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6-医学摘粹-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君火名也。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 
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 
土以镇之。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 
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 
,其势然也。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火中有液,癸水之根。 
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而方其上热, 
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 
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血根于心,而藏于肝, 
气根于肾,而藏于肺,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 
则宜清;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附录二、六气解
太阴湿土
属性: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 
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 
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 
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火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 
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 
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 
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 
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便赤者,木气之下陷。 
缘相火在水,一线阳根,温升而化乙木,木中温气,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 
,木气不达,侵逼土位, 
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侵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阴易盛而阳易 
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泄火 
伐阳,病家无不夭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附录二、六气解
阳明燥金
属性: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阳明以燥金主令,胃土从令而化燥。 
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胃土之燥,子气而非本气。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 
。肺金之湿,母气而非本气。母气不敌木气之旺, 
故阳盛之家,肺金恒燥。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 
戊土化气于燥金,而胃不伤湿,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湿胜其燥,而饮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 
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辛金化湿者, 
十之八九,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 
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是以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缘火胜则土燥,水胜则土湿,燥则克水, 
湿则反为水侮。水负则生,土负则死,故少阴宜负,而趺阳宜胜,以土能胜水,则中气不败,未有中气不 
败而人死者。燥为寒热之中气,上燥则 
化火而为热,下燥则化水而为寒。反胃噎膈之家,便若羊矢,其胃则湿,而肠则燥。湿为阴邪,阴性亲下 
,故根起于脾土,而标见于膝踝。燥为阳邪,阳性亲上,故根起于大肠,而标见于 
肘腕。所谓阳邪居下,阴邪居上,一定之位也。然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中风之家,血枯筋缩,其膝踝是 
湿,而肘腕未尝非燥,使己土不湿,则木荣血畅,骨弱筋柔,风自何来?医家识燥湿之消长,则仲景堂奥可 
阶而升矣。 

附录二、六气解
太阳寒水
属性: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 
手太阳小肠火也,水火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 
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 
水名也。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不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 
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木火主里,自内而生长之,故里气常温。金水主 
表,自外而收藏之,故表气常清。血生于木火,故血温而内发。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人之经脉,厥阴 
在里,春风之内生也。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阳脏 
则外清而内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外易寒水而为热火,内易温泉而为寒冰。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 
是以死也。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 
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王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 
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 
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此义魏晋而后,绝无解者。先圣之法,一线莫传,凌夷至于今日,不堪 
问矣。 
【治厥阴风木法】 
x桂枝苓胶汤x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 
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 
x黄连丹皮汤x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治少阳相火法】 
x柴胡芍药汤x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白芍 
【治太阴湿土法】 
x术甘苓泽汤x 
甘草 茯苓 白术 泽泻 
【治阳明燥金法】 
x百合五味汤x 
百合 石膏 麦冬 五味 
【治太阳寒水法】 
x苓甘姜附汤x 
甘草 茯苓 干姜 附子 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 
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