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时代-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家误国;西晋之所以灭亡得比较快;不能不说她出了很的力。另外;独孤皇后固然有些才干;只是她的善妒却更出名;尤其是她还曾把皇帝杨坚气得独自一个人跑到野外生闷气;臣们好说歹说才劝回来。马皇后倒是不错;只是她所能起到的作用却着实太微薄了;比方说她曾劝过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可事实上;朱元璋杀人比谁都多。慈禧就不多说什么了;如果她要是能选为千古一后;那真是I服了you……
  唔呀;废话不再多说;该咱们的主角闪亮登场了。
  古时历史不注重记录女子的名字;像《汉书》里有很多姬也并不是本人真名;当然不排除真有叫姬的。但像吕雉、王娡的名字记得这么清楚;毕竟不多。长孙皇后的名字也没有记下来;比较可惜;那么下文为称呼简便;就以姓代名了;称之为长孙。
  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两兄妹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就去世了;于是母亲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哥哥高士廉的家居住。而长孙晟在世的时候;就基本上把女儿的婚事定了。《新唐书》写他哥哥长孙炽因为知道窦夫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猜测她一定会生出了不起的孩子;所以劝他弟弟要与李家联姻。《旧唐书》没有这段;而是说高士廉因看到李世民;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会很了不起;于是便把外甥女许配过去了。只是长孙炽和高士廉既然都能看出来李世民将来有出息;但都是把别人的孩子嫁了过去……   长孙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才十三岁;概也就是初一初二的意思吧;不过当时李世民也不;是十六岁;最多高一。在现在来说可以算是早恋;不过在当时却是很正常的。只是有个问题;李世民的母亲窦夫人去世的时候;他好像也是十六岁。两件事哪个在先已经无法考证了;推测应该婚事在前;否则不符合守孝的规矩。不过这一年李世民可真够忙的;据说雁门那次炀帝被围;十六岁的他就去雁门从军露了一手……然而这件事的可信度却不高;但作为写说的素材倒是可以参考。后来长孙有一次归宁;结果舅舅的一个妾居然看到她的门后有匹二丈高的马;吓得不轻。于是占卦;占出来遇坤之泰;女处尊位;履而居顺;后妃象也。要说准;的确够准;不过现代人对此类事物抱的态度多认为是迷信;是后人写史时神化的。很多时候是这样;但是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像武德九年那次太白经天;应该是确有发生的;一来天文志上也这么写;二来后来太宗也曾有些埋怨地对奏此事的傅奕说:你老兄前面奏的这事;差点把我干掉……长孙所遇到的这件事;可能是真的;反正天下乱;凡是贵族都可能会遇到几个占卜者说他们是贵之相;只不过没应验罢了。像李密;他和那个桃李子的歌谣可以说贴得最近;但也是的反王当最早被拉下来的。
  后来到了唐朝时;长孙首先是成为了秦王妃;这一时期她的作用主要就是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然而平日这么温柔恭谨的一个女性;玄武门之变时还亲自慰勉众将士。有一说认为李世民政变时是把她带到了玄武门的;当然这可不是把她当作女将军来用;也很难想像长孙拿着刀剑在众军挥舞厮杀。不过那种场面一般女子多半是看不到的;一旦看到不知道要怎么呼叫不晓得长孙当时什么反应;但联系她亲自慰勉将士的镇定;应该不会很失态;长孙的确够坚强。从记载来看;秦王府后来遭到冯立等人的围困陷入危机;反倒是在玄武门的李世民相对安全一些;也就是说;看起来危险的地方实际上反而安全。另外;如果事败;也方便两个人一起死不用我说;估计你也能想起来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谓夫妻情深就是如此。想像一下如果事败;两人双双自尽的情形;可不亚于项羽和虞姬。不过当时乱糟糟的;长孙纵然不会披挂上阵厮杀;但也得穿得利落安全一点;所以多半还是得穿上铠甲;至少是细铠;也就是说;我们亲爱的皇后此时一定是非常英姿飒爽的……
  再后来;随着李世民短时间内由秦王到太子再到皇帝;长孙自然也是步步高升;由秦王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终于应了那个遇坤之泰的卦。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像
  当政的李世民有些事情想和妻子商量;但长孙主动放弃了参政的机会。也不用给长孙扣什么封建道德的帽子;把现代的说法扣在古人的身上是不现实的。长孙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地什么都不管;像魏征有一次惹得唐太宗生气到恨不得杀了他的地步;要不是长孙皇后上有贤君;下有贤臣的这么劝;虽说多半也会自己消气;但还真不会那么快。此外;看到历史上外戚最后多无好的结局;长孙也非常明智地劝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辞职;同时也劝李世民不要给长孙无忌高官。似乎是为了印证长孙皇后的正确;后来长孙无忌最终还是被迫自杀了。不过这与他是外戚的表面现象关系还不;主要原因是长孙无忌是托孤重臣;难免有些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又与武后不和;这样当然危险了。
  章怀太子李坚墓壁画《狩猎出行图》
  长孙皇后是一流贤后;而且也非常有才;写过《女则》。后宫有了长孙皇后;李世民省了不少的心;而且有时他发火;长孙皇后都能婉转地劝止;于是宫壶之;刑无枉滥。而且;她待人又是非常的仁善;对后宫姐妹颇有照顾;很受爱戴。所谓标准的母仪天下;就是这样了。
  只可惜;现在有些人只注意到了她的贤惠;而忽略了皇后与皇帝的爱情。更有甚者;因以前有部电视剧里发展了杨妃这一条线;因此惹得有些不学无术之人真的以为李世民最爱的其实是杨妃;但是查阅历史的话;如果不是生了李恪;那么新旧唐书都懒得写上她一笔。反倒是《资治通鉴》里记载有一次太宗想要立曹王李明的母亲为后;只是因为她过去是齐王妃的身份而罢休。这是见于史册的;另外一位是考古考出来的;即韦贵妃;按后宫等级来说;贵妃是皇后以下最高的;可见也十分得宠。但如果说感情最深厚的;那么非皇后莫属。李世民和长孙的确是患难夫妻;宫廷斗争是;当了皇帝皇后以后也仍然是;就连生的病都一样;都是气疾。约贞观十年左右;李世民病了一年;长孙皇后随身携带着毒药;准备万一丈夫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义不独生。其实殉节这套东西是经过程朱理学之后到明朝到达高峰;唐朝反倒是不怎么讲究这个的;这完全可以说是因为长孙对李世民的爱而致。不过后来李世民的病好了;但一直也病着的长孙却加重了病情;终于于贞观十年去逝。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对她十分思念;像以前曾提过立台一事;只是魏征老儿不解风情;硬是逼着太宗把台毁了。
  长孙皇后可以说很完美了;几乎找不出来缺点。不过她死后;三个儿子;两个因争位而罢黜;因此难免有人批评她教子无方。但实际上这也不单纯是教子有方无方的问题;李渊把几个儿子都调教得十分厉害;可是最后仍然避免不了一场争斗。其实长孙生前对孩子们管教还是很严的。太子承乾的乳母说东宫的器物少;要求添置几件;长孙皇后说: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可见她并未宠着孩子们。另外;长孙在世的时候至少还是相安无事;只是后来孩子们都长了;必然会有权力方面的争夺;这不可避免;批评长孙教子无方没道理;批评李世民教子无方也不公平。何况;哪个朝代没有争皇位的事呢?
  要说立储更乱的当属李治和武则天了。反正就四个儿子;太子轮流当之后;皇帝也是轮流做;可当来当去;最后皇帝玉玺还是跑到了他们母亲的手。
  武则天的事迹可以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典型;她后来的地位权力无疑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只是有些手段在我们看来;未免有些狠。通鉴里写的清楚;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为了自己的地位;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得不忍心杀掉。对这件事;为她辩解是没有必要的;以此来批评她也不客观。既然史书上记下了这一笔;要想推翻事情的存在;说什么这件事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靠的也只能是臆断;再者说;像武则天那样的女子;这样的事情还是可以干出来的。但她当时处境并不是很安全;而如果她自己尚不得保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即使活下去;只怕结果也未必会好;所以为了更高更稳固的地位;武则天不惜用这种手段嫁祸于人。然而古人都有其局限性;如果换作别人在她那个处境下;只怕也得这么做。回头看看萧淑妃的女儿吧;年龄很才得出嫁;而且也是将就了事;武则天根本就没打算让她们过好日子可见当年的仇怨是多么的。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得势的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她们;武则天的孩子们也不会过得十分幸福。   宫廷是适者生存的地方;武则天要生存下去;如果没有狠劲是办不到的。她有一次在太宗面前驯马;就很能体现其性格:如果不能驯服马的话;那么即使再好的马;也是没有用的;干脆就杀。这和朱元璋的士不为己用则杀的意思是一样的。不过太宗不喜欢这种性格的人;尤其还是女人;这和长孙皇后的温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可你要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也不一定;反正可说是两个极端了。也正因此;实际上太宗时期武则天并没有像有些书写得那样得宠。应该说;李世民自己就是非常刚强(但不残酷;至少他没有杀掉当时在好形势下还要归隐的王绩)的人;他比较欣赏的是像皇后和徐惠妃那样的温柔女子;倒是李治性格比较温和;而武则天性格则是刚强的;所谓性格互补就是如此。
  武则天像
  武则天除却果断;还十分有心计;这就不是一般的厉害了。《红楼梦》里曾有人这样评价王熙凤: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无论哪个朝代出来个厉害的女角;基本上这句话都能适用;但真正能让男人万不及一的;则首推武则天;原因是她还有着有些男子都没有的气度。骆宾王的千古名篇《讨武曌檄》写得很有气势;同时把武则天也贬低到了极点。当面被人这样揭短;尴尬自然是有些了;如果不觉得不好意思的话;那脸皮也是太厚了。于是;一句一句这么念着;一句一句这么尴尬着……突然;结尾了;武则天也许早就盼着快到结尾;但是当她听到试看今日之域;竟是谁家之天下时;文章的气势与文采令她折服了;霎时欣赏更多于尴尬。因此她问作者是谁;答曰:骆宾王。这是宰相的过错啊……这篇檄文能流传至今;不能不感谢武则天当时没有禁锢此文;而看过了明清的文字狱后;也不能不令我们佩服她的胸怀。
  武则天虽然是个女强人;但也总有女人的一面。现代很多电视剧里只强调了她政治上的一面;却忽略了她作为女人的本性。时候台湾有部电视剧《一代女皇》;里面潘迎紫演的武则天;前面清丽可爱;后面的打扮却是不敢恭维了;气势是有了;但是也实在很吓人的;潘迎紫那么漂亮的人;居然给化装成了那个样子……陆拍的《武则天》化装倒是正常了;只是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有失偏颇;但最后有一点挺有意思;就是老了的武则天让上官婉儿穿上她年轻时的衣服;然后突然说:我年轻的时候比你漂亮多了……武则天还会这样说?可能你的第一感觉是觉得有些好笑;但这却一下子把武则天拉回到了人间。女人总是希望自己是漂亮的;武则天就是再像个男子;也只是像而已;毕竟她还是女子。武则天年轻时一定十分漂亮;从那画像来看;有点典型唐朝美人的意思;但是古时的画像只怕多数情况下作不得真;别人不说;你去翻翻初时的历史课本看看司马迁是什么样子的;便可以想像古时的画像会有多真实。因此;虽然武则天经过细心打扮之后坐在那里;郑重地等着画师给她画像;可是画师斜睨(也许不敢斜睨;但是瞥、瞟等词就更不合适了……)了她两眼;依旧按照自己应该画的模样画了起来我猜那时画像是有个标准的;有一次看某个版本的唐代皇帝画像;里面的人基本上就是两副面孔;一个是李渊式的;一个是李世民式的;不过两式的区别也不;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唐代皇帝都是他们的子孙嘛;为了体现皇帝血统之纯;所以他们必须得长得像祖先;幸好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何物。呜呼;这地方有点跑题了;说到哪了?对了;这样的武则天才更真实一些;不过这几个武则天似乎都不是太称人意。反而《明宫词》里那个配角的武则天受到好评更多;虽然戏说成分了;但武则天平易了一些;离着人的距离也近了;但依然保持着女政治家的风度;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武则天?
  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前面说到公主的事情;而后来;李弘、李贤的死;武则天也都有嫌疑。不过;李贤赋的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真的起了作用;后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最终得以保全。也许;这与他们两个比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