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时代-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年;李白曾到黄鹤楼一游。站在楼上;眺望外面的景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见此佳景;李白诗兴发;于是挥毫提诗。然而笔在半空停下了;李白望着墙上已有的一首诗出神。那正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由衷佩服崔颢的这首诗;硬生生将自己的诗吞了回去;最终;只留下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们佩服崔颢;因为他写得出让李白为之停笔的绝唱;我们佩服李白;因为不可一世的李白会低下头服输。然而这却又是一件憾事;因为虽然李白自认为不好;但也必有一代诗仙之特色;这首未写的作品又引发多少好奇之心!
  相信李白自己也为此而遗憾;却也有些不甘心。于是;后来在凤凰台这里;他写下了这首七律;打算与崔颢一比高下;终于博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虽然是传说;但传说的诗人这般争胜的心态;有一分天真的可爱;倒的确是李白性情的写真。
  李白一生生活在梦里;他的世界没有受到俗世的侵扰;偶尔他也会去干谒;但那是唐朝文士最平常的活动了。同时;由于李白有着可贵的布衣情节;因此他一旦把这种啸傲山水的气概拿出来;他的干谒便少了摇尾乞怜相;而文士骨子里的清高又使他的干谒有着独特的平交君王卿相的意态。
  这才是李白;也只有唐代才能容得下李白。李白凭着他的真性情;在华地的诗坛上纵横了几十年。
  李诗不好学;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李白那样的狂放;很少有人会有那样的神采。如果没有文化底韵的铺垫;就会学李不成徒留轻狂;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李白又是寂寞的;千百年来;只有这么一个李白;然而又有多少轻狂之徒呢?不好说。有人说;李白是天才;天才是不可复制的。看到这句话;不禁感叹:然也然也……
  有人说;盛唐是一座高峰;李白正是向上攀登的诗人;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以及穿梭云的雄鹰;所以豪放。这个比喻十分贴切。李白需要这样一个胸襟开阔、气象万千的时代;而盛唐也需要李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盖世才华;没有李白;盛唐也就失去了光彩。
  李白是盛唐的歌者;呐喊出时代的最强音!
  悲苦诗圣话杜甫
  悲苦诗圣话杜甫
  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他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他就是杜甫。
  遥远?熟悉?
  说来惭愧;由衷地惭愧;虽然从学说话起就背诵杜甫的诗当然那时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背些什么直到现在;对杜甫仍然有一种遥远的感觉;而且一般情况下;真的不愿意读杜甫的诗。
  这种遥远的感觉不是来自于陌生;事实上遥远恰恰来源于熟悉;因为即使什么课外书都不看;只学习课本里的知识也足以把杜甫的生平说得一清二楚。所谓的遥远;也许仅是一种感觉而已;像我们今天在温室里长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氛围的话;去体味老杜的悲苦;是怎么也找不着感觉的。至于不愿读老杜的诗;则是因为它太沉重了;几千万人的血泪凝成的诗篇;看着让人心痛。
  不错;杜甫的诗技巧极高;律诗堪称一绝;即使放到整个文学史上;又有几人能敌得过老杜?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样天然的雕琢又有几人能办到?
  那么;如果我们不去体味他的悲苦、他的感慨;只注重他的形式、他的格律;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就像我的时候根本不明白它们的意思;也仍然能够倒背如流。
  然而;杜甫哭了。在几千万人的血泪之上又格外加进了一些悲伤;因为他并不只是想要读诗的人去注重这些。如果只有格律;而精神空虚;又和六朝齐梁之风有何区别呢?
  失却了诗的精神;也就失却了老杜;与没有读是一样的这是对诗人的亵渎。也许你会指责我用词太过;然而;杜甫忍着心痛写下的沾着泪的字字句句;岂能那样轻浮地解读?
  家都知道古时人们弹琴;要事先沐浴焚香;摒除杂念。那么我建议;在读杜甫的诗之前;虽然不必这么隆重;但至少要严肃一些。杜甫的诗;尤其是诗史部分;在我看来是很神圣的篇章;需要用心体会;绝不可草草了事。这样每次读完之后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沉重;有时还伴以无声的哭泣。有人说读完鲁迅先生的文章之后心里很压抑;其实那就是一种沉重。这两人;一位是伟的诗人;一位是伟的文学家;都是用自己的笔抒写着国人的沉重。不同的是;鲁迅是在无情的讽刺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是一种难言的沉痛。而杜甫则以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敏感的心;去感受着天下人的悲苦与辛酸;然后将它们化在了自己的笔下;在诉说哀叹;在感伤落泪;这种感情又感染了读者;与他一起为着苍生而沉痛。是的;太沉重了;以至于我不敢多读。   也许乐于歌唱的唐人也无法承受这种沉重;譬如同为蔬菜;人们可能更多的会选择黄瓜;而舍弃苦瓜。这样作比也许并不恰当;但无疑唐人在诗歌上的选择是有很多的;他们的面前摆放着一堆的珍品;所以发出独特光芒的杜诗没有特别引起唐人重视。在整个唐朝;杜甫的地位都不高;即使有元稹等人的极力鼓吹;也作用不。至于说杜甫活着的时候就和李白齐名;更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事实上;盛唐时期人们最看重的;一是白也诗无敌的李白;一是天下文宗王维;可怜的杜甫此时着实是一个字辈。
  这不公平。
  虽然我喜极了王维;也为李白的潇洒而倾倒;但我不满于人们无视杜甫。
  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外患甚重的宋人终于给了杜甫一个很高的地位。比如每每谈到杜甫诗圣的由来;人们就会提起杨万里的一段话: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只是;宋人多推崇他入蜀之后的作品;特别是律诗也就是说;他们崇拜的更多是杜甫的诗律;而并不都是因忧患产生的共鸣。而诗圣称谓的确切提出要到明朝;明初的陈献章以及明末的王嗣爽;都曾这样提出过。
  可以说;后世人对杜甫诗圣的尊称;着眼点就是放在道德上了;即儒家文化的忠义仁爱、忧国忧民等。譬如郭沫若称杜甫是诗圣哲;也是取这样的意思。
  杜甫当得起诗圣的称呼;更当得起这样的尊敬。
  盛唐三剑客
  杜甫像
  家都知道有唐代三诗人之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但却少有人知道盛唐三诗人的说法。
  在盛唐的诗坛上;有三位巨星;即李白、王维和杜甫;而盛唐是一个充满英雄浪漫情怀的时代;因之;不妨称他们为三剑客。
  李白是实实在在的剑客;他十五学击剑;二十多岁又仗剑去国;据说还用剑杀过人。王维少年时期也是意气风发的;出塞那段日子更是动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随行出猎。而杜甫;似乎我们很容易把他想像成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譬如;李杜虽然并称;但常可听到人们称杜甫为老杜;却少有呼李白为老李的;当然更没人喊王维为老王。老李老王叫着就像邻家伯一样;而老杜却是对杜甫的特指。感觉这个老字;或许真有老气横秋的意思;可感觉又有一分亲切。然而事实情况是;根据留下来的画像来看;很可能我们印象杜甫的模样倒的确是李白相貌的写真;而杜甫本人则是很意气风发的样子。
  那是当然;杜甫也有狂的时候呢;旷放不自检就是《新唐书》对他的描述;如果没有一股狂劲的话;怎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的诗句?如果不狂的话;李白又怎会屑于与一个俯首低耳之人交往?有一件事;也许让人有些惊讶;杜甫投奔严武后;严武对他起初很好;曾亲自到他家探望;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这件事把严武得罪了;因此杜甫不得不往来梓、夔间。而杜甫最后的死因;说来令人瞠目;据说是由于暴饮暴食而死:这一年他来到耒阳;县令听说一位诗人来到自己的地方;于是一番好意;让人送去牛肉美酒;杜甫醉;一昔卒;年五十九。概和孟浩然的死有相似之处吧;也有人提出过质疑;但这种说法无疑流传更广;甚至法国总统游杜甫草堂时都说杜甫是吃死的。这个传说;和李白追月而逝的传说相比;太出人意料;而且太没有美感;即使再严肃的人;只怕也忍不住初看时惊讶过后的一丝莞尔。但诗人们并不都需要美丽地逝去;诗史上有李白追月的华丽传说;够了;再有人追月就是模仿。王维给弟弟王缙写信之后停笔而逝;安静地归于他诗素来向往的沉寂;够了;他不需要喧闹。杜甫则是在尽情渲泄着自己的真性情之后;永远地把自己定格在了真字上。一个会使气会嚼会痛饮的杜甫;与那个怀忧天下苍生的杜甫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杜甫。由此我们感叹;盛唐果然是盛唐;属于它的诗人们都有着它的精神。
  而最早是谁把他们三人并称;我不清楚;但徐增在《而庵说唐诗》的一段话却极有名: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李白自幼在蜀长;受道教影响极;一派仙风道骨;更是唱出世人难以企及的千秋逸调;无论称他是天才还是天才都绝不为过。王维则自幼受母亲影响崇尚佛教;诗透出佛家的禅趣;有一种空灵之美;而王维本人则极敦厚儒雅;他对世外桃源向往的隐逸情调又使后世文人产生极的共鸣;因之;人才非他莫属。那么杜甫呢?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易经》对坤卦最为精道的一句概括。而彖辞则说的更具体一些;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易经》语言古朴;含义又太深奥;一时也解不清;不过我们倒也不必细细解释;因为重点就是那一句厚德载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也只有地的宽广才会容下万物;使万物有一个资生的立身之所。杜甫的胸怀就如同地一样宽广;他满眼看到的都是天下的苍生;因之;称为地才确也恰如其分。
  事实上其他诗人也都关注过苍生;像李白等人;也都有为百姓鸣不平的时候;但和杜甫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的。儒家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达时兼济天下不难;问题是有很多为富不仁者;而独善其身对于不得志的穷者来说;似乎也是天经地义。但杜甫即便是穷困潦倒;穷到吃饭吃不饱;困到茅屋顶上草乱跑;也仍然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迂腐吗?可笑吗?我想;没有人可以笑得起来;因为心底会有一种酸酸的痛的感觉。
  杜甫以儒者自居;腐儒、老儒、儒冠是他诗常见的词语。然而杜甫也许自己不知道;他这种达亦兼济天下;穷亦兼济天下的思想境界;竟比标准的儒家还要高尚;就好像考试有及格、优秀之分;杜甫超过了儒家所要达到的标准线;甚至可以说他比孔孟还要高尚。   因之;古时文人虽皆受儒家思想影响;但三剑客;以杜甫为正统的儒者。
  格律与解闷
  我们毕竟还是说到了格律。
  没有办法;如果不提精神;则失去了杜甫;如果不提格律;那杜甫又变得不完整了。
  我们说到李白、王维时都提过;七律这种到唐朝才正式诞生的文体;事实上是在杜甫的手发展起来的。盛唐诗人;七律王维虽然只有二十多首;但已算首屈一指;而杜甫的七律或者再加上律诗;则可斗量。或许李白在格律面前;会伤脑筋;因此形成了有李白特色的一些格律;但那官方钦定的格律对于杜甫来说;却是越来越不像是约束。他已经不需要有人来约束;因为仿佛不经意间;他自然而成的诗句;却又是天然的格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拿这首《登高》来说;被称作是古今第一七律。这首诗绝就绝在它的律上:粗看首尾似乎未尝有对;颔联颈联则无意于对;但细细品味则是八句皆对。因此胡应麟在《诗薮·近体》说: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句句皆律;一句之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所以这首诗也有旷代之作的美称。
  而说到自然;忽然想到;唐诗和宋诗同为国诗歌史上两奇葩;虽然宋诗似乎没唐诗有名;但也确实是自成一派。唐诗以韵取胜;把诗写得美不胜收又浑若天成;不饰雕琢;这是唐诗无法为后人超越的地方所在;因此是一朵艳丽的奇葩。相比较而言;宋诗却是真的奇了;因为和一般的以美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