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堂游记-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专注曰凝。不起一切心,名空心。一切无执着,名之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注:若取一法,即名著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现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注:言习性烦恼虽可灭除,初学道者定力未成,除之甚难,若暂停用功则又失之也。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注: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欲念与道念难分难舍,故名交战。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逐废千生之业。
注:定心不起,则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之道业逐废。修道如煮菜,火候不至,盐糖未调,其味不佳,然不可就此作罢,必待纯熟,则美味可口。否则,自暴自弃,千生万劫道业休矣。
少得静己。
注:初得清净,正慧未生,故曰少得静已。
则于行立坐卧之时。
注:行立坐卧乃四威仪之时也。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
注:见一切诸相,为涉事之处;起一切诸心,名为喧闹之所也。
皆作意安。
注:息乱归寂,名为作意。恬淡得所,名之为安也。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注:有无双遗,寂用俱忘,万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则又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注:偏心执静名曰束;心外见相,名为颠也。言修道收心,不可固执性急,否则病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
注:从定发慧,名曰放任。定慧齐融,名曰得所。修心之道,须收放自如也。
自恒调适。
注: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得本元寂,故为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求就喧。
注:习性尘劳,常须制御,不可纵逸,自寻烦恼。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注:见本性空寂,无吵闹、烦恼,故为真宅。慧用无边,有事皆通,故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注:本心清净,犹如水镜,照用无碍,万众俱现,名为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注:诸法性空,寂无所起,故为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
注:急求如知见,真定乃亡;贪着诸相,心性自伤,故云无慧,以自然而体道,道自生也。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
注: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所发是为真智慧。
慧而不用,实智者愚。
注:了无分别,名之不用;韬光晦迹,故曰若愚。修道有大智若愚风范,方算到家。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注:寂照齐融,动静自如,故云: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
注:若以心求相,诸相应生,一切邪魔,竞来扰乱。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
注:若见诸天尊仙真神相,虽是吉祥,但不可取着。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
注:前念不生,故云无覆;后念不起,故曰无基。
旧业日销,新业不造。
注:宿习并尽,名曰旧业日销。更不起心,故名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回脱尘笼。
注:一切无染,故名无所挂碍。解脱无系,故云回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注:智照不灭,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注:得道者,心现出七种象征。
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
注:心得清静,尘念尽知,故曰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清爽。
注:真气合于胎息,痼疾尽瘳,体道合真,身轻不老。
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
注:骨髓坚满,故填补夭损,驻颜不变,名为还年复命。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
注: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笖箓,故曰仙人。
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
注:得本来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为,故曰真人。
六者炼气成神,名曰神人。
注:真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
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注:真神契道,故曰至人,又称金仙、如来。
其于鉴力,随候益明。
注:鉴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绝也。道力愈强,火候愈明显也。
得至道成,慧乃圆备。
注:若了本性,得道成真,智慧圆明,万法俱备。
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
注:通神合道,则道真成;心惑身亡,不离生死。西升经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故学道者,久无现出一种征候,表示其功力未至,日月逝矣,年龄增长,色身哀败,自称慧觉、成道,实皆非也。故当把握光阴,勇猛精进。

颂曰
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
各具真种性,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
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杨生曰:叩首谢 天尊垂赐宝经,耳闻真经,若有所得,心神为清爽。天下众生又多一真经可以为鉴了。
天尊曰:愿天下学道者,皆能学此定观经,尤其习定学静者,更应默诵,自可以入定通真,有不可思议灵验,切勿轻视之。吾再带杨善生参观“灵修殿”,听灵宝高真说法也。
杨生曰:好的。感谢天尊引度。灵修殿内果然不凡,殿中广阔,高真甚多,每人全身都会发光,脸上都充满着慈祥,请问这位高真,不知您如何修成今日之果位?
玄灵金仙曰:善哉!我成道已有百余年,生于四川人氏,幼时双亲均殁,故四处叫化,但我心不贪,七分饱而知止。一日栖息于一道观,蒙圣德大师收我为徒,传授道法,经过十余年之苦修,层层魔考不退,而有今日之成果。
杨生曰:是否可将您修道过程详述之,以供世人参考?
金仙曰:红尘之事,我已不过问,不想多言。
天尊曰:为度世救人,请您说明吧!
金仙曰:好好!非我不慈,实是世人难度。想起我修道过程,坎坷不平,历尽沧桑之苦,食而清水,睡而木床,有时参玄运功,入定出神,经月不醒。亦曾患病不愈,体生疮癞,被师逐出门外,奄奄一息,然道志不变,后师赐灵丹,而癞疮结疤痊愈,恢复如初。一次因显神力治病,求治者日以成千,被官府以惑民聚众逮捕入狱,我于狱中跌坐入定,悟之此乃历劫累积之罪业,为避阴司之牢狱,必藉阳世枷锁以消之,故无怨恨之心,狱中静心忏悔往业,以修来功。半年之后,因查无罪证,始被释放。一日,暮归途中,周一绝色女子挡路,自愿拜我为师,以求阴阳双修,所言尽皆淫荡挑逗之语,体态迷人,深情款款,我严词拒之,不为所动,虽其百般纠缠,我仍道心坚定,其无奈迳自远去。后觉此乃色魔考险,庆幸过关不致沦爱欲情海,修道者慎之!凡遇此境,只有作幻想,粉白黛绿,美丽红妆,尽皆迷人耳目,杀人利刃,有偈曰:“修心先作如是观,色相皆幻有何贪;四大假合无常限,苦苦连天出世难”可不畏之!凡修道者,患难必多,乃在消去三世业障,故当存欢喜接受考魔。劝世人修道,遇魔难病苦,或身家变卦,切勿退志,一旦气馁,则魔胜道败也。我修至业消障除,发现自我原灵,脱壳飞升大罗仙境,至今逍遥无尽,与各金仙互参道光,永不转轮。
济佛曰:因时刻已到,我们师徒将回堂,感谢天尊及诸金仙之说法。
天尊曰:送二位回堂。
杨生曰:叩谢 天尊及众仙真,告乱了。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杨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天堂游记 

第九回 游玉虚宫听 元始天尊说法

济公活佛 降 民国六八年九月廿三日(岁次己未年八月初三日)

诗曰:元始虚空号理天。原灵聚气法轮圆。
千神万佛出无极。逆旅回头谢俗缘。
济佛曰:世人要跳下苦海深渊,一蹴而落;要飞往天上,则所跃不过数尺,此为地心引力之使然。所以世人修道,要脱离轮回,首要抛弃贪恋地上有形物质之心,人既恋于世上之种种,心念痴迷贪执于此,浊气下降凝结为地,地下自现九泉苦海了。我们师徒,今日所游,乃是清轻之天,杨生速放下一切,才能飞升无极圣境啊!
杨生曰:放下什么?
济佛曰:放下你背上包袱及心中挂碍,一切不去想它,将自己抛在太空中,一切都不要带,如此落得一身轻松,才能上浮于天。
杨生曰:恩师说得是!但世人为何抛不掉包袱、挂碍呢?
济佛曰:眼见不记,耳闻不录,则此心正直无钩,包袱不能挂住,万事无法阻碍,则血“心”化为道“忄”,如人长两翼,似箭而能冲天;若心如钓钩,放于苦海,钩住浮木沉渣,则业障至,虽有仙佛硬拉,还是拉不上来的!
杨生曰:感谢 恩师锤打,去凡心而化圣心,定随师飞往天堂,拜会高真上圣!
济佛曰:哈哈!果然回心转意,守直忄透天堂!快坐上莲台,我们师徒一同游赏天堂风光,解解心闷!
杨生曰:是的!我已坐上,请 恩师起程!
济佛曰:携着贤徒乘莲台上大罗天,越往高爬,越觉得身心飘飘!沉重的凡事抛在一边,别去管,心无一虑,自然回到了先天。今日我们将到玉虚宫,拜会元始天尊。……已到了,杨生快下莲台!
杨生曰:但见一片毫光灿烂,两眼难开,我有些受不了!
济佛曰:玉圣圣境,除非得道上圣高真,不然凡人及中下界神灵是难以进来的。因为玉虚乃大道源泉,道气无量无尽,强烈难敌,你乃凡人,虽有道力,但仍然炉火未清,故要到无极圣境,实所阻碍,我赐一粒丹丸,快服下,以助道功。
杨生曰:感谢 恩师,我服下之后,立刻感觉元神百倍,身亦能发光,觉得刚才那些强光已变为柔和。
济佛曰:这就是以光合光,以神合神之原理,人修至生光,则能与仙佛合道了。
杨生曰:前面一大殿,上书“玉虚宫”三字,光辉耀眼,殿阁宽阔,彩云飘飘,瑞气腾腾,不知此殿是否就是元始天尊之居殿?
济佛曰:玉虚宫又称玉清宫,是 天尊所居,我们快入内拜谒天尊,不可失仪。
杨生曰:拜见 元始天尊,下生仍圣笔杨生,奉旨著书,今日随师来到玉虚宫,拜谒 天尊,久仰 天尊圣名,今日方能一睹圣容,实感三生有幸,请 天尊开赐金言指点迷津!
元始天尊曰:善哉!圣贤道脉由吾发扬光大,今日有此辉煌业绩,吾觉心慰。大道生化,非一言能尽,吾不说之,你可看吾手一指你眼前!
杨生曰:我甚愚痴,不知其意。
天尊曰:“眼前一条路,直通你故家。”圣手直指着你,你看清了吗?“知道”了没有?
杨生曰:悟悟!“点头”微笑!“知道!”
天尊曰:我指你本来面目。道在其中,悟者自得。迷者虽有明灯引路,仍然心猿意马。东倒西歪,跌下阴沟里!元始先天大道,只是这么“一点小意思”,这个小题目即把世人搞昏了头,不知所以然,可惜!可惜!
杨生曰:感谢天尊之授记指点!
天尊曰:无极混元一气就是九六原灵本来面目,然痴迷众生不知回头,回光返照,看清自己,即是每日每时注意他人之美丑,心神向外,故离无极先天大道远矣。今日吾为杨善生授记,要你守住本心、本性、本灵,如此专注于斯,抱元守一,自可氤氲萌芽,种树生果。修道无何困难,谨记吾一言曰:“多问自己,少管他人”,如此修之,保证能长大“成人、成仙、成佛。”
杨生曰:天尊妙理横生!
天尊曰:因为横生,才能一本散万殊。
天尊曰:兹为弘扬大道,普度众生,特向众生说法。今述天地造化玄机概论:溯自 元始天王(玄玄上人、上帝、天父、老母、大道、真佛、真主)一气生化,清浮浊沉而为天地。然天体包圜于地之外,重褱如卵之壳膜白而包黄,而人附生于地,以为天上地下,实未知所居者地,而上下四周围皆天也。天以自然如钟绕十二时计十二重在上,如人身之有十二重楼,十二重上为无尽无极,故又言十三层天。地之在下,沉重至极还原而接天,故以九重号之(九极又还原也)。先以地之最上一重,秀气所钟,坚凝而为“石”;屹立山顶,是为“峰峦”。第二日“丘陵”,上高为丘,大阜为陵。第三日“槁壤”,西北风光土燥,沙舞木凋。第四日“卑湿”,东南地卑水湿,形极污下。第五日“川泽”,凡巨川大泽,必下地一层,以堤为盂注也。第六日“流沙”,地底有沙流动,随水去来者。第七日“黄泉”,土本黄色,其水色黄而浊,纯阴之泉也。第八日“沉渊”深邃邃巨测,神龙潜焉,其源与太空相通。第九日“薄溉”,如雾如沤如渎,相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