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
有
发也。)是以风寒郁肺而见咳逆上气痰哮气喘。则并载其能治。但用此之法。则在佐使之间
。或兼气药以助力。(人参)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营药以助液。(当归)可得营中之汗。或兼
温
药以助阳。(附子)可除寒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黄芩石膏知母)可解炎热之瘟邪。
此
实伤寒阴疟第一要药。至或有载不宜多用及夏月不宜用者。盖因过用则汗多亡阳。自汗表虚
则耗人元气。(张仲景曰。阳盛阴虚者。不可发汗。尺脉迟者。不可发汗。咽燥喉干者。不
可发汗。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下利虽有表症。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衄
血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少阴病脉沉细数。不可发汗。少阴病但厥无
汗。不可发汗。脉动数微弱。不可发汗。脉沉迟不可发汗。汗家不可发汗。腹中上下左右有
动气。不可发汗。)夏月阳气外泄。不宜再发以夺元气耳!然果春夏值有深寒内入。则又何
不可用之有。至于手少阴心之风热斑疹。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审其腠理坚闭。病应用散。亦
当审实以投。功与桂枝柴胡葛根芍药同为一类。但桂枝则解太阳风邪伤卫。(王好古曰。心
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之药。桂枝为手少阴心之药。)葛根则解阳明肌
热口渴。(时珍曰。麻黄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阳明经药。兼入脾经。)柴胡
则发少阳阳邪寒热往来。此则能发太阳阴邪伤营。不可不细辨也。发汗用茎去节。止汗须用
根节。并蛤粉粟米等分为末。袋盛扑之。(时珍曰。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
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
痰饮中暑。亡阳柔 诸症。皆可随症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
能
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宣明五气篇曰。心为汗。则知汗出于心。经脉别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
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体摇劳倦。汗出于脾。本病篇曰。
醉饱行房。汗出于脾。)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山草)宜散肾经风寒
细辛(专入肾。兼入肝胆)。味辛而浓。气温而烈。为足少阴肾温经主药。凡风寒邪入
至阴而
见本经头痛。(太阳头痛在脑后。阳明头痛在额。少阳头痛在两角。厥阴头痛在巅顶。少阴
头痛在脑齿。)腰脊俱强。口疮喉痹。鼻渊齿 。水停心下。口吐涎沫。(成无己曰。水停心
下。不行则肾气燥。宜辛以润之。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润燥。)耳聋鼻痈。倒睫便涩者。并
宜用此调治。或用独活为使。俾在表之阳邪可表。而在里之伏邪可除。故书载能通关利窍。
破痰下乳。行血发汗。(仲景治少阴症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发少阴之汗。)且走肾者
必兼肝与胆。胆虚惊痫及风眼泪下者。得此辛散宣通。而令泪收惊除。至书所云服能入肾润
燥。非是火盛水衰。阴被阳涸而成。实因阴盛阳衰。火屈于水而致也。遇此辛以除寒。温以
燥湿。则阴得解而不凝矣。岂刚燥不挠之谓也乎?(时珍曰。气之浓者。能发阳中之阳也。
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 齿诸痛用之者。取其
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散燥。故通少
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世之论药性者。每鲜如此体会。但知就燥论燥。而致固执不通。
独不思经有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乎?然味浓性烈。所用止宜数分。过则气塞命倾。(
承曰。细辛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知。)若血虚头
痛者。尤宜戒焉。产华阴者真。(时珍曰。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
辛也。杜衡鬼督邮徐长卿皆可乱之。)去双叶者用。(双叶服之害人。)恶黄 山茱萸。畏硝
石滑石。反藜芦。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芳草)疏肺寒气内客
紫苏(专入肺。兼入心脾)。背面俱紫。辛温香窜。五月端午采用。凡风寒偶伤。气闭
不利。
心膨气胀。并暑湿泄泻。热闭血衄崩淋。喉腥口臭。俱可用此调治。取其辛能入气。紫能
入血。香能透外。温可暖中。使其一身舒畅。故命其名曰苏。(苏与稣同)是以时珍谓其同
橘
皮砂仁。则能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能快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能发汗解肌。同芎
当归。则能和营散血。同木瓜浓朴。则能散湿解暑。同桔梗枳壳。则能利膈宽中。同杏子菔
子。则能消痰定喘。要皆疏肺利气之品。虽其气味浅薄。难以奏效。但久服亦能泄人真气。
虚寒泄泻尤忌。即安胎和胃药中。用之不过取其辛香。暂调胃寒气滞之症。岂可概用久用。
以陷虚虚之祸耶?(宗 曰。紫苏气味香散。今人朝暮饮紫苏汤。无益。医家谓芳草致豪贵
之疾者。此有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觉。)梗下气稍缓。子降气最速。(务本
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收子打油。燃灯甚明。弘景曰。苏子下气。与橘皮
相宜。)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药。(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消
痰定喘。表弱气虚者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但性主疏泄。气虚阴虚喘逆者并禁。宜
橘皮。忌鲤鱼。子炒研用。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山草)开提肺中风寒载药上行
桔梗(专入肺。兼入心胃)。辛苦而平。按书既载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
何居
。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
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胃)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肾)则因寒蔽火
郁
。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火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
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入于肺。闭其窍道。(一语透尽诸病根源。)则
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味苦气平。质浮色白。系开提肺气之圣药。可为诸药
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
。降气之说。理根于是。是以好古加味甘桔。无不因症加药。如失音则加诃子。声不出加半
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
。吐脓血加紫苑。肺萎加阿胶。胸膈不快加枳壳。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
苓。肤痛加黄 。发斑加荆防。疫疠加牛蒡大黄。不得眠加栀子。总不离乎桔梗以为开提。
(时
珍曰。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
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
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症三四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
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除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
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奈世仅知此属上升。而不知其下行。其失远矣
!但痘疹下部不起勿用。以其性升之故。久嗽不宜妄用。以其通阳泄气之故。阴虚不宜妄用
。以其拔火上乘之故。其芦能吐膈上风热痰实。生研末。水调服。探吐。去浮皮。泔浸微
炒用。畏龙胆草白芨。忌猪肉。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山草)宣肺寒清肺热
人参而有上党之号。(专入肺)。盖缘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去宅一里许。见参异常。
掘
得人参。一如人体云。又上党人参。根颇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岐者。其价与银
相等。辽东高丽百济诸参。均莫及焉。李时珍云。上党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
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观此则知诸参惟上党为最美。而上党既不可采。岂复别有党参
之谓哉?近因辽参价贵。而世好奇居异。乃以山西太行山出之苗。及以防风桔梗荠 伪造。
相继混行。讵知参有不同。性有各异。防风桔梗乃属表散风寒伤气之味。人参甘温乃属补肺
益气之味。即山西太行山新出之党考之。张璐亦谓甘平清肺。并非等于真正党参。确有补益
。今人但见参贵。而即以此代参。不亦大相径庭乎?且余尝见虚弱之症。亟当人参峻补。以
救垂绝。而医猥用党参替代。以致病卒不起。并令豪贵之家朝夕代茶。以致肺受剥削。病潜
滋长。此皆误用之害。人但习而不察耳。附记以为世之粗工妄用党参戒。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荤辛)发表除寒止呕
生姜(专入肺)。气味辛窜。走而不守。据书开载主治甚多。然总发表除寒。开郁散气。
辟恶
除邪。数端而已。(姜性意义。一索尽贯。)其曰伤寒头痛。伤风鼻塞可用者。以其主有宣散
通肺之力也。(辛主散。)咳逆口哕而必用者。以其具有开提散郁之义也。(孙真人云。姜为
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或问生姜辛温入肺。何以云
入胃口。曰。俗以心下为胃口者非矣。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及胃之系。便是胃口。与肺系
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水气湿泻血痹而必用者。以其具有逐阴行阳。除湿开导之力
也。(血痹冲心不下。生姜五两。水八升。煮服。)他如冻耳可擦。(辛以散寒。)狐臭可疗。
(姜汁频擦。力能祛寒辟秽。)诸毒可解。(凡半夏南星菌蕈野禽诸毒可解。)亦何莫不由宣
发
之力以为辟除。(时珍曰。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
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夫辛入肺。肺旺则一身之气皆为吾用。中焦之元
气充而足。脾胃出纳之令壮而行。邪气不能容矣!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酒。食厥痰厥尸厥
冷厥。霍乱昏晕。一切暴病。得之必救。(暴病方宜。方广心云。凡一切卒暴之症。用姜汁
与童便服。立可解救。以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早能含姜。不犯雾露之气。(姜能除
湿。)及山岚不正之邪。皆能以正神明而辟秽恶。真药中之神圣也。但积热患目。及因热成
痔者切忌。(时珍曰。食姜久。积热患目。及病痔人多食兼酒。其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
恶肉。此皆昔人所未言者也。)至书有言夜主阖而姜不宜食。秋主收而姜不宜食。与孕妇食
姜而令儿指象形。此虽就其时令及以物类相感立说。然亦未可尽拘。姜皮辛凉和脾。利水消
肿。取其皮以行皮之义。秦皮为使。恶黄连黄芩夜明沙。(相感志云。糟姜瓶内入蝉蜕。虽
老姜无筋。亦物性有所伏耶!)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荤辛)入肺宣寒发汗解肌
葱叶(专入肺。兼入肝)。生辛而散。熟甘而温。外实中空。能入肺经发汗解肌。以通
上下之
阳。(活人书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仲景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
微。用白通汤。若白色赤者。四逆汤加葱白。皆取以通阳气。)故书号为肺菜。其力则能明
目利耳通便。(中空则通。)及治伤寒头痛。时疾热狂。阴毒腹痛之谓。(因辛则邪外散。)又
气通则血活。(气为血帅。血随气活。)故书又载能止诸般血出不调。(如赤白痢。有用葱煮
粥食。以治折伤血出。有用葱火煨研封。止痛无瘢。胎动。有用葱豉阿胶以安。)且气通则
毒解。故书又言能治诸般恶毒。(如鱼肉蚯蚓 犬药毒之类。)即是以思。则知气血之凝聚。
是即寒气之未散。寒气之既散。是即血气之既理。又安有毒瓦斯不解。而云是药之莫治乎?阳
春一回。草木甲坼。其势然也。故葱号为菜伯。又曰和事草。其意在斯。取白连须用。亦有
用青者。(弘景曰。葱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也。)但过食亦损须发。(以
辛劫阴故。)及有虚气上冲。汗出不止之弊。(以辛散气故。)同蜜食如何杀人。以蜜性最胀
。葱性最发。同葱则胀益发。而不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