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时代-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花那样美……想起来也够汗颜的;这种写法居然也会让老师说好;多半还应是岑参这句名句的功劳。而有名的明宫唱和;岑参也是胜利者。贾至抛出的一首砖头诗当真引来三首玉诗。王维、杜甫、岑参三人的诗均远胜原作。论者多以杜诗排最后;且不提了。有很多人认为王诗第一;又有很多人认为岑参的诗可当第一虽然本人觉得经历过盛唐时期的王维才真正写出了盛唐之音;可是这只是个人看法;算不得什么。其实要按推谁为第一排的话;还是岑参更占了优势;他的票数是最多的。只可惜岑参到后期也有些江郎才尽的趋势;不过情况似乎好于高适。其实这也是诗人们的通病了;很多诗人都是后期有些不济;真应了那句话:强弩之末……
  ◇钱起历十才子的领袖
  韩愈像
  风光了几十年后;盛唐的繁华很快被安史之乱吹得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就是唐的颓败;虽有历十才子苦撑局面;却依旧难以挽回盛唐气象的逝去;即使是杜甫;诗也是愁苦的唐之气多过盛唐之音;而且仅凭这一位盛唐遗老终究无法挽留住诗坛昔日的美好对了;当时杜甫的诗名并没有今天这么;他当然没有这个能力来提倡某种诗风了。说到这点;还是想提一提王维;因为可以说王维带动了一批诗人;除了前面提到的裴迪、储光羲;还有祖咏、钱起等等等等。而钱起;又是历十才子之一;说明不但当时;王维对后面影响都是很的;即便是李白;都不曾有这么多人追随。原因呢;李白的狂傲而不轻浮本身就不好学;难免曲高和寡;而且也不是人人向往着和李白一样的理想。杜甫又时运不济;没人赏识。而王维则亲切了很多;他的心态也正和很多文人的心态非常相似;所以自然会如此。钱起;上面也说到一点;和王维算是忘年交了;因此他的诗的风格不用说也知道。只可惜的是;凡是紧跟在王维后面的人成就都不是很高;因为他们总难脱别人的风格而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这一点;倒是不曾和王维有过什么交集;但也属于田园诗人的韦应物就好多了;因此唐的田园诗基本上是以韦应物为代表;而钱起虽然算是继承了王维的衣钵;但却失去了领导地位。尽管如此;钱起在唐地位也不可觑;他可是居历十才子之首啊尽管那个并不是以诗才排的名……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
  李益算是继承了边塞诗派的传统了吧;因为在唐一片萧索声;李益则咏出了那似曾相识的悲壮之歌。回乐峰前沙似雪;这句诗记得很牢;原因是在一篇喜欢的文章;第一句就用了它:未能悲;回乐锋前沙似雪……其实论雄壮;卢纶还要在李益之上;但除却边塞诗;卢纶却又回归到了历。李益呢;总算是使历景象振兴了一下。然而;悲风既来;却也不易去之。李益的诗高亢之音不多;从盛唐继承而来的更多是悲凉;更多是哀响;却少了一丝岑参的雄壮;少了一分王昌龄的情思……
  ◇韩愈诗乎?文乎?
  看罢诗;抬起头来;有些埋怨地对韩愈说:你还是去做'文人'(作诗的叫诗人;写文的自然是'文'人喽)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吧……韩愈无辜地笑了笑;说:我本来就是在写文啊……这个情景当然是假的;编出来的。记得当年因高尔基的《海燕》就对散文诗腹诽了良久;如今面对韩愈这形状上更像诗的东西;却更加疑惑了。韩愈根本就是在以文为诗嘛;你看你看;这些四言诗;简直就是韵文……放下书;想了一会儿;不禁心偷笑;原来古文运动的带头人韩老先生;不是不写韵文;只不过诗就是他的韵文罢了。这世界就是怪;有担心别人看不懂诗的;也有担心别人看得懂自己的诗的。韩愈做诗;喜欢找生僻的字;刻意把诗写得很奇险;看来是属于后一种人的。只是;想了许久都无法理解他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贾岛僧敲月下门
  提起韩愈;就想到贾岛;这还得归功于有名的推敲故事。诗人作诗之认真;像孟浩然爱皱眉;王维爱踱步;有一次掉进了醋缸里;贾岛则是认真到眼里只有诗;而没看见周围的人的地步。好在碰上了韩愈;为他指点迷津。贾岛过去曾是和尚;所以诗有佛教倾向一点都不奇怪;于是有崇拜他的人称他贾岛佛;但是虽然此时唐朝诗坛比起战乱甫定的唐已好了很多;但是要想赶上甚至超越盛唐;还是没有这个实力的。贾岛诗透出来的分明是潦倒寒苦的僧人之气;要想称佛功力还不够;如果佛是这样的;岂不太惨了?所以后世以贾岛为诗僧;确是有见地而公正的。至于诗佛是谁?盛唐王维……
  ◇柳宗元仁厚子厚
  柳宗元《江雪》诗意图
  柳宗元;字子厚;是古文运动韩愈的搭档。不过除此之外;两人在很多地方上都不同的;最的不同就是在政见上;韩愈更趋于保守;而柳宗元则为革新派的八司马之一。然而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好朋友。柳宗元以四十多岁的年纪早逝;韩愈的祭文写得可是很真挚呢。但要说起他最好的朋友;当属刘禹锡。诗人好朋友有很多;像李杜、王孟、元白等等;然而;最让我感动的一对朋友;则为刘柳二人。不必说两人同时被贬结伴同行而后互赠别离之章的真情;因为这只体现了两人的友谊的很的一部分。想想柳宗元愿意代替刘禹锡远谪播州的心意吧;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到这件事时我感动了好一阵呢。真诚、仁厚、善良、淳朴……不要吝惜你的褒义词;柳宗元完全当得起这些美好的形容。而且柳宗元在他被贬的地方都是尽心尽力为百姓。然而;有时老天爷就是不公平;都说好人有好报;但是多数时候好人却是难有好报……柳宗元四十多岁就故去了;死的时候也甚为凄惨。这时;他的儿子还很呢;这让柳宗元多么痛断肝肠啊。而且;柳宗元没有兄弟;在他死后;谁来照顾他的孩子?……柳宗元想到了他的挚友;于是他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了刘禹锡。刘禹锡得知柳宗元故去的噩耗;不但惊讶;同时也很痛心;平日心高气傲的刘禹锡居然流下泪来。他收到了柳宗元临终前给他写的信;也看到了柳宗元的孩子。刘禹锡伤心地为柳宗元料理完后事后;细心地把柳宗元生前的作品整理了一遍。然后;他开始好好地照顾那个孩子……这才叫至交;有朋若此;夫复何求?
  ◇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
  对待倔强的人;贬官怕是当权者最好的办法了。而这招用在刘禹锡身上却不灵。他初次被贬十余年后;回到长安;因不满于当权者便作诗道: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很明显这是讽刺当权者的那些攀附者的。此诗语言犀利;讽刺意味很强;触怒龙颜是必然的……不过还好啊;只是被贬而已。十四年;对于一个被贬的人来说;是个很漫长的时间;而且十四年的时间足以让很多人发生很的变化。十四年后;刘禹锡被召回长安;此时皇帝都换了好几任了;可刘禹锡的脾气竟一点儿没改;甚至当年之傲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诗为证: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是在宣布:我刘禹锡又回来了!你们怎么办吧?想那道士在地下还不气得跳将起来?可想而知;这次又免不了被贬了。播州;那个偏僻而遥远的地方;让刘禹锡带着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去这里;真是够惨。很多人都是爱莫能助;幸亏好友柳宗元本着忘我精神提出来调换;也幸亏有宰相裴度的求情;刘禹锡终于不必去那里了;而且;也没有让柳宗元去那里;不然;刘禹锡只怕很愧对柳宗元呢尽管柳宗元不会怪他。最终;八十多岁的刘禹锡终于服刑期满;算是修成正果了;然而;他的傲岸似乎并没被岁月的风霜冻结;他依旧还是那样;只不过;这傲岸;有着太多的沧桑……如果评选唐朝最倔强的诗人;那么这一称号对刘禹锡来讲真是非我莫属。
  ◇白居易新乐府与闲适感伤
  白居易像
  可以说;我不喜欢白居易。但必须说;我很喜欢《长恨歌》、《琵琶行》、《花非花》这些诗。还有;虽然多年不看卖炭翁一眼;一提起时却琅琅上口地从头背到尾……其实想想究竟为什么不喜欢白居易;也没有什么充足理由。也许是因为他的集子太长看起来太枯燥;也许是因为不喜欢他和杜甫一样的风格;也许……总之;不喜欢。但是我依旧时常翻着白居易的诗集;不过不怎么看新乐府;连卖炭翁那样出色的也不看;因为看太多了会心痛;就像看杜甫的诗一样;总是很沉重。其实不光我不看;当时白居易诗流传更广的也不是这些。讽刺的是;这些诗正是白居易在他的主张下呕心沥血写就的;而被排在他的感伤部的《长恨歌》、《琵琶行》、《花非花》却百看不厌;尽管已经背得很熟了。和韩愈相反的;白居易总是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诗使之能为几乎所有人看懂。刘禹锡也是这样;他甚至不敢用糕字;因为六经没有这个字。白居易的后期;和高岑犯一样的毛病;他到了晚年也是不如前;就连他的思想都起了很的变化;他居然也信起佛来;因此我们现在的很多书就会这样写道:后期思想消极云云。原因就是白居易晚年不像年轻时那样积极了;这个本来很正常的;人老了;年轻时的盛气早已不复存在;何况;白居易可是活到了七十多岁啊这也算是长寿呢。想让他一直都保持原来那种想法;也真的不切实际;对此又何必苛求呢?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李贺《苏墓》诗意图
  在诗人他的官品都算是很高的了如果他的诗品也那么高就好了。元稹走的是白居易的路子;但是和白居易晚年的消极比;元稹更不坚决。而且他好像比白居易还要注重别人是否能看懂。这番心意还是好的;问题是什么都要有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度就反而不好了。元稹也是这样;他的诗就过了易懂的度;因此显得太白话了点。他非常有名的就是《连昌宫词》;但是有《长恨歌》在那里;这首诗虽对元稹本人很重要;但对看诗的人则没有重要到一定要看它的地步。反而是曾经沦海难为水这首诗很是脍炙人口。这首诗写得真的很不错;是七绝难得的一篇佳作。除了诗外;他和白居易的友情也是很为人称道的。高时还被迫背了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封信;虽然极不情愿;但是背时却很顺利;一来白居易的文笔的确好;二来真的融进了他的感情;你想不感动都不行。那时才真正地去了解元白二人之间的友谊。在我看来;虽不及刘柳二人;但也数二数三了。
  ◇李贺苦吟的诗鬼
  杜牧像
  算来是最苦吟的诗人了吧。前面也曾提到贾岛、孟浩然、王维苦吟时的情形;但是都不及李贺的认真这个应该超出认真的范畴了;简直就是不要命。结果年仅二十六岁的李贺就骑鹤西去了;在悲伤的人群;就有韩愈。韩愈曾为李贺因其父名缙而不得考进士而鸣过不平。当然那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是早就预谋好了的。因此韩愈尽管文章写得有理有据;也是白费。李贺当然会因此而郁闷了;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之一。李贺号称诗鬼;而且李贺背着口袋还常去坟墓这样的地方;这样一来看到的景色自然不会很喜悦了;其诗也带有了这种气象。李贺常写这样的诗;说明他心常常是荒凉;常常是凄清;如此郁闷;日子长了;对身体当然有影响。李贺这么年轻就因病而死;既令人痛心;又在情理之。
  ◇杜牧千古风流
  觉得杜牧的七绝也是很好的了;像《山行》、《赤壁》、《江南春绝句》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诗;但好像从没有人把他归到七绝家里去。杜牧也很风流;赢得青楼薄幸名。宋代姜夔的《扬州慢》间接地用了很多杜牧的诗句。那首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下半阕;这个只怕更多还得益于杜牧的诗本身的魅力吧。据说杜牧临终前烧掉了很多自己的诗稿;这说明杜牧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他以自己的标准来给自己的诗作了一个审评;只是当局者迷;其难保没有被冤枉的诗;而被判死刑的诗们终于不为我们所知道;说来也真是有点可惜了。
  ◇许浑许浑千首湿
  许浑是晚唐的一位诗人;他和杜牧是好朋友;风格也相近;但没有杜牧的俊逸;却更多闲适之作。还有一点;据说许浑诗常常用水字;即使没有水;雨河之类的也是特别地多;因此后人有许浑千首湿的说法当初看到这时笑了半天:看来;许浑可真是位湿人啊……
  ◇李商隐伤隐玉溪生
  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是李商隐非常有名的两首诗;都是七律;写得都很美;开头的第一句话都用的是这种格式;而且;还都叫《无题》。致翻看一下全唐诗;数李商隐的《无题》是最多的了即使统计有误差;但也绝对是最多当的一个。或许他是不喜欢给诗起名字;或许他是有难言之隐;抑或是他自己也知道他的很多诗诗意不明;所以连自己都把握不住主题;因此起名也成了难事。这最后一个猜测看起来是最没道理的了;难道自己的诗自己还不知道意思吗?可这有时也难免啊;但很多人相信;在很多时候李商隐是不便把意思写得很明确的。即使是有名字的诗;像《锦瑟》;分明就是取了开头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