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时代-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榉沉耍灰蛭に镂藜刹淮鹩Γ怀に镂藜伤M南乱蝗翁邮墙趵钪巍G也还芩С掷钪问浅鲇谑裁茨康模坏说囊饧娜泛苤匾焕钐┚醯糜行┎蛔孕帕耍凰P牡艿芾钪位岫运型玻凰钥箍植乐饕迨侄危欢岳钪谓锌窒拧@钪喂皇挚只牛挥切斡谏徽馐歉黾玫慕庥欠椒ǎ煌倍岳钐┰蚓哂谢倜鹦缘拇蚧饕蛭饧铝罾钍烂窈艿P睦钐┑绷嘶实壑罄钪蔚陌参#辉偌由现种衷颍焕钐┲沼谟胩又晃拊怠7堑拊担涣纠匆延械牡匚灰脖2蛔×耍槐唤滴晨ね酢>」芎罄从钟屑复胃姆猓灰仓荒芩凳歉谋湟幌律钪柿慷眩欢宜恢笔歉稣蚊舾腥宋铮蛔詈筇谌ナ朗毕纶弥钔醣忌ィ诲跆┎辉诶聪蓿灰簿褪亲詈蠖疾豢细帷
  那么随着两个哥哥的倒台;李治成了这次斗争的最赢家。嫡子之只剩下他;即使李世民曾想过吴王恪;但这却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吴王恪得不到朝廷像长孙无忌这样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从贞观十七年当太子开始;至贞观二十三年;李治当太子是相对比较安稳的;加之他一直都很恭敬谨慎;倒也不用怎么担心自己的地位;算是唐三百年少有的几个地位稳固的太子李世民和李隆基都是有比较强硬的手段;李亨则当得心惊胆战;连头发都吓白了;只有李治;实在是难得地舒服。
  太宗死后;二十二岁的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按说这个年龄不了;可是太宗死时李治是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哭;像个无助的孩子。最后把无忌哭得有点儿烦了;说主上把社稷交给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这也就是舅舅敢这么说。于是止住悲声;火速回到长安;一切安顿得差不多了;然后突然宣布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接着就是顺利即位;可以说;一点障碍都没有。
  高宗即位后首要的当然是先任命臣;长孙无忌不必说了;李世NFDD0或者确切来说是李NFDD0;李是皇家赐姓;那个世字此时则是无论谁都不能再用了;为了避讳嘛。想想李世NFDD0真是可怜;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自主权;本来叫着徐世NFDD0二十年左右好好的;降唐后就受到赐姓这等待遇;这样又叫了二十多年;然后就要把世字去掉;直到死后也不安宁;孙子一造反;又回到徐世NFDD0了;这倒也罢了;只是后世人说书;不喜用名喜用字;害的我以为茂公就是他的名……不过高宗毕竟初登宝;所用之人也只能是顾命臣。
  李治当太子虽然有点晚;但六年的学习也可谓效果显著;基本上继承了贞观时期的政策;当然这和老一辈的执政人才是分不开的。永徽年间;文治上的事不多说了;基本是国泰民安。可见李治文治上的功夫学得还是可以的;而武略上李治却没有这方面的锻炼机会;另外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不一定说他率军打仗就一定失败;只要朝有能打好的将领并且他不多加干涉;像杨广灭陈那样挂个名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李治倒还是很有扩展唐版图的雄心;事实上征高丽时他曾想过亲自率军随后出发;却被武则天劝了回去。太宗时期未解决的高丽、西突厥都是在高宗朝攻下来的;虽然有太宗的准备在前;为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不管怎么说;是高宗打下来的;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继贞观时期设安西都护府之后;高宗朝又设崑陵、濛池二都护府;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唐代的版图;在高宗时期为最。有人说;唐代最繁荣的时期;其实不是开元;也不是贞观;而恰恰是在永徽;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说运气好也罢;说是捡便宜也罢;李治其实都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另外;高宗还完成了一件太宗几次想做没做成的事;就是去泰山封禅。从个人能力等方面来讲;高宗当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但从当时国力来看;高宗的确应该去封一次;怎么说也比宋真宗的时候强了很多很多呢。   唐朝平定高丽的将军薛仁贵像
  在宗室的问题上;李治也是比较开明的。李治对待李泰;还是满不错的;在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这时皇帝是李治了;年号一般都是次年修改);诏濮王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确实像太宗生前所料;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不过;李承乾没有活到李治当皇帝的时候;于贞观十九年就去逝了;而李泰也在永徽三年死去。李泰和李承乾两人都是死得很早;三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如果不是别人陷害;那么必有原因。推测都差不多是心情郁闷;若加挫抑;恐有不测之疾这句话的适用还是很有广泛性的。假使当年李渊也像李世民贬李泰这样贬李世民;那么李世民只怕活得时间更短。至于高阳公主和李恪等人的死;一方面是高阳不该谋反;另一方面长孙无忌这时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好的。李治从受益无疑最。其实不管李恪有没有罪;李治杀他也在是情理之。李恪和李泰的意思不一样;李泰已经没有希望了;至少从人望上已经从一个很高的高度重重地跌了一次;再想起来的可能已经不了。李恪的威胁相对就得多了;如果说借这一次的事而除去他的话;怎么看怎么划算;这也并非李治良心地坏了;毕竟为了自己的生存。有了长孙无忌;李治这次省了不少力气。也许这么想把李治想得太有心计了;但李治其实真的不傻。此外;对于宗室违法的人或行为;李治也加以惩诫。比如李治的叔叔(当然不是同祖母的叔叔了)滕王元婴;劳扰百姓;他就写信告诫他;而元婴与李治的异母兄李恽两人都好聚敛;所以李治有一次赏赐诸王时唯独不赏他们两个;因而使得这两人很是羞愧。这种惩罚是精神上的;但效果却比物质上的更厉害。这很类似于李世民对贪污的长孙顺德的手法;可见李治确实还是有乃父之风的。
  问题是;李治学到的功夫慢慢体现出来的;更多却是李世民后期的拒谏饰非。李治有一次说:杨广因拒谏而致亡国;我时常作为警戒;虚心诚意;要求直言;可是竟然没有人说话;什么缘故?李世NFDD0回答说:陛下作为;都尽善尽美;臣属们无从规劝起。实在是很搞笑的一段记录。李世民也是常常提起杨广;李治竟然也常提这位老前辈;不能不说是受了影响。只是和乃父相比不同的是;三十八岁时的李世民还是有很多人给提意见的;而李治三十八岁时就达到尽善尽美了。想当初李渊当了皇帝后;就有了听不进话的苗头;李世民到最后也是没人敢再说什么;如果下一代是李承乾;只怕情况更糟;他才二十岁左右就已经很能够堵住臣们的嘴了;李治好歹还等到了三十多岁。莫非这是遗传?嗯;如果是的话;那么算是一个广义的遗传了;虽然每朝每代皇位不一定是禅让的;可是不听劝的毛病却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李治是有缺点;但不能说昏庸;毕竟高宗的政绩还是很值得一提的;无论如何总比后来的唐懿宗强。之所以备遭谴责;多半是因为他的那位夫人武则天;生时受她制约;死后唐江山又险些断送在她手里;因此人们在钦佩武则天却又狠骂她的同时;也骂着李治。因此李治把武则天弄进宫来倍受非议;一方面武则天是太宗的才人;确实于礼不合;另一方面;只怕就难免是后人以结果推原因了。关于第一方面;唐代宫闱之事有时的确比较混乱;有北方少数民族习气的痕迹;比如李世民就曾把齐王妃收入宫;而后世李隆基是娶了儿媳;李治则是娶了庶母。但是在正妻的问题上却并不乱;并不像突厥那样可以一个可敦经历几个可汗。武则天进宫的阻力没有当皇后时的阻力;因为皇帝无非是纳一个妾而已;但要是把她立为正妻;便受到了坚决的抵制。因之;武则天立为皇后不见得是长孙无忌他们有什么先见之明;知道她将来会取代李氏做皇帝;而是因为她的身份问题。李世NFDD0在这紧要关头显得软弱;有人说是他圆滑;柏杨先生更是称之为漂亮的报复。如果李世NFDD0知道武则天后来做了女皇;只怕也未必会如此表现。李治冲破重重阻拦;终于立武氏为后;这份魄力倒也难得;只是如果他用这份魄力来治家平天下就好了……
  其实李治是有点儿怕老婆;但还不至于一开始就把政事交给她。显庆五年;高宗闹眼疾;只好让武后来处理一些事情;委以政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可是后来;李治的进取心也有所减退;武后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因此终于发展到二圣的地步。但这种情形历史上也并非没有过;隋文帝杨坚就是和独孤皇后一起并称二圣的。说起来;隋文帝杨坚也是很怕老婆的;有一次就是被皇后气得一个人跑了出去;宁可自己生闷气;也拿她没办法。李治也不是一味地心甘情愿;他想做什么;往往被武后制约;于是上不胜其忿。李治也挣扎了一次;找上官仪来起草废后诏书;不知怎么就被武后知道了左右奔告于后;李治这个皇帝当得也够可怜的;由此可见;武后自然是废不得的。最后此事告吹;但比较令人失望的是;在武则天面前;李治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上官仪从得到的最教训。也许就是疏不间亲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但可惜再无实践的机会;因为这件事已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另外;说句不相关的话;上官仪之死从文学史角度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这是强制性地收住了江左余风。只是杀他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可都是没想到这点的。二圣之称;也是在这件事之后;以后更是发展到了天皇与天后的地步李治概是国唯一的一位天皇了。
  感觉高宗夫妇总能弄出很多花样来;如上面提到的天皇天后这种称法国还真不习惯;因此看电视上两人天皇、天后地这么称呼;有点滑稽。再比如年号;武则天是年号最多的皇帝;共十七个;李治则是十四个。而李治用了这么多年号;估计和武则天有关;总之是一开始还能坚持几年;越到最后换得越勤;一年一个;直到他去世。这些年号常搞得我晕头转向;其实历史上也不乏爱换年号的皇帝;比如汉武帝;但汉武帝的年号比较有规律;除去建元;后面是光字带着另一个字;只要记住那几个字就可以了;光字年号各六年;然后虽然用字不规律了;但保持四年一个年号。高宗武后的年号则是什么规律都没有;要多难记有多难记;相信他们自己也都未必记得清楚。相形而言;还是高祖太宗的时间比较清楚;就一个年号;也许他们懒得再想年号名了;但这既方便了自己更方便了别人。起年号最有学问的当属玄宗;不是说他年号起得有多深刻有多好听;而是说年号起到的作用;开元和天宝基本上(所谓基本上;是说开元末期已经初露端倪)就是变化的转折分界。
  时间走到了弘道元年;当了三十四年皇帝的李治去世了。临死之时;李治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而后来的唐朝则为此而差点付出了三代而亡的代价。   公元684年;年号的混乱达到了极致;这一年真是唐历史上非常有趣的一年。这一年轮流上台了三个执政者;两个皇帝;一个太后;这一年本应该有三个称呼;嗣圣、文明、光宅……最后;人们便取最后一个年号为这一年的标记。问题来了。嗣圣是宗李显的年号;但是他二月就被废了;随后李旦登基;是为睿宗;改元文明。但是睿宗已经是傀儡皇帝;实质上的执政者是武后。既然如此;武后为什么要于九月改元光宅呢?为了标记什么事呢?九月;徐敬业造反;或许与这次改元透露出来的信息有关;按逻辑当是李旦明确将权力交给太后。然而似乎又不是这样。六年后也就是公元690年;武后称帝;将皇帝改为皇嗣也就是说;皇帝此前仍是皇帝;当然;是名义上的。可是他自从当皇帝以来;权力并不在他的手;九月的改元真的有些令人费解。同样令人费解的还有史家。既然那六年时间内唐朝还是有名义上的皇帝;但这六年却归属到了武后的名下。与此类似的还有汉的吕后时期;但是形似而神不似。惠帝执政期间;权力主要也是在吕后手;但是却不曾将这几年说成是吕后某某年。而惠帝死后;汉朝实际上是处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至少是没有一个成年的皇帝;因此吕后控制了政权;这时史书上才记吕后某某年。相似吗?可是;这位可怜的皇帝;汉朝从来就没认他是自己的皇帝;因为他来迹可疑;并非是惠帝的亲子。唐睿宗不一样;他不但成年了;而且也是唐代的正统皇帝;即使权力不在他的手;但名义上仍是皇帝于是暗笑;难道史家也是如此势利吗?
  宗李显即位之后;将自己的岳父提拔为豫州刺史;此后又想升为侍;这件事成了他被废的导火线。这件事得到了裴炎的反对;宗一气之下说就是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然后他为这句不冷静的话付出的代价便是十四年的流放。每当朝廷有使者到来;李显总是吓得要自杀他有两个榜样在前;这样的担心很正常;但是既然敢自杀的话;死都不怕;又何必怕什么呢?如果不是韦氏劝止;李显真的等不到十四年后做太子了。又过了六年;苦尽甘来的李显终于得以复位;两次登基;前后一共二十年。
  宗在位之时政绩的确是不好;但对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