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大加称赞。其实,人们为电话机喝采,谁也没有把它看成实用的东西。
在人们眼里,电话机不过是新奇、有趣的玩具,贝尔和沃特森只是两个杂耍
演员。一来因为大家当时还没有用电话通话的概念;二来也因为他们展示的
电话机,通话距离只有一百来步远。对于用电话进行远距离通话的可能性,
不论发明家怎样讲解,人们总是不信。这次博览会,贝尔的电话机初见世面,
却没有遇到知音。贝尔深深感到,要推广电话,不但要提高机器性能,而且
还需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他大概是美国第一个认识到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的发明家。
贝尔和沃特森回到波士顿,再一次对电话作了改进,并且利用各种场合
宣传电话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又是两年过去了。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
话实验,两地相距三百公里。
这次试验和三十四年以前莫尔斯的华盛顿…巴尔的摩电报试验一样,取得
了成功。不过两次试验的风格很不一样。莫尔斯那次试验,带有浓厚的剪彩
气氛;贝尔他们举行的,却是一场戏剧性的科普宣传会。贝尔在纽约,沃特
森在波士顿,两个地方同时举办电话讲演,互相通话,也欢迎双方的听众试
讲试听,自由交谈,气氛很活跃。
按照原来的计划,贝尔和沃特森每人聘请了一名歌手。试验到高潮的时
候,要用电话传播民歌。但是,事到临头,出了问题。原来,沃特森聘请的
黑人歌手突然听到话筒里传来贝尔的声音,大吃一惊,竟迟迟唱不出来,贝
尔急中生智,在电话里叫沃特森出马顶替。当时有几百个女学生前来参观,
其中有个金发少女自告奋勇,帮助青年技师操作电话机。沃特森从来没有当
众唱过歌,现在,要当着一群陌生少女的面引吭高歌,实在难为情。沃特森
满面通红,鼓足勇气地唱起来。电话里顿时传出对方的欢呼声和掌声,试验
… Page 75…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二天,波士顿一家报纸用头条新闻报导了这次试验,并且发表评论说:
“这项发明,有一天可能使长途电信业务完全改观!”
传遍全球
为了扩大影响,推广电话,贝尔和沃特森又在美国各大城市东奔西走,
巡回表演。他们是发明家,同时也是不屈不挠的科普宣传家。没有他们坚持
不懈的宣传,电话是不可能那样快就普及的!发明创造因为不被人们理解而
遭到埋没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在贝尔发明电话的前几年,有一
个名叫勒斯的德国学者就曾经制成过一种同贝尔的电话机相类似的装置,可
以传送音乐,但是,宣传没有跟上去,一直湮没无闻。这说明,科普宣传是
多么重要!
贝尔他们不辞辛劳,四处奔走,获得了很多人的赞扬和同情。可是,他
们的一切活动都是自己花的钱。没有多久,发明家已经一贫如洗,在无可奈
何的情况下,贝尔决定卖掉发明专利权,把推广电话的宣传工作坚持下去。
他们去和当时一家最大的电报公司接洽,希望获得支持,然而公司怕冒风险,
不愿购买这项专利。两个朋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是贝尔一生中最困难
的时刻。
作为发明家,贝尔坚信电话总有一天会普及。为了这个,他不惜献出自
己的一切。没有经费,实验中断了,他们就一面募捐,一面讲演。这种披荆
斩棘的精神,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援助。其中有一个名叫休巴顿的贵族,
他的两个孩子因为耳聋曾经得到过贝尔父亲的帮助。休巴顿一直感激在心。
这时,他看见贝尔因为经费困难,壮志难酬,特别同情,慷慨捐赠了很大一
笔钱,作为推广电话的费用。
一个月以后,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这时离发明电话的时间已经五年
了。
波士顿报纸的预言应验了,人们多少年来关于“顺风耳”的幻想实现了!
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在1880年,美国投入实用的电话机已经
有四万八千部。
在发明电话的五周年纪念日里,贝尔和沃特森望着布满全城的电话线,
无限感慨。贝尔学着五年前那天晚上青年技师的语调,轻轻地说:“沃特森,
你听!仔细听!”
沃特森侧耳倾听着,两眼望着贝尔。
贝尔的眼睛里闪耀着火花,激动地说:“这电话的响声真象一曲颂歌啊!”
“这歌声永远不会停止啦!”年轻的技师笑着说。
“对!因为这是对生活和对斗争的颂歌,而生活和斗争是永远不会停止
的。那飞越蓝天的铜线,正在把生和死、成功和失败的消息,从一个地方传
到另一个地方,甚至传遍全球。”
三十年以后,北美的电话机增加到了七百万部。一百年以后的今天,全
世界已有将近两亿部电话机在工作,其中,美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部。
电话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随着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
电话事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新的产品,比如无线电话、活动目标电话、数
字电话、记录电话和电视电话等不断涌现,给电信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Page 76…
1925,贝尔电话公司设立了贝尔电话研究所(也称做贝尔电话实验室)。
这个研究所成立五十多年以来,共取得技术专利一万七千多项,其中有不少
重大发现和发明,比如新闻传真机(1945年)、晶体管(1947年)、信息论
(1948年)、硅集成电路(1955年)、激光理论(1958年)、可视电话(1963
年)、磁泡器件(1970年)、光缆通信(1976年)等,对电子工业和其他科
学技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贝尔的电话机早已送进了博物馆,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发明电话的
功绩。
… Page 77…
发明大王爱迪生
1863年夏季,美国密执安州休伦港遇到了空前的大暴雨,一连几天几
夜,小城被洪水团团围住。铁路被淹没,电报线也冲断了,又没有船只,休
伦港同外界的所有联系都断绝了。正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梳着分头、
年龄约莫十六岁的少年,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自告奋勇地爬上火车头,
用汽笛的长短声,发出了一封求援的电报,短声相当于电报中的“点”,长
声相当于电报中的“划”。不一会,从一公里多宽的河对岸,传来了长短汽
笛的应答声,焦急的人群顿时高兴得把少年举了起来。就这样,被困的孤城
同对岸联系上了。双方借助火车汽笛发出的长短信号,通了消息。这大约是
通信史上第一次用音响传递的莫尔斯电报。这个急中生智给全城解围的少
年,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有近两千项发明,其中要
算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最著名。人们都称爱迪生是“世
界发明大王”。
笨鸟先飞
1847年二月十一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叫米兰的小镇。父
亲是个勤快的农民,母亲当过乡村教师,祖父是荷兰人。爱迪生全名叫汤姆
斯·阿尔瓦·爱迪生,排行第七,是全家最小的一个孩子。
爱迪生从小体质比较弱,爱动脑筋。他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事都想亲
自试一试,闹过不少笑话。四岁的时候,他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有什么奥秘,
就拿一根树枝去捅,结果被野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六
岁那年,为了试验“火的威力”,他点着了父亲的牲口棚。眨眼工夫,浓烟
滚滚,火焰冲天。他父亲和邻居赶来救火,一片慌乱,爱迪生却躲在一旁观
看,直到牲口棚烧完为止。还有一次早饭以后,爱迪生突然失踪了,到晌午
还不见他的影子。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发现他在后院的鸡
舍旁边,小心翼翼地趴在一堆鸡蛋上,一动也不动,原来他要亲自试一试小
鸡是怎样孵出来的。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整整“孵”了一天。这种实
验兴趣和惊人的耐心,后来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爱迪生七岁那年,全家移居到密执安州休伦港。这个地方倚山傍湖,风
景秀丽。第二年,他进学校读书,起步本来就迟了些,不巧又遇到一个粗暴
的老师。每次上课,那个矮胖秃顶的老师总是拿着戒尺,动不动就打手心,
另外还要揪耳朵和罚站,把天真的孩子管教得象木偶一样。爱迪生的心思本
来就不在课堂上,他对胖老师枯燥的讲课更是没有兴趣。三个月下来,他每
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名。老师断定爱迪生是个低能儿,当众羞辱他,说
他“不是读书的材料”。母亲听说这事以后很气愤,就让爱迪生退了学。爱
迪生一生就上了这三个月学。
爱迪生退学回家以后,母亲成了他的启蒙老师。母亲性情温和,又有教
育经验。爱迪生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就象禾苗遇到了雨露。这个孩子看来愚
笨,实际上很聪明,对于感兴趣的东西,稍加引导就可以领会。母亲先教他
英文、算术,接着就教物理、化学,并且常用讲故事、提问题这类方式来增
加他的学习兴趣。同样的课本,他在胖老师那里听起来味同嚼蜡;到了母亲
这里,却变得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爱迪生进步很快,两年以后,原来的同
班同学还跟着老师在学“小猫”、“小狗”,他已经开始阅读《英国史》、
《罗马兴亡记》、《大英百科全书》了。
… Page 78…
渐渐地,母亲发现爱迪生特别喜欢化学和物理。他的实验兴趣更是越来
越浓。每读一本书,他不但要弄懂里面讲的原理,还要亲自动手试一试。他
十一岁的时候,在住家的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他自己动手做了
一个木架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瓶子,里面装着盐酸、苏打一类的化学
药品,那都是用母亲给他的零花钱买的。后来,零花钱不够了,他就到当地
刚通车的火车上去卖点心和卖报纸,挣钱来买实验用品。爱迪生最大的乐趣,
就是躲在小实验室里,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实验。地窖里时常传出一些爆炸声,
父母亲开始有些担心,后来也就习惯了。
有一次,爱迪生几乎闯了大祸。事情的起因不是由于药物爆炸,而是由
于这个少年实验家的异想天开。
一天,爱迪生从书里读到气球上升的原理,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
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也会升上天,那该多美啊!几天以后,他用发酵粉和其
他原料配了一包药粉,把它叫做“腾空剂”。正好有一个叫米吉利的小朋友
到地窖里来玩,爱迪生就动员他先试一试。米吉利觉得事情有些怪,不愿意
试。爱迪生鼓动他说:“为了神圣的科学事业,你就吞下去吧!”米吉利见
他表情严肃,态度诚恳,犹豫了一下,就闭着眼睛把药粉咽下去了。爱迪生
又端来一大杯水,叫米吉利喝下去,说是喝了可以帮助产生气。米吉利喝了
水,不一会儿药性发作,疼得他大哭大叫,捂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滚。爱迪生
吓出一身冷汗。米吉利的哭声惊动了爱迪生的双亲和邻居,他们赶快找来医
生,才使米吉利脱离了危险。父亲狠狠地训了爱迪生一顿,但是爱迪生并不
承认实验失败,他认为主要是米吉利缺乏足够的忍耐力。
“快报!快报!”
爱迪生暂时放弃了使人升天的幻想。他没有被父亲的棍棒所吓倒,只是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选择实验对象比以前小心了。
不久,爱迪生读到富兰克林和法拉第的故事,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实验的种类也多起来了。他每天到火车上去卖报纸和点心,起早摸黑,相当
劳累,可是他善于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火车每次到达终点站底特律要停几个
小时,爱迪生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