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湮薜虏辉玻獾涝蚣湮薜露疲崞糯锒嗉榛谩N崛私袢罩鲜Γ挥逃谕獾兰疤崞糯锒嗝矗考匆源蟮履侨舭图涫Φ侣薨蜕栈钣阄常巫捶璧撸廊宋弈苤湮蟪删驼摺=刑岬来蔚诖蟮挛氯痛笫Γ笔比硕汲扑小肝氯璧摺埂S旨盘炱腥硕妓邓藓纬ごΓ运闳露眩笥屑覆看舐坌惺溃诮跃臁4死嗍吕卸啵跃僖欢W苌锨槔恚λ湎址菜紫啵徽媸欠穑艏课Φ掠敕瘢崛瞬恢疚Φ拢崛巳衔В喔瓷醵唷H绫惹鹉岵侣暌煞鹚倒┭⒉际┕Φ拢宋鹜┭室馊绱怂怠W苤鸶沾蟪忠阉迪质ο嗾呒捶穑崛瞬患穑ψ鞑幌橹紫嘞搿R蜃砸獾叩梗延虢鸶沾蟪种锵辔ィ源朔彩λ鳎κ游隆5惫凵鲜胍磺泄薜虏辉玻庋木恍牛杆偕稹!�

  【第三五则】 

  问:如已对师生信,尚未生十分恭敬,应以何法生此敬心? 
  答:一、应由念恩而生敬,应念上师功德较佛殊胜,二、应念说法恩德,三、应念上师加持身心恩德,四、应念上师能满吾人之愿恩德。(详明灯颂自释依师法门中) 

  【第三六则】 

  问:知念恩如上所举分四,但应如何念法? 
  答:颇公指示说:「依师法门是诸法门中,第一道不易越过的铁门栏,然非越过不可,此门不开,其他法门不能开矣。」每多虽未失信,然尚未生敬,总当于四种念恩法门中,依师授教义,多思其理(详明灯颂自释)。特别是当念现实师恩(应落实际,不可空想,或笼统想有恩),应忆念自己的实况,如这一上师曾对我说如此这般法门(例如师曾对我不惮辛劳从依师起至密乘双运位,所有法门教授,慈悲教我十年之久);使我拔除如此这般罪过,制止如此罪行,使我生起如此敬信(例如使我在康定时,拔除邪淫罪过,制止了枉贪及淫欲罪行,使我生起师为救我活我成就我之真佛);令我未闻之法得闻,未悟之法得悟(例如我在康定时,恩师令我未闻之无上瑜伽法门得闻,在我离康定后,师复设方便,令我得闻空行母法以满我愿,令我未悟之大乐与性空无别之法,得进一步了解);师曾赐我如此这般物件(例如我在康定时,师曾赐我三宝物多件,我病重时,师加持我并赐我极不易得之「大宝丸」数枚,饮服令我病愈);及以身心加持自己恩德(例如我之能作译事,完全是师以身心加持于我,而始能成办);师赐与受用恩德(例如我本极穷,后来之名利安乐,虽属世间暂时安乐,然亦莫非师恩加被之所赐)。总之,如是师恩,极为深重!复由实况,逐一谛思,应生感动,涕泣悲泪,毛发皆竖,油然起敬。 

  【第三七则】 

  问:依师「加行依止法」究为何种? 
  答:由念恩之门,而遵师语以行,即为行的依止。此加行法有三:一、供养上师一切受用(钱财物品),二、侍奉(执仆役),三、遵教奉行(此为最胜)。 

  【第三八则】 

  问:三种加行依止法,应如何理解? 
  答:一、诸师对我既有极大恩德,我若有财,为利有情愿成佛,为迅速圆满成佛福资,我当供养较诸佛尤胜福田——具恩上师。而且应知有优不供劣,若以吝啬习气,有优供劣,则退失对师三昧耶戒(犯轻师罪)。若无优,只有劣者,且师亦喜受,以之供师亦无过。二、对上师以身承事法:如执仆役,侍奉汤药等,当知如是承事上师的功德,较财物供养,尤为殊胜,能除无量罪障,获无量福慧功德。如萨迦班抵达、那若巴、玛尔巴、弥拉惹巴等承事上师,均获得成就。三、依教奉行。经庄严论说:「最殊胜供养为依教奉行。」即依所闻菩提道次第,昼夜勤行修学,此项较前两项,尤为重要。由于「如教修行」以供上师,上师是极喜悦的。所谓「如教」,是说如上师所教正法(即菩提道次第),弟子遵照而实修实行。以此我为最胜供养诸师故,宁愿舍身命及受用以供师,特别是(如教奉行)以供师,令师喜悦,祈祷诸师加持我等,能如是成办。 

  【第三九则】 

  问:修时摄加行、正行、完结行三段,在此三段中,有应注意之点(可例推其余法门)为何者? 
  答:每日上午、下午、夜间共修三次,或昼间一次,夜间一次,最好是每日四次。但初学修加行一遍,稍有沉掉,即放下另修,万不可令沉掉养成习惯,稍留余趣,如与朋友别,但在欢时,若厌时相别,此后不愿见了。此是说应在修得最好时,远离沉掉清明易了之时,安住其上,每日课诵时,身心粗重,则下次厌烦,不想上座修法了。此为甘丹派先哲经验之谈,一切所缘摄入「修时」及「未修时」,不可急如跳蚤,但如虱之缓行则可。如下座时,有客久延,致将修时占去,即至修时,草率而修。又不可一曝十寒,须常如一,乃可远离沉掉。 

  【第四○则】 

  问:未修间(此以依师法门如例,然可推余法门)应如何作法? 
  答:略言其要:一、应阅览与正修时相关之经论,如修依师法门时,则应阅依师传记,如善财及常啼佛子、那若巴依止德诺巴、玛尔巴依止那若巴、仲敦巴依止舍准及阿底侠等行传,并应阅拙译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法源诸师行传,其余法门仿此。二、或供曼遮(在积供曼遮数时,未修间亦供曼遮),并以正知约诸根,由于身语意三门罪业,皆在未修时所造,此时未起防护故。未修时不住正知正念,则减少正修功德。若能相应,则互相增上,最要尤在守护根门。大德常言:「众中常察语,独坐常观心。」三、如法勤行饮食、醒睡、沐浴等瑜伽(作法详明灯颂释论中)。 

  【第四一则】 

  问:任何修法,均有二种修法,即「皆贡」(观察修法),与「觉贡」(决断修法),或说专住修法)。此二种修法,如何理解?有何要义? 
  答:一、应决定闻、思、修一贯,应知闻、思、修三慧彼此相关:支那大乘和尚说:「修与闻思无关。」是不知由资粮道闻慧,方生加行道思慧,又由思慧展转增胜,乃生见道位以后之真实修慧。应知所谓「修」,乃包含闻思二者,闻、思、修三慧,皆属大乘修道。闻思修三者皆有修,博多瓦的兰犊瓶手册中说:「一般皆认闻思为外境,最要修时内心无差别,此皆追踪于支那和尚。」不以所闻所思依之而修,乃别寻一法而修之。莲花戒大师说:「说无闻无思而修,与具足闻思而修二无差别,作是言者,是不知应断应证有多方便,得果最速。心、境相合谓之修,如能修之心,与所修之悲(境)相和合(串习之使相和合),非无分别之谓。」由闻大乘所说空性经教,如所闻而了知,得闻所成慧。由此决定知至生起,即得思所成慧,乃至未得定之前,皆属思慧。所谓修:如寂天的入行论说:「今所说种种方便次第,皆为有情,以为修故。故不惟‘觉贡」(决断修,或说专注修)为修,一切闻思等,皆是修故。」佛经十分之七八,皆属寻伺观修——「皆贡」,但若执「觉贡」为修,实谤佛法多分。故菩提道次第略论以「分别慧观」四字释「皆贡」;以「专一安住」释「觉贡」。 
  二、若谓心不起分别,方能入道,是与教理相违。世亲俱舍说:「具戒应具闻思慧,如是有情趣修道。」可见不可分闻思与修为二,支那和尚一类皆谓心不可起分别,善恶皆不必差别,则可断轮迥。心无论善恶,但起分别,即轮迥因,故任何种不起作意,无论善恶、有无、是非等,如是方能入道(明灯颂释中观中广破此)。如果是这样,在熟睡时,任何不想,亦可谓之修道吗?忘念也是同样,乃至无想天也是佛了。此种宗见,与菩提心及空见大相妨碍。因为通达空性所生比量智,与执实之心恰相反,彼不知此二分别故。凡未通达空性心,未至见道前,不名现证空性,然与执实之分别不同。凡夫通达空性,心即了达于执实分别之过患。若此通达,与执实分别无异,则水可名火,则五位不能安立,即资粮、加行亦不能安立,更无从安立现证空性了。若不许凡夫有通达空性之心,则通达与现证同时俱起了。经中所说五道(五位)皆可称解脱道,若不许「资粮」、「加行」,则不许五道为解脱道了。若执一切分别,皆为执着,则谤佛之一切方便法门了。即不须出离心、慈心、悲心、菩提心等之分别,是诸一切大乘方便。应知「观」与「止」非障缘,若不具足定(止)之成因,纵修千劫亦不能成。定之成因支分,乃戒,当先知烦恼乃生死过患根本;应于善法勤奋,当先思维黑白业果功德,乃生净信意趣。既是如此,当知此皆由「皆贡」(观察修)而得,故知「皆贡」,乃修定胜方便。说此者,因沾有支那和尚余习者,谓「分别观行」妨碍「专一安住」或各别修等。宗喀巴大师特示学人知「分别观行」亦为修道,不惟不妨「专一安住」,且有助益。 

  【第四二则】 

  问:吾人具暇满人身,有何种意义? 
  答:得此暇满人身,有极大意义。依现时,与究竟,乃至刹那,皆有重大意义。 
  一、现时大义:若不欲堕三途,现时功能,此身即可办到。现时身躯由持戒而来,欲持戒,此身即可办到。人天福报,由布施为善而来,此身即可办到。圆满眷属,由忍辱而来,修忍辱亦依此身而作。一切皆由此人身而办到,此为无可怀疑者。同时思此成贤善国王身、转轮圣王身,乃至欲生香巴拉,及兜率内院亲见弥勒菩萨,与阿底侠尊者、宗喀巴大师相值,都能办到。 
  二、究竟堪能:依于戒定慧三学,戒中分:一别解脱戒,二菩萨戒,三金刚乘戒。一、别解脱戒,除南洲人聪慧而苦缘多,易生出离心,能堪受外,余三洲不堪全受。二、关于菩萨戒,能以成佛为其体,依菩萨行为其用,愿一己度众生为其相。具此三种之大心力者(发菩提心者),以人为胜,天龙等虽能发心,然不及人。上界天不易生出离心,无初生证得圣道者(先在欲天中已证见道、修道,后生上界,方能证圣道,故无初生上界见道者)。除人外其猛利出离心不易生起,故猛利菩提心不易生起。以此资粮、加行,见道诸圣道中定慧学不易生起。故佛道以人为最胜。 
  若欲即身成佛,须依金刚乘,而金刚乘则须先种赡部洲业力因缘,因南洲人前半生所种业力,下半生即可得果,他洲无是。特别是赡洲胎生六蕴(即四大加精液、脉息)因缘为最胜,依密经说,已生极乐菩萨,尚发愿生赡洲。 
  三、刹那成办:颇公说:「暇满身不惟有现时及究竟利乐,还有刹那成就,如天龙等余身不能依者,此身一刹那间可做到。」此身有五种力大功能(一田门,二思门,三物门,四身门,五时门),摄要言之,此身能生起别解脱戒、菩萨戒、金刚乘戒等三律所有功德。特别是于此五浊恶世,人寿暂短一生中,此身即能作到咸佛。由于自若能修,任何皆可修到,以此如是人身,实具大义。 

  【第四三则】 

  问:暇满人身,如何知其难得? 
  答:颇公传有思维难得教授:一因,二喻,三体(或作数量)。 
  一、因:如田中禾麦,皆非无因而生,故当观能得暇满人身胜果之因,自己究种与否?应知暇满三因:一、净戒为本,二、六度为助,三、加以净愿,吾人究具与否?若未细观,觉戒已能守,若一细观,则虽一戒,犹未能净,甚至连戒条文,尚记不清,数不出(即以杀、盗、淫及其细节而言)。菩萨戒:一衣一食不知为利他而受用,乃如盗有情物而受用,一日之中,犯此甚易甚多,不易惊觉,一日不忏,其罪倍增。金刚乘戒瑜伽者,对一饮一食,皆须以嗡阿吽加持,不然无义吞下,成为罪性。特别是起凡俗相执,及与空性大乐(空乐)相违之起心动念,一日之中,所犯罪性,更难以数计,能立时起正知正念而作者,恐不甚多。以此说:「此因修者不多故。」实际上吾人于暇满人身之因,恐尚未种,无此因则「得果暇身极稀」了。推之能勤六度与否?自己但返观烦恼炽尽与否,即可得知。乃至清净猛利欲乐,非仅发愿而已。自已发愿时,若不回向现世利乐,即觉失望,如何真能清净!以此知三因皆不易种下。所种下者,多为恶因,当堕恶趣。暇满人身之得,故知极难。 
  二、喻:经中说:得人身之难,如针上芥、瓶外豆、屋上草、白昼星。 
  经教所举,他喻尚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