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硌滓裁挥邪旆ǎ坏梅⒏右坏雷嗾氯盟ヌ嵋饧帜戏缇透辖粽胰死创剩戳似芷恋奈恼麓蛩憬桓韭硌住5员哂惺坛剂⒓刺岢鲆煲椋祷实郾纠淳椭捞拥哪越畈磺宄衷谀闷庋奈恼鹿ハ匀皇亲鞅祝实鄹揪筒换嵯嘈拧R痪浠疤嵝蚜思帜戏纾⒓慈萌肆硇戳艘黄恼拢淙挥锞淦匠#椿鼓馨训览硭得靼住K韭硌卓戳撕芨咝耍盐恼履酶嵋饧拇蟪伎矗盟惭瓶谖扪浴!
其实司马炎也并非不知道司马衷愚钝无能,他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聪明的小孙子头上,期望当他即位时能够有所好转。但历史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衷顺理成章地即位,从此朝廷就成了贾南风的舞台。她残忍好杀,除掉了杨氏势力,从此把朝廷大权都握在自己手里。古人经常说红颜祸国,贾南风的长相虽然和红颜的标准背道而驰,却也一样控制朝政,肆意乱为,最后引出八王之乱,把西晋的江山折腾得风雨飘摇。
司马炎在世时完成了统一大业,但终因限于父子相承的成见,未能从大局出发,妥善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使得司马攸抱恨而死,朝廷中也因缺少一位富有威望的领导者以致政局不稳,终于发生内乱。周边民族趁机进入中原,由此产生了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大融合时代,司马炎真可谓功也千秋,过也千秋。
结语
司马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温和的个性。虽然就当时的形势看来,选择一条温和的路线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如果换了东吴孙皓那样性情天生暴虐的领导者,恐怕还是会把原本还算稳固的西晋江山折腾得风雨飘摇。
从一生的性格和事迹来看,司马炎属于一种祥和型的领导者,他的性情温和,致力于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因此也会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司马炎以这种性格平稳执政当属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反倒是他在即位之前的活动。
许多人和司马炎一样,并不是以创业者的身份成为领导者,而是从接班人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那个最高位置。其中的风险与变数究竟有多大,恐怕只有个中人才会明白。自古以来,即位之路都如钢索般危险,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走钢丝的绝技,所以许多时候不是比谁走得快,而是比谁先掉下来。有些人沉不住气,急不可耐想把别人推下去,没想到自己反而先失去了重心,以至于摔得粉身碎骨,或是与竞争对手同归于尽,反而让第三方渔翁得利。所以走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是有效避开来自各方的风险,站稳脚跟慢慢向上走才能成功。
在成为新领导者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先抚平周围的矛盾。新官上任三把火固然可以理解,但倘若掌握不住火候就容易引火烧身。所以有些聪明人往往先按兵不动,维持原有局面,采取一些和缓的措施增加人气,获得来自更多方面的支持才是明智之举。但谨慎并不等于驻足不前,做一个守成之主绝不能无所作为,否则合作者看不到更上一个新台阶的希望,原有的期望便会有所下降。平定东吴就是司马炎一生中一项重要的成就与光荣,倘若少了这项功业,恐怕他在历代开国皇帝中的业绩排名就会退后不少。 引言
西晋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许多游牧民族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中原,然后又匆匆离去,只留下一个辉煌或伤感,却终究是短暂的背影,这就是前拓跋珪时代的真实写照。
拓跋珪的幸运在于他有机会在富庶的汉地度过童年,从而学习到许多草原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他远比那些来自草原上的先行者幸福。他接受了适度的教育,却又汉化得不太彻底,所以能够和别离已久的部众们仍保有一定的共同语言,而不至于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一个异类。他仍然保留着游牧民族强悍勇武的习性,当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进行较量时,他是最勇猛的武士,而建立政权后,他又凭着曾经的经验和对汉地繁华与文化的美好记忆推行汉化措施,为此后北魏的进一步汉化打下基础。
与拓跋珪的综合素质相比,许多小政权的领袖显得相对怯懦或愚蠢,在较量中完全不是他的对手。南方的汉人政权正面临自己的问题,此时无暇北顾。同属鲜卑的慕容氏原本有可能建立功业,但慕容垂的英雄迟暮和后继无人彻底断送了他们的希望,也成就了北魏的事业。
草原上曾经先后走来过许多游牧部族,但只有鲜卑人笑到了最后。他们理应感谢拓跋珪为他们开创的基业,正是他将北魏政权此后的发展引上了正常的轨道,从此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第一个在汉地扎根立足的游牧民族政权。
尴尬的出身与童年经历
在西晋之后的动乱年代里,有许多北方少数民族曾经进入中原,但能够立足下来的却很少。鲜卑人是其中的成功者,他们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状态,建立了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为后世希望立足中原的游牧民族做出了典范。作为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的拓跋珪是一个孤独而残暴的先行者,他一生都徘徊在游牧民族传统与中原文化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扭曲了他的心灵,让他亲手夺去了许多亲人与臣民的生命,直至自取灭亡。但也正是在这一幕幕悲剧里,限制着鲜卑族发展的传统势力逐渐被肃清,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终于踏上了一条走向农耕文明的道路。
和中原王朝的许多开国皇帝一样,拓跋珪出生时也有一些神异的传说,比如说他的母亲贺氏梦到光芒四射的太阳,因此感生拓跋珪,或者说他出生的那个夜晚突然大放光明等等。实际上拓跋珪出生时并没有这么光彩照人,相反,他的童年经历还让他的后世子孙们感到很尴尬。他拥有一个极为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童年,颠沛流离的经历给他幼时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方式和统治思想。
拓跋珪是代国末代国王什翼犍的孙子。代国是北魏王朝的前身,不过那时它还只是一个鲜卑族部落联盟,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所以没被列入十六国的范围之内。拓跋部、贺兰部、独孤部等是这个联盟里势力比较大的几个部族,他们世代通婚,拓跋珪的母亲贺氏就来自贺兰部。拓跋珪出生几个月前,代国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叛乱,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和叛乱者格斗时受了重伤,不久就去世了。
此时的贺氏还很年轻。虽然丈夫死了,但她背后还有强大的贺兰部势力,为了继续笼络贺兰部,什翼犍把怀着身孕的儿媳收为自己的妻子。几个月后,贺氏生下了拓跋寔的遗腹子拓跋珪,后来又陆续与什翼犍生下了三个男孩,名字分别是拓跋仪、拓跋烈和拓跋觚。这样的婚姻在中原人看来完全不能接受,不过当时的鲜卑人并不在乎这些。但到了他们逐渐汉化之后,就很为祖先的这段经历感到羞耻,在修国史时还拼命想要掩盖过去。
由于拓跋珪是在贺氏改嫁给什翼犍之后出生的,所以当时其他国家的人们都以为他是什翼犍的儿子。在这种子不子、孙不孙的尴尬境地里,拓跋珪长到了六岁,当时强大的前秦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下一个目标正是代国。公元376年10月,前秦的铁骑踏碎了幼年拓跋珪宁静的生活,代国的军队被前秦打得大败,在一片混乱中,什翼犍、贺氏和拓跋珪等王族纷纷逃离家园。但在逃亡的路上,什翼犍的另一个儿子寔君突然发难,他杀死了自己的许多兄弟,又打算向其他人动手。在这个危急时刻,贺氏在贺兰部臣属们的支持下决定先发制人,她把什翼犍抓了起来,以拓跋珪缚父请降的名义向追来的前秦军队申请投降,希望获得他们的保护。
前秦军队很快平定了寔君的叛乱,把什翼犍和一群皇族全都送到长安。苻坚是个非常宽宏大量的君主,他一向极为优待敌国贵族,以至于养虎遗患,最后被他宠信的鲜卑慕容氏把国家搞得七零八落,他自己也死在姚苌的手里。不过现在的苻坚正处于事业的巅峰,他觉得什翼犍是个落后不开化的野蛮人,就让他去长安的太学里去学习礼仪。什翼犍进步很快,苻坚也非常满意,按照他的做法,大概是想等到什翼犍认同前秦的统治方式之后,再让他回去统领代国故地,就能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劳。只可惜什翼犍寿命不长,没活到回代北的那一天就在长安去世了。
相比之下,寔君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苻坚对他杀害兄弟们的行为非常鄙视,当即判处他车裂的死刑。拓跋珪也是个无辜的受害者,苻坚认为他缚父请降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就把他和贺氏都流放到蜀地去。虽然先前的一切都是贺氏的决定,一个六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把国王捆去投降,但这个不孝的罪名却终究是落到年幼的拓跋珪头上了。
重返家园
在什翼犍统治的全盛时期,代国的势力范围曾经北到沙漠,南到阴山和雁门,统领数十万人口。代国灭亡后,苻坚把代国的一些部族人口迁到边界地区,教他们耕种,派官员管辖,又建立了赋税制度,把这些游牧人口都变成了农民。在代国旧臣燕凤的建议下,苻坚把代国故民分成东西两部管理,西边归刘卫辰统领的匈奴铁弗部,东边归刘库仁统领的鲜卑独孤部,让这两个有深仇大恨的部族去相互制约,达到势力均衡。鉴于什翼犍的其他儿子大都被寔君杀死,燕凤又向苻坚提出培养拓跋珪,认为等他长大了以后可以送回代北去做首领,这个建议也得到了苻坚的同意。
于是拓跋珪来到长安,开始了另一段生活。富庶繁华的城市和中原文明给了幼年的拓跋珪深刻的印象,后来当他建立国家,在平城营建首都时,还兴致勃勃地亲自参加规划,想要把新的国都修得像长安、洛阳、邺城一样宏伟壮丽。
这种流落异乡的日子过了几年,改变拓跋珪命运的淝水之战发生了。接连不断的胜利是对君主最大的考验,苻坚统一北方的道路走得太一帆风顺,他开始变得头脑发昏,不听皇族和大臣们的劝告,执意要和东晋决战,统一整个中国。在他看来,南方的大好江山已经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他甚至已经预先在长安给东晋的王侯贵族们修起了官邸。
但苻坚过于小看了自己的对手。南渡之后的东晋依然有一定的国力和许多才能出众的英雄人物。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粗心大意的前秦军队被谢安指挥的东晋军队杀得大败。前线与后方一片动乱,贺氏与拓跋珪母子趁机随着寄居长安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前往北方的中山,准备重新踏上代北的故土。慕容垂的姑母也是拓跋珪的祖母,这种亲属关系为他们日后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贺氏和儿子们先来到了独孤部。刘库仁看到这几个先王遗孤经过中原文明的熏陶,尤其拓跋珪又是如此沉着稳健,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把祖先的基业发扬光大。但一段日子之后,独孤部发生内乱,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成了新首领。刘显是个颇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想恢复当年部落联盟的规模,并成为新的盟主。但独孤部毕竟只是当年的联盟成员之一,昔日的君主什翼犍的后人们还在,最年长的拓跋珪已经十五岁了,王族的余威仍然影响着人们,这几个少年比刘显更有资格成为联盟的新首领,他们与生俱来的显赫出身就是对刘显最大的威胁。
为了扫清障碍,刘显打算除掉拓跋珪兄弟,但拓跋珪的姑母正是刘显的弟媳,她把消息泄露给了贺氏。这天晚上,贺氏想办法放走了拓跋兄弟,又把刘显灌得酩酊大醉。到天亮时分,她大哭起来,说自己的儿子们全都不见了,责问究竟是谁杀了他们。刘显被闹糊涂了,也没想到要派人去追,等到他明白过来,拓跋兄弟已经逃到了贺兰部。刘显气得发疯,一定要杀了贺氏,多亏他弟弟全家人拼命相救,贺氏才免于一死,后来终于找了个机会逃回贺兰部。
同是在这一年里,苻坚被姚苌杀死的消息传来,曾经强大的前秦政权已经分崩离析,臣服于他们的势力和部族也趁机脱离统治,中国北方又陷入了混乱状态,这恰好给拓跋珪创造了机会。 拓跋珪建国
当拓跋珪来到贺兰部之后,许多以前的部族首领也陆续赶来投奔他们。这些人都是什翼犍在世时部落联盟的成员,其中一些还是从刘显处投奔到这里来的。公元386年正月,鲜卑联盟重新建立,各部落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牛川召开大会,推立拓跋珪为代王。过了不久,拓跋珪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建元登国,建都盛乐,这就是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