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6-医学摘粹-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沉缓里湿也, 
沉紧冷痛也,沉数热极也,沉涩痹气也,沉滑痰食也,沉伏闭郁也,沉弦饮疾也。 
迟脉(一息三至或二至)为阴,为脏,主寒痛。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数脉(一息五至或六至)为阳,为腑,主热病。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如数而兼细为伤阴。 
滑脉(往来流利)主痰疾。见于左关为风痰,见于右关为痰食,见于寸为吐逆,见于尺为便脓血。 
涩脉(往来艰涩)主湿痹。两尺见之,主伤精伤血。两寸见之,主汗多津伤。两关见之,主噎膈 
反胃,液亡结肠。 
缓脉(从容不迫)和缓主正复,怠缓主中湿。 
紧脉(牵转甚急)主寒痛。 
长脉(迢迢而来)主气治。(按∶正气之治,主于素强) 
短脉(缩缩而去)主气伤。 
虚脉(无力)主诸虚病。 
实脉(有力)主诸实病。 
大脉(粗大)主邪气进。 
小脉(减小)主正气衰。 
洪脉(阔大)主热实。 
细脉(纤小)主寒虚。 
弦脉(状类弓弦,细长而劲)主停饮。寸弦为阴乘阳,主头痛。尺弦为阴乘阴,主腹痛。 
芤脉(状如葱管,浮大中空)主失血。 
濡脉(浮而无力)主诸阳虚之病。 
弱脉(沉而无力)主诸阴虚之病。 
革脉(浮而极有力)主男子亡血伤精,妇人半产崩带。 
牢脉(沉而极有力)主诸疝 瘕,心腹寒冷疼痛。 
促脉(数而有止)主阳盛而郁。 
结脉(缓而有止)主阴盛而凝。 
散脉(浮大不收)主气泄而虚。 
伏脉(沉闭不见)主气郁而闭。 
动脉(动而不移)阴阳相搏,故主诸痛。阳动主发热惊狂,阴动主汗出血崩。 
代脉(止而有定)主真气绝而不续,若不因跌打气闷,暴病气夺,痛疮气伤,女胎气阻,而无故见 
之,则必死矣。 

四诊要诀切脉
脉有宜忌
属性:伤寒热病,脉喜浮洪,若见沉微涩小,证与脉反,必凶。汗后邪解,盒饭脉静身凉,若躁热,邪不 
为汗衰必难治矣。若阳证见阴脉,命必危殆。阴证见阳脉,病虽困亦无害也。疟证脉应得弦象,弦迟多寒 
,弦数多热,理本自然。若得代、散二脉,邪尚未解,正气已衰,命恐难保矣。中风脉宜浮迟,若坚大急 
疾为逆。劳倦伤脾,脉当虚弱为顺。若自汗出,而脉反躁疾则逆矣。泻痢里虚,见沉小滑弱之脉为顺。若反 
见实大浮数之脉,则身必发热而成恶候也。呕吐反胃,脾虚有痰,见浮滑脉为顺。若沉数细涩,则为气少液 
枯,遂致结肠而死矣。霍乱见阳脉为佳。若见代脉,因一时清浊混乱,脉不接续而致,非死候也。如脉伏不 
见,四肢厥逆,舌卷囊缩,为阴寒甚,危候也。嗽乃肺疾,脉浮为宜。如兼见濡者,病将退也。若沉伏与紧 
,则相反而病深矣。阳喘多实,属风与痰,脉以浮滑为顺。若脉见沉涩,四肢寒者,为阴喘属寒与虚也,为 
不治逆证。火热之证,洪数为宜。若见微弱,证脉相反,根本脱离,药不可施矣。骨蒸发热,脉数而虚。若 
涩小不可救矣。虚劳证,宜见虚脉。若两关脉弦,乃肝木乘脾。若见细数,乃阴虚火盛,上刑肺金,便 
不可治。失血诸证,脉必见芤。若缓小尚顺,而数大堪忧矣。蓄血为有形之实证,见牢大实脉,与证相宜 
。倘沉涩而微,是挟虚矣。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难施峻猛之剂,安望速愈哉。三消之证,燥热太过,惟脉见 
数大为吉。若细微短涩,死不可救也。小便淋闭,鼻色必黄,脉实大者,可用攻药。若逢涩小,为精气不 
化,死亡将及矣。癫狂证以浮洪为吉,若沉而急,病莫能救矣。痫证宜见浮缓之脉,若沉小急实,是病深也 
。或但弦,无胃肝之真脏脉见矣,安望其更生耶。心腹痛,脉宜迟细。如浮而大,是中虚邪盛,不能收捷功也 
。疝属肝病,脉必弦急。但牢急者生,而弱急者必死矣。黄疽湿热,洪数浮大为宜。一见微涩,虚衰已甚, 
无药可疗矣。肿胀脉,浮大洪实为宜,若沉细而微,证实脉虚,难言生矣。积聚见实强脉可生,若沉细为 
虚,真气败绝,不可为矣。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则凶矣。鬼祟脉,左右不齐,乍大乍小,乍数乍迟。痈 
疽未溃,洪大脉宜。及其已溃,洪大脉反忌矣。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证,数而无力。痈痿色白,脉 
宜短涩,若逢数大,气损血失。肠痈实热,滑数相宜,若沉细无根,其死可知矣。 

四诊要诀切脉
妇人脉象
属性:妇人有子,其脉阴搏阳别。寸为阳,尺为阴,尺阴之脉搏指而动,寸阳之脉则不搏指,迥然分别,此为有 
子之诊。或手少阴心脉独动而甚者主有子。盖心主血,血主胎,故胎结而动甚。滑而且数,按之而散,三月之 
胎也。按之不散,五月之胎也。五六月后,孕妇之乳房有核,吮之有乳者,则主有子。左为阳,左疾为男胎; 
右为阴,右疾为女胎。男胎腹形状如釜,女胎腹形状如箕。如欲产,必见离经之脉。离经者,离乎经常之则 
也。盖胎动于中,脉乱于外,势所必然。如产后气血两虚, 
见小缓之虚脉为吉,若实大弦牢定主凶矣。 

四诊要诀切脉
脉象危候
属性:心绝之脉,前曲后居,如掺带钩。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如持革带 
之钩,全失中和之气。钩即洪脉也,但钩无胃,故曰心死。又如转豆,即经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其 
短实坚强,真脏脉也,主一日死。 
肝绝之脉,急如循刃。又劲如新张弓弦,主八日死。 
脾绝之脉,如雀啄。又如屋漏。旧诀曰∶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又若杯覆,又若水流,主四日 
死。 
肺绝之脉,如风吹毛,又如以毛羽中人肤,皆言其但浮而无胃气也,主三日死。 
肾绝之脉,来如夺索,辟辟如弹石,石即沉脉也。旧诀云∶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如解索。主四日死。 
命绝之脉,如鱼翔虾游。旧诀云∶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忽一跃。又如涌泉,莫可挽留,皆死脉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色合问诊法
属性:黑色当主痛,询之无痛,或为肾伤,女劳疸也。察之又非女劳疸,其为血蓄于中,颜变于外可知。然血蓄 
之黑,则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转黄色,以瘀去故也。面微黑黄,视其寿带纹短,若缠绕口角,亦非蓄 
血,即相家所谓∶ 蛇入口,主人饿死。更视其人有饥饿削瘦之容,询问必是噎膈病。 

四诊要诀杂诊法
色合情诊法
属性:白色主脱血,察之并无脱血之脉,但脉如乱丝,问之始知因恐怖而得也。恐则血随气下,故色白怖,则 
神随气失,故脉如乱丝。乍白乍赤者,气血不定之色也。脉浮气怯者,神气不安之象也。问之知中心羞愧 
,始有此气色。羞则气收,故气怯,愧则神荡,故脉浮。 

四诊要诀杂诊法
色合脉诊法
属性:新病脉夺而色不夺,久病色夺而脉不夺,如新病色脉俱不夺,则正不衰而邪不盛,其病易治。如久病色脉 
俱夺,则正已衰而邪方盛,其病难治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色合形诊法
属性:凡眉间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营变五色,蠕蠕然动。主病在脉者,以营行血脉也。 目起 
五色,主病在筋者,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主病在骨者,以肾主 
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泽,不能外荣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毛发
属性:毛发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润。若发直如麻,须毛焦枯,皆死候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皮肤
属性:皮肤者,即从关至尺泽之皮肤也。《经》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小,尺之 
皮肤亦减而少气。脉 
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尺之皮肤亦涩。故曰∶脉尺相应也。若诊尺之皮肤 
寒,则主虚泻。诊尺之皮肤热,则主病温。如非病温,则主阴虚寒热劳疾也。凡风病,则尺之肤滑,痹病 
则尺之肤涩,气血盛则尺之肉丰腴,气血虚则尺之肉亏竭。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络色
属性:络有阴阳,阴络在内,深而难见。阳络在外,滑而易见。其色随四时推迁而变,遂即所变之色,以诊 
寒热。寒多则脉凝泣,凝泣则色青黑。热多则脉淖泽,淖泽则色黄赤。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宗气
属性: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以候宗气。若动之微而不见,则为不及, 
主宗气内虚。若动之应衣而甚,则为太过,主宗气外泄。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主有积聚。若绝 
不至,则死矣。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脐上下
属性:脐之上,主候胃。脐之下,主候肠。其扪上下之腹皮寒热,则知胃肠有寒热之病。胃中有热,每喜冷冻饮料 
。肠中有寒,多喜热汤。然与之饮热,不可过热,与之饮寒,不可过寒,惟当适其寒温之宜而已。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胃肠
属性:胃中有热,上发口糜,心空善饥。肠中有热,下泻热物,色黄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而厥,腹胀而疼 
。肠中有寒,小便尿白,飧泻肠鸣。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形肉
属性:形分强弱,强者外邪难犯,弱者外邪易干。食多而肥者,强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痰也。 
肥人最怕脉如绵絮,谓之无气,则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 
肉干着骨,谓之消瘦,亦主死矣。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形脉
属性:《经》曰∶形气已脱。九候虽调,获死者,谓形脱无以贮气也。形气俱虚,寸口脉调,可医者,谓形气 
未相失也。形盛而肥,脉小少气者,谓气不能胜形,形衰而瘦,脉大多气者,谓形不能胜气,均主死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形肿
属性:目窠上下肿者,主有水气之病,从面肿起者,名曰风水,阳水也。从足胫肿起者,名曰石水,阴水也。 
若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项,非水也,乃阳气虚结不还之死证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辨形惫
属性:《经》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 
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 
,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凡此形神将夺,筋骨虺颓之形状,皆主死候也。 

四诊要诀杂诊法
附录寒热真假辨
属性:一、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病伤寒,或患杂证,有其素 
禀虚寒,偶感邪气而然者。有过于劳倦而致者。有过于酒色而致者。有过于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证,以误 
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 
、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 者见之,便认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不知身虽有热,而里 
寒格阳,或虚阳不敛者,多有此证。但其内证则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饮亦不多,或大便不实, 
或先硬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或气短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 
詈者不同,此虚狂也。或斑如蚊迹,而浅红细碎,自与紫赤热极者不同,此假斑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 
,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乃热在皮肤,寒在脏腑,所谓恶热非热,实阴证也。凡见此内颓内困 
等证,而但知攻邪,则无有不死。急当以四逆之类,倍加附子,填补真阳,以引火归源。但使元气渐复,则 
热必退藏,而病自愈。所谓火就燥者,即此义也。故凡见身热脉数,按之不鼓击者,此皆阴盛格阳,即非热 
也。 
二、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伤寒热甚,失于汗下,以致阳邪亢极,郁伏于内,则邪自阳经传入阴分, 
故为身热发厥,神气昏沉,或时畏寒,状若阴证。凡真寒本畏寒,而假寒亦畏寒。此热深厥亦深,热极反兼寒 
化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 
以致下利纯清水,而其中仍有燥粪,及失气极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凡内实者,宜三 
承气汤,择而用之。潮热者,以大柴胡汤,解而下之。内不实者。以白虎汤之类清之。若杂证之假寒者,亦 
或为畏寒,或为战栗,此以热极于内,而寒侵于外,则寒热之气,两不相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