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刚才所学的这些条文之中,五苓散证和哪些方证相鉴别呢?

一个是和中焦停水的茯苓甘草汤证相鉴别。下焦蓄水,中焦停水都是水病为患,都是水结,都是水停。中焦停水呢?它的临床表现是,心下悸,手足厥冷。它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是,口不渴,小便正常,口不渴,小便利。这是和中焦停水相鉴别。因为五苓散证有口渴,所以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又要和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相区别。中焦胃津缺乏的渴欲饮水,就少少与饮之,用饮水疗法治疗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把胃中津液缺乏的那种渴欲饮水的证候,和五苓散证混淆起来。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证候不能利尿,利尿就更伤津液,所以这两个证候一定要区别。有多次考试,涉及到五苓散证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把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也当作五苓散证。这种误会,这种误解,我们这里千万不要发生。仲景在这里列出,中焦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是和五苓散证的气化失司,津液不能输布的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相鉴别的。

好,太阳腑证的气分证,蓄水证我们就谈完了。五苓散的这张方子是一个利尿的、去水的一个很好的方子。

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凡是有水邪内结的,不管它的水邪结在什么部位,都可以考虑用五苓散来治疗。比方说脑积水,有些小孩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严重的脑积水的孩子,由于它颅压高,影响大脑的发育,它可能在智力上,在整个发育上,不能象正常的孩子,一般要手术治疗。有时候比较轻的证候,手术呢,似乎也不值得,用五苓散来治疗,对于脑积水的轻的证候,常常可以使这个孩子逐渐成年,然后脑积水的症状渐缓解。我就曾经用过两个孩子,给他做成散剂常年地的吃,有一个吃了三年,他小时候是大脑袋,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智力发育呢,在那个班上虽然不是前几名,是中等偏下,但是能够跟得上学习,能象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他的小时候脑积水比较轻,他就吃五苓散,断断续续的吃了三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五苓散治疗,体内组织间隙有水液停留的证候,是有很好疗效的。

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是血分证。血分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所造成的。

我们现在打开讲义的第68页,看文的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这就是太阳蓄血证的成因。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热和血结于膀胱。大家可能会问,膀胱是水腑,膀胱哪有血啊。实际上任何一个器官,既有气分,也有血分。膀胱这个泌尿系统,它的生理活动既靠气来提供能量,它也靠阴血来滋养。整个泌尿系统它有血液循环吧,所以血分,就是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系统。膀胱是个水腑,它也有血液循环。热结膀胱就是邪气入里化热以后和血结于膀胱。“其人如狂”,一个膀胱血热互结的证候,为什么可以出现如狂这样的精神症状?如狂和发狂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别。中医经常形容发狂的这个症状,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种病人呢,他的思维活动不能和外界相适应。比如我们在这里上课,来一个病人,他自己认为他进了游泳池了,没准儿他就开始换衣服,他就做游泳的动作。我们在大厅吃饭,进来一个人,他以为他进了歌厅了,不管周围的环境,他没准儿拿起一个饭勺,就当麦克风,张开嘴就唱。所以我们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这种人,他完全把他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他自己脑子中,所想的那个环境中,他的思维和外界是割裂的,和外界是脱离的,和外界是不相适应的。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叫发狂。如狂呢,从我们正常人来看,他和我们正常人不一样,兴奋、狂躁,说话不着边际,但是他没有完全达到那种,理智不能控制感情的地步,我们把他叫作如狂。如狂也罢,发狂也罢,只不过是程度轻重的差别,在太阳蓄血证中都可以见得到,它是心主神志功能失常的一种表现。

太阳蓄血,血热结于太阳膀胱,血热结于下焦,为什么可以出现,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呢?这就是我们在讲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句话,太阳的经别散布于心。十二经脉都有经别,是经脉分出的一个别支,这个经别有加强脏腑和脏腑之间的联系的作用。太阳的经别散布于心,这就沟通了太阳和心的关系。心是主血脉的,心也是主神志的,所以血脉的病变容易影响心,更何况太阳的经别直接散布于心,当太阳膀胱血热互结的时候,血分郁热循经上扰心神,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其人如狂,或者发狂,后面条文提到了或者发狂。这个病证这个时候,是热和瘀血刚刚开始凝结。

“血自下,下者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这个病人,当时正处于来月经的时候,或者他原来有痔疮,正是痔疮出血的时候,或者他的膀胱可能在个小结石,如果出现了尿血的时候。月经是一种生理的,痔疮是一种病理的,膀胱有小结石,然后结石剌破了膀胱壁,出现尿血是病理的,这本可能是一种生理的,或者病理的情况。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热和血相结,随着这种出血,或者月经的出血,或者便血,或者尿血,这就象我们放血一样,血自下,下者愈,热随血减,热随血泄,没准儿这个膀胱蓄血证就形不成。由于一出血,这个郁热随着出血排出体外了,这就是血自下,下者愈的道理。这只有在血热初结,热盛,热迫血妄行,使出血增多,这个出血倒把热邪给排泄出去了,这个病就不再继续发展下去了。可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一般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不能够出现血自下,下者愈,怎么办?那你只能用泻热逐瘀的方法了。

接着往下看,要用泻热逐瘀的方法的话。由于这个病是由表证发展而来的,这叫表证兼里实。我们前面讲治则的时候,表证兼里实要先解表后攻里,这个治疗原则,在《伤寒论》中是特别强调的。“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你要攻里话,你要泻热逐瘀的话,你要看看表邪解除了没有,如果表邪没有解除,应当先解表,“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

这里又补充了太阳蓄血证的另外一个主证,就是少腹急结,少腹急迫不适,少腹疼痛,急迫不适。用这个急字,少腹拘急疼痛,急迫不适,提示了热势重。凡是热重的证候都有急的表现,而没有说少腹硬,没有说少腹满。硬是医生摸着硬,满是病人自觉胀满。那说明有形的瘀血刚刚开始凝结,而说少腹急结,提示了热邪重而且热势比较急。“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大家想一想,这个证候是太阳蓄血证的初起阶段。热势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形成。在表邪解除以后,要专门治疗瘀热互结的话,是泻热为主呢,还是化瘀为主?泻热为主。因此在治法上应当是泻热化瘀。如果把活血化瘀放在前面,那就不大合适了,应当是泻热化瘀,以泻热为主,兼以化瘀,方子用桃核承气汤。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学方剂的时候,遇到过三个承气汤,这就是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这三个方子,哪个是泻热为主的,哪个是能便为主的,哪个是既泻热又通便的。毫无疑问,大家都会回答,大承气汤是既泻热又通便的。现在我们就来区别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和甘草组成的,小承气汤是由大黄,枳实。厚朴所组成的。都是三个药,哪个方子以泻热为主?调胃承气汤泻热为主,显然小承气汤就是通便为主了。在《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是泻热为主兼有化瘀,应当用哪个方子做底方呢?当然用调胃承气汤作底方,因为调胃承气汤是泻热的。后面在阳明病篇,我们会提到一个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我们在方剂中也学过。麻子仁丸是干什么用的呢?是治疗小便多,大便干燥,大便秘结的。用麻子仁丸,主要的目的在于通便。大家还能记得吗。这样的话,我们按照道理来推测,麻子仁丸应当是以小承气汤为底方,还是应当以调胃承气汤为底方?当然是以小承气汤为底方,所以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就是“二仁一勺小承气”。两个人喝一勺小承气,方子就记住了吧。二仁是麻子仁和杏仁,“一勺”是一个芍药,小承气就是小承气汤,这就是麻子仁丸。从仲景桃核承气汤以泻热为主,用调胃承气作底方,麻子仁丸以通便为主,用小承气汤作底方来看,仲景心里非常清楚,泻热要用调胃承气,通便要用小承气。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它是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活血化瘀,加桂枝在这里是干什么的,桂枝是温通的,它开血热之凝结。一般来说,要想开结的话,应当用温通的药。桂枝在这里开血热之凝结。它有开结气的功能,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证候虽然是一派的血热互结的临床表现,但是它是血热凝结,在用了一派寒凉药的同时,你加一个温通的、通阳化气的桂枝,利于血热凝结的,这种气机的疏导和开达,利于血热凝结的开达,所以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

桃核承气汤是一个泻热化瘀的方子,我们知道它是以泻热为主的,用于太阳蓄血证,血热初结阶段,热重而瘀血刚刚形成,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我们抓住这个病机以后,在临床上,用桃核承气汤,并不限于太阳蓄血证,只要是血热互结,热重而瘀血比较轻的,我们都可以应用。

我们休息一会儿以后,就讲一讲,我在临床上,用桃核承气汤的一些病例。

第21讲太阳蓄血证(1)

上节课谈了太阳蓄水证,也谈了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证候,桃核承气汤证候。对太阳蓄血证来说,我们不妨作一下回忆,它的成因可以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机能,也可以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饮水过多。因为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比较低下,饮水过多,膀胱来不及气化水停下焦,反过来又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这两种成因都可以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不利就会使废水排除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以后,津液不能够化生,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表现了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这些津液缺乏的这种证候。

上面喝水,下面尿少,水液就停聚在体内,下窍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的症状,后世医家叫它水痞。下窍不利,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出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症状仲景把它叫做水逆。由于水蓄下焦,阻遏了下焦的气机,出现少腹部苦里急的这种特征。除此之外,还应当见有脉浮或脉浮数,身微热的这样的表证,这个证侯属于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五苓散这张方子,既可以发汗,又可以利尿,而且是以利尿为主,所以说它是外疏内利、开鬼门、洁净府、表里同治的一张方子。

太阳腑证的第二类是血分的证候,是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化热。

是邪气入里化热呢,还是化热入里,历代医家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特别是搞温病的人,他就习惯说是化热入里,说在表的寒邪先化热了才入里;而讲伤寒的人呢,常常习惯说在表的寒邪入里了以后,里有阳热,里有阳气,然后从阳化热,所以是讲入里化热。

我们按照传统的习惯还是讲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这就形成了太阳蓄血证。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讲到了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证候,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热势急,瘀血刚刚开始形成。它的临床表现:一个是精神症状,其人如狂,这是因为血分瘀热循经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所做造成的;另外一个症状是少腹急结,这是由于瘀热结于少腹、瘀热结于下焦,使下腹部的气滞血结所造成的。应当说,太阳膀胱蓄血证的第一个征候就这么两个主证。既然是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开始形成,所以在治疗上用桃核承气汤,泻热为主,兼以化瘀。桃核承气汤这张方子是以调胃承气汤作底方,以泻热为主,加桃仁活血化瘀,加桂枝来开结气,在一派寒凉的药物中用一个温通的药,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太阳蓄血证在临床上,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到底属于一个什么证候?有的人利用双盲这种临床观察方法,就是说,一个外感病,一个传染病,比方说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在他出现精神狂躁,少腹急迫不适这种症状的时候,西医认为这是泌尿系统的微循环发生了问题,老中医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