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于商业资本的运行。 

       民间工商业里,首以盐、铁、铸钱这三业最兴盛。蜀郡卓氏招徕贫民开 

  铁矿,冶铸铁器,成为巨富,此外还有临邛程氏、宛之孔氏、曹之邴氏都是 

  以冶铁致富。咸阳齐是有名的盐商,齐人刁间使用奴仆“逐渔盐商贾之利…… 

  起富数千万”。两汉实行国营政策后,三大业即转向衰落。工商业另一种是 

  专门从事贩运贸易,贱买贵卖。汉初师氏有几百辆车子,买卖遍及天下郡国, 

  在洛阳又有几条街的产业,可见师氏既是行商又是坐商;宣曲任氏则以囤积 

  居奇而闻名;还有些商人是依靠种植和贩运经济作物和农林特产而致富。史 

  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 

  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各国万家之城带 

                                                                        ① 

  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巵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高利贷 

  是商业中较特殊的一行,时人谓高利贷者为“子钱家”。无盐氏是当时最有 

  名的高利贷商,曾为西汉列侯封君筹措军费。农民当时也颇受高利贷的盘剥, 

  利息高达十分之四、五,甚至一倍。东汉时,“富商大贾,多放钱货”,高 

  利贷一直活跃到汉末。 

       在当时人看来,大商家和小工商业者有明显的区别,“商贾大者积贮倍 

  息,小者坐列贩卖”。《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了种种称得上大商家的资产 

  标准:通邑大都的商人,每年卖酒一千瓮者,卖醋、酱一千缸者,或有船一 

  千丈,有马车一百乘,有牛车一千辆,有漆器一千件,有铜器一千钧,有帛、 

  絮、细布一千钧,有染色帛一千匹,有白厚布、皮革一千石,有狐貂皮一千 

  张,有羊羔皮一千石,都称得上大富商。 

       海外贸易也是工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秦汉时期,中国中央集权的统一 

  局面为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就始于两汉时期。公元前138年到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沟通了 

  汉朝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都遣使来访问 

  和贸易,汉朝人民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共同开创了由中国通往西亚、中亚 

  再到大秦(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中外商人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往西方, 

  也将中亚一带所产的毛布、毛毡运入中国。此外,还有汗血马等动物以及石 

  榴、胡麻 (芝麻)、胡桃(核桃)、胡豆(蚕豆)、胡罗卜、大蒜、王瓜、 

  葡萄等植物传入。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和南方邻海诸国的海上交通和 

  贸易往来,海外交通的重要都会是番禺,船舶由合浦郡徐闻县出发,大约可 

  到达马来半岛、斯里兰卡和印度。公元166年,罗马的商人冒充罗马皇帝的 



①  《史记·货殖列传》。 


… Page 75…

使臣出使东汉,就是从海路经日南 (今越南北部)到达中国的。 

     (3)货币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都自铸钱币,像齐国的刀币,赵国的布,楚国的蚁 

鼻钱,币制十分紊乱,秦朝统一六国后,规定货币为两等:黄金称上币,重 

一镒(20两);铜钱称下币,重半两。汉朝继承秦制,货币有黄金和铜钱两 

种,其换算比值为,1斤黄金值钱1万。铜钱的单位是钱,如几十钱、几百 

钱,直到万为进制。 

     货币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媒介,《史记·平准书》和《汉书·食 

货志》里都有大量篇幅讲述货币的流通和影响,货币问题贯穿了两汉王朝的 

始终。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还未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币制紊乱,有仿秦半两 

所制铜钱,又有三铢、四铢钱,民间私铸钱币的情形也很猖獗。汉武帝元狩 

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行以前钱币,改用五铢钱,此后又将五铢钱的 

铸行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理,西汉的货币制度才彻底规范统一。西汉 

末年王莽篡政之后,几次推行币制改革,先是铸造大钱,一枚即值五铢5000 

枚,后又废行五铢钱,创立了由黄金、龟宝、布货、贝货、泉货组成的6类 

28品的货币制度。几年之间,币制屡更,而又混乱无章,完全不切合实际, 

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加速了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民间交易退步到用布帛 

金粟相交换的地步。东汉建立后,政府再次恢复了五铢钱的货币地位,直到 

汉亡。 

     五铢钱是古代中国比较先进的货币。它大小轻重适中,每枚约重4公分, 

和罗马钱币第纳留斯轻重相类,钱币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外郭,不易磨损和冒 

仿。从汉武帝铸行五铢钱之后,五铢钱就取得中国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长 

达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钱币。直至唐初改行 

通宝,仍继承了五铢钱的许多优点。 

     汉代货币制度的发达,是以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反过来 

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货币经济已渗透到两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 

层次,两汉政府财政和赋税收入中货币成为主要项目,百官薪俸、皇室赏赐、 

买爵赎罪等都用钱来支付。 



                          3。两汉经济中的奴隶 



     (1)奴隶的来源和身份 

     两汉是以自耕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但社会上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奴 

隶,有着完全不同于自由民的身份,直到东汉后期,奴隶的存在仍很普遍, 

遍及社会各处。两汉有这么多的奴隶,维持了几百年的奴隶制度,首先要有 

充足的奴隶来源,两汉社会中的奴隶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两汉奴隶的来源,概括起来讲,主要有5种:战俘、罪犯、因债务而出 

卖、掠劫、奴隶的子女。战俘、掠劫都是两汉社会之外的人口充当奴隶,罪 

犯、债务奴则是社会内部犯罪或债务破产之人。奴隶的子女还是奴隶。战俘 

渠道是:把战争的俘虏作为奴隶,这是西周春秋以来的传统,汉代对外战争 

不少,规模很大,战俘为奴的数量应该不少,像汉与匈奴连年作战,俘虏匈 

奴人数不少,是要用作奴隶的。 《汉书·金日传》即云金日本是匈奴休 

屠王太子,与母亲、弟弟都在汉朝宫中作奴婢。 

     罪犯为奴是汉代刑法中的规定。汉律继承了秦律中的连坐之法和收孥之 


… Page 76…

法,规定“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尽管史载西汉文帝废除了“收律相 

坐法”,但实际上并未能执行,收孥法依然存在。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 

罪人的家属即没入为官奴隶,直到三国曹魏时仍引汉律收孥法来处置罪犯家 

属。连坐收孥法之外,汉律还有犯罪之人罚做苦役的规定,《汉旧仪》云: 

      “凡有罪各尽其刑。男髡钳如城旦,城旦者治城也;女为舂,舂者治米 

也,皆作五岁。完,四岁。鬼薪,三岁。鬼薪者,男当为祠祀鬼神,伐山之 

薪蒸也;女为白粲者,以为祠祀择未也,皆作三岁。罪为司寇,司寇男备守, 

女为作如司寇,皆作二岁。男为戌罚作,女为厚作,皆一岁到三月。” 

     内中所言的髡钳、完刑、鬼薪、白粲、司寇、罚,都是罚做苦役的刑名, 

这些苦役犯人统称为徒。汉代的徒,与奴隶没有根本区别,和奴婢一起劳动, 

两者主要区别在为奴期限,奴是终身为奴,徒有定期,前面言及的城旦作五 

岁、完四岁、鬼薪和白粲三岁等,就是言其作奴的期限,期限一满即可恢复 

为自由民,因此两汉的徒,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官奴隶。 

     战俘作奴,除少量赏赐给私人外,都是在皇室和官府劳动,也属官奴隶。 

两汉官奴隶究竟有多少,迄无具体数字。《后汉书》说王莽时,因铸私钱而 

没入为官奴婢、到锺官作工的有80万人之多,这只是私铸钱币一项,则当时 

全国各级政府所控制的官奴隶的总数要大大超过这个数字。 

     贫民因债务、穷困而卖身为奴之事在两汉司空见惯。农民受官府租税压 

迫、地主地租榨取、商人高利贷盘剥,无计生存,被迫出卖儿女和自身为奴。 

两汉政府官员中奏疏时常谈到,以为是一大社会问题。两汉王朝,从高祖刘 

邦,到西汉末和新莽时期,都反复下诏赦免“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 

东汉的光武帝下了 7次诏令释放那些自由民沦为奴婢之人,但汉末仲长统 

说,东汉的豪人之室,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说明两汉时期,自由民破产为奴 

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且东汉比西汉更为严重。两汉豪室巨富拥有的奴婢, 

动辄成百上千,这些都是私属的奴隶,不可能得自战俘和囚徒,应该主要来 

自贫民卖身为奴这个途径。文献中也记载有官奴婢转卖给私人,但这不是主 

要途径。 

     掠劫异族人为奴主要在边境地区,内地即使有,也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 

期。《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四周出产,列有“笮马、笮僮、旄牛”, 

僰僮是西南较原始的少数民族,这里与牛马等并列为商品,显然是将这些人 

掠劫之后作奴婢买卖。 

     奴隶不仅本身为奴,其子女也是奴隶。奴隶子女,汉代称为“奴产子”, 

像西汉战将卫青即是奴产子,其母卫媪是奴婢,所以卫青一直作奴婢为人牧 

羊,直到卫青之姊为武帝所幸才跻身朝中。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有许多关于奴律的问答,象奴隶偷 

盗主人财物及告发主人等事,其执法都反映出奴隶不平等的身份地位,尤其 

是对奴隶主而言。奴隶主可以自由买卖、赠送奴隶,汉初贾谊就谈到当时的 

奴隶买卖市场:“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编诸缘,内之闲中。”史书 

中记载赏赐奴婢的事情很多,汉宣帝赏赐霍光的奴婢有170人之多,汉相陈 

平一次就送陆贾“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奴隶被任意买卖、 

赏赐,可见其没有人身自由,被视为主人财产。此外,官奴隶中的徒,一旦 

被判充役,其原有爵位即被取消, 《居延汉简》中此类记载很多,说明徒在 

刑期之内是不作自由民看待的。《居延汉简》和其它发掘所出汉简中有汉代 

政府关于居民人口、财产的登记簿书,其中明白地登录每家拥有的奴隶,并 


… Page 77…

  放在财产项中,与车马归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奴隶是作奴隶主的财产看待 

  的。 

       (2)奴隶经济 

       两汉奴隶数量众多,奴隶经济相当发达,许多经济部门都使用奴隶劳动, 

  我们可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看看奴隶经济的情况。 

       两汉政府拥有的官奴隶相当多,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宫殿、陵墓和 

  城池的工程建设;戌边屯田等国防事务;盐铁、铸钱等手工业及采矿业;耕 

  种官田;服侍、杂使等生活服务。两汉时期由国家组织的工程建设非常繁多, 

  宫殿、陵寝、城池,乃至修桥开路,都征调奴隶。史书明确记载,西汉诸帝 

  中景帝阳陵、宣帝杜陵、成帝初陵,都有徒修作,现在遗存的东汉徒葬墓砖 

  是为埋葬死去的修陵工徒所制,其记载各徒的籍贯,遍及关中、中原、齐鲁、 

  江南各地,由此可见东汉征发徒来修陵的情形。西汉曾征发诸王、列侯之徒 

  2万人修治长安城。昭帝元凤年间,又征募天下的徒筑辽东玄牵牵庑┦恰

  用徒修城的明证。《盐铁论·水旱篇》说及当时县官使用徒缮治道、桥,《隶 

  释》卷四载 《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云,蜀郡太守为造尊楗阁用工1198日, 

  历时3年之久,全是使用徒。汉代永平六年(公元63年)开通关中通四川的 

  褒余道,道长258里,为修筑此道,征用广汉、蜀郡、巴郡徒2,690人,总 

  计用工766,800多人,历时1年以上,徒劳作辛苦,可想而知。 

       两汉时期的官奴隶广泛用于国防、军事。汉武帝时征伐南粤,分兵4路, 

  基本上以罪人充兵,后来伐益州昆明、征大宛和匈奴,都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