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邸?ūη磺е亓锼牧健C壳幻吨匾磺W蕴聘咦娲粗埔幻吨匾磺目ūη轮燎宄旧舷嘌夭槐洌胛逯昵晌昂罅礁霾煌南低场H
唐开元通宝钱
  国铸钱炉最多时(天宝)有九十九处,每炉每年铸开元通宝钱三千三百缗,全国每年铸钱三十二万七千缗。唐肃宗铸乾元重宝钱(一缗重十斤),以一当开元通宝钱十。又铸一种乾元重宝钱(一缗重十二斤),以一当开元通宝钱五十。钱法紊乱,物价腾踊,米一斗价至钱七千,贫民大批饿死。唐代宗时两种乾元钱罢废,专用开元通宝钱,一直到唐亡。铸钱要有技艺,官出重价募工匠。天宝年间每一炉用工匠和丁役共三十人,用原料铜二万一千二百斤,镴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工本值七百五十文,足见铸钱赢利是朝廷很大的一宗收入。
私营手工业
  唐朝私营手工业,比以前朝代都有显著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特别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南北技艺交流,推动整个手工业前进。
  七四三年(天宝二年),韦坚引浐水到望春楼下,积成广运潭。唐玄宗登楼看新潭。韦坚聚江、淮漕船数百艘,使一个官员坐第一船作号头,口唱《得宝歌》,船上有盛妆美女一百人和歌,鼓笛及外国音乐齐奏,来到望春楼下,后面漕船各写郡名,依次衔尾前进。船上满载本郡特产,如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船载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市)船载京口绫衫段,晋陵郡(江苏常州市)船载折造官端绫绣,会稽郡(浙江绍兴市)船载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广东广州市)船载玳瑁、真珠、象牙、沉香,豫章郡(江西南昌市)船载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城郡(安徽宣城县)船载空青石、纸、笔、黄连,始安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船载蕉葛、蚏(音南nán)蛇胆、翡翠。吴郡(江苏苏州市)船载方丈绫。漕船来自数十郡,驾船人都南方装束,戴大笠子,着宽袖衫、草鞋。漕船排列在楼下,京城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船桅,看如林的桅竿看呆了。韦坚奏上诸郡轻货,府县乐队和教坊(宫中乐队)相次奏乐,唐玄宗大喜。这是一次盛大动人的南方手工业品和特产的水上展览会。这里只记载几个郡的手工业品似特产,想见其余各郡,产品种类也不少。例如纸,据《唐六典》所载,有益州的大小黄白麻纸,杭、婺(治金华,浙江金华)、衢(治信安,浙江衢县)、越等州的上细黄白状纸,均州(治武当,湖北均县北)的大模纸,宣、衢等州的案纸,蒲州的细薄白纸。韦坚献轻货,只宣城郡(宣州)有纸,《唐六典》则有许多州产名纸。以此为例,说明全国各州都有好产品,南方诸州产品更多。七三七年,唐玄宗令各州租税改用土物送京城;七四八年,又令各州租税变为轻货送京城,土物即轻货,足见朝廷对轻货有很大的需要。李肇《国史补》说,天下通用的物品,多得不可计数,如丝布作衣,麻布作囊,毡作盖,革作带,内邱(河北内丘县)白瓷瓯,端溪(广东德庆县)紫石砚,天下人都通用。
  (1)织纴业
  织纴是民间最广泛的手工业,《唐六典》记载全国各地织物的质量,大抵北方诸州长于织绢,南方诸州织布较多,看下页所列表,可知大概。
  《国史补》说,越州(会稽郡)人向来不擅长丝织,薛兼训为浙江东道节度使,募军中未曾娶妻的人,多给财物,到北方娶织妇回来,每年得数百人。从此越俗变化,竞添花样,绫纱精妙,在南方有名。这是交流技艺的一个可喜事例。南北互相效法,是唐朝手工业技艺提高的重要原因,南北互相需要和对外贸易的扩大,是店朝手工业发达的重要原因。
  劳动妇女无不从事织纴,绢和布与农夫所生产的
  唐 代 各 州 纺 织 品 等 级 表
  米同为社会的基本财富,固然,很大一部分绢布被统治阶级搜括去耗费了,但还有一部分,唐朝用来对邻国进行赠送或贸易,发生政治上商业上的重要关系。中国在唐朝时期呈现的盛大景象,织妇与农夫作出的贡献是相等的。
  在一般技艺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特技,显示民间卓异的创造力。敦煌千佛洞发见唐朝薄绢,并绣有精细的佛画。据记述这种实物的人说,千佛洞所有的绢幡,都是用一种几乎透明的薄绢,挂在穹门或到佛堂去的过道上,不阻碍光线。幡两面都有绘画,风中尽管摇摆,人们总可以看见绘画。美丽的挂幅是用丝线彩绣的,人物如生,绣工甚精。唐时织红和刺绣的技艺,既有实物作证,因之,下列文字记载的诸例,也应该可信。
  缭绫——白居易《缭绫篇》说,“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用青白两色丝织成的花绫,丝细质轻,费功极大,宫中用作春天的舞衣,“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随便浪费了。统治阶级中人只求快心悦目,民众的痛苦根本不在意中,缭绫作舞衣,对他们说来,不过是最小的一种浪费。
  八梭绫——邺中李母村人织绫,必三交五结,号八梭绫,一匹值米五筐。三交五结,是说一种特殊的织法,费功自然很大。
  轻容——无花薄纱,是最轻的一种纱。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亳州出轻纱,入手似无重量,裁作衣服,看去象披轻雾。一州只有两家能织,世世相互通婚,防秘法传入别人家,说是从唐朝传来已有三百余年。亳州纱可能就是轻容的一种。
  轻绢——一匹正够四丈,称起来只有半两。《太平广记》记载此物,小说容有夸张处,极轻当是事实。
  红线毯——白居易《红线毯篇》说,“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采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太原毯涩桑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据诗人说,织造这种广十丈余的大地毯,要用丝一万多两。同情民众的白居易,禁不住慨叹“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桂管(广西桂林)布——布质粗涩,厚重可以御寒,可能是木棉布。唐文宗时,夏侯孜着桂管布入朝,唐文宗也着桂管布,满朝官员都仿效,布价骤贵。
  唐朝织纴业的发达,也可以从下列的一些事例看出来,琼山郡(广东琼山县)太守韦公干,有女奴四百人,其中一部分是织花缀文纱的女奴。定州大富豪何明远,在驿站旁开设旅店,专住外国商人,家有绫机五百张。这种规模甚大的织造,显然与对外贸易有关。由于织红普遍发达,原料的生产也随着发达。唐高祖时,梁州野蚕成茧,百姓采用野蚕茧。唐太宗时,滁(安徽滁县)、楚、濠(安徽风阳)、庐等州都采用野蚕茧。唐玄宗时,益州献三熟蚕。唐代宗时,太原民韩景晖养冬蚕成茧。野蚕被利用,又是织经业的一个进步。
  (2)染色业
  染色业中新技术,有柳氏女所创印花法。《唐语林》说,唐玄宗时,有柳氏女,性巧慧,使工缕板为杂花,印在织物上。柳氏女献一匹给王皇后。唐玄宗看到,很喜欢这种新制,令官中依样仿造。当时秘惜印花法,不许外传。后来逐渐流行,成为极普通的衣料。
  (3)坑冶业
  唐制: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矿税。《新唐书·食货志》概举坑冶数:“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六)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汾州矾山七”。从文字看,似一百数十处坑冶,都在陕、宣等六州,事实上,他州不能不有坑冶,疑这是唐初收税的矿,不曾收税的矿不在此数中。此后矿数常有增减,大抵以收税与否为准。六三六年,权万纪上书说,宣、饶二州银矿丰足,派官开采,每岁可得数百万缗。唐太宗革权万纪官,使还家。足见官是不采矿的。唐高宗时,废陕州铜冶四十八。这里所谓废,当是采矿的业主因矿竭报废,官不再收税。七二七年,初次收伊阳县(属河南府)五重山银、锡矿税。这也是私人采矿官府收税的一个说明。七七九年,唐德宗下诏说,邕州金坑,任人开采,官不得占。唐德宗时,规定天下坑冶统归盐铁使收税。从此,在征收矿税上,朝廷与地方官发生了矛盾。唐文宗大和年间,盐铁使王涯奏称,今充郓、淄青、曹濮等三道私自占采坑冶,出产铜铁甚多。王涯要求朝廷勒令三道长官还给盐铁使,以便照例收税。王涯又免采炼民户的其他差役,实际就是立坑冶户,朝廷直接占坑冶。开成年间,朝廷退还诸坑冶给州县,朝廷收得的矿税,总数不过七万余缗,比不上一个县的茶税。这是因为朝廷有甘露之变,宦官对地方官让步,换取对宦官势力的承认。唐宣宗时,盐铁转运使裴休,奏请收回坑冶收税权,当时朝廷还有些威望,算是收回了一部分。唐宣宗以后,朝廷大概连七万余缗也收不到。
  《新唐书·食货志》载有两个采得的矿物数字。唐宪宗元和初年,每年采得银一万二千两,铜二十六万六千斤,铁二百零七万斤,锡五万斤,铅无常数。唐宣宗时,每年采得银一万五千两,铜六十五万五千斤,铅十一万四千斤,锡一万七千斤,铁五十三万二千斤。这种数字未必真实,实际产量可能还要多一些。
  唐朝采矿业规模不大,因为缺铜,豪富人家销毁开元通宝钱,取铜铸恶钱并制铜器(包括铸造佛像),唐德宗时市价,销钱一缗,得铜六斤,每斤值钱六百文,厚利所在,重刑不能禁,流通的钱愈益稀少,农民很难得到现钱。八○四年,唐德宗令市上交易,可用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并行。八二一年,唐穆宗令两税改收布、丝等实物,惟盐、酒税用钱。所谓两税改收实物,只是允许纳税人免缴现钱,用实物折合税钱,并非废除两税收钱的定制。唐文宗时,又宣布交易可钱谷井用。这都说明行两税以后,钱重物轻的现象特别严重。“豪家大商,积钱以逐轻重”(《新唐书。食货志》),官在收税时用物折钱,也大获轻重的利益。只有生产实物的民众,永远处于物轻的地位,被有钱有势的人抑价操纵,肆行敲剥。市上钱少对剥削者反而有利,因之朝廷急于要钱,但不急于铸钱。
  钱重物轻的原因,一是铸钱太少,二是私家囤积和佛寺用铜造像。唐宪宗曾下诏,禁止积钱,富家积钱过五千贯,处死刑,王公大臣积钱,受重罚,钱没入官。原来京城市上所积钱,很大部分是方镇将帅的钱,一个将帅名下,至少也有五十万缗;一部分是富商的钱,富商与左右神策军有关系,私人钱托名为神策军官钱,得到宦官的保护。京兆尹想执行这个严诏,但根本行不通。唐文宗又禁积钱,允许富家积七千络,余钱送市上流通。河南府、扬州、江陵府三大都会,也照京师例禁积钱。结果还是行不通。唐武宗时,废灭各宗教,铜像钟磬炉铎全部销毁,州县得到大量的铜,又令各州按开元通宝钱模型自铸州钱,与朝廷铸造的京钱同样通行。要改革钱重物轻的积弊,这是较为有效的措施。可是,唐宣宗即帝位,以否定会昌年间的一切措施为施政方针,销州钱改铸铜沸像,恢复钱重物轻的积弊。官商利用轻重的差别获取厚利,发生官商与民众间的矛盾,民众因贫穷不能满足朝廷收税的要求,发生朝廷与积钱者间的矛盾。唐宪宗、唐文宗禁积钱,唐武宗铸州钱,都是试图解决这些矛盾,但都没有成功,钱重物轻的紧张状态,一直继续到唐亡。
  金银产量远比铜少。除了岭南地方钱与金银丹砂象牙同用作货币,其他地方只是当作一种宝,可在市上买卖。《新唐书·食货志》说,“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唯银无益于人,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官吏论罪。”这是唐宪宗元和初年的禁令,意思是督促采矿人专心炼铜。但金银既然是宝,统治者首先是皇帝自然也要搜括这种宝。一九五六年西安市发现天宝时银铤四个,各重五十两。银铤上刻呈进的郡名和宫名。郡名是信安、宣城、郎宁和南海。信安郡即衢州,宣城郡即宣州。衢、宣二州在采矿六州数中。郎宁郡即邕州,南海郡即广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