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着名将领-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宗仁在弥留之际,由别人代笔口授了一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信,信上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我们祖国的潜力是举世无匹的,我们祖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周恩来总理看了此信后,感叹地说:“李先生的这封信,是一个历史文件。”
李宗仁上将小传
  李宗仁( 1891 ~ 1969 )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军事家, 爱国人士。 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
  李宗仁早 年 就 读 于 广 西 陆 军 小 学 堂、 广 西 陆 军 速 成 学 校。 1910 年 加 入中 国 同 盟 会。 1916 年 投 桂 军, 先 后 参 加 护 国 战 争、 护 法 战 争, 因 战 功 由 排 长 递 升 营长。 1922 年 自 任 广 西 自 治 军 第 二 路 总 司 令
, 后 将 所 部 定为桂 军。 1923 ~ 1925 年在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大 元 帅 府 支 持 下, 联 合 黄 绍 竑、 白 崇 禧 之 讨 贼 军, 组 成 定 桂 讨 贼 联军, 李 任 总 指 挥, 先 后 消 灭 了 旧 桂 系 军 阀 陆 荣 廷、 沈 鸿 英 部, 击 退 入 桂 云 南 军 阀 唐继 尧 部, 统 一 了 广 西, 成 为 新 桂 系 首 领。
  1926 年 李、 黄、 白 部 改 编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第7 军, 李 宗仁任 军 长, 指 挥 所 部 参 加 北 伐 战 争, 转 战 湘、 鄂、 赣、 皖、 苏 等 省。1927年,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先后被蒋介石任命为南 京 国 民 党 政 府 第 三 路 军 总 指 挥、 西 征 军 总 指 挥、 第 四 集 团 军总 司 令 等 职。 1929 年 蒋 桂 战 争 中, 桂 军 败 北, 李 宗仁出 走 香 港, 旋 返 桂。 翌 年 出 兵 湖 南 策 应 冯 玉祥、 阎 锡 山 反 蒋 作 战, 受 挫 撤 回 广 西。 1937 年 抗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先 后 任 第 五 战 区 司 令 长官、 汉 中 行 营 主 任, 指 挥 徐 州 会 战 诸 役。
  抗 战 胜 利 后 ,李宗仁任 北 平 行 辕 主 任、 国 民 党 政 府 副 总 统。 1949 年 1 月 ,蒋介石 “引 退”后,李宗仁 任 代 总 统, 派 代 表 团 到 北 平与 中 国 共 产 党 进 行 和平 谈 判, 由 于 国 民 党一 再 策 划 “划 江 而 治” 的 阴 谋, 导 致 和 谈 破 裂。 李宗仁 于 大 陆 解 放 前夕 去 美 国。  1965 年 在 周 恩 来 安 排 下, 李宗仁毅 然 回 国。 1969 年 1 月 30 日 病 逝 于 北 京。
“小诸葛”一仗成名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毛泽东评白崇禧
  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军阀起家时,总共只有4000人马。然而很快击败了盘踞在广西的旧桂系,年轻的前敌指挥官白崇禧就表现出多谋善断、指挥有方。
  桂系旧军阀沈鸿英视新桂系为眼中钉,想乘新桂系立足未稳之机,就地将之绞杀。
  1925年1 月30日中午,沈鸿英倾巢而出,白崇禧率先锋刚到广西武宣,就碰上沈军主力邓瑞征、邓佑文的两师约10000人左右,而白崇禧只有200多人,外加地方军400多人,总共600余人。
  双方兵力相差悬殊,白崇禧双拳难敌四手,被沈军围攻,乱军之中白崇禧险些被俘,只得逃进武宣城内,闭门坚守。当时白崇禧初出茅庐,沈鸿英并未拿白崇禧当回事,并没有穷追猛打,只是屯兵城下。
  白崇禧坐困愁城,望着围城大军,思忖只要敌人一发动攻城,武宣立成齑粉,不如乘敌不备,主动出击,或可有一线生机。于是白崇禧在沈军埋锅造饭的时候,募集城内百余名敢死队,鸣枪呐喊,杀向敌营。沈军不明就里,阵脚大乱,立刻拔营后退10余里。
  不久,李宗仁主力赶到,两下夹击,将沈部赶回柳州城。白崇禧又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以部分兵力佯攻柳州,而主力向东秘密进发,直奔沈鸿英的老巢桂林。到桂林城下30里的时候,沈鸿英才接到探报,促不及防,率残部三、四千匆忙北撤,逃入山区,希图再举。
  白崇禧见清剿困难,就设计将沈鸿英从山中诱出加以歼灭。于是命人广布谣言,说自己的部队马上要与滇军开展,大军即行南撤,同时派精兵埋伏沈军出山的必经之路。
  沈鸿英不知是计,立刻下山,企图跟踪追击。只听一声号炮,白崇禧早已伏下的三路精兵一齐杀了出来,将沈军围在核心,一通砍杀。沈军闻风丧胆,死伤枕藉,沈鸿英忙指挥部队往山里撤,适逢天降大雨,山洪爆发,两江河水骤涨,浮桥被洪水冲断,沈军无路可逃,溃兵多为白崇禧所擒。
  沈鸿英只身逃到香港,感慨道:“我沈鸿英纵横十余年,带兵数万,横行挂、湘、赣、粤四省,谁亦莫奈我何,不料今日竞败于几个排长出身的小子之手!”
  此役,白崇禧指挥如神,善于用计,尤其是那场暴雨来的及时,恰如白崇禧能掐会算一般,因此得名“小诸葛”,声名远播;新桂系也成了广西的霸主,并发展成中国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派。
“钢军”与北伐第一捷
  北伐期间,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指挥才能得到进一步展露。
  南昌之役,北洋军孙传芳以三倍兵力进行猛烈进攻,总司令蒋介石亲自统领的军队都被击败,九江失守,南昌被围。白崇禧急率由广西子弟组成的第7军救援,一举击溃孙传芳先头部队两个师。在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白崇禧出奇制胜,集中兵力攻击德安,断绝南浔线,先收复九江,再解南昌之围。双方肉搏三天三夜,最后孙传芳不敌,官兵两万余人被
俘,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第7军得名“钢军”,与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着白崇禧挥师向东追击,扫荡浙江,断绝宁沪线交通,在共产党的配合下收复上海,再次击退孙传芳反攻,歼灭孙传芳部6万余人,取得北伐第二次大捷。然后乘势攻占保定、石家庄、北京,在滦东战场把张作霖、张宗昌两部打得大败而逃,占领了山海关。从此,长城以南,已无敌踪。
  上海的淞沪会战,桂系部队的精锐,被誉为钢军的第7军在廖磊率领下,只参战一周,牺牲人数竟达上万,6个旅长3死两伤,足见白崇禧的桂军勇猛凶悍。
  1938年3、4月间,李宗仁、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地区,围歼了日军第10师团、歼敌2万余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第一个胜利。当时武汉行都举行10万人游行,并用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画像为先导。
  此外,白崇禧还参与指挥了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还指挥了1939年11月至1940年2月的桂南战役,两度收复战略要地昆仑关,歼敌万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
  武汉会战后,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投敌,日本也想利用蒋、桂之间矛盾,制定“山工作”计划。乘机拉拢白崇禧,只要不再和日军作战,日军将“极力避免破坏广西的各项建设,并保护一般民众之生命”,表示要将南宁战役中阵亡的国军将士合葬于南宁中山公园郑重供养,但李宗仁、白崇禧断然拒绝。
“小诸葛”与“悍将”刘、邓
  白崇禧的军事指挥才能,后来主要用于与共产党的军队作战。
  1947年6月30日,毛泽东命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4万人,一举渡过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8月7日,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军史上记载,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重
要的原因,这样能直接威胁南京,以解延安之围。
  刘伯承乃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在北伐时期就有“军神”的美誉,此时又被国民党视为“共军第一号悍将”。刘、邓大军南进,蒋介石腹心受迫,思忖再三,唯有“小诸葛”白崇禧能与之相敌。
  1947年11月10日,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接见了白崇禧。
  “刘、邓的中原部队已进入大别山区了,锋芒直指南京。健生,你在抗战时曾指挥过长江北岸军事,现在请你在九江设立国防部长指挥所,保卫南京。”
  这是白崇禧任国防部长一年多来,蒋介石第一次授其指挥权,而且对手又是极难缠的刘、邓,他硬着头皮也要斗上一斗!
  1947年11月10日,国防部长白崇禧在九江设立国防部长指挥所,自兼指挥所主任。集中15个整编师33个旅的兵力及海军、空军部队,大举围剿大别山,其中包括极善山地作战、战斗力较强的桂系主力7军、整48师等精锐部队。
  作为保定军校的高才生,白崇禧知道,共产党的首府陕北延安此刻正遭国民党重兵围攻,日子十分不好过。毛泽东指挥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在战略上应该说是一步妙棋;但在战役和战术上,却犯了兵家的大忌讳。
  不要后方依托,不靠根据地接济,向敌后远距离大规模出击,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看来,都是异常大胆的一着险棋,稍有不慎,全军覆没是非常可能的,即使不完全失败,部队被打散或损兵大半被迫退回的可能性也很大。
  白崇禧也知道,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基本没有时间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
  确实,劳师袭远,脱开晋冀鲁豫的根据地去作战,刘、邓情有不得已之处。
  鲁西南战役发起后,毛泽东因刘邓部队久攻羊山集不下,为确保已取得的战略主动权,致电刘、邓等人“下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这与刘、邓原来主张内线作战,尔后有依托地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挺进的设想,非常矛盾。
  但接到中央密电后,刘、邓二话没说,立即按毛泽东的战略要求改变部署,取消部队的休整,提前于8月7日分三路向大别山挺进。一贯用兵谨慎的刘伯承事后承认:“我军南下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一切考虑,都必须服从这一战略全局。”
  白崇禧掐指算来,国军在鲁西南战役中虽遭刘、邓重创,但刘、邓自身伤亡也比较严重;在苦战的28天中,也损失了1万3千人,而且得不到休整和补充,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弱。
  白崇禧看着挂在墙上的大别山区的地形图,不禁暗暗得意。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山脉重叠绵亘,茨蔓杂生,崇岭深谷,人烟稀少。与陕北、山东相比,不适合刘、邓擅长的运动战。大别山内山路崎岖,刘、邓部队的大炮、辎重都要靠人背肩扛,非常不利于运动;因此在进入大别山不久,刘、邓就命令部队丢掉大炮等重武器。而大别山外的国军却可以利用交通便利的特点,调集兵力并积极寻机与共军主力决战。
  白崇禧让作战处长找出了前一段时间的作战标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觉刘、邓部队在前不久的9月间,曾三次企图围歼自己的58师、85师的意图,后来都因运动速度缓慢,没有形成合围。只是在一个月前,在张家店和高山铺打了两仗,国军部分被歼,这说明刘、邓所擅长的运动作战,在大别山区受到明显的遏制。
  白崇禧决定不在给刘、邓部队更多的战机,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紧密配合的“总体战”,依靠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大别山周围对国民党有利的交通条件,集中兵力,分进合击,消灭刘、邓。
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1)
  对付已进入大别山区的刘、邓部队,白崇禧最经常说的一段话就是:
  “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这句话后来传到了延安的毛泽东耳朵里,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文章中还引用过这举话。
  白崇禧确实对清剿共产党军队既有经验,也有股狠劲。1932年,对广西右江红军发动“围剿”,强迫驱逐西山周围的群众,不许带一粒粮一根火柴上山,企图饿死、困死红军。更收买叛徒韦昂,暗杀了红军领导人韦拔群。
  红军长征的湘江之战,白崇禧指挥桂系军队,夹击红军,战士们的鲜血把江水都染红了。
  毛泽东原来设想,刘、邓大军大别山区落脚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因为过去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和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都先后在大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