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梁高僧传-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邪胍谫剩髁遂ǎ饰鞣街罟盼酥惺ψ印0惭舸邮堋鹅匾尾【贰R蚱滂蟊荆谒型ɡ<榷椋诟卟谩豆凼酪簟贰ⅰ睹掷铡范劬饕痪恚盎购游鳎匆氤觥鹅罚摹
  及伪魏吞并西凉,乃南奔于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务,常游止塔寺,以居士自卑。初出《弥勒》、《观音》二观经,丹阳尹孟觊,见而善之,深加赏接。后竹园寺慧浚尼,复请出禅经。安阳既通习积久,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卷。顷之,又于钟山定林寺,译出《佛母般泥洹经》 一卷。安阳居绝妻孥,无欲荣利,从容法侣,宣通正法。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后遘疾而终。
  谶所出诸经,至元嘉中方传建业。道场慧观法师,志欲重寻《涅盘》后分,乃启宋太祖资给,遣沙门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至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而卒。道普临终,叹曰:「《涅盘》后分,与宋地无缘矣。」
  普本高昌④人,经游西域,徧历诸国,供养尊影,顶戴佛钵,四塔道树,足迹形像,无不瞻觌。善能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别有大传。
  注释
  ①忧:忧子有多解,或指忧愁,或指因劳成疾,或指父母之丧,此指父丧。
  ②姑臧:古县名,地处河西走廊要冲,位于今甘肃武威县,十六国时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均以此地为都。
  ③乞伏:鲜卑族的一支,东晋太原十年(公元三八五年)首领乞伏国仁据枹罕自立,国号西秦。
  ④高昌:古地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地区,汉时称四师前国,晋时称高昌郡,曾一度独立为高昌国,后为唐太宗征服,称西州。

宋江陵辛寺释法显
译文
  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本有三兄,都童年夭折。其父恐祸及法显,三岁时便把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俗家。过了几年,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去,所以又把法显送回寺院。到寺院第三天后,病就痊愈了,从此法显再也不肯回家居住了。其母难得看到他,就在寺旁建造了一个小房子,以便于去探视他。
  十岁时,其父去世,叔父以其母寡难以独立,逼法显还俗。法显曰:「本来我就不是因为有父才出家,而是为了远离尘俗才入道修行的。」其叔父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乃作罢。过了不久,其母又去世,法显料理好丧事后,又回到寺里。曾与同学数十人到田中刈稻,当时有饥饿之盗贼欲夺其稻谷,众沙弥都恐惧而逃,只有法显自己留在田里,对贼说:「如果你们需要谷子充饥,请随意拿取。但你们过去不行布施,故导致今生饥贫,现在又要抢劫他人的东西,只怕你们来世更惨,我真为你们惭愧、担忧。」说罢就坦然自在地回到寺里。众盗贼听了法显一番话后,下敢把稻谷拿走就逃离了,众僧数百人,无下赞叹佩服法显。
  法显受大戒之后,志行明敏,仪轨整肃。经常慨叹经律残缺,就立誓西行寻求。遂于晋隆安三年(公元三九九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他们西度流沙,一路之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分不清东西南北,只好以太阳辨别方向,以尸骨为路标。在他们所走的路上,常有恶鬼热风,一旦遇上,必死无疑。法显舍命求法,闯过了重重险关。
  不久走到葱岭,此岭不论冬天夏日大雪都不融化,还有恶龙吐毒风,飞沙走石,且道路极是难走,陡壁如刀削,过去曾有凿石通路,旁边设有梯道,这样的险路,爬越了七百多处。另有些地方,必须借助于绳索攀缘,才能渡过河,这又有数十处。这些都是连汉代之张骞、甘英等人所不曾涉足之地。
  之后,又南度小雪山,当走到这里时,忽然刮起寒风,冷得慧景浑身噤战不已,无法再继续走,就对法显说:「我不行了,你们可赶快往前走,不要都葬身此地。」说罢就断气了。法显抚尸痛哭:「原本的计划看来无法完成了,这都是命运啊,真是令人无可奈何!」慧景死后,法显又继续往前走,所跨越山险,所经之地,达三十多国。
  到了离摩竭陀国王舍城三十里处,有一寺院,颇是冷僻幽险。当时法显欲前去瞻仰灵鹫山,有一位寺僧劝他说:「路上甚是艰险,而且山中有许多黑狮子,经常出来吃人,你这样去太危险了。」
  法显道:「我远途跋涉数万里,历尽千辛万苦,立誓到灵鹫山瞻仰圣迹。人之生命无常,有时常在呼吸之间,岂可以使多年宿愿,眼看就要实现了,却半途而废呢!路上虽然艰险,但我丝毫也不惧怕。」
  众僧眼看无法劝住他,就派了两个僧人送他入山。到了山上,已是黄昏了,法显就想在山上住宿。两个送他去的僧人心中恐惧,便先行离去,法显一个人留在山中。随后,法显就烧香礼拜,遥感圣迹,有如亲眼看见当年正在说法之佛陀,感慨万千。到了夜里,果然来了三只黑狮子,它们蹲在法显的跟前,舌唇摇尾,法显不停地诵经,一心念佛,狮子乃低头缩尾,温顺地伏在法显的双足之前,法显用手抚摸它,并暗暗念道:「如果想来吃我,请让我把经诵完;如果是来考验我,就回去吧。」狮子停留了一些时间,就慢慢地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法显离山返寺,路极是难走,只有一条小径可以通行。走了一里多路,忽然遇到一位道人,年纪大概九十左右,衣服粗素而神采奕奕,法显虽然觉得其道行高远,但不知道他乃是神人。后来又碰到一个少年僧人,法显就问那个少年僧人:「刚才那位出家老翁是谁?」那少年答道:「那是头陀迦叶大弟子啊!」法显听后,极是惋惜错失了良机,赶快回头去追,追至一山洞时,只见横石塞住洞口,无法进入,法显泪流满面,只好惋叹而去。
  后来法显又到了迦施国,国中有白耳龙,常与众僧立约,共同护祐国家富足,人民安乐,皆有应验。众比丘为之起龙舍,并设置福食。每当坐夏结束,龙则化作一小蛇,两耳都呈白色,大家都知道那即是龙,以铜盂盛酪,将龙置于其中,自上座至底下的僧人全做过后,龙即化去。每年出现一次,这是法显亲眼所见的。
  后来法显等又到了中印度,于摩竭提波连弗邑阿育王塔之南的天王寺,得到《摩诃僧祇律》,又得《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线经》、《方等泥洹经》等。
  法显留住三年,学梵语梵书,才亲自抄写,后来持经像,与客商一起,到狮子国(锡兰)。法显回忆当年与自己一块西行求法的有十多人,眼下有的留止西域,有的则客死他乡,如今只剩下他一个,形单影只,不胜感伤。
  有一天忽然于白玉佛像前见到一商人用中土带来的一支白绢扇子供养,睹物生情,更引发起他思念家乡之心绪,不觉凄然落泪。他又在那里逗留了二年,得到《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及《杂藏经》,这些都是汉地所没有的。
  过了一段时间,正好有商船要到东土来,法显就搭乘该船回国,船上有二百多人。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船上的人都十分惊恐,就纷纷把杂物扔到海内。法显担心把他所带来的经典也会被扔进海内,就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及归命汉地众僧,祈求加被。后来,船顺风飘去,没被撞坏。经过十多天海上巅簸,到了耶婆提国(爪哇)。
  在那里待了五个月,又搭乘一艘开往广州的商船。船开出二十多天后,有一天夜里,忽然又刮起大风,全船的人都十分惊慌,大家都议论说:「这条船搭乘此比丘,所以才使我们遭殃,下能因一个比丘,使一船的人全遭覆没。」大家正准备把法显推下海去,法显的施主大声呵斥商人曰:「如果把这个比丘推下海去,请把我也推下去,要不然,你们都要遭到惩罚的,汉地帝王信奉佛教,我到汉地后就要把这情况报告国王,国王必定要惩罚你们。」众商人一听,踌蹰不敢下手,法显方才逃过一劫。
  大船在海上航行了数十天,船上已是粮尽水竭,只好随风飘流。有一天,忽然飘到岸边。众人一上岸,看见藜藿菜等,知道已经到了汉地,但不知道究竟在何处,就引小船入港寻找村民探听。正好遇见二个猎人,法显问他:「这是什么地界?」那猎人说:「这是青州长广郡牢山(山东青岛崂山)南岸。」猎人回去后,把此事报告了当地太守李嶷。李嶷素来信奉佛教,听说有比丘从远地而来,亲自去迎接,法显带着佛教经像,随太守到了青州。
  不久,欲南下京都,青州刺史请他留下过冬,法显道:「贫僧所以不惜九死一生,西行求法,就是为了佛教的弘通,现在目的尚未达到,不可久留于此。」于是就南下到了当时的京都建康(今南京),于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一起译出《摩诃僧祇律》、《方等泥洹经》 、《杂阿毗昙心论》,共有百余万言。法显既译出《大泥洹经》,流布甚广,当时佛教界僧侣多能读到此经。
  据说,当时有一位后已不知其姓氏之人,住在朱雀门附近,其家世代尊奉佛教,自写了一部《大泥洹经》,读诵供养,因为家中别无经室,就把此经与其它书籍放在一起。后来其邻居家忽然失火,殃及他家,把他家中之东西全都烧光了,只有那《大泥洹经》完好无损,连颜色都没有什么异样。此事在当时京都传为美谈,大家都叹为希有。
  其余的经律未及翻译,法显又转往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卒于辛寺,世寿八十六。万众悲恸痛惜。他游历西域诸国之事迹,《佛国记》中有详细记述。
原典
  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①人。有三兄,并龆齓②而亡。其父恐祸及显,三岁便度为沙弥。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送还寺,住信宿便差,不肯复归。其母欲见之不得,为立小屋于门外,以拟去来。
  十岁遭父忧,叔父以其母寡独不立,逼使还俗。显曰:「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人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顷之,母丧。至性过人,葬事毕仍即还寺。尝与同学数十人,于田中刈稻,时有饥贼欲夺其谷,诸沙弥悉奔走,唯显独留,语贼曰:「若欲须谷,随意所取,但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饥贫,今复夺人,恐来世弥甚,贫道预为君忧耳。」言讫即还,贼弃谷而去,众僧数百人,莫不叹服。
  及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自长安,西渡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入骨以标行路耳。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
  有顷,至于葱岭,冬夏积雪,有恶龙吐毒,风雨沙砾,山路艰危,壁立千仞。昔有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所。又蹑悬絙③过河,数十余处,皆汉之张骞、甘英,所不至也。
  次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慧景噤战不能前,语显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殒。」言绝而卒。显抚之泣曰:「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凡所经历,三十余国。
  将至天竺,去王舍城三十余里,有一寺,逼冥过之,显欲诣耆阇崛山④,寺僧谏曰:「路甚艰险阻,且多黑师子,亟经噉人,何由可至。」
  显曰:「远涉数万,誓到灵鹫,身命不期,出息非保,岂可使积年之诚,既至而废耶!虽有险难,吾不惧也。」
  众莫能止,乃遣两僧送之。显既至山,日将曛夕,遂欲停宿,两僧危惧,舍之而还。显独留山中,烧香礼拜,翘感旧迹,如覩圣仪。至夜,有三黑师子,来蹲显前,舌唇摇尾,显诵经不辍,一心念佛。师子乃低头下尾,伏显足前。显以手摩之,呪曰:「若欲相害,待我诵竟,若见试者,可便退矣。」师子良久乃去。
  明晨还反,路穷幽梗,止有一迳通行,未至里余,忽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麤素,而神气儁远。显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后又逢一少僧,显问曰:「向耆年是谁耶?」答云:「头陀迦叶大弟子也。」显方大惋恨,更追至山所,有横石塞于室口,遂不得人,显流涕而去。
  进至迦施国,国有白耳龙,每与众僧约,令国内丰熟,皆有信效。沙门为起龙舍,并设福食。每至夏坐讫,龙辄化作一小蛇,两耳悉白,众咸识是龙,以铜盂盛酪,置龙于中,从上座至下行之徧,乃化去。年辄一出,显亦亲见。
  后至中天竺,于摩竭提波连弗邑,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得《摩诃僧祇律》,又得《萨婆多律抄》 、《杂阿毗昙心 》、《线经》⑤、 《方等泥洹经》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