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6-医学摘粹-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熟地 当归 黄 肉桂 白芍(各二钱) 
川芎(一钱) 加姜枣,水煎大半杯,温服。防风、附子、牛膝、杜仲、独活、可随便加之。 
x白芥子敷法x 
以白芥子研细末,照法敷之。 

杂证要法表证类
脚气
属性:香港脚者,足履地而受寒暑风湿之气,致成此证也。其初从足起,渐入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 
不急治,遂至杀人。然其证有干湿之不同,湿香港脚者,两脚肿大,或下注生疮,浸淫滋水,以鸡鸣散 
主之。干香港脚者,两胫不肿,或顽麻,或挛急,或纵缓,为血虚而兼湿气,以四物汤加味主之。如脚 
气疼痛,不可屈伸者,以乌头汤主之。若上气喘急,及小腹不仁,恐攻心不 
救者,以肾气丸主之。如香港脚冲心者,以矾石汤浸之。 
x鸡鸣散x 
槟榔(七粒) 吴茱萸(三钱泡) 苏叶(三钱) 桔梗(五钱) 橘红(一两) 
木瓜(三两) 生姜(五钱) 水三大碗,煎至一小碗,取汁;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取汁; 
两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三五次,冷服之。冬月略温亦可,天明当下黑粪。 
x四物加味汤x 
熟地(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半) 白芍(二钱酒炒) 牛膝(二钱) 
独活(二钱) 苍术(一钱) 泽泻(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热者,加黄柏、知母、茵陈。寒者, 
加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之类。 
x乌头汤x 
麻黄(三钱) 芍药(三钱) 黄 (三钱) 甘草(二钱炙) 乌头(三钱) 
上将乌头 咀,用蜜一杯,煎取五分,即出乌头。另四味,以水三杯,煎取一杯,去渣。纳蜜, 
再煎八分,温服。用茵陈五苓汤,亦效。 
x肾气丸 x 
熟地(八两) 山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x矾石汤x 
矾石(三两) 水煎三五沸,浸脚良。 

杂证要法里证类
心腹痛
属性:心腹疼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土湿而胃胆上逆,则痛在心胸,土湿而肝脾下陷,则痛在少腹。 
若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痛在当脐,更为剧也。上痛者热多而风少,下痛者风多而热少 
,而究其根源,总属湿寒所致。如痛在心胸,热多者以柴胡牡蛎汤主之。如痛在少腹,寒多者以姜苓桂 
枝汤主之。如因食积而疼,宜温下者,以大黄附子汤主之,或以浓 
朴七物汤主之。如因水积而疼者,以五苓汤主之,或以十枣汤主之。如因血积而疼者, 
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或以下瘀血汤主之。如因痰积而疼者,以姜苓半夏汤主之。如因虫积 
而疼者,以乌梅丸主之。如无宿物,专属寒湿者,以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主之。 
x柴胡牡蛎汤x 
柴胡(三钱) 牡蛎(一钱粉) 甘草(二钱) 栝蒌(三钱) 半夏(三钱) 
芍药(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胸痹疼,仍宜用金匮方治之。 
x姜苓桂枝汤x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三钱) 生姜(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砂仁(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寒甚,加附子。 
x大黄附子汤x 
大黄(三钱) 附子(三钱) 细辛(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浓朴七物汤x 
浓朴(四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半) 桂枝(一钱半) 甘草(一钱半) 
生姜(二钱半)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呕者加半夏,寒者再加生姜。 
x五苓汤 十枣汤x(方均见痰饮) 
x桂枝茯苓丸x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去皮尖) 芍药(各等分) 陈皮(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瘥,加至三丸。 
x下瘀血汤x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个) 虫(二十枚去足翅) 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四丸, 
以酒一杯,煮一丸,取八分,顿服之。 
x姜苓半夏汤x(方见痰饮) x乌梅丸x(方见蛔虫) 
x大建中汤x 
蜀椒(二钱炒去汗) 干姜(四钱) 人参(二钱) 水二杯,煎一杯,去滓, 
入胶饴四钱,煎取八分,温服,如一炊顷,可食热粥半碗。 
x附子粳米汤x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二枚)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日夜作三服。 

杂证要法里证类
腰痛
属性: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肾居腰间,肾水寒则土湿,土湿则木郁而阳陷,则痛在于腰。亦有色欲 
过度而腰痛者,阴精大泄,而阳根已损,此木枯土败之原,而疼痛所由来也。如因湿 
而得属实者,以肾着汤主之。如因寒而得属虚者,以桂枝姜苓阿胶汤主之。如因外感风寒而致者, 
应以伤寒法治之,不在此例。 
x肾着汤x 
茯苓(三钱) 白术(三钱生) 干姜(二钱) 甘草(一钱炙) 水煎大半杯,温服。 
x桂枝姜苓阿胶汤x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阿胶(三钱炒研) 
白芍(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里证类
头痛
属性:头痛者,风寒火三气逆于上也。然亦有因阴血虚,阳热盛而头痛者。亦有因阳气虚,阴寒盛而头痛者 
。血虚头痛尚微,阳虚头痛独剧耳。如真头痛,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不治。如因火盛而头 
痛者,以元参饮主之。如因血虚而头痛者,以当归补血汤加鹿茸主之。如因肾阴虚而头痛者,以左归饮 
加味主之。如因阳虚而头痛者,以吴茱萸汤主之。如因外感风寒而头痛者,应以伤寒法治之,不在此例。 
x元参饮x 
元参(一两) 水煎,当茶饮。有风者,用柴胡汤去人参,加元参、枳实治之。 
x当归补血汤x 
黄 (一两) 当归(三钱) 加鹿茸(一两),水煎大半杯,温服。 
x左归饮x 
熟地(四钱) 山药(三钱) 山茱萸(三钱) 茯苓(三钱) 枸杞(三钱) 甘草(二钱炙) 
加肉苁蓉(三四钱),川芎(二钱),细辛(一钱半),水煎服。 
x吴茱萸汤x 
人参(二钱) 吴茱萸(二钱) 生姜(四钱) 大枣(三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里证类
眩晕
属性:眩晕者,眩冒而旋转不定也。如因肝风痰饮而致者,统以二陈汤加味主之。如因虚而致者, 
以一味鹿茸酒主之。如因火亢而致者,以一味大黄散主之。 
x二陈汤x 
半夏(三钱) 陈皮(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炙)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属 
肝风者,加防风、玉竹、天麻、钩藤。如属痰饮者,倍半夏,倍加泽泻。火盛者,加黄芩、元参。 
x一味鹿茸酒x 
鹿茸(一两) 酒煎去渣,入麝香少许服。 
x一味大黄散x 
大黄(制) 为末茶调下,每服一钱至二三钱。清宁丸亦可代之。 

杂证要法里证类
痰饮
属性:痰饮者,肺肾之病也。其根由于土湿,盖肺气降而化水,肾水升而化气,一自阳衰土湿,肺气壅滞不 
能化水,肾水凝瘀不能化气,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痰饮伏留,清 
道堵塞,此壅嗽发喘,息短胸满,眠食非旧,喜怒乖常,诸变证所由作也。如痰饮伏留而胀满者,以姜 
苓半夏汤主之,或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如痰饮停滞而喘 
喇者,以小青龙汤主之,或以麻黄射干汤主之。如饮积于上,气不化水,致饮留心下而化痰者,以桂苓 
甘术汤主之。如饮积于下,水不化气,致饮泛胸中而化痰者,以真武汤主之。如水饮停瘀脏腑,上在胸膈,宜 
泄其气分者,以十枣汤主之。下在脐腹,宜泄于水道者,以猪苓汤主之。流溢经络,宜泄于汗孔者,以五苓散主之。 
如一切痰饮可吐者,以瓜蒂散主之。 
x姜苓半夏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一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生姜(三钱) 
陈皮(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上热者,加黄芩、贝母。下寒者,佐干姜、附子。宿痰胶固难行者,加枳实开之。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方见喘促) x 小青龙汤x (方见《伤寒》) x 麻黄射干汤x (方见《金匮》) 
x桂苓甘术汤x 
茯苓(四钱) 白术(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一钱半炙) 水煎大半杯,温服。 
x真武汤x 
茯苓(三钱) 白芍(三钱) 生姜(三钱) 白术(二钱) 附子(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十枣汤x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异筛,秤末,合和之。水二杯,先煮大枣十枚,至七分,去 
渣滓,纳药末。强人服八九分,羸人服五六分,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明日更服,加三分,利后糜粥自养。 
x 猪苓汤x(方见瘟疫) 
x 五苓散x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枝(半两) 茯苓(十八铢) 共为末 
,以白饮和服三钱,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按∶白饮即白开水) 
x瓜蒂散x 
瓜蒂 赤小豆 上各等分为末,取二钱,以香豉一撮,用热汤煮作稀糜,和药散服之。不吐者, 
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家,不可与之。 

杂证要法里证类
咳嗽
属性:咳嗽一证,五脏六腑皆有之,非独肺也。然总不外于外感内伤所致。外感者,风寒闭其皮 
毛,肺气必致郁遏,然必内挟水饮,而痰壅肺窍,一遇风寒闭塞,其嗽乃作也。内伤者,七情 
色欲伤其血脉,夜则发热,日则咳嗽,甚则日夜发热,日夜咳嗽,此为虚势咳嗽也。先伤其血, 
后伤其气,阴阳并竭,气血皆亏,其病剧矣。如外感风寒,内挟水饮,宜温散者,以小青龙汤 
主之。宜清解者,以小柴胡汤主之。如内伤咳嗽,血虚有寒者,以小建中汤主之。如内伤咳嗽, 
气逆有火者,以麦冬汤主之。或外感,或内伤,如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者,以《千金》麦门 
冬汤加减主之。 
x小青龙汤x 
麻黄(二钱) 芍药(二钱) 细辛(一钱) 干姜(二钱) 甘草(二钱) 桂枝 
(二钱) 五味(一钱) 半夏(二钱) 先煮麻黄去沫,后入诸药,煎服。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 
石膏、大黄。湿者可加茯苓,燥者可加天冬、麦冬。射干麻黄汤亦妙。方见《金匮》。 
x小柴胡汤x 
(方见瘟疫) 
x小建中汤x 
桂枝(三钱) 芍药(六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饴糖(六钱)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煮取一杯,去滓,纳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日三服。 
x麦门冬汤x 
(方见喘证) 
x千金麦门冬汤x 
麦门冬(二钱) 桔梗(二钱) 半夏(二钱) 生地黄(二钱) 紫菀(二钱) 杏仁 
(二钱) 桑叶(二钱) 甘草(一钱) 柏叶(二钱) 生姜(一片) 水煎大半杯,空心服。如无血, 
去柏叶,外感内伤均可服。白茅汤亦可用(方见血证)。金匮治咳嗽方颇多,宜择而用之。 

杂证要法里证类
喘促
属性:喘促者,气上冲而不得倚息也。其证有实有虚,有半实半虚者。实喘者,或外感风寒,皮毛顿 
闭,或内停水饮,肺气不宣,均足致喘。虚喘者,水天之气不相交接也。《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以明水天一气。若天水违行,则肺肾不交而喘作矣。倘治不得宜,将有离脱之患。半实半虚者,肺金 
寒而脾土湿,脾气不升,肺气不降,痰涎在中,上下不交而为喘。夫脾肺不交,则为虚寒湿,内凝则为 
实。虚实相半,宜补泻并施,寒凉之药,在所当禁也。如实喘属外感风寒者,以小青龙汤主之。如实喘 
属内停水饮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或姜苓半夏汤主之。如虚喘而肾气离根,水泛为痰者,以真武汤 
主之。如半实半虚,内有寒湿者,以六君子汤,加生姜主之。如半实半虚,内有火逆者,以麦门冬汤主之。 
x小青龙汤x 
(方见咳嗽)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半夏(四钱) 茯苓(四钱)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凡呕吐吞酸, 
腹痛胀满者,均可用。 
x治喘方x 
即加减小青龙汤也。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陈皮(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干姜(二钱) 细辛(一钱) 砂仁(二钱) 
x姜苓半夏汤x 
(方见痰饮) 
x真武汤x 
(方见痰饮) 
x六君子汤x 
(方见疟疾) 加生姜(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x麦门冬汤x 
麦冬(三钱) 人参(二钱) 粳米(五钱) 半夏(三钱) 甘草(三钱)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里证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