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6-医学摘粹-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身出红点,红者轻,紫者重,黑者不救。其证神昏谵语,烦满狂乱,若不及早投以辛凉,佐以咸寒之品, 
则危在旦夕矣。如温斑发重,色紫神气不清,毒火太盛者,以加味清毒化斑汤主之。如壮热渐退,大伤真阴 
者,以养阴复液汤主之。如温疹初出,以防风松肌败毒汤主之。应温散者,宜用荆防透疹汤主之。如斑疹出 
后,两腮脖项作肿而疼,此乃余毒未尽,以消毒散主之。如或温病出疹,忽然周身涌出,红紫成片,鼻扇气 
促,壮热思凉,狂言乱语,乃毒火太重,以清营解毒汤主之。此专治温斑温疹之方,若寒斑寒疹宜另择方 
治之。 
x加味清毒化斑汤x 
犀角(三钱研细末冲) 薄荷(二钱) 石膏(四钱生) 知母(三钱) 大青叶 
(三钱) 甘草(二钱生) 生地 
(三钱) 丹皮(三钱) 金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粳米(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小儿减 
半服。 
x养阴复液汤x 
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麦冬(三钱) 甘草(一钱生) 贝母(二钱) 沙参 
(三钱) 白芍(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防风松肌败毒汤x 
防风(三钱) 薄荷(二钱) 蝉蜕(二钱去头足) 杏仁(三钱) 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连翘(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生) 加鲜芦根一两,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身 
热渐退,疹毒渐回,即去防风、薄荷、蝉蜕、杏仁,加生地三钱。服三四剂,疹回尽,自身凉而安矣。瘟疫六 
经方,均可用。 
x荆防透疹汤x 
芥穗(三钱) 防风(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三钱) 杏仁(三 
钱) 甘草(二钱) 应温散者,宜用此方。 
x消毒散x 
薄荷(一钱) 白芷(一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生) 天花粉(三钱) 连翘(二 
钱) 僵蚕(二钱) 贝母(三钱捣碎) 金银花(三钱) 加竹叶十五片,水煎大半杯,温服。数剂全消。 
x清营解毒汤x 
羚羊角(三钱) 生地(五钱) 冬桑叶(三钱) 薄荷(二钱) 丹皮(三钱) 白芍 
(三钱) 桔梗(二钱) 连翘(三钱) 金银花(三钱) 元参(三钱) 竹叶(一钱) 防风(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服此壮热不减,仍神急狂叫,再加犀角末一钱冲入,再用金汁三四两,代茶饮。如壮热 
退,神清,疹渐回,去犀角、羚羊、薄荷,加麦冬,服数剂可愈矣。 

杂证要法表证类
喉风(后咽喉门宜与此参看)
属性:喉风一证,内有郁热,而外受风寒也。此证伤寒有之,温病亦有之。如伤寒证咽喉肿痛,发热微恶寒, 
或微呕者,以柴胡桂枝汤去人参主之。如伤寒少阴咽痛,以甘桔汤主之。如温证咽喉肿痛,口燥心烦,内阴亏 
而火炽者,以防风汤主之。如 
无外证,仅喉内生疮肿疼者,以甘草桔梗射干汤主之。如脖项或颐下红肿作痛者, 
以辛乌散洗之,敷之。 
x柴胡桂枝汤x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生)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x甘桔汤x 
甘草(四钱生) 桔梗(二钱) 水二杯,煎一杯,温服。 
x防风汤x 
冬桑叶(三钱) 连翘(二钱) 防风(二钱) 竹叶(一钱) 杏仁(三钱) 
芍药(二钱) 丹皮(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甘草、桔梗、射干汤x 
方见咽喉。 
x养阴清肺汤x 
生地(四钱) 麦冬(三钱) 白芍(三钱) 薄荷(二钱) 元参(三钱) 
丹皮(三钱) 贝母(二钱) 甘草(二钱) 火盛者,宜用此方。 
x辛乌散x 
赤芍梢(五钱) 草乌(五钱) 桔梗(二钱半) 芥穗(三钱半) 甘草(二钱半) 
柴胡(一钱半) 赤小豆(三钱) 连翘(二钱半) 细辛(二钱半) 紫荆皮(五钱) 皂角(二钱) 
生地(二钱半) 上共研为细末,凡颈项及口外红肿,即以此药合水敷之。并可以此药加荆芥一两作 
为汤剂,用砂锅煎水,频频洗之。或用手巾沾水烫之,洗后再敷面药。 

杂证要法表证类
痉证
属性:痉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风寒也。其证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目俱赤,头摇口噤,背 
反张,总由风寒乘虚入太阳经而成此证也。太阳兼统营卫,风寒伤人,营卫攸分。其发热汗出, 
不恶寒者,名曰柔痉,风伤卫也。其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寒伤营也。如太阳病,其证备、 
身体强,KT 
KT然,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如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 
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如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如妇 
人产后,或男子患金疮,伤血过多而成痉证者,以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主之。 
x栝蒌桂枝汤x 
栝蒌根(四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饮热稀粥,取微汗。 
x葛根汤x 
葛根(四钱) 麻黄(三钱先煎去沫) 桂枝(二钱) 芍药(二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微汗。 
x大承气汤x 
大黄(五钱生) 芒硝(三钱) 枳实(三钱) 浓朴(三钱) 水煎大半杯, 
温服。此汤所治之证,乃阳明燥热,筋脉焦枯之故。宜用清凉滋润之味。甚者乃用此汤,泄其胃热乃愈。 
x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方x 
黄 (一两) 当归(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表证类
疟疾
属性:疟病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以暑蒸汗泄,寒入汗孔,舍于肠胃之外,经脏之间 
,秋伤于风,而疟作矣。其证阴阳交争,阴胜于阳则发寒,阳胜于阴则发热。阳旺而发之 
速,则寒少而热多。阳虚而发之迟,则寒多而热少。阳气日盛,则其作日早。阳气日衰,则其作 
日晏。阳气退败,不能日与邪争,则间日乃作。如先寒后热,而为寒疟,以柴胡栝蒌干 
姜汤主之。如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而为牡疟,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如先热后寒,而为温疟, 
及热多寒少,或但热不 
寒,而为瘅疟,统以白虎桂枝柴胡汤主之。如疟证脾湿有寒属虚者,以六君子汤主之。如久疟 
不愈,结为 瘕,名曰疟母者,以减味鳖甲煎、丸主之。 
x柴胡栝蒌干姜汤x 
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干姜(三钱) 栝蒌(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呕,加半夏。 
x柴胡桂枝干姜汤x 
柴胡(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x白虎桂枝柴胡汤x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桂枝(三钱) 
柴胡(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x六君子汤x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陈皮 
(三钱) 倍加柴胡,并加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大半杯,温服。 
x减味鳖甲煎丸x 
鳖甲(二两四钱)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六钱) 人参(二钱) 半夏(二钱) 
甘草(二钱) 桂枝(六钱) 芍药(一两) 丹皮(一两) 桃仁(四钱) 阿胶(六钱) 大黄(六钱) 干姜 
(六钱) 葶苈(二钱) 上为末,用清酒一坛,入灶下灰一升,着鳖甲于中,煮令消化,绞汁去渣, 
入诸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杂证要法表证类
痧证
属性:病起于骤然,或气逆面青,肢冷目暗; 俗称迷痧是也。或腹中绞痛,俗称绞肠痧是也。身上有 
斑点,如痧,或用麻刮之,累累如朱砂,故名曰痧。此乃风寒湿邪,或山岚瘴气,袭于肌表之间, 
而成此证。浅者刮之,深者刺之,宜急救。迟者邪干于脏,而气机不转,即不能救矣。 
x刺法x 
以针刺手腕中,足委中,及十指出血。(按∶手腕中,当是内关穴) 
x刮法x 
用手掌着热汤,重打手腕、足委中,至红紫有大斑如痘大。(按∶此刮法,实为拍打法也。) 

杂证要法表证类
中风
属性:中风之家,其人素有土湿木郁之病,土湿则脾弱,而气不能达四肢,手足或有时顽麻。 
木郁则肝虚,而血不能荣诸筋,支节或有时枯硬。一旦猝受风邪,外而皮毛窍闭,内而经 
藏气郁,其脏腑湿盛者,必至痰壅心肺,故神迷言拙,则痴喑之病作矣。其经络燥盛者,必至 
火铄血脉,故筋挛支拳,则瘫痪之病成矣。人必本气先伤,而后风邪得以中之。故邪中于络, 
口眼 斜。邪中于经,手足不遂。邪中于腑,语言错乱,即不识人。邪中于脏,舌即难言, 
口吐涎。如中风之浅者,只口眼 邪,以驱风活血汤主之,此散微邪法也。如血分虚,而左半 
偏枯者,以桂枝归苓汤主之。如气分虚而右半偏枯者,以黄 姜苓汤主之。如中风身体缓急, 
口目不正,舌强不言,小续命汤主之。如风邪国中,手足不遂者,以祛风汤主之。如痰涎胶 
塞,迷惑不清者,以葶苈散主之。此证明明是风,即可以风治之,不可与脱证相提并论。凡一切 
补益之药,万勿轻施,庶可以治风病矣。 
x驱风活血汤x 
竹沥(五钱) 独活(三钱) 生地汁(五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取微汗。 
x桂枝归苓汤x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当归(三钱) 茯苓(三钱) 川芎(二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x黄 姜苓汤x 
黄 (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杏仁(三钱) 麻黄(三钱) 水煎大半 
杯,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 、生姜可用一、二两。如中风血枯筋燥 
,阿胶、首乌之类,亦可暂用,要当适可而止。如大便结燥者,宜用阿胶、苁蓉以滑大肠。 
如风家,肢节拳缩,宜用熨法。右半用黄 、茯苓、生姜、附子,左半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 
,研末用布包,外以布巾缚住,以火钏温之,汗出即舒矣。 
x小续命汤x 
麻黄(二钱) 防己(二钱) 防风(三钱) 芍药(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二钱) 
生姜(五钱) 人参(二钱) 杏仁(二钱) 附子(二钱) 川芎(二钱) 桂枝(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如痰火太盛,附子可去。 
x祛风汤x 
防风(三钱) 桑叶(三钱) 秦艽(三钱) 天麻(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白芍(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葶苈散x 
葶苈(三钱) 白芥子(三钱) 甘遂(一钱) 共研末,每服五分,宿痰即从便下。 

杂证要法表证类
历节风
属性:历节风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其证支节疼痛,足肿头眩,短气欲吐,身羸发热,黄汗沾 
衣,色如柏汁。此缘饮酒,汗出当风取凉,酒气在经,为风所闭,湿邪淫 ,伤于筋骨。其经络之 
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中,则是湿寒。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x桂枝芍药知母汤x 
桂枝(四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附子(二钱) 知母 
(四钱) 防风(四钱) 麻黄(二钱) 生姜(五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病剧不能捷效,加黄 以 
行经络,乌头以驱寒湿,无有不愈。 

杂证要法表证类
痹证
属性:痹证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也。其病有定处,或痛中带麻,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如血痹,并一切痹证之属虚者,以黄 五物汤主之。 
x桂枝芍药知母汤x(见上) 
x黄 五物汤x 
黄 (三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大枣(四枚)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表证类
鹤膝风
属性:鹤膝风者,胫细而膝肿是也。为风、寒、湿三气合痹于膝,而成此证,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 
主之。如气血两虚者,以十全大补汤加味主之。如初起用白芥子研末,以姜葱汁调涂之,敷 
时患处起泡,泡干脱皮自愈。 
x桂枝芍药知母汤x(见上) 
x十全大补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熟地 当归 黄 肉桂 白芍(各二钱) 
川芎(一钱) 加姜枣,水煎大半杯,温服。防风、附子、牛膝、杜仲、独活、可随便加之。 
x白芥子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