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馥香记-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遏流水,信知巾帼不让须眉”。就算是对“误国害民的蜀主的痛斥”,那也是痛斥她原来的老公孟昶,当着老赵鄙夷自己的老公,那是什么意思?分明是一种暗中的,或者说是一种高明的谄媚嘛。 
  另外花蕊夫人的那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像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当年张丽华被杀就是因为她的绝世美貌,杀她的理由是“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如果按这种思路看,花蕊夫人的这首诗半是为自己开脱,半是向老赵献媚,蜀地无男儿,老赵才是英雄,怪不得老赵听了这首诗后也不生气,就高高兴兴地将花蕊夫人纳入宫中。   
  更能消,几番风雨   
  花蕊夫人被纳入宫中后,对孟昶毕竟也是有愧疚的,另外古人都比较迷信,花蕊夫人怕到了阴间,孟昶再和她算帐也未可知。于是她就画了一幅孟昶的画像,早晚悬在墙上,点上香烛,叩头礼拜。老赵有天突然回宫,看到那画像上的人似曾相识,就问花蕊夫人画像是谁。花蕊夫人何等聪明伶俐,就骗老赵说:“这就是俗传的张仙像,虔诚供奉可得儿子。”老赵听花蕊夫人如此说,想给他生大胖儿子,自是龙颜大悦。 
  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花蕊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传入民间,民间妇女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对于花蕊夫人这一点,不少地方也对其称赞有加,说其重情义等等。但笔者觉得正是花蕊夫人屈从了赵匡胤后觉得心中有愧,才又做出这样一出事情来,也让自己在心理上有所平衡。人都是有弱点的,所谓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当然,花蕊夫人也不值得为孟昶去死。 
  虽然花蕊夫人没有当时就慷慨赴死,但是她也没有活多久。花蕊夫人最后的结局也有好多说法,流传比较多的说法是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卷六中所说的: 
  “国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随昶归中国。昶至且十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意思是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常劝老赵不要迷于花蕊夫人,老赵不听,结果赵光义就趁有次打猎时,突然引弓回射花蕊夫人,将花蕊夫人一箭射穿而死。 
  当然也有人说是花蕊夫人想毒死赵匡胤为孟昶报仇,结果没有得手,在痛斥老赵后愤然自尽而死,但史无明载。还有一种说法是:“后来赵匡胤逼迫花蕊夫人交出张仙的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 
  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这个说得更小说化。 
  以上几种说法众说纷纷,莫衷一是。但笔者觉得花蕊夫人这样长于宫中,过惯了享乐生活的女子是不会有那样大的勇气和胆略的。最可能情况是赵匡胤对她没有了新鲜感后,就将她暗暗杀掉或者赐死了。这里并不是说鄙视花蕊夫人,在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也没有能力做些什么,花蕊夫人的一生也是很不幸的。 
  花蕊夫人的才气是很出众,也很全面的。不单她的宫词百首和述亡国诗都很有名,且精通绘画琴棋等诸艺,另外她还精于烹调。她发明了一种 
  美食,用红姜煮白羊头,石头镇压,以酒腌之,切如纸薄,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另外,花蕊夫人还将薯药(应该是山药,甘薯明以后才传入中国)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这些看起来都很不错,只可惜虽然人比花娇,但更能消几番风雨,最终还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零落成泥碾作尘:北国佳人萧观音   
  才色双绝奇女子(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中原之地固然文化灿烂,才女辈出,但是北方辽国也有不少奇女子。 
  当时辽国主要由两大部落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两族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所以辽国的皇后必然姓萧。其中最有名的当然要属萧太后,生于70年代的朋友小时候肯定听过《杨家将》的评书,对她当不会陌生。虽然评书和正史不尽相同,但是萧太后长期执政辽国,能够“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城野战却是不假。有人说杨家将故事中虽然大讲特讲杨门女将这些巾帼英雄,但历史上却查不出有余太君、穆桂英这些人来,真正在历史上称得上巾帼英雄的反倒是敌国的萧太后。呵呵。 
  当时辽国皇后会骑马射箭的着实不少,不过却也出了几个极富文采的才女。最为有名的就是萧观音了。辽国萧氏女子,很喜欢观音、菩萨之类的乱叫,还有个叫萧菩萨哥的,也做过皇后。不过有人说,叫这样名字的女子,命运都不好。 
  《辽史第七十一卷·列传第一后妃》中说:“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这里所说的道宗,就是辽帝耶律洪基。说起耶律洪基,大家可能倒比较熟悉,就是《天龙八部》上和萧峰结为兄弟,最后萧峰逼他折箭为誓,不再进犯中原的那家伙。 
  对于萧观音,也有一段传奇性的故事,说是她刚被册封为皇后时(清宁元年即1055年),突然有白练一段,从空中吹过来,上面写着“三十六”三字。她问:“这是什么征兆啊?”左右随从其实也不明白,但都会拍马屁,拣好事来说,于是她们就说:“这是上天命你统领三十六宫的嫔妃。”萧观音当时还大喜,其实这是预示她36岁时用一根白练自尽而死。当然这种传说,多属附会。 
  耶律洪基粗野强悍,喜欢打猎,经常带着后妃们一起游猎。清宁二年(1056年)八月,耶律洪基在伏虎林附近打猎,当时就命萧观音写首诗来助助兴,才思敏捷的萧观音姐姐应声吟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耶律洪基大喜,对众臣说:“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对于这首诗,笔者第一次看到是在一个网友的签名档上,当时不知道是萧观音作的,还以为是写抗美援朝的哪,呵呵。第二天,耶律洪基亲自射猎,突然出来一只老虎(应该是属于东北虎吧),耶律洪基说:“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结果一箭就将老虎射倒,群臣山呼万岁,想必耶律洪基和萧观音两人都是春风满面,得意至极。 
  耶律洪基曾作过一首《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萧观音当时和道: 
  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大寓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作为应制诗,当然艺术性不是太高,但作得像模像样的也是要有相当功力的,可见萧观音的才气非同一般。 
  萧观音很崇拜唐太宗的妃子徐惠,也学她向耶律洪基进谏,但是耶律洪基哪里有唐太宗那样的气度,听了几句后就不痛快了。耶律洪基喜欢骑一匹叫做“飞电”的马,据说“瞬息百里”,这当然是夸张之语,真是一秒钟上百里那早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摆脱地球引力了,但大概每小时八十迈还是有的。耶律洪基特别喜欢纵马狂飚,他手下侍卫的马可没有这么快,所以常常耶律洪基一撒欢就跑到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里看不着影了,萧观音很担心他的安全,也劝阻他,但耶律洪基可能这时候对萧观音已“审美疲劳”了,对她的关心之语却厌恶起来,嫌她罗嗦。 
  清宁九年(1063年),耶律洪基的叔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儿子耶律涅鲁古叛变。此事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金戈荡寇鏖兵”一章中有详细叙述,不过不大细心的朋友,往往只注意到描写萧峰、阿紫的文字,什么“涅鲁古”之类的家伙印象可能不深,但这些家伙倒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天龙八部》在此节中也提到了萧观音,只是没有点出她的名字。小说中在叙述耶律重元的叛军挟持了皇太后、皇后和众多嫔妃来要挟耶律洪基投降时写道: 
  那白发老妇便是当今皇太后、耶律洪基的母亲萧太后,其余的是皇后萧后、众嫔妃和众公主。皇太叔和楚王乘洪基出外围猎时作乱,围住禁宫,将皇太后等擒了来。 
  皇太后朗声道:“陛下勿以老妇和妻儿为念,奋力荡寇杀贼!”数十名军士拨出长刀,架在众后妃颈中。年轻的嫔妃登时惊惶哭喊。 
  耶律洪基大怒,喝道:“将哭喊的女人都射死了!”只听得飕飕声响,十余枝羽箭射了出去,哭叫呼喊的妃子纷纷中箭而死。 
  皇后叫道:“陛下射得好!射得好!祖宗的基业,决计不能毁在奸贼手中。” 
  文中的皇后即是萧观音。这些情节虽是小说家言,正史无载,但可想而知,萧观音在金庸先生的心中也是个有胆略的女子形象。   
  寂寞难当《回心院》   
  但是正所谓“花无千日好”,时间长了,耶律洪基更有其他年轻貌美的女子为伴,对萧观音渐渐冷落起来。萧观音寂寞之余,可能也想仿效卓文君写《白头吟》让司马相如回心,苏若兰织回文让窦滔转意,薛涛作《十离诗》让韦皋原谅,她也做了十首《回心院》词: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熱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熱薰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凭心而论,这十首《回心院》还真写得很不错,不在薛涛的《十离诗》之下。这组诗通过扫深殿、拂象床、换香枕、装绣帐等种种动作,表现她渴望耶律洪基能够再回心转意的心情,以及寂寞寥落之意,尽在这十首诗之中,意味绵长不尽。如此好句出于辽国女子之手更为难得。但可惜这“野驴”(耶律洪基)却并非多情书生,只是个蛮猛汉子,萧观音的这些动人词句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俏媚眼作给瞎子看了”。   
  元非啖沈水,生得满身香   
  萧观音这十首《回心院》并非诗歌,也不是有现成词牌的词,这个曲牌是她自己发明的。既然是词,当时都应该是能唱的,萧观音虽然也精通音律,但是对于音乐的创作能力还是比较有限,于是她就召来一个叫赵惟一的宫庭乐师来谱曲。 
  赵惟一是汉人,乃是个俊俏的帅哥,赵惟一殚精虑智谱好了曲子,和萧观音时时商榷试奏,正当寂寞难耐之中的萧观音不免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据后来告发萧观音有“奸情”的耶律乙辛所写的“告状信”中说:于时皇后以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调。自辰至酉,调成,皇后向帘下目之,遂隔帘与惟一对弹。及昏,命烛,传命惟一去官服,著绿巾,金抹额,窄袖紫罗衫,珠带乌靴。皇后亦著紫金百凤衫,杏黄金缕裙。上戴百宝花簪,下穿红凤花靴,召惟一更放内帐,对弹琵琶。 
  萧观音和赵惟一合作谱曲,从“辰至酉”,也就是从早上8点多钟,一直到晚上7点钟,这才谱成。然后两人又合作弹奏,好比合奏“笑傲江湖曲”一样。到了黄昏点上蜡烛,又让赵惟一换上便装,放下帐子,在里面继续弹琵琶。后来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又和赵惟一喝酒。俗话说酒是色媒人,据说萧观音心旷神怡之后,赐给赵惟一“金帛一箧”,赵惟一后来酒醒了后,可能后怕不已,萧观音再召他时,“虽时召见,不敢入帐”。 
  萧观音食髓知味,情思荡漾之际,作了《十香词》写给赵惟一:十香词青丝七尺长,挽出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