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血气方刚,少年气盛,正想发怒揍这老头,但念此人年老,忍气把鞋捡了回来。
老头儿又说:“给我穿上!”
张良心想,好人做到底,既然已经把鞋捡回来,给他穿上吧,张良给老头儿穿上了鞋!
《史记·留侯世家》载: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特别)大惊,随目(看)之。
父去里所(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惊奇)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约会),后,何也?”去(离开),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张良)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黄石公,也称“圯上老人”。
宋人苏东坡曾作《留侯论》说:“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史记·留侯世家》曾说:“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成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原来这位自称黄石的老人是一块黄石头,因此不少人认为所谓“黄石”不过是一个神话。
故事的真假,老人的真假,好事的文人争论不休。
其实,事情的真假,何必那样拘泥。虚构的也是真实的,真实的当然是真实的。如果把这故事当作一个关于真理的寓言,是一个有关历史的故事,那么这个黄石公就是真理的化身和历史的征候,希望发现真理进而拥有真理并且去创造历史,心怀一颗赤子之心,抱着一种诚实的态度,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虚构的故事不一定虚假,真实的事情不一定全真,检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启发和引导人们去接近和思考真正的人生。
张良经过十年的修心养性,苦读兵书,磨炼了他的性格和情操,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来,他纠集百余人响应起义,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在他准备投奔景驹的时候,碰上了刘邦,开始了他“帝师”生涯。
张良跟着刘邦西进关中,为刘邦出谋划策。
宛城之役,巧劝刘邦站稳根基,然后出击,刘邦因而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前进。
兵进武关,张良劝刘邦文武兼施,奇袭而过,加快了入关速度。
刘邦见到宏大富丽的秦皇宫和婀娜多姿的美女,企图“潇洒走一回”;醉卧温柔乡,张良劝他回军灞上,才没有给项羽留下更多的把柄。
项羽下令兵伐刘邦,张良及时劝告刘邦以屈为伸,在鸿门宴上,巧妙周旋,刘邦才得以虎口逃生。
项羽背约把刘邦封到汉中,刘邦等人企图孤注一掷,张良力劝刘邦再退一步,以求一逞,并且火烧栈道,向项羽表示刘邦无心东进。
……
张良总是在关键之时挺身而出,为刘邦排忧解难,这些在书中都可以看到……
正因为如此,张良最终成为一个千古帝师!
不求最好,只求适用
刘邦随风变幻、勇于纳谏,像变色龙一样。这样一个常常把老子挂在嘴上的人,看起来是个粗人,可是因为长于择善而从,常常获得最佳行动方案。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二月,项羽围攻刘邦,切断汉军粮道和援军信道,荥阳城内十分危急。刘邦忙请来郦食其,商议对付项羽的良策。
郦食其说:“大王可以分封六国后代为王,拉拢各国,牵制项羽,可以削弱他的力量。”
刘邦说:“这是个好办法,赶快造印,分封六国。”
郦食其奉命而去。
张良来拜见,刘邦把郦食其的办法告诉张良。
张良一听,气愤的说:“这小子要坏大王的好事。”
刘邦忙问何故。
张良说:“大王你想一想,这么多人为你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博得一点富贵吗?而今六国之后无尺寸之功,就能封王封候。这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吗!谁还会为你效命,还怎么统一天下。
刘邦破口骂道:“迂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刘邦立即下令销毁已经铸好的印玺。
张良的这一段妙论,是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绝妙教材。时代不同,完全照搬“古圣先贤”的所谓成功经验,是行不通的。
汤、武分封夏、商后人,是因为他们已经胜券在握,能够左右天下局势;而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城中,自身难保,哪有资格去分封他人。
周武王表彰先朝忠良贤士,意在塑造典型形像,建设精神文明;而刘邦此时正该招降纳叛,结党营私,所谓乱世重才不重德。刘邦后来杀了对他有恩的丁公,也是为了树立忠君典型。
周武王散粮施钱,旨在医治战争创伤;而刘邦内乏粮草,外无救兵;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向天下证明和平年代已经到来,而刘、项之争正处在如荼如火的阶段,哪里谈得上偃武修文?
张良特别提到跟着刘邦出身入死的将士都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把天下分给六国之后,谁替刘邦去流血,去卖命?从张良话中还可以看出,分裂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但分封,刘邦统一天下的愿望就会遥遥无期。
整个汉初,一直都在削藩,可见张良有十分敏锐的预见性!
以个人条件而言,项羽比刘邦要好得多。尤其是攻进咸阳后,他已成为天下实际领导者。但项羽并不具备领导者的素质。因为最高领导者必须包容下属,使工作进入制度化、正常化,将才不再人心思走,整个局面稳定下来,才能以一个声音对外。否则,祸起萧墙,哪有心力攘外。
项羽的作为却正好相反,他不但不去了解他所拥有的天下,反而以个人意愿和这些已臣服的势力相对抗。他将天下炒翻了,又把各地方力量作大调动,所以在短短时间便同时和所有人敌对,难怪他要手忙脚乱了。
其实当时真正对项羽有威胁的,只有刘邦和田荣,而且两人羽翼未丰,项羽若眼光独到,全力对付刘邦和田荣,封死他们并不困难。但项羽却同时弄乱了周围足以阻断刘邦和田荣的旧有力量,让敌我乱成一团,自然让这两股力量有了可乘之机。
项羽和范增如果一开始就全力围堵刘邦和田荣,先争取其他势力的信任和稳定,则天下大势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了。
刘邦在这期间,表现的确比项羽优秀。该宽容时宽容,该豁出去时豁出去,该隐忍时隐忍,一切顺应情势的需要,反而使他度过了生命中的重大危机,而且开始转危为安,奠定了自己争夺天下的稳固地位。
也就在这个时期,刘邦得到了不少将才的信任,如张良的回归、拜韩信为大将、以陈平为“私人秘书”等。他的杰出表现,使他真正获得了大家的拥戴。
帝师说魏豹,以身为钓饵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刘邦深知这个道理,在势力不足以与项羽抗衡时,他利用张良之计,将魏豹和申阳拉到自己的阵营里……
狮子是山林之王,狐狸和灰狼见了,总是毕恭毕敬,又是恭维,又是送礼。
一天,狮子的脚被尖刺刺伤了,走起路来很不方便。狐狸和灰狼见了,急忙过去扶着他。
狐狸对狮子说:“大王,你还是坐着别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好了。”
灰狼也说:“以后你就整天躺着好了,我负责给你送食物。”
狮子被狐狸和灰狼侍候得舒舒服服,脚伤很快好了,狐狸和灰狼领着狮子在山林中巡视。把狮子引入猎人设下的陷阱中,狮子狼狈不堪,狐狸和灰狼看了,哈哈大笑。
狮子大怒:“笑什么,还不赶快救我出去!”
狐狸向狮子吐了一口唾沫,说:“你以为你真是大王呀,你现在只是猎人的猎物,还耍什么威风,我们才不救你呢。”
狮子大声说:“别开玩笑了,救我上来要紧。我会大大赏赐你们的。”
狐狸向狮子投下一块石头,咬牙切齿地说:“以前在你的面前做孙子,你不知道我们心中有多难受。现在好了,这山林就是我们的了,我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多好啊!”
狐狸和灰狼扬长而去。
狐狸和灰狼不是同类,甚至还相互敌对,但是,在共同的敌人狮子面前,他们成了朋友,合谋战胜了狮子。
刘邦进入咸阳,实际上统一了汉中、三秦大地,但是他是要争天下的,于是立即开始讨论挺进中原、席卷江南大计。
韩信首先发言。大概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和资格先发言,他说:“大王如今破咸阳,占领三秦大地,但关东有魏豹、申阳二王未胜,如果项王率兵来攻,联合二王,我们势必三面受敌,这样对汉军极为不利。”
刘邦说:“那怎么办?”
韩信说:“寻找一位心怀韬略,极善游说的人去游说项王出兵伐齐,我率兵南破平阳魏豹,东破洛阳申阳,平定关东,项王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对于魏豹和申阳,也可以先礼后兵。”
汉王便问:“哪位谋士愿为寡人去走一遭?”
中大夫陆贾说:“昔日大王西向伐秦,我在洛阳跟随大王,后来进入汉中,至今已经三年,妻子父母俱在洛阳,不知存亡。臣一方面归省父母,一方面劝说申阳归汉,再到平阳游说魏豹。估计两王归汉没有问题。”
刘邦大喜,赏给陆贾十斤黄金作为盘缠。
且说陆贾辞别刘邦,路上行程不用详说,他先回到洛阳家中,可喜父母妻子平安无事。父母告知,几年来,申王长期供给米粮衣服,保证一家温饱。陆贾谢之不尽,急忙整衣具礼去拜见申阳。
申阳听说陆贾回家,高兴异常,急忙派人去请。人还未派,传报陆贾求见。申阳折身迎接,喜上眉梢,满面春风。
申阳说:“自从大夫跟随汉王西行,久去未归,每每差人看管家小,终日盼望大夫回来,以表思念之情。”
陆贾说:“我自从奉命西行,汉王每每苦留。我见汉王是个长者,所以只得步步跟随,一直去了汉中。前日汉王大军收复三秦,进入咸阳,所以才有机会回家省亲。承蒙大王厚恩,父母妻子得以存活,我粉身碎骨,难以报答!”
申阳问:“汉王为人如何?”
陆贾答:“汉王为人宽仁大度,抚爱文臣武将。如今韩信为大将,只几个月时间,下散关,定三秦,进咸阳。郡县闻风归顺,汉王必成大事!”
申阳说:“我也闻汉王仁义,心想归附。但是西楚势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如我归汉,项王知道,决不肯善罢甘休,惟恐此位难保!”
陆贾说:“汉王近日兵强马壮,韩信用兵如神,如果汉兵经过洛阳,你应去迎接,免遭他人攻打。”
陆贾本欲游说申阳归附刘邦,但是由于申阳待他甚厚,父母亲人受其大恩,就安心居于洛阳,不想回刘邦那里去了。
申阳十分赞同陆贾的想法,从此两人朝夕不离。
刘邦在咸阳久等陆贾不回,心中正纳闷,人报张良已经出了蓝田,将到新丰,很快就会来到咸阳。刘邦大喜,忙差灌婴、曹参出城迎接。韩信听说张良回来,也派两员将领郊外远迎。
刘邦传旨:备办酒筵,为张良接风洗尘。
刘邦穿戴整齐,在殿上等侯张良。传报张良进朝门,刘邦下殿,步行到承德门迎接。
刘邦向前,拉住张良的手,说:“很久不见先生,令我整日思念!”扶张良上殿。
张良拜伏于地说:“自从辞别大王以来,虽然没有日日侍侯大王左右,我的心却每时每刻在大王身边。临别之时,与大王相约三件大事,已经完成,如今又回到大王身边。”
刘邦扶起张良,说:“先生妙算如神,三事皆如先生所料,我今日得出汉中,与先生在此相会,此乃先生之功!他日定当勒名金石,永不覆灭。”
张良朝拜刘邦,又与文武群臣见面。
韩信近前道谢说:“承蒙先生举荐,汉王破格使用,遂我心愿,终身不忘先生盛德!”
张良说:“将军初用兵,大显身手,屡建奇功,威名大振,不负所举!”
欢乐之宴,一言难尽。
次日,刘邦又与韩信、张良讨论魏豹、申阳之事。
张良说:“陆贾回到洛阳,父母之邦,故土难离,怎肯游说申阳归汉?魏豹名不符实,妄自尊大,陆贾办不好这两件事,我得去走一遭,随机应变,鼓动其心,务使二王归附大王,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