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渔夫与管理学-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成君忆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前 言
        在管理咨询这个行业中,我是一个很中国的另类。大约在5年以前,当同行们还在把那些从欧美引进的管理学理论奉为经典的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希望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为现代的人与企业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现在,我既不讲X理论,也不讲Y理论,我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生态理论。

  中国5000年的文化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学的发展史。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管理。文化是管理学的灵魂,没有了文化,管理学就只剩下一具干瘪的躯壳。人们往往热中于谈论文化的表现形式,却对它的实际功能视而不见,颇有些买椟还珠的幽默。

  之所以如此潜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经常有人向我询问生命的出路问题。这些询问者包括被人们目为社会精英的企业家、经理人、白领职员,也包括普通的公司员工,以及即将进入职业生涯的新人类——毕业班的大学生们。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实世界里,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混乱不堪。他们和我一样,曾经看过大量的欧美引进版的管理学著作,但他们并没有找到那条出路。在西方的管理学视野中,企业就是一台赚钱的机器,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我开始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学。我的论述也许很武断,但学员们却颇受启发。这些特点在本书中都能看到。

  从前,当人们面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时,总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目的来研究它。在研究之前,你的结论已经准备好了,这样的研究有何作用呢?你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等待批判的资料,却错过了真实。因此,当你进入本书之后,我希望你能够忘记你的批判——你应该透过那些直言不讳的讲述,对尘封已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种清新的看法、以及许多恍然大悟的了解。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这些龙画得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人们往来观看,都称赞他画得好。

  张僧繇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龙虽然栩栩如生,也不过是龙的画像而已,有龙的形状却没有龙的神韵。一旦它们有了那种神韵,就会变成真龙飞去。”

  人们问他:“它们如何才能拥有那种神韵呢?”

  张僧繇说:“难道你们没有发现,这些龙都没有眼睛?如果我为它们点上眼睛,它们就会立即闪耀出那种神韵。”

  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嘲笑他吹牛。张僧繇微微一笑,举起画笔,为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顷刻之后,那两条龙的眼睛里果然闪耀出探照灯一样的光芒。然后,它们张牙舞爪,活动了起来。就在人们惊惶失措之际,它们昂起头来,大叫了一声。一时之间,雷电交加,狂风大作,那两条龙破门而出,飞入了层云密布的天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象征。然而,如果你没有眼睛,就会徒有龙的形状而没有龙的神韵,就不过是一条似是而非的龙。当你有了自己的眼睛之后,你才能变成一条真龙,你才能破门而出,在那茫茫云海之中恣意遨游,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眼睛的龙才是真龙,这是中国成语“画龙点睛”的寓意。现在,带上你的眼睛,进入这本书。不要批判,要发现。批判者无法发现真理,批判者只能自以为是,批判者只能故步自封……而在你的发现之旅中,却布满了一连串的惊喜。

  我们将谈论快乐,将谈论爱与创造,将谈论一系列生命的奥秘,这在过去100多年的管理学著作中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们谈论的这些,其实都与真实的人性有关。企业的出路说到底是人的出路,企业中的人也始终是管理学关注的主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谈论,为管理学的发展鼓吹一种返朴归真的风气。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管理者们都面临着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例如: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为什么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管理难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在所有的难题中,最大的难题是:为什么企业会成为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

 幸运的是,这些现代管理学无法打开的死结,却能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就是本书中所叙说的原生态理论。什么是原生态理论呢?就是基于真实人性的管理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原生态的人才是真实的人,只有回归人的原生态,才能理解真实的人性,才能为管理者视野中的人与企业找到真正的出路。

  就像传说中的中国龙一样,生命始终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是一种至今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的存在。当你重新成为一个原生态的时候,你就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种神秘的存在。你存在着,以致于你可以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你快乐地成长着,用一种妙不可言的创造力成长着。而管理学的真谛就在于,你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去享受那种创造的乐趣,而企业也全然成了人间的天堂。

  记住,天堂不在别处,它在人的心中。当天堂出现的时候,痛苦就消失了,地狱就消失了。企业中的工作关系,不再是互相利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帮助。公司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会焕发出人类所特有的生命的光彩。

  感谢新华出版社对我的赏识,以及因为这种赏识而提供的有力支持。也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的朋友们,他们是:王璞(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孙虹钢(《人力资本》执行主编)、汪中求(精细化管理专家、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作者)、张序诚(台北市培训经理协会理事、倍晟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以及全国各地的同道和企业家朋友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那些助手。在我写作、讲学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许多无微不至的照顾。

  成君忆

  2005年6月16日,写于北京。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浪花淘尽英雄

  第二章 英雄回首是神仙
 
  第三章 生命成长的历程

  第四章 关于爱

  第五章 小鸟飞过的地方

  第六章 一种人工的生命模式

  第七章 跟影子搏斗的人

  第八章 恐惧与疼痛

  第九章 道德的“格”式化问题

  第十章 返朴归真的管理之道

  第十一章 做一个优秀的自己

  附录 十问成君忆

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

    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每天驾着小船在湾流中钓鱼,至今已是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刚开始,还有一个男孩跟随他。但连续四十天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那孩子只好离开了他。

  第八十五天,老人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的大马林鱼拼命逃窜,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老人趁机鼓起力量,用鱼叉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但那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老人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让老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死去的鱼——老人称之为“我的财产”——在归航中一次又一次遭到鲨鱼的袭击。

  为了保护他的“财产”,勇敢的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搏斗。当他杀死第一只灰鲭鲨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成了奋斗者的哲理名言,被广为流传。他告诉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鲨鱼们还在前赴后继地向着他的“财产”发起进攻。他已经竭尽全力,他孤立无援,他再也抵挡不住,他只得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放弃了搏斗,让自己活了下来,回到阔别已久的海岸。而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只剩下了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骨架。

  这是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用一种孤身奋斗的艺术形象,感动着它的每一位读者。1954年,海明威因为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它反映了渔夫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勇气”。

  我承认,《老人与海》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它的伟大,不是因为渔夫的勇气,而是因为它提供的某种让我们心领神会的暗示。《老人与海》有理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它当年的获奖理由错了。

  没有人能读懂《老人与海》,甚至海明威自己也不懂。他只是这个故事的描写者,他描写了它,却又对其中隐约透露的神秘的暗示迷惑不解。如果他领会了这个暗示,他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轻松、快乐地活着,就会继续创作出一系列比《老人与海》更杰出的作品,就不会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七年之后饮弹自杀。

  作品比作者更伟大,作者死了,作品却还活着。它活在字里行间,好像被季风吹送而来的咸湿的海洋气息,又好像是一朵菊花的芬芳,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生命的寓意。

  我是说,《老人与海》其实是一部寓言。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只有寓言会被人们用心品味,代代相传,直到永恒。

汪洋中的一条船

    某种意义上讲,你也是一个老人,你与圣地亚哥同病相怜,而这正是你喜爱这部作品的原因。你从圣地亚哥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宿命。

  你可能是一位创业者,也可能是一位不甘雌伏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正在选择职业方向的大学生。当然,你还可能是一位艺术工作者,或者是一位爱情的失意者。总之,你和圣地亚哥一样,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圣地亚哥在湾流中钓鱼,你也在另一道湾流中钓鱼。圣地亚哥驾着他的小船,每天劳作——你也是这样,每天疲于奔命。整整八十四天过去了,圣地亚哥连一条鱼也没逮住——你呢?有多少天空手而回?

  你也在孤身奋斗,无论你是一位老板,还是一位职员,或者一位个体工作者。尽管你生活在人海之中,可是,你却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惊恐不安。

  你所谓的自信,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你欺骗自己说:“我能!”这样就能够让你故作镇定。而你所谓的勇气,其实也只是在压抑你的恐惧。

  人们常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的语句赞美圣地亚哥式的拼搏者。可是你也在内心深处怀疑,那似乎并不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烈,而是“生命不息,挣扎不止”的无奈。天地洪荒,孤身一人,你已经说不清自己是在奋斗、还是在挣扎。

  《老人与海》的故事,其实也是你的故事。

    《上海滩》的另一个版本

 《文化苦旅》的作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说,《老人与海》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品,原因何在?因为在这个作品里边有一种“未知结构”。“未知结构”是什么呢?就是你看完这个作品以后,你却很难评价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他在奋斗,捕获了一条非常巨大的鱼,可是到了最后,他拉回来一副空骨架,他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曾经有人这样设想,如果我们眼前有一场辩论会的话,两派的意见会非常激烈。认为他是胜利者的,那是一派人。认为他是失败者的,那是另一派人。他们会没完没了地争论下去。

  正方认为,老人当然是胜利者,能够制服那么大一条鱼,他表现了多么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啊。反方认为,无论老人有过怎样的经历,他拉回来的毕竟是一副空骨架,理所当然是失败者。

  正方反驳说,既然老人有能力制服这条大鱼,今后他必定还能制服同样的鱼,海在那里,鱼儿们也在那里,他现在所需要的不过是从头再来罢了。反方就说,他已经如此苍老,他曾经有过多少次从头再来的机会呀,从头再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方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老人的生命价值,已经在奋斗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至于最终收获的是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马林鱼的一副空骨头架子,都是无所谓的。老人热爱生活和面对困难的自信,就是一位胜利者的造型。

  反方则嘲笑说,什么胜利者的造型?一座破旧的窝棚,一条简陋的小船,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完全是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