白了,习气就断了,没这回事情。譬如佛法里面常说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明白了,所有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儿生的。可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会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还是会起瞋恚心,你知道有什么用处?你烦恼还是会现行,断不掉,要在这里下功夫,功夫得力了,功夫深了,烦恼不生了。烦恼不生是德,你种种磨炼的那个叫功,功德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功德只有自己受用,功德不能分给别人,别人享不到,只有自己修自己得。福德可以送给别人,我有福报,我有财富,你缺乏,我可以送一笔财富给你,你可以享受,这福德,行。你没有房子住,我有这个福德,我送一栋房子给你,所以福德可以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功德就没有办法了。功德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了,功德跟福德是有差别的。古大德跟我们说,功德里头一定有福德,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福德里头不一定有功德,佛教导我们要积功累德,佛不劝我们修福德,劝我们修功德。为什么?功德心是清净的,功德心是觉悟的。换句话说,它与觉正净相应。福德有时候跟觉正净相违背,还是迷邪染。我用这个来拣别,大家就很好懂。
  我们以最普通的例子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与觉正净相应是功德;布施供养要是与迷邪染相应,没有离开迷邪染,福德,这个大家好懂。你烦恼习气没断,这是福德。功德是肯定断烦恼习气,最低限度也把烦恼习气伏住了,小小的功,这不是大功德,小功德。绝对不要误会,在佛门里面舍点财就叫做功德了,去帮个忙也叫做功德了,不是的,统统是福德边事。
  岂不闻达摩祖师对梁武帝说的那几句话,梁武帝当年在世,这是佛门的大护法,全心全力做这桩好事,替佛教造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我们今天讲道场)。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供养出家人十几万人,欢喜出家人,发心供养。一般人以为这个功德太大太大了,他自己也以为他的功德很大。达摩祖师从印度过来,这见了面,他非常高兴,告诉达摩,我在这里替佛教做了这么多的事业,问问达摩: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真话,没有妄语,老老实实告诉他并无功德。为什么?如果真正有功德,梁武帝身心清净,不会问这句话。他会问这句话:我的功德大不大?他还在夸他的功劳,邀功,希望别人赞叹他。换句话说,他烦恼习气没断,他所希求的,福报。达摩祖师老实告诉他,并无功德。现在我们懂他一生做的这些事业,没有离开迷邪染,所以他是福德,不是功德。如果梁武帝要是问: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修的是大福报,不是功德。
  福报将来到哪里享?人间天上。我们今天很清楚很明了,他到哪一层天去享福?欲界天。为什么?他欲没有断,他不可能生到四禅天,他没有办法到色界,他在欲界,非常可能的,他的果报在忉利天或者在四王天,这非常可能。因为夜摩以上要有一点定功,这个定功叫「未到定」,确实有定功,定功不及格。如果他的定功及格了,他就到色界去了,到初禅、二禅、三禅,就到那里去了,不在欲界了。所以欲界上面六层天都有禅定功夫在,一层比一层殊胜,最高的到他化自在天,那个福报是真大,但是他那个禅定算不错了,还是不够条件,跟初禅比他还差一截。再往上提升他就出了欲界,欲是财色名食睡念头都没有了,五欲六尘摆在面前动不动心?不动心,这个人才能到色界天,才能超越欲界。不是说身远离五欲六尘,不是,要不动心才行。
  身没障碍,《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什么东西障碍?起心动念障碍。所以我们练功,练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之处,眼见色不动心,决定不起贪瞋痴,眼在色尘里面得定。耳在声尘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听不听?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明了是慧,如如不动是定,定慧平等,这样才能超越欲界。不是说你不接触,你不接触没用,你还会打妄想。
  所以《华严经》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财童子参访的善友,他修禅定的,他那个禅定在哪里修?不在禅堂,不是在面壁,他在市场,在逛市场,我们现在讲的百货公司。他逛百货公司是修禅定,那是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边看,在那里练功。看了怎么样?不动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看了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修禅定。人家在那些地方修,定慧等学,定慧均等,善财到那里去参访。一般人哪里晓得那是深位的菩萨,一般人只看到这个人常常到这里来逛,大概他很有空闲,天天来逛街。怎么知道他在那里用功?在那个地方那真的叫参禅。
  所以真正用功人跟凡人,在形象上你简直分不出来,没有两样,用心是完全不相同。你仔细去看,那真正用功人他有定、有慧、有戒,戒定慧三学圆满,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妄想,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很随和,这个你就看出他修行有功夫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六根在六境里头,在境界里头哪个地方不是道场?什么时候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道场,都是正法道场,都是在练功夫,这是「诸佛功德」。「轮」就是功德起作用,破障。轮就是车轮,车轮作用是什么?碾碎的作用,最明显的像我们现在修马路,这个公路上修马路,你看压路机把这个路压平,佛取这个比喻。凡夫有烦恼、有分别、有妄想,心不平,佛法的教学,你果然能用功夫,这个德就是把你不平的心压平了,烦恼没有了,心平了;分别没有了,妄想没有了,心平了。所以用轮做比喻。
  轮又代表圆满,什么是圆满?不二就是圆满,二就不圆满了。你看轮所代表的动静不二,它圆周是动的,圆心是静的,心不动,它周在动,心要一动那就不是圆了。像我们用圆规画个圆,那个圆心一定不能动,这才画成圆。那心要一动,不圆了,所以它代表动静不二,代表性相一如。心是性,那个轮是相,动静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也不是二,妙不可言。所有一切形象里头只有这个东西能够显示,佛用它来表法,称为转法轮,佛的教学叫做转法轮。他得「一切功德轮三昧」,这是十种里面第一种,我们应知应学。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三六卷)  2003/1/13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936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三段「威光得益」,十种法门里面,我们看第二句,就是第二种:
  【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
  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此总持,能持诸佛普法」,注得很简单,意思很圆满。『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这称为「陀罗尼」。这样说法怕初学的同学还是不能够理解,我们得用现代的话说,现在人讲纲领,陀罗尼就是纲领,一切佛法的总纲领。它当中还加一个『普门』两个字,门是法门,普是普遍,一切佛法普遍法门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这就是「陀罗尼」的意思。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对於认知、理解愈详细愈好,对於真正修行用功愈简单愈好,把这个总纲领抓住,这个重要!这一句里面含义实在讲深广无尽,如果它里头没有「普门」两个字,那就是一切佛法的总纲领,这个我们容易体会到。戒定慧三学就是一切佛法的陀罗尼,但是普门那就是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纲领,都有它的原则,这个多了!我们不说细的,在中国佛教大小乘有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里面都有总纲领,都有总原则、总方向,这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净土法门这个法门的陀罗尼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信、愿、行」这三条,这是净宗的总原则、总纲领,称之为三资粮。
  如果说法门,净宗里面也有很多法门,也不是一个。以念佛来说,有实相念佛,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这就四大类。每一类里面又有许多不相同的。单说持名,持名的方法也很多,有人念六字,有人念四字;有人念得很快,一句接一句,叫追顶念佛,有人念得很慢,音调拉得很长,不一样。依靠的经论,净宗现在有五经一论,这个经论当中任何一种都可以,都可以依靠,你如果依靠两种、三种也行,五经一论完全依靠也可以,个人根性不一样,都能成就,都能够往生。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修的法门,我不要去勉强别人跟我修。为什么?根性不一样。选择法门的原则,也有陀罗尼,总的原则是什么?适合自己的程度。就是说这个法门,它所说的理论,它所说的方法境界,我能懂、能解,能解之后才能信,这个信才叫正信。还要跟我的生活环境能配合,我学起来方便。最重要的是要功夫得力。
  功夫得力从什么地方看?确确实实学习之后,妄念烦恼减少了,智慧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