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阴阳分之。(阳黄身如橘色。汗如柏汁。寒黄黄而色晦。当细辨别。)是以仲景立有茵陈蒿 
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治阳黄之症。又立茵陈附子汤。以治阴黄之症。茵陈 
治 
黄通剂。在人审其所因而酌治耳。若蓄血发黄。则治不在茵陈之列。以茵陈本属气分药也。 
于血则不能治矣。茵陈本有二种。叶细而青蒿者可用。若生子如铃。则为山茵陈矣。专于杀 
虫。及治口疮。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隰草)泻膀胱血虚湿热利小便淋闭 
地肤子(专入膀胱)。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 
黄柏 
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 
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频数既谓之热。则不禁当不得以热名。然不禁亦有因于膀胱邪 
火妄动而致者。但频数不禁出于体旺。则为阳火偏胜。用以实治则可。出于虚衰老弱。虽有 
邪火内炽。亦恐真阳不足。当为详慎。)但虚火偏旺而热得恣。固当用以清利。若不佐以补 
味同入。则小水既利而血益虚。血虚则热益生。热生而淋其益甚矣。故宜佐以牡蛎山药五味 
收涩之剂。俾清者清。补者补。通者通。涩者涩。滋润条达而无偏胜为害之弊矣!且能以治 
因热 疝。并煎汤以治疮疥。至书所谓益精强阴。非是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 
具有坚强之意耳。类蚕沙。恶螵蛸。(藏器曰。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者。加地肤子甘草 
。)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山草)泻脾胃湿热 
白藓皮(专入脾胃)。味苦与咸。性寒无毒。盖阳明胃土喜燥恶湿。一有邪入。则阳被 
郁不伸 
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以致关节不通。九窍 
不利。见为风疮疥癣。毛脱疸黄。湿痹便结。溺闭阴肿。咳逆狂叫饮水种种等症。(诸症皆 
就湿热以论。)治宜用此苦泄寒咸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肘 
后治鼠 已破。出脓血。用白藓皮煮汁服一升。当吐若鼠子也。又陈延之治产后中风人虚不 
可服他药者。一物白藓皮汤温服。)奈世不察。猥以此为疮疡之外用。其亦未达本经主治之 
意耳!然此止可施于脾胃坚实之人。若使素属虚寒。切勿妄用。根黄白而心实者良。取皮用 
。恶桑螵蛸茯苓桔梗萆 。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山草)清热除湿杀虫 
苦参(专入肾。兼入脾胃)。味苦至极。古书有云。虽在五参之外。(人参。沙参。紫参。 
丹 
参。玄参。)云参亦属有补。然究止属除湿导热之品。于补其奚济乎?(绣按。五参除人参 
可 
以言补。余不得以补名。)凡味惟甘为正。惟温为补。苦参味等黄柏。寒类大黄。阴似朴硝 
。(的解)号为极苦极寒。用此杀虫除风。治水去疸。扫疥治癞。开窍通道。清痢解疲。或 
云 
有益。若谓于肾有补。纵书立有是说。亦不过从湿除热祛之后而言。岂真补阴益肾之谓哉? 
况有用此擦牙。而更见有腰痛伤肾之症。其可谓之补肾者乎!(素问云。五味入胃。各归其 
所喜攻。久则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入肝为温。入心为热。 
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兼四气。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各从本脏之气用尔。故 
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此其类也。气增不已。则脏气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有暴夭 
。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且复胜。久必暴夭。但人疏忽。不能精候耳。 
张从正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 
之患。诸药皆然。学人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脾胃虚寒。尤为切忌。泔浸。去腥气。蒸用 
。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子漏芦。反藜芦。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寓木)清肝肾热邪利水消瘀 
琥珀(专入心肝。兼入小肠肾)。甘淡性平。(承曰。茯苓生于阴而成于阳。琥珀生于阳 
而成 
于阴。)按书虽曰脂入土而成宝。合以镇坠等药。则能安魂定魄。色赤能入心肝二经血分。 
合以辛温等药。则能消瘀破瘕。生肌合口。其味甘淡上行。合以渗利等药。则能治淋通便 
。燥脾补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凡渗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且能明目退翳。(即退翳之效。)逐鬼杀魅。(即安魂魄 
之效。)谓是水去热除安镇之意。但此性属消磨。则于真气无补。气属渗利。则于本源有耗 
。此惟水盛火衰者。用之得宜。若使火盛水涸。用之不能无虑。(血瘀而小便不利者宜用。 
血少而小便利者。反致燥急之苦。)松脂入土。年久结成。或枫脂结成。以摩热拾芥者真。( 
市人多煮鸡子及青鱼胆伪之。摩热亦能拾芥。宜辨。芥即禾草。)用柏子仁末。入瓦锅同煮 
半日。捣末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寓木)除膀胱血分湿热 
猪苓(专入膀胱肾)。甘淡微苦。性平无毒。得枫根之余气以成。形如猪屎。故以猪名。 
凡四 
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仲景用茯苓泽泻白术与桂。名五苓散。为治水之总剂。方中用以 
肉桂。盖以膀胱津液。赖气以化。则能以出。用肉桂辛热。所以化其气也。除桂名四苓散。 
李东垣曰。无恶寒症。不可用桂。周扬俊曰。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者设。若不渴则茯苓甘 
草足矣。若但渴。则四苓足矣。)性虽有类泽泻。同入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 
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泽泻虽同利水。性亦类燥。然咸性居多。尚有润存。泽虽治 
火。性亦损气。然润能滋阴。尚有补在。故猪必合泽泻以同用。则润燥适均。而无偏陂之患 
矣。至于茯苓。虽属渗剂。有湿自可以去。然茯则入气而上行。此则入血而下降。且与泽泻 
利水消肿。治疟止痢等药。审属暑邪湿热内闭。无不借此以为宣导之需。(疟多由暑。暑必 
成疟。)古人已云清利小便。无若此快。以故滋阴药中。止有泽泻。而不用及猪苓。正谓此 
耳。(故六味丸有泽泻。无猪苓。)但此专司引水。津液易耗。久服多致损目。(凡服利水药 
而明目者。因除浊气湿热而成明也。用利水药而失明者。因其走泄真气也。)白而实者良。 
去皮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菽豆)利小肠湿热 
赤小豆(专入小肠。)甘酸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入阴。通小肠而利有形之病。故 
与桑白 
皮同为利水除湿之剂。(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是以水气内停。而见 
溺闭腹肿。手足挛痹。痈肿疮疽。非此莫治。(朱氏集验方云。宋仁宗在东宫时患 腮。命 
道 
士赞宁治之。取小豆七七粒为末。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后患恶疮近死。尚书郎傅永授以 
药。立愈。叩其方。赤小豆也。予苦胁疽。既至五脏。医以药治之。甚验。承亮曰。得非赤 
小豆耶。医谢曰。某用此活三十口。愿勿复言。有僧发背如烂瓜。邻家乳婢用此治之如神。 
但其性最粘。敷毒。干则难揭。入苎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且能止湿解酒。通胎下乳 
。(陈自明。予妇食素。产后七日乳脉不行。服药无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当夜 
遂 
行。)至十剂取此为燥。亦以水行而燥自生之意。并非因其药性本燥而言也。故书又戒多服 
。则令人津液枯槁而燥。取紧小而赤黯色者良。(若半黑半红为相思子。非赤小豆也。)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石)降上中下湿热 
滑石(专入膀胱)。何以滑名。因其性滑而名之也。滑石味甘气寒。色白。服则能以清 
热降火 
。通窍利便。生津止渴。为足太阳膀胱经药。故凡中暑积热。呕吐烦渴。黄胆水肿。香港脚淋 
闭。水热泻利。吐血衄血诸症。肿毒乳汁不通。胎产难下。服此皆能荡热除湿。通汁滑胎。 
(同甘草。为六一散。)然其开窍利湿。不独尽由小便而下。盖能上开腠理而发表。(腠理为 
肺所生。)是除上中之湿热。下利便溺而行。是除中下之湿热。热去则三焦宁而表里安。湿 
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矣!河间益元散。(六一散或加辰砂。)用此通治上下表里诸病。其意在 
此。滑石既属渗利。如何又言止渴。因其湿热既渗。则脾胃中和。而渴自止耳。故书又载能 
理脾胃。义亦由此。白而润者良。石苇为使。宜甘草。(汪昂云。凡走泄之剂。宜用甘草以 
佐。)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石) 
而小与坚 
不同。功 
专利窍除湿解热。故凡目翳不开。热淋不利。妇人难产等症。治当用此。无有不效。(必审 
诸病。果因湿热而成。方用。)但书所云难产令妇两手各执一枚。其胎即下。合之于理。似 
属诳妄。未可尽信。磨汁服。(书言因雷雨自石穴中出。随雨飞堕者非。) 

上编卷四泻剂
泻湿
内容:(兽)祛肠胃湿热血瘀 
刺 皮(专入肠胃)。其皮如刺。因以刺名。其兽属胃而入胃。因以 号。(宗 曰。 
皮治 
胃逆。开胃气有功。)何书载治五痔阴蚀。以其湿热下注。得此味辛入肠。金属大肠。故能 
以破其血耳!何书又载能治噎膈反胃。(普济治反胃。用 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 
炙食。)以 属兽。兼味辛苦。故能散邪泄热。使其胃气调和而不上逆故耳。但食肉切宜除 
骨。若误食则令人瘦劣。节节渐小也。似鼠而圆。火褐色。攒毛。外刺如栗房。 黑存性用 
。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泻水者。因其水势急迫。有非甘淡所可渗。苦寒所可泻。正如洪水横逆。迅利莫御。必 
得极 
辛极苦极咸极寒极阴之品。以为决渎。则水始平。此泻水之说所由起也。然水在人脏腑。本 
自有分。即人用药以治水势之急。亦自有别。如大戟芫花甘遂同为治水之药矣!然大戟则泻 
脏腑水湿。芫花则通里外水道。荛花则泻里外水湿。甘遂则泻经隧水湿也。葶苈白前同为入 
肺治水剂矣。然葶苈则合肺中水气以为治。白前则搜肺中风水以为治也。商陆入脾行水。功 
用不减大戟。故仲景牡蛎泽泻汤用之。海藻海带昆布气味相同。力专泄热散结软坚。故瘰 
瘕疝隧道闭塞。其必用之。蝼蛄性急而奇。故能消水拔毒。田螺性禀至阴。故能利水以消胀 
。续随子有下气之速。凡积聚胀满诸滞。服之立皆有效。紫贝有利水道通瘀之能。故于水肿 
蛊毒目翳。用之自属有功。至于瞿麦泻心。石苇清肺。虽非利水最峻。然体虚气弱。用亦增 
害。未可视为利水浅剂。而不审实以为用也。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毒草)大泻脏腑水湿 
大戟(专入肺肾。旁行经络。)气味苦寒。性秉纯阳。峻利居首。上泻肺气。下泄肾水。 
兼因 
味辛。旁行经脉。无处不到。浸水色绿。又入肝胆。故书皆载能治十二水毒。蛊结腹满急痛 
等症。(好古曰。大戟与甘遂同为泄水之药。湿胜者苦燥除之也。)李时珍云。凡痰涎为物。 
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癫痫。入于肺则窍塞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 
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 
手足牵引隐痛。三因并以控涎丹主之。盖有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 
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要必实症实热实脉。方可以用。(非实莫用。)否则泻肺伤肾。害 
人不浅。(李时珍曰。愚按百祥惟用大戟一味。百祥独泻腑。正实则泻其子也。肾邪实而泻 
其 
肝也。洁古老人治痘变黑归肾症。用宣风散代百祥膏。亦是泻子之意。盖毒胜火炽则水益涸 
。风挟火势则土受亏。故津血内竭不能化脓而成青黑干陷之症。泻其风火之毒。所以救肾扶 
脾也。)若中其毒者。惟菖蒲可解。杭产色紫者良。北产色白者不堪入药。水浆煮。去骨用 
。得大枣则不损脾。畏菖蒲。反甘草。苗名泽漆。亦行水道。主治略同。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毒草)大通里外水道 
芫花(专入脾肺肾)。味辛而苦。气温有毒。亦反甘草。主治颇与大戟甘遂。皆能达水 
饮窠囊 
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隐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 
。咳嗽胀疟。里外水闭。危迫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