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岁月感怀:境由心造-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这里没有院长,没有专家,只有坦荡纯真而又微不足道的自然之子。处在无人之境的人是真实的。平时沉默稳重的周院长开怀大笑,脸上泛着兴奋的光泽;早上还腹痛难忍、向人讨要吗叮林的眼科医生小马,此时心爽病除,快乐得像个孩子;几位年愈半百的老专家,更像是年轻人一般兴致勃勃。其实,每个人都有某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如果说宠辱不惊是一种经过长期修养达到的睿智练达,那么宠辱皆无则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返朴归真。 
  秋日西斜,辞岸登舟。依依回首,却见光洁细腻的沙丘上赫然留下一行行人迹。 
  上车前,小胡递过来一个工艺雕塑,小小巧巧的,竟是一只玉龙!“你刚才说你属龙,我寻思到了玉龙湖,得留个纪念。”他说着,便把那只龙雕连同一份沉甸甸的祝福摁在我手心里了。实在感激小胡的细心和善解人意。“谢谢!”我说,“我要穿一条丝带,挂在身上作吉祥物。” 
  美丽动人而又自由自在的玉龙湖,是我最应该来的地方。     
  医苑随想   
  春之祭(1)   
  历史有时会以惊人相似的形式重演。 
  北京的春天一向短促。来自气象部门的权威消息称,二00四年是北京有史以来最短暂的春天之一。在这个转眼即逝的季节里,我和摄像师李楠滨废寝忘食地埋头于一项工作,连五一节都泡在狭小的机房里苦思冥想。承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项目——专题片《生命》的制作,使我们在整个春天都在温故一年前的SARS。 
  四月二十二日,我们正在编辑第五集——《苦难与幸福〉。看着显示器上地坛医院ICU主任郭利民身着隔离服的画面,听着回旋在耳边稍嫌嘈杂的同期声,李楠滨突然脱口而出:今年不会再有SARS了吧? 
  “闭上你的乌鸦嘴!”我一边盯着屏幕上的郭利民,一边心说楠滨这家伙真是太不甘寂寞、太善于想象了。 
  晚上快9点才到家。突然,我的搭档王玲发来短信:“看电视新闻。”我赶紧抓过遥控器,豁然听见女播音员字正腔圆地宣布:“北京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此时方知,这条新闻在一个小时前已家喻户晓。 
  又是非典!又是北京!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年前…… 
  也是四月二十二日,北京的非典疫情已经十分严重。那天,我的第一篇关于抗击非典的文章在《健康报》刊登。午夜,中国青年报记者袁晓路通过网友找到我,要求转载发在网上的《中午十二点四十分出发》。这篇记录医疗队出征的短文,翌日发在《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后来获得北京市抗击非典好新闻一等奖。 
  二00三年春天,原本和往年没什么两样。三月三日,我们在料峭的春风中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爱耳日;随后开始关注两会医疗服务;三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八日,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一连五天的系列直播节目在业界激起涟漪;四月八日,筹备已久的“青藏高原光明行动”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二00三年,我们这所百年老院日夜兼程,在史册上镌刻着新一圈的年轮。 
  就在不知不觉中,凶险的SARS悄悄推开了中国首善之都的大门。4月中下旬,北京形势急转直下。 
  一年前的那些日子让我记忆犹新。大约四月二十三日,晚上总值班,我接到眼科张风教授的一个电话,她说:“我想和你聊聊,提供点素材,这几天我总是被感动。” 
  第二天,风云突变,我们没能挤出谈话时间。由于发现本院职工感染SARS,眼科、急诊科相继被整体隔离。开完早交班会,我在电梯前挡住张风,就在等电梯的几分钟里,听到医疗队员们伟大的母亲的故事,并由此而记住了她们的儿女:丁宁、陆燕、刘月明——那些我不熟识的年轻人。 
  五月初,传出正在隔离的同事集体发烧的消息,使本来就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那天晚上,多日顾不上回家的工会主席滕秀琴走进我办公室,突然抑制不住掩面失声:“这么多人发烧,要是再有人感染怎么办?” 
  我压抑着内心的焦虑,把手轻轻放在她肩上,鼓励她,也鼓励自己:“别人可以脆弱,我们不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得坚强!”那一刻,突然想起《国际歌》中的词:“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在年轻的同事们拼搏一线时,我只能更加奋勇地敲击键盘,留下一段段纪实,刻出一道道印痕,把我们的内部报纸当作《挺进报》来办。 
  一篇篇来自隔离病区的报导,需要迅速录入电脑,才能赶得上两三天出一期的院报。正在焦急,心理科医生赵晓琳主动助战,她在交来自己稿件的同时,一个周末就为我们录入数万字的文稿。 
  一份份连夜编校,匆匆印刷的院报,带着我们饱满的激情,带着我们的殷切的企盼,带着油墨的芬芳被送到隔离病区,送到医疗队驻地,祝愿战友一路平安。 
  编完最后一组SARS主题的来稿,已经是盛夏。笼罩心头两个多月的阴云终于散尽。和阳光明媚的春天一样,二00三年,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格外美好的爽夏。   
  春之祭(2)   
  春天过去是夏天,秋逝冬临,就又是一个新年。 
  我们以为一切都成为历史了,我们以为已经和“非典”说再见了。不承想,连一年都不满,SARS就迫不及待地卷土重来。 
  二00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几乎是去年的同一天、同一时,在同一会场,我们再一次聆听防治SARS动员报告。而和去年的焦虑与惶恐相比,经过砺炼的同事们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冷静与信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非典”疫情只是我们每天所接收的无数信息中的一个,它已经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只会让我们感觉到防控工作的重大责任。 
  从四月二十二日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例,到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出院,北京七名“非典”确诊病例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受到感染。 
  六月一日,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撤消,卫生部停止零报告,我们也完成了《生命》最后一集的初稿。作为这部专题片的总编导,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送走又一个春天,夏天的北京一年比一年更好。   
  此处不胜寒   
  其实,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在人类征服疾病的道路上,我们的先驱早已饱尝了的孤独。 
  这些天特别忙,下班晚走了一会儿,突然接到一位报社朋友的电话。她说,“心里特别扭,想和你聊聊。”原来,朋友从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采访回来,同事见了她,有意无意地躲着,像遇上瘟神,连吃饭都没人肯和她坐一桌。 
  “平时关系都挺好的,关键时刻,人情竟这样不堪一击。”她觉得很寒心。 
  当时我正赶着摘编张积慧的日记,准备用在自己的《院讯》上。那篇日记令人感动不已,一边摘,一边在心里积攒起一腔悲壮。 
  其实,那几天我心里也挺别扭的。 
  自四月份以来,“非典”肆虐,全世界的人都怕沾染这种恶性病毒。一位同事说,老公单位最近不让他上班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人家规定,爱人在医院的,要‘隔离’,怕给别人传染。”另一位同事,孩子学校的老师说:“你妈在医院上班吧?那你明天就别来学校了。”弄得孩子十分伤心,做母亲的有苦难言。 
  “别人躲医院,我们往哪躲呢?”我想。 
  既然朋友心里有结,索性放下手里的活儿,从“萨斯”到萨达姆,从防治“非典”到美伊战争,海阔天空,我们在电话里聊了近一个小时。 
  我对朋友说,医院里风声一天比一天紧,已经有几十位熟悉或不熟悉的同事被抽调防治“非典”了。比起在隔离区工作的医生、护士,我们离病毒毕竟还远。他们并非不害怕,而是想怕也顾不上。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有病人、有疫情、有灾害就得上,长期训练出来的职业反应,容不得他们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 
  他们才更能体会到此处不胜寒啊。如果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变成白衣天使的孤军奋战,我们还有希望获胜吗? 
  危难时,最能显露人的本性。每当看见那些可亲可爱的同事,我都难以抑制地激起想写他们几笔的冲动。 
  护理部主任这几天眼圈总是红红的,一线需要大量护士,派谁去她都心疼,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好她们,不能让一个姐妹在工作中被感染病毒; 
  一位科主任提起年轻医生的家长们,感动地说:“那些父母让人肃然起敬,医疗队员不能没有家人的支持,每次和他们通着电话,我就想流泪。” 
  一位七十多岁的内科专家袁申元教授表示:“虽然我年纪大了,不能去一线,但是抢救多器官衰竭的重危病人,我还有一些经验的。只要还穿着白大衣,就要随时作好准备,医院需要的时候,我会随时赶来。” 
  其实,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在人类征服疾病的道路上,我们的先驱早已饱尝了此处不胜寒的孤独。 
  虽然如此,我还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非典”——放下电话时我说。鼓励朋友,更是鼓励自己。   
  今年除夕不值班   
  我在目前岗位上的十几年里,好像只有两个除夕没有值班,一次是犯胃病住院,一次是脚踝骨折。其余十来年都毫无例外地在医院里度过,有时是总值班,有时是加班。吃年夜饭时我总是缺位,家里已经习以为常。 
  今年除夕不值班。领导顾念我老矣,配了年轻搭档。 
  说是不值班,年三十还是忙了一整天,等到诸事皆处理完毕,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解除禁令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第二年的北京,炮声阵阵、烟花纷纷;车行长街,万人空巷。在浓烈的火药味中,好像有一点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十多年来,第一次和老母亲一起过除夕,第一次和家人相厮守夜,第一次看“春晚”不用等重播,第一次吃自己包的饺子过年……陪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听老公在厨房奏响锅碗瓢勺交响曲,这样的场景真是久违了! 
  今年除夕不值班,但我忘不了往年值班的日子,目睹过的那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十余个除夕夜,累计上千人被烟花爆竹炸伤,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为了一时的欢乐而付出惨痛代价,有人从此失去光明甚至生命。为此,每到春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亲朋好友,燃放烟花爆竹,安全这根弦一定要绷紧!啰里啰唆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祥林嫂。 
  今年除夕不值班,吃饺子,看电视,聊大天……可是听着窗外一阵紧过一阵的爆竹声,我这心里还是撂不下。节前组织医院的专家又是新闻发布、又是进行健康教育;广播、电视、报刊连篇累牍,反复提醒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一定不要购买非销售网点的劣质烟花爆竹;一定不要酒后燃放或者标新立异燃放鞭炮;一定不要擅自燃放大型礼花弹……过了初一还有十五,不知那些忙着过年、准备好好欢乐的年轻人听进去没有? 
  真是杞人忧天。这十几年,我觉得自己的除夕情结已经被异化。 
  在这个不值班的除夕,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大年夜;我希望除夕被鞭炮炸伤不再是大年初一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一条不和谐的新闻。 
  如果那样,我的搭档就不会像我似的,每年春节都要在医院里守着了。 
  图片:父亲走了,母亲老了,格外珍惜陪母亲守岁的时光。   
  让快乐从〃心〃开始(1)   
  学会测量心情、管理心情、营造良好的内心环境,无疑会提升你的精神生活质量。那把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其实就在你自己手中。 
  今天你开怀大笑了吗?今天你感到快乐了吗?如果你经常以否定来作答,那么你的心情就需要好好呵护了。 
  心情是什么?体温可以用温度计测量,体重可以用磅秤测量,血压、肺活量也可以用仪器测量。那么,人的〃心情〃可以测量吗? 
  房间脏了可以打扫,东西乱了可以收拾,而心情呢?如果你最近心情不好,有没有办法把它好好整理一下? 
  亲爱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心情〃。 
  为自己画一个〃心情谱〃。 
  说到〃心情〃,人们都认为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什么时候拥有什么样的〃心情〃,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 
  然而,你怎样才能对自己的〃心情〃有具体的了解、以便好好地管理它呢?别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办法。 
  借助物理的光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