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0-轩岐救正论-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淡略甘。乃肺脾上中二焦阳分之药。而主治则固自汗。治虚喘。解肌热。疗痈疽。只此 
数 
症。尚须佐以参术。方能着功。王节斋云∶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 
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立斋云∶当用补中益气汤治之。第此汤以 
为君。参术为臣。少佐升柴。则独疗沉陷发热之虚阳。与劳役过度及阳虚自汗者宜之。东垣 
曰∶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开阖。黄 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 
。特比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但桂则通血脉能破血而实卫气。 则益气也。又黄 与人参甘 
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 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 
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陈嘉谟曰∶人参补中。黄 实表。凡内伤脾胃发热。恶寒吐泻 
。怠卧胀满痞塞。神短脉微者。当以人参为君。黄 为臣。若表虚自汗亡阳。溃疡痘疹阴疮 
者。当以黄 为君。人参为臣。不可执一也。丹溪曰∶黄 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 
面黑形实而瘦者。服之令人胸满。宜以三拗汤泻之。张元素曰∶黄 甘温纯阳。无汗则发 
之。有汗则止之。以上诸说皆言 为益卫气之药。盖卫气之疏。总由于胃气元气之虚。必兼 
以参术而扶胃气元气以充卫气则相须为用耳。若舍 而用参术。独补中气犹可。是治其本 
也。舍参术而专用 。径塞汗孔。不令疏泄。从理其标。谓能实卫则不可也。丹溪谓黄 补 
元气。此非补元气。乃补卫气也。为卫气升由元气耳。大凡肥白多汗者元气便虚。元气既虚 
。未有卫气能独实者。谓曰。补元气亦可补元气即补卫气也。如面黑形瘦实者。非元气实 
乎。元气既实。卫气自然不虚。敢用此而犯实实乎。丹溪格致论言一病者妄自加黄 。致腹 
纹已隐胀满不堪。 固补物。误用且能为害。况他药乎。虽曰 能止汗。设元气暴绝。症主 
亡阳。亦能为力耶。丹溪又治一人无汗者。佐以葛根能令汗泄。则 又不专止汗耳。故善 
用者。有汗能止无汗能发。盖止汗不专一 。而病汗亦非专卫虚也。若夫白术则健中气而 
益脾胃者也。东垣曰∶脾胃虚陈皮白术补之。脾胃实黄连枳实泻之。东垣虽以陈皮白术为补 
脾。乃施于不甚虚者。陈皮多用。尚能泄气其虚者。非参不能资益虚之甚者。非佐桂附骨脂 
勤培土母不能复转输生化之。常区区治子得乎。参为中和之品。味甘质重。膏润不濡。味甘 
协土。质重归肾。韩飞霞云人参炼膏服固元气于无何有之乡。此诚深知参者矣。故字从参者 
以其有参赞化育之妙。与天地相参伍。而其功不甚伟欤。参少用反能停膈作胀多。用有彻上 
彻下彻内彻外之功。佐以黄 防风肉桂。则补卫气。佐以白术归苓炙草。则补脾胃中气。佐 
以附子肉桂。则追复元气。佐以血药则补血。佐以气药则补气。故欲提下陷之阳气以上升 
则 
当以黄 为君参术为臣。纳上脱之真气以归源则当以人参为君桂附为佐一主上升一主下降。 
病气虽同治法则异毫厘不容混也。余犹有说焉。若上中焦阳气下陷。元气尚未伤也。枝叶萎 
而根本自坚。纵治少瘥。或亦无妨。故四君补中归脾之属。任即杂投。随试随效。至于元气 
上脱。根将离土虽用参术而不急佐以桂附安能纳气归宿命门乎。第参术仅只补中而命门为元 
气归宿之地。可缓桂附乎。桂附为命门土母之剂。土母者何真火也。真火即元气也。元气为 
人生命之本。人得气则生离气则死。气离原则脱未有元气脱而人不死者也。设若元气甫脱尚 
未 
遽绝。即需桂附而不君以人参。岂知桂附性窜奔突愈耗。真阳也。亦有惮桂附只用参术。徒 
使留连不降。终至于死。特少延旬日耳。然用桂附必君以参。盖性相制而功相须也。甚有气 
本上脱。复投以黄 升达之品。益令萦膺作胀。烦闷难支。且曰参 滋补。为功未到。是岂 
药之咎乎。噫若 若参若术若桂附。随宜运用。应缓则缓。应急则急。灵变从人。幸勿胶柱 
可也。内云 固补物。误用亦能为害者。非 之能害人也。 有黄 硕之称。与国老人甘 
草 
。参术之君子。皆为朝堂中正人仁人。主宰造化。生成万物。岂有害人之理。特人误用。自 
致于害耳。吾恐学人致疑。故复详及。 

卷之三药性微蕴
人参正误
属性:愚按李言闻曰∶孙真人云∶夏月服生脉饮肾沥汤三剂。则百病不生。东 
垣亦 
言生脉饮清暑益气汤。乃三伏泻火益金之圣药。而雷 反谓发心 久病。非矣。 乃脐旁积 
气。非心病也。人参能养正破坚积。岂有发 之理。观仲景治腹中寒气上冲。有头足上下痛 
不可触近。呕不能食者。用大建中汤可知矣。又海藏言人参补阳泄阴。肺寒宜用。肺热不宜 
用。王节斋因而和之。谓参 能补肺火。阴虚火动。失血诸病。多服必死。夫人参能补元 
阳。生阴血。而泻阴火。东垣之帮助矣。仲景言亡血血虚者并加人参。又言肺寒者去人参加 
干 
姜。无令气壅。东垣又言虚火可补。参 之属。实火可泻。苓连之属。乃二子不察张李之精 
微而谓人参补火。谬哉夫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胜则邪火退人参既补元气而又补邪。火是反 
复之小人矣。何以与甘草苓术。谓之四君子耶。虽然二家之言不可尽废也。惟其语有滞。故 
守之者泥而执一。遂视人参如蛇蝎则不可也。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不足。 
可用也。面赤面黑者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沉而迟涩弱细结代 
无 
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洁古谓喘嗽勿 
用者。痰实气壅之喘也。若肾虚气短喘促者必用也。仲景谓肺寒而咳勿用者。寒束热邪。壅 
郁在肺之咳也。若自汗恶寒而咳者必用也。丹溪言诸痛不可骤用者。乃邪气方锐。宜散不宜 
补也。若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虚痛喜按者必用也。节斋谓阴虚火旺勿用者。乃血虚火亢能 
食。脉弦而数。凉之则伤胃。温之则伤肺。不受补者也。若自汗气短。肢寒脉虚者必用也。 
如此详审则人参之可用不可用。思过半矣。汪机曰∶王节斋之说。本于王海藏。但节斋又过 
于矫激。东垣言虚火可补。须用参 。丹溪云∶阴虚潮热喘嗽吐血盗汗等症。四物加人参黄 
柏知母。又云好色之人。肺肾受伤。咳嗽不愈。琼玉膏主之。又云肺肾虚极者独参汤主之。 
是知阴虚痨瘵之症。未尝不用人参也。节斋私淑丹溪者也。而乃相反如此斯言一出。印定后 
人眼目。凡问此症。不论病之宜用不宜用。辄举以借口。致使良工掣肘。惟求免夫病家之怨 
。病家亦以此说横之胸中。甘受苦寒。虽至下呕下泄。去死不远。亦不悟也。古今治痨。莫 
过于葛可久。其独参汤保真汤。何尝废人参而不用耶。节斋之说。诚未之深思也。愚按上古 
人乏粒食。窠居穴处。茹毛饮血。迨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教民耕艺。得味之正而为五谷 
以养民生。又别药良毒。取性温凉寒热分用升降补泻以救民疾。但百药各具偏性只宜治病。 
若执迷久服。便有偏胜偏绝之患。人参禀质中和。虽云补益亦惟体虚者宜之。盖人有阴脏阳 
脏之殊。故阳脏受病可任凉泻少啖参术便增烦闷。亦犹阴脏之取资姜附最惮芩连者也。阳脏 
而阳气本盛非芩连无以折其有余之焰。实非芩连之能滋阴也。阴脏而阴寒沉痼。非姜附无以 
消其不足之医实。 
非姜附之能益阳也昔夏英公饵硫黄附子。莫知纪极。其外家父盗服数粒。发狂而死。太原甘 
始食天门冬 
寒滑之物。得寿三百余龄。杜紫微亦饵冬而御外家八十。寿亦逾百。又神仙传缙云服黄连而 
飞跸上 。王微亦 
赞黄连有久饵轻身之功。数说岂尽诬。特因人而用耳。今世风日偷。赋禀渐漓六气有加真 
元便脱故非 
参术归苓。无以刮复生机。每见虚而受补者什居八九。实而耐攻者什仅二三。反此则实者不 
妨少谬。虚者未可略瘥。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未有元气虚而复虚而命不倾者也治虚之道。舍参奚适 
。但恐有虚而似实。不知补虚而已极不任补斯难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白术
属性:白术性温质浓。味甘平。气微香。为脾胃要药。兼补肝肾。主治百病。功居八九。本草 
历赞其益脾补气。疗五 
痨七伤。消痰除湿痞满肿胀。暖胃消谷。风虚泪眼积年疟痢。生津壮水。安胎扶原。在血 
主血。在气主气。不 
能悉阐。时师每谓术性燥。津渴者忌用。又谓术能助气。病胀非宜。又谓无故用术。起嗽难 
疗。又谓有湿则 
用。无湿勿加。吁此等庸工。是别有一部本草矣。误世何堪。物理玄微。真难与言也。戴原 
礼每治病胀。主治 
参术。初服觉满。未几便愈。吴鹤皋医方考。亦以四君疗鼓胀痞满诸病。此皆治本法也。人 
以脾胃为主脾气 
健则能制水生金升降运化津液自裕何渴之有其胀者总由脾胃虚弱。不能转输营运精微。以致 
饮食 
难消。停留作满。亦有不因饮食而自生胀满者凡嗽多属母虚无以生金术善止嗽脾既资益肺岂 
反亏 
乃谓轻用起嗽。此尤害理之甚。若实嗽热嗽。虽不宜遽用。安可以此而概寒嗽虚嗽乎。湿固 
需燥。用术以 
健脾。脾气得健。湿能停留否。此非燥湿。乃健脾也。书云胎前主实。用此安胎。宁不犯实 
实之戒乎。岂知百 
病万机皆主乎脾未有脾胃实而胎不固者人徒知麦芽神曲之善消胀满。陈皮半夏之补益脾胃。 
此特 
为疗有形之积。与补不甚伤之脾耳。设若虚胀虚满。盒饭参术主治。若混投以前药之属。 
隐耗真气。益觉 
增剧大凡病属实何难治而所难者政虚矣刘完素曰白术除湿益燥。和中补气。其用有九。温中 
。一也。去 
脾胃中湿。二也除胃中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热。六 
也。四肢困倦嗜卧。目不能 
开。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汪机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 
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 
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自生矣陶节庵亦谓术能燥肾固气。盖 
肾司水 
土虚无制便成泛滥之患水既偏胜则火益衰火元气也土母也母衰而子反救乃制水以益火则气自 
固而肾自平此四子者真知术之玄蕴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甘草
属性:别录载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 
之精。安和七十二种 
石。一千二百种草。李东垣曰甘草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 
除大热故生用 
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灸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 
。缓正气。养阴血。凡 
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 
缓其热。 
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王好古曰五味之用。苦泄辛散酸收 
咸敛 
甘上行而发。而本草言甘草下气。何也。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 
有和有缓。有补有 
泻居中之道尽矣。仲景附子理中汤。用甘草。恐其 上也。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恐其速 
下也。皆缓之之意。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而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建中汤用甘草以补 
中而缓脾 
急也。凤髓丹用甘草以缓肾急而生元气也。乃甘补之意。又曰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 
。甘缓而壅 
气。非中满所宜也凡不满而用炙甘草为之补。若中满而用生甘草为之泻能引诸药直至满所甘 
味入 
脾。归其所喜此升降浮沉之理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是矣李濒湖曰甘草外赤中 
黄。色 
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 
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已 
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丸甘遂海藻。与之相 
反是亦优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卷之三药性微蕴
当归川芎
属性:当归川芎诸家本草论之详矣。二物虽为治血之纲领。亦主于气之用者。当归气辛味甘而 
性主动。补中 
有行。行中得补。虽非纯补。亦赞行功也。川芎气辛味微苦而性主窜。行多补少。但质略润 
。非燥烈之比也。 
盖血属阴。体属静。静中寓动。动静得平。庶无患耳。静太过则血滞。动有余则血溢。归芎 
虽曰治血固无 
定主也。血寒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