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6-医学摘粹-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 
主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或大热,或大渴,或自汗,或自利,或小便不利,或烦躁不眠,或瘀热发黄,或挟热下利 
,总属阳邪在里所致,故以里热证统之。 
x白虎汤x 
知母(三钱) 石膏(八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四钱) 水二杯,煮米熟汤成, 
大约一杯,温服。以白虎证,乃燥热内郁,故用石膏清金而退热,知母润燥而泄火,甘草、粳米补中而化 
气,生津而止渴也。 
x白虎加人参汤x 
知母(三钱) 石膏(八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四钱) 人参(一钱 
五分) 水煎服。按白虎而加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汗后解渴之神方也。 
x黄芩汤x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二钱) 大枣(三枚) 水煎服。按太少合病,少阳 
经气郁而克戊土,故用甘草、大枣补其脾经,黄芩、芍药泄其相火,恐利亡脾阴,以致土燥而入阳明也。 
x猪苓汤x 
猪苓 苓茯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一钱) 水二杯,煎一杯,去滓,入胶烊化,温服。 
按土湿木郁,是生下热,故用二苓滑泽利水而泄湿,阿胶润木而清风也。 
x茵陈蒿汤x 
茵陈蒿(六钱) 栀子(五枚) 大黄(二钱) 水三杯,先煮茵陈至杯半,后入诸药 
,煮至八分,温服,日三服,小盒饭利。按发黄乃湿热内郁,故用茵陈利水而除湿,栀子、大黄泄热而荡瘀也。 
x栀子柏皮汤x 
栀子(六七枚) 黄柏皮(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按身黄发热,原属瘀热所 
致,故用甘草培土而补中,栀子、柏皮泄湿而清瘀热也。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二钱) 黄芩(五分) 芍药(一钱) 阿胶(一钱五分) 鸡子黄(一枚) 
水一杯半,煎八分,去滓,入阿胶尽,小冷入鸡子黄,搅匀温服。按燥土克水而烁心液,液耗水涸,精 
不藏神,故用黄连、芩、芍清君火而除烦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也。 
x白头翁汤x 
白头翁(一钱) 黄连(一钱五分) 黄柏(一钱五 
分) 秦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不愈更作一服,按厥阴阳复而生内热,故用白头翁清少阳之相火, 
黄连清少阴之君火,黄柏、秦皮泄厥阴之湿热也。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里虚证
属性: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问曰 
∶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 
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 
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 
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甘草芍药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 
知病可愈。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 
痛者,先用小建中汤。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或误汗伤阳,或误汗伤阴,或汗后阴阳并伤,或木克土而中气被伤,均可谓之虚证也,故 
以里虚证统之。 
x甘草干姜汤x 
甘草(四钱炙) 干姜(二钱炮) 水煎服。 
按发汗重亡其阳,里实变而为里虚,故用甘草培土而补中,干姜温胃而降逆也。 
x芍药甘草汤x 
芍药(四钱) 甘草(四钱炙) 水煎服。按汗出伤阴,木燥金缩,故用甘草舒筋 
而缓急,芍药清风而润燥也。 
x芍药甘草附子汤x 
芍药(三钱) 甘草(三钱炙) 附子(一钱) 
水煎服。按汗泄血中温气,木郁而阳陷,故用芍药清风而敛营血,甘草培土而荣木气,附子暖水以补温气也。 
x小建中汤x 
芍药(六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胶饴 大枣(四枚) 
水煎服。按肝胆合邪,风火郁发,中气被贼,势难延缓,故用胶饴、甘、枣补脾经。而缓急痛,姜、桂、芍 
药达木郁而清风火也。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里实证
属性: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 
子干姜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 
颠倒,心中懊 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之。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 
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 
动膈,心中懊 ,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 
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病如桂枝证 
,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 
血家,不可与。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 
瓜蒂散。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 
,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六 
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腹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 
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必 
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 
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不 
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 
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 
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 
汤主之。太阳症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时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 
近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谓水结在胸 
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 
汤主之。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 
宜大黄黄连泻 
心汤。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 
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 
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 
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 
愈。宜大承气汤。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与小承气汤,少 
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 
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 
视,脉眩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耳,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 
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 
汤。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 
者,宜大承气汤。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 
但硬耳。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病患不大便五 
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此有躁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 
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 
承气汤。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 
七日,目中不能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目干燥者,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 
,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 
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 
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 
之愈。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 
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 
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 
可攻也。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一升,腹中转失气,更服一升。若不转 
失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 
宜小承气汤。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 
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 
汤。伤寒,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 
主之。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 
者,以有热也,当以汤药下之。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胃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 
,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伤寒 
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