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的补给及联络线”外,主要是“对第三国(英、法、美)进行必要的作战准备”。〔13〕    
    2. 加强华南方面军的进攻作战能力    
    日本参谋总长等人根据德军突破马奇诺防线的经验,决定加强“华南方面军”的炮兵和航空兵。经日本天皇批准,大本营于7月25日下达“大陆命”第440号命令,将第1炮兵队(以攻城重炮兵为主)配属给“华南方面军”。计有重炮兵第1联队(24厘米榴弹炮8门),独立重炮兵第2、第3大队(15厘米加农炮8门),独立臼炮第2大队(15厘米臼炮12门),独立速射炮第1、第2、第5大队(37厘米炮18门),炮兵情报第5联队(测地、标定、音源各中队)和第3汽车牵引队等。    
    7月26日,大本营以“大陆命”第441号命令,将关东军的飞行第10战队第1中队(侦察)、飞行第14战队(重轰炸)、飞行第58战队(重轰炸)、飞行第98战队(重轰炸)配属给华南方面军。30日,再以“大陆命”第443号命令将“中国派遣军”的第1飞行团(第59战队、第90战队和第41、第91机场大队)配属给“华南方面军”。〔14〕    
    3. 策定南进作战的初步计划    
    为了掌握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及地理等情况,1940年日本参谋本部在情报部欧洲课内增设了一个南方班,专门搜集作战资料。6月间向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马来、香港等地派遣参谋进行实地勘察。8月间,根据侦察所得情况,由参谋本部情报部部员濑岛龙三起草了一个《南方作战全面综合计划试行草案》,经参谋本部多次研究后,于10月下旬制订出南方作战的初步计划,规定在“中国事变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实施南方作战时,几个方面的兵力配备应该是:对苏11个师团,对华28个师团,对南方11个师团,加上其他合计53个师团”,并“指定以第5、近卫、第48、第18各师团作为11个对南方作战师团中的骨干”。10月12日以“大陆命”第467号命令,将第5师团从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调到上海,作为大本营直辖师团,“以登陆作战为主,进行训练”。10月22日,又令近卫师团到汕头(后改为广东中山)集结,令台湾混成旅团到海南岛集结,改编为第48师团。同时将上述3个师团的马匹编制改为汽车编制,并指示“进行热带作战训练,特别是登陆作战的训练”。〔15〕    
    日本大本营本来预定至1940年8月准备完毕,后又推迟为年底准备完毕。由于敌后战场发动的“百团大战”和正面战场的坚决抗击,日军根本抽调不出进行南方作战所需要的兵力和物资,不得不将南进行动一再推迟。为了执行《处理中国事变纲要》所规定的“特别加强对中国的封锁”,日军将此与登陆作战训练结合起来,在1941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对中国沿海各地的封锁作战。    
    四、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年6月,日美谈判已基本破裂,22日德苏战争爆发。日本于25日开始举行大本营与内阁的联席会议,连日讨论了加快南进步伐的问题,拟制了《适应世界形势的帝国国策纲要》。7月2日御前会议通过了这一国策纲要。它的方针是:“不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帝国仍然坚持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目的,“帝国仍旧努力于中国事变的处理,并为确立自存自卫基础,继续向南方扩展”。“为达到上述目的,坚决排除一切障碍”,“不辞对英美一战”。〔16〕    
    1941年9月8日,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向日本天皇报告了南方作战的全面设想。其作战目的是:“摧毁英美在东亚的主要根据地,占领必要的领域。同时攻占并确保荷属东印度,以确立自足自卫的态势,并利用此等战争成果,迫使中国屈服。”“使用兵力约10个师团(比预定的少1个师团)、2个飞行集团,开战前在印度支那、华南、台湾、南洋群岛及日本内地展开,大致在5个月内可完成主要作战行动。”攻占的顺序及范围,“计划先对香港、英属马来、英属婆罗洲以及菲律宾、爪哇等地,大致同时开始进攻并迅速占领之,然后再占领荷属东印度。”“攻占香港的任务,由中国派遣军隶下第23军司令官以1个师团为基干的兵力承担;攻取菲律宾,以大约2个师团、1个飞行集团为基干的1个军的力量承担。担任攻取英属马来的兵力为大约5个师团、2个飞行集团(其中1个在菲律宾作战告一段落后由该方面调来使用)组成的1个军。该军的一部还需用于维持泰国的治安。对荷属东印度,拟由3个师团(其中2个师团在攻占香港和菲律宾后由各该方面调来)、1个飞行集团为基干的1个军担任。在以上作战期间,尚需以大约1个师团的兵力,协助印度支那部队警戒印度支那半岛上的中国军队,以确保该地区的安全。以上除攻占香港外,3个作战军及在法属印度支那的兵团,均由1个方面军司令官统率。对缅甸方面,在以上作战期间,只限于排除我对马来作战的障碍,轰炸并努力取得缅甸南部的空军基地。全面作战告一段落后,根据当时的形势,如有必要再正式攻取缅甸。”“在作战中使用的兵力……在不影响满洲及中国作战的前提下,由该方面抽调转用。其余部分再由日本内地征召补充。”〔17〕    
    日本“中国派遣军”对南方作战,特别是对从中国方面调出部队表示反对。?俊六于9月15日派总参谋长后宫回东京向大本营提出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在没有解决中国事变以前,就向其他方面伸手或扩大战线,必犯致命的错误。如果想向南方伸手,就要先解决中国问题,然后再干。光是一个中国,日本的力量已经跟不上,不只现地军要依靠中国大陆以图生存,日本的总动员资源也要取自中国,这不是很严酷的事实吗?所以坚决反对南进。”〔18〕但新任首相东条英机和大本营没有采纳?俊六的意见。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对空中攻击的威力评价极高,“他认为对美开战应在开战之初给予美国舰队主力以重大打击,迫使其采取守势。他早在8月间就提出了使用航母特混舰队主力偷袭珍珠港的建议,但因这一计划危险性大,实行上困难很多,所以一直未能决定。10月19日,军令部总长永野决定采纳这一建议,遂与陆军协商,修改了原先预拟的南方作战计划。”〔19〕11月2日,大本营、内阁联席会议上决定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指出:“帝国为打开目前的危局,达到自存自卫的目的,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现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发动武装进攻的时间定为12月初,陆、海军应完成作战准备。”〔20〕11月5日经御前会议通过、日本天皇批准,正式出台了《帝国对美、英、荷作战计划》。11月6日,大本营下达了成立南方军的命令。其指挥系统如附表7…1…1。    
    作战计划中,海军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为:〔21〕    
    1. 开战之初,以第1航空战队(6艘航空母舰为主力)袭击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主力舰队。    
    2. 同时以第11航空战队(陆基航空兵)协同陆军,对菲律宾和马来半岛进行突然袭击,尔后在该战区遂行空战任务。    
    3. 第2舰队在菲律宾海域遂行作战任务,以夺取东亚海上制空权,保障海上输送陆军的安全。    
    4. 第3舰队为运输在菲律宾及南方要地登陆部队的船队护航,并掩护其登陆;南遣舰队协助在马来半岛登陆的部队作战。    
    5. 第2遣华舰队参加攻占香港的作战;第4舰队参加夺取关岛、威克岛和腊包尔的作战。    
    6. 第6舰队(潜艇部队)参加袭击珍珠港的作战,尔后继续袭击敌舰,削弱敌海上兵力。    
    7.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如美国主力舰队前来进攻,以除第3舰队和南遣舰队外的联合舰队大部分兵力迎击,将其歼灭。    
    日本海军参加南方作战部队的指挥系统如附表712。    
    作战计划中陆军作战的方针、目的、范围等基本上与杉山元的设想相同。其兵力部署为:“第14军以2个师团为主力,在菲律宾作战;第15军以2个师团为主力,在泰国、缅甸作战;第16军以3个师团(其中2个师团在完成其他作战后调来)为主力,在荷属东印度作战;第25军以4个师团为主力,在马来半岛作战;南方军直属部队以1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和2个飞行集团为主力;中国派遣军所属之第23军以1个师团为主力,参加香港作战;大本营直属的南海支队以3个步兵大队为主力,参加关岛、俾斯麦群岛的作战。”〔22〕    
    1941年12月初,日本进行南方作战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12月2日,日本天皇裕仁批准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的大海令第12号作战命令。命令通知各日本舰队司令,攻击开始时间定为12月8日(日本时间)。〔23〕12月8日(夏威夷时间为7日)凌晨3时19分,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驻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实施突然袭击,给予歼灭性打击;同日凌晨2时15分,日陆军第25军在马来半岛东部海岸敌前登陆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    
    五、 中国战区的建立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日(当地时间为12月7日),日本向美国、英国宣战,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本宣战。9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时也向德、意两国宣战。12月11日,德、意向美国宣战,美国、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也向德、意宣战。同日,日、德、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日、德、意联合作战协定》,规定三国“以一切可以采取的有力手段,将与美、英的战争坚持进行到胜利为止”;三国间“如果没有相互完全谅解,不对美国及英国的任何一方休战或媾和”。〔24〕1942年1月18日,三国又在柏林签订了《日、德、意军事协定》,规定了各自的作战地区和作战行动大纲等。日本的作战地区“大致为东经70°以东到美洲西海岸的海面及在这一海面的大陆和岛屿(澳洲、荷印、新西兰)等地区”以及“亚洲大陆”。日本的作战行动是:“消灭英、美、荷在大东亚的根据地,进攻并占领其领土;歼灭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的美、英陆海空军兵力,确保西面太平洋的制海权”等。〔25〕至此,法西斯侵略阵线和反法西斯侵略阵线的营垒已经明朗化了。    
    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妄图瓜分世界的战争既已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迫使东、西方反法西斯侵略的力量也联合起来。早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就曾提出“组织国际统一战线”,“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26〕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又发表宣言,呼吁“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胜利”。〔27〕与此同时,中国国民政府提议召开由中、美、英、苏、荷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共同商讨战争事宜。苏联及荷兰因欧洲战事紧张及两面作战等原因不愿参加。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在重庆举行了东亚军事会议。美国代表为航空队队长勃兰特和马格鲁德两将军,英国代表为驻印度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中国代表为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由蒋介石主持会议,宋美龄担任翻译。会议初步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路,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同时决定在重庆成立中、美、英三国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同。至此,中、美、英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了“阿卡迪亚”会议,商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问题。美国代表马歇尔认为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三分之二的主力部队,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坚持中国抗战,对太平洋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日军队。会议同意了他的意见。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国军队及越南、泰国盟军。马歇尔原拟的报告中,中国战区还包括缅甸东北部,但英国坚决反对中国人指挥英国军队,因此罗斯福将缅甸东北部划归英国韦维尔指挥。蒋介石表示同意,并于1942年1月3日正式宣告中国战区成立,接着在重庆设立了一个联合计划参谋部。不过美国提议的这个战区最高统帅,实际上是一个空头职务,因为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