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经文给我们也是列举十句,十个例子,都是略说,末后这一句是总结,文义都很明了、都很清楚。「依住」,这个名词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经文里面表法的义趣很多,前面已经说得很详细。往后重复的很多,重复的意义我们明了,佛知道我们凡夫很健忘,虽然听了佛的开示,很难记住,很不容易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为观照的依据。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提不起观照,我们修行就难了。要提得起观照,首先对於经教的义趣要有一定通达明了的程度,而且对於佛陀的教诲,尤其是纲领一定要能记得住,他才能够提起观照作用。如果经文记不住,意思不明了,你当然随顺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还是一个凡夫,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依旧是造轮回业,与所学所修的变成毫不相干,这个是真正错了。
  所以佛菩萨的教化,跟世间,特别是中国古圣先贤们教化的方式态度不相同。在中国,古圣先贤教学观机,如果你不符合学习的标准,他不教你。在佛法里面不一样,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只要你肯学,程度不够也不要紧。佛菩萨的慈悲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他不断的重复,实在讲这是对根性劣的。根性利的,所谓是上智上上根的人,那个简单,说一遍他就通达、就明白了。根性劣的人、下下根的人,说十遍百遍都记不住,没印象,真的要千遍万遍。千遍万遍把他唤回头了,这个教育成功了。
  我们在《高僧传》,在《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见到许许多多的例子,佛法叫公案。我们看到中下根性的人有二十年、三十年才契入的,有五、六十年才契入的。上、中、下三等根性,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看到了,上上根人大概三年五年就入境界,三、五年的时间是上根人,中根人大概十年左右,下根那要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不等。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奋发努力,学习的根本在德行。
  我们学院年轻法师,还有一些居士们,发心学教,这是一桩好事。在现代、在整个世界,讲经说法的善知识太少了,所以你们发心学习,这个非常难得,这是值得赞叹的。但是你一定要晓得,弘法利生要通达世出世间法。你们现在在佛法里下功夫,如果没有世法做基础,你的佛法学了以后没有用,为什么?你懂佛法,你不通人情,你的言行会处处惹社会大众反感,虽有技能,无所用处,你说你悲不悲哀?世法里面的根基,儒学好!儒学不能不讲。往年我们在台北华藏图书馆给同学们选了七门基本的课程,很重要。这七门基本课程有《了凡四训》、有《太上感应篇汇编》,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非常重要。你要想学发心讲经,弘法利生,这几门东西,你要不认真学习,熟记在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很难成就。
  佛法里面基本的东西,《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根本,基础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你在净宗里面选一部或者是两部专修专弘,基础的这些课程是奠定你的德行;有才没有德不能成就,有德没有才一样成就,所以你决定不能轻视念佛堂领众的法师。凡是通宗通教的善知识,对念佛堂领众的法师、禅堂领众的法师,无不是真诚的恭敬,为什么?往往他们的成就超过讲经法师太多太多了!讲经的法师,如果没有大德大智,不能跟他相比。念佛堂、禅堂是真修真干,他们长时期的薰修。
  尤其我们现在这个学会所有这些执事、善友,我们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共识,我们发心护持,成就念佛的同修们,无论是出家在家,我们提供他念佛修学的环境。这个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时,一年到头佛号不中断的。我们修学的理念,遵循大势至菩萨的教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遵守觉明妙行菩萨的教导,「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遵守印光大师灵岩山念佛堂的规矩。早年谛闲法师教锅漏匠念佛的要诀,念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赶紧到念佛堂接著去念。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休息好了,赶紧到念佛堂,不分昼夜,不分寒暑。
  你要是真的发心到这边念佛,我们常住成就你、供养你,你肯定有成就。所以念佛堂的修行人,念佛堂里面带领大众的这些法师们,他们的功德无量无边,他们的成就不可思议,自他具足深信切愿,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亲近弥陀,古德常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宗学会要做出榜样,要做出典型,我们不辜负佛菩萨的慈悲接引,不辜负四众同修的护持,让我们能够放下身心世界,到这个地方来作佛。你说这个因缘多么殊胜!
  依住,在这一段里面,『或有依大莲华海住』。他每一句都是海,这个海是性识大海,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法相唯识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体就是真如本性,虚空法界刹土众生都是它变的。「出现品」里面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都不是物质,遍虚空法界,所以称之为海。海的意思是大是深,深广没有边际,心性、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这里面说莲华、说宝华、说真珠藏、说摩尼,都是说的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这些种子是善的种子。我们知道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太多太多了,有善、有恶、有无记(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种子遇缘它就起现行,就变现出世界,世界是这么来的。我们自己性识里面种子十法界具足,哪一个众生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佛种子?哪一个众生阿赖耶识里头没有菩萨种子?统统都有。阿赖耶识像个仓库一样,那个仓库里面东西多了,当然也有人天的种子、也有三途的种子。非常可惜,我们六道里面的凡夫,把那些佛菩萨的种子、声闻、缘觉这个好种子藏在里面,忘掉了,藏的太久了。知道有!我那个仓库里是有,但是找不到,不知道放在哪里,仓库太大了,你说可不可惜?
  我们再看看华藏世界法身菩萨们,这个地方所讲的世界都是法身菩萨所住的,他们修学的住处,这叫「依住」,全都是好的,都是善的,都是纯善的。还有恶的种子呢?恶的种子也存在,如果没有恶的种子,你就没有依住。恶的种子拿来做什么用?拿来到六道三途度化众生用。所以他那个恶变得不恶了,用它来做度化众生的依住。所以诸佛如来阿赖耶里头,如果没有六道三途的种子,他怎么能到六道三途来示现。有恶的种子,也好!这些种子我们从一个比喻上来说,好像你衣橱里面放那些衣服,有非常华丽名贵的服装,也有非常破旧肮脏不堪的还有几件;十法界衣著不一样,你到哪一个法界,你就穿上哪个法界的衣服,跟那个法界融合成一体。你要融入他们的社会,你会受到这个社会广大的欢迎,你才能教化众生。如果你的打扮穿著跟他不一样,他们不喜欢,他们不愿意接受,你想帮助他,缘就没有了,这个比喻浅。
  我们在新加坡,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四岁了,依然是个年轻人。她告诉我,她为了要帮助最贫穷的人,她怎么样融入他们的社会?自己也最贫穷,跟那些人往来,人欢喜,我们都一样。所以她的衣著,她穿的衣服确确实实是佛所讲的粪扫衣。粪扫衣是什么意思?垃圾堆里头捡来的。别人丢弃了、不要了,她在垃圾堆里去捡衣服,捡回来之后,把它洗洗干净,如果能穿她就穿,不能穿她把它改一改,破了的她把它补起来。她说她一生没有买过衣服,捡破烂,穿上这个衣服到那些贫民住的地区,受欢迎。如果你穿得很华丽,是一种富贵人的样子,贫穷人看到你,他躲避不敢跟你接触,他回避,你想帮他就难了,他不愿意接受。
  这是我们讲到依住,讲到总的方面,一定要知道。在此地所看到的全是菩萨境界,因为这个地方讲的是华藏世界,不是讲的九法界,不是讲的六道。但是我们今天是六道里面的众生,我们读菩萨境界,要知道怎样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环境里头,帮助我们学习,帮助我们做一个转变,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祸为福,我们学的这个经就有了用处,就没有白学了。所以在今天我们学经教的同学,最重要的是要转,没有道德转为有道德,转不孝为孝顺,转不敬为诚敬,转不信为真信,你要从这些地方去转,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这叫真学佛,这是真佛弟子。莲华代表清净,转染污为清净,那就是依大莲华。转恶业为善业,那就是『无边色宝华』。「华」在佛法里面是比喻行业,在大乘法里面比六度万行。所以,转不善为至善,就是经上讲的「无边色宝华」。
  『真珠』是表圆满,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头粗心大意,处处疏忽,不圆满。我上讲台,你们帮我摆经书,这本经书给我摆反了,我那个台上是两个本子,他一个本子是正的,一个本子给我摆反了,不圆满,粗心大意。讲台上尽量不用茶水,但是茶水要准备,以防万一。今天我一看,茶水没有了,临时去找个杯子来,这个都是不圆满。我们要转一切不圆满为大圆满,这是『真珠藏宝璎珞』的意思。香水前面讲过,这『一切华海』也都不必说了。
  『摩尼宝网』,网的意思也是非常的深广,不但表互相包容,经上讲的宝网,多半都是用大梵天王宫殿里面陈设的罗网,用这个做比喻。罗网经纬之处都系的有明珠,那个明珠像镜子一样光光互照,互相融摄,这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多元文化。没有不能够包容的,确实一切都包容,但是对於自己的心行,一丝毫没有染著。譬如一面镜子,镜子照外面的景象,它什么都照,美好的它照,丑恶的也照,香花也照,牛粪也照,这就说明什么?这个镜子的包容。宝网里头的明珠就是明镜,包容,染不染?一丝毫不染。照香花,绝对没有染香花的香气,照牛粪也绝对不会染上牛粪的臭气,不染!用心要像镜子,用心要像罗网,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网,你看打鱼的鱼网,所谓一网打尽,佛用这个罗网比喻法网。法网要教化一切众生,大乘法网希望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也一网打尽,都能够教导众生作菩萨、作佛。把海水比喻做三途六道,众生沦落在苦海里头,佛菩萨用这个大网来把众生救起来,取这个意思。
  种种都显示出佛菩萨以什么样的依住在十法界、在六道、在三途,他的依住真的是苦难众生,这是对外;对内,他的依住是大菩提心,所以自自然然法尔如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他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帮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凡夫,让我们觉悟,发心脱离三途六道,成就菩提道果。
  『或有依漩流』,这个漩流有光,光表智慧。漩流的意思,我们用最浅显的话来说,大家好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漩流是反覆的意思,在佛菩萨教学里面处处皆是,他不断重复说,不但不断的重复,再复习、再学习,漩流的意思,他才能成就。哪有学一遍两遍就会的?不可能。你学的遍数、重复的遍数愈多愈好,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一部经,这是我常常教同学的,你学一部经,学这个根本基础的经也好。你学《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生就专讲这一部经。你学《十善业道经》,一生专讲《十善业道经》,你不就成十善菩萨了吗?将来你作佛,十善如来,真的没错。你专讲《地藏经》,你就是地藏菩萨;你专讲《弥陀经》,你就是阿弥陀佛。
  一生专攻一部,一定要契入境界,入这个经的境界,你的思想、见解、言行就是这一部经,把这一部经完全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投入了,你这个经当然讲得好。为什么?你讲经不是讲释迦牟尼佛的,讲自性的,讲自己,我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真正演变成现身说法。你学《了凡四训》,你就变成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重要!不能说它比《大方广佛华严经》差远了,不能这个说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你要记住。没有《了凡四训》就没有佛法,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了凡四训》是讲因果,没有因果,哪来的佛法!学佛的人说不信因果,他怎么能学佛法?《华严经》讲五乘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佛法离不开因果,离因果就没有佛法了。所以《了凡四训》是给学佛的人打根基,最深层的根基,我们不能不懂,不能小看它,印光大师一生提倡。印祖,我们知道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一生当中尽心尽力提倡三部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你能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