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兄,小弟冒昧,前来打扰,见谅见谅。” 
  高秉坊心里骂到,跟我装什么孙子呀,谁跟你称过兄道过弟啊,有什么话你就快说吧。但表面上,他不得不摆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样子说:“请坐,请坐。”并吩咐左右沏茶。 
  “小弟听说嫂夫人最近身体欠佳,特备了一份薄礼。” 
  高秉坊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只说:“都是自己人,小弟何必多礼,何必多礼。” 
  陈果夫的秘书话锋一转说到:“小弟今来打扰,一是来看望嫂夫人,二来是有事相求。” 
  “有事请讲,不必客气。”高秉坊仍满脸陪笑。 
  谈话此时切人正题。陈果夫的秘书便将主子的意思详尽转达,希望高秉坊能顾及孔陈两家关系,高抬贵手。在这次直接税的合并中给陈家一点面子,今后必报答不尽。 
  礼高秉坊收了,但事他决定是不办的。陈家的面子能给他带来什么?陈家能跟孔家比吗?!高秉坊因此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请转告陈部长,尊意我一定认真考虑,并向孔院长报告,有消息会通知你。” 
  将陈果夫派来的人打发走后,高秉坊就要通了孔祥熙的电话。碰巧孔祥熙不在,宋蔼龄接的电话。她听完高的报告说:“办税务培训班是财政部内部的事,跟他们没关系,也不欠谁的情。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高秉坊一想也是,财政部办了个培训班关你陈果夫屁事。你着得哪门子急,真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次税务合并,也是老头子的意思。为的是抗战大局,决无情面可言。 
  高秉坊没把陈果夫的忠告当回事。接管之后,立即着手对各地营业税分局的局长进行考核。合格的就留用,不合格的就撤换。结果CC系的6个分局长一下子被撤了4个,剩下的两个一个被调任其他职务,留在原来位子上的只有一个。 
  消息传出,陈氏兄弟不禁勃然大怒。大骂高秉坊是个不识抬举的家伙,并发誓要进行报复。高秉坊也知道这一举措必定引起陈氏兄弟的不满,但却能赢得孔祥熙和宋蔼龄的欢心,权衡利弊只得舍一取一了。 
  两年后,陈氏兄弟终于等到了机会。 
  19M年6月,宋蔼龄按照医生的建议,离开中国前往巴西,同行的还有孔令杰及宋美龄。 
  宋蔼龄的出走,直接影响到孔祥熙。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向蒋介石建议,要求更换军政部长何应钦和财政部长孔祥熙。于是,蒋介石下了决心,要免去孔的职务。 
  兵败如山倒,破鼓乱人捶。孔祥熙失势使多年来的积怨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陈氏兄弟也是在这时跳出来参加到倒孔的行列中。 
  1945年2月,国民参政会召开的前夕,有几位爱国人士将孔祥熙侵吞美金公债的材料搜集起来,提供给国民参政员们,并写出提案,准备请国民参政会讨论通过后送请国民政府严办。这些情况,陈果夫、陈立夫一开始就很清楚,但出于倒孔的目的,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暗中支持,帮助提供证明材料,并在CC派等内煽风点火,以至一时间国民党内也形成了倒孔的小气候。 
  与此同时,陈果夫看准了孔祥熙为应付美金公债事件焦头烂额,毫无反击能力后,又从侧面向其发起了进攻。1944年底,中国农民银业董事会改选董事,陈果夫堂而皇之地进了董事会,并通过人股投资、封官许愿等手段让他的三叔担任了常务董事。一下子就将孔祥熙经营多年的金融圈子撕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并像楔子一样楔了进去。国际金融会议在美国召开,孔祥熙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在这期间,孔祥熙先后被迫辞掉了几乎所有重要职务。陈氏兄弟的CC派趁机向财经金融系统渗透,为抗战后CC派的极度膨胀奠定了组织和人事基础。 
  当然,此时的陈果夫也没有忘记那个高秉坊。孔祥熙失势后,高秉坊不仅不跟着辞职,反而表示要继续干下去。高秉坊跟随孔祥熙多年,又曾和CC派结怨,陈氏兄弟当然不会放过他。于是他们动员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开始寻找击倒高秉坊的线索。 
  陈氏兄弟很快就找到了他贪污挪用国家税款的“证据”,并向法院提出起诉。 
  事后有人说高秉坊,孔祥熙都倒了,你还不赶紧来个见好就收,跟着辞职办个公司什么的;还硬挺着,这不撞到枪口上去了。其实,高秉坊辞职不辞职,陈氏兄弟都不会放过他。CC派要想在国民党上层取孔而代之,就不仅要从组织上彻底清除孔家的势力,而且必须在声誉上把他们搞臭,让孔家势力在政治上永远不可能抬头。陈氏兄弟一直想对此下手,只是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暂时等待。揪出高秉坊的意义不仅在高本身,还表明孔祥熙在支持包庇,实际上就打击了孔,使孔祥熙彻底垮台。所以孔家有人说,陈氏兄弟揪着高秉坊的案子不放,是在已经被打倒在地的孔祥熙身上又捅了一刀。 
  1945年2月,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参议员们对孔祥熙侵吞美金公债表现出了极大义愤。这时高秉坊的贪污案开始审理,无疑是火上浇油。高秉坊开始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我堂堂一个财政部司长,又跟随了孔祥熙那么多年,他们能把我怎样?所以对法院的审理,开始他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对法庭举出的证据也多加以否认。 
  但这次他确实轻估了他的对手。陈氏兄弟既然把他揪了出来,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就像武术中的搏击,不出手便罢,一出手必须击中敌方要害而置之于死地。陈氏兄弟动员几乎所有的力量,寻找到了大量“证据”,因此高最后被宣判为死刑。 
  当高秉坊听到自己被宣判死刑时,才如梦初醒,明白了自己和孔祥熙的处境。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他不禁又想到了当年那个林进良,也曾为孔家效力,最后落了个被杀头的下场。念及此处,高秉坊不禁万念俱灰。 
  再说孔祥熙此时仍在美国,听到高秉坊被宣判死刑的消息为之一震,恍忽间不禁生出当年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后的怅然之感,同时也顿生报仇血恨之心。杀高秉坊等于是当众扇他孔祥熙的耳光,他怎么能坐得住呢? 
  当时孔祥熙本想直接找蒋介石,求蒋放高秉坊一马,看在孔跟蒋多年的情份上留高秉坊一条生路。他转念又想,自己现在和蒋已有些生分,蒋眼下要依靠的是宋子文和陈果夫之辈。自己目前已属人微言轻,以蒋的为人是断不会给我什么面子的。宋蔼龄知此事后对孔说,可以找美国人帮忙,他们出面比我们有力。孔祥熙觉得有理,就把他所熟悉的美国人历数了一遍,最后觉得赫尔利可担此重任。 
  赫尔利是美国驻中国大使,和孔祥熙及宋蔼龄私人关系一直不错,对罗斯福等建议撤销孔祥熙部长职务也表示过同情。 
  孔祥熙找到赫尔利一说,赫氏的立刻答应倒有点出乎孔的预料。其实赫也并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对像孔样熙这样的中国官吏,他都有一种比较透彻的看法。他们虽然为自己掏国家的腰包,但也确实拼命为国家挣钱。比如这次到美国孔跟美国人闹僵,实际上是为蒋介石的政府,况且孔现在已经失势了,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 
  这个赫尔利也挺有意思。他找蒋介石并不提孔祥熙,只是说他听说最近中国法庭准备判处一名高级官员的死刑后有些想法,想和蒋介石交换一下意见。 
  蒋介石本来是一国之君,因为要靠美国的财政支援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地和这位美国佬大使交换按中国法律处决一个中国人的“意见”。 
  赫尔利说文明国家都在废除死刑,死刑是不民主、落后和愚昧的表现。中国要想做出现代化的表示,在对待死刑上就应该表现出宽容。比如高秉坊,只是贪污并没有杀人,判死刑是否合适。 
  蒋介石当然听明白了赫尔利的“意见”,他也知道是谁在背后指使赫尔利。但顾及这位大使专程来访就为了谈这件事,蒋介石当然要给赫尔利一点面子。再说像高秉坊这样的贪官也一抓一大把,杀他本来是杀鸡吓猴,不杀也没有太大的利害。所以蒋介石对赫尔利表示,他一定认真考虑其意见。 
  于是蒋介石叫侍从室通知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当然立即改判,由死刑改为无期徒刑。蒋介石又亲自打电话给孔祥熙,叫他以后不要把什么事都往美国人那捅。孔祥熙得了便宜,自然连声说是。 
  陈果夫也无回天之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法院改判。但总的来讲他还满意,把高秉坊抓进监狱,没杀头也吓了他一身冷汗,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孔祥熙和陈氏兄弟的争斗通过高秉坊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此后孔家在政坛日渐衰落,陈氏兄弟则日益兴旺发达。但也好景不长,陈氏家族只在极度膨胀了两三年后,就也被蒋介石罢黜,比起孔祥熙来显得更为短命。 
  值得一提的倒是高秉坊。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他被释放出狱,从此结束了铁窗生涯。 
  3.竭力讨好杜月笙 
  在前面我们介绍过,孔祥熙的字是庸之。他常对人说,这个“庸”就是中庸的庸,什么事都是适可而止,留有余地,留有退路而不走极端。这些话,当然是说给别人听的。在官场上他也自有一套行为准则,那就是对蒋介石绝对顺从,对宋、陈等派系则明合暗斗。 
  当年宋蔼龄爱打麻将,孔祥熙虽不常打,但对麻将术中的“顺着上方、扣住下方、瞒着对方”的口诀极感兴趣。他曾说“麻将不愧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那三句口诀可谓精辟之极”。孔祥熙之所以能从阎锡山手下的一个普通“参议”一跃而成为蒋介石手下的一个部长,又一步一步地登上权力的宝座,一度成为国民党政府中仅次于蒋介石的核心人物,不能不说他确实有过人的精明之处。 
  孙中山去世后,孔祥熙就认准了蒋介石,死心踏地地为蒋卖力。1927年宁、汉分裂期间,他冒着酷暑奔走于上海、南京及河南等地,为蒋介石当说客,游说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孔祥熙和宋蔼龄还亲自宴请汪精卫,请求汪精卫“顾全大局”,和蒋介石“共图大业”。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孔祥熙又去做宋子文的工作,希望他背弃武汉政府到南京为蒋介石做事。 
  抗战初期,孔祥熙任行政院院长,有人建议他联合“CC系”共同对付政学系。当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蒋先生给的,蒋哪天不相信我,我哪天卷铺盖回家,我才不去联系那伙人。” 
  正因为孔祥熙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蒋介石才对他委以重任,并事事维护,使孔的势力急剧膨胀。 
  有一回在一次会议上,政学系的陈仪与孔祥熙因意见不一致争吵起来,双方互不相让,最后竟拍了桌子骂出脏话,一时影响极坏。蒋介石知道后,连忙叫何应钦等陪着陈仪到孔府向孔祥熙道歉。不久陈仪便由行政院秘书长调至浙江省任主席,孔祥熙对蒋介石感恩戴德。 
  孔祥熙靠蒋介石维持了他的地位,他也为蒋介石和蒋介石政府拼命敛财聚富。1933年以后,孔祥熙开始主掌国民党财政金融大权,到抗战结束时,“四大家族”的财产据说已达200亿美元左右。 
  当然,孔祥熙也并不仅仅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他知道要想在政坛上站住脚,就必须培养发展自己的势力。从他进入政界那天起,他就开始网罗孔家的帮派。 
  孔祥熙首先选用的“人才”,即是自.己山西太谷铭贤学校的校友。别看孔祥熙留过洋吃过洋饭,他最信奉的还是“亲不亲故乡人”。抗战时期,铭贤学校迁到了四川金堂,学校里毕业的学生中后来很多都成为孔祥熙的死党,职位最低也能在中央信托局或中央银行当个专员。 
  随着孔祥熙的地位不断上升,势力不断扩大,孔祥熙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派系。而在孔家派系中又分为几个小派系,如以宋蔼龄为代表的公馆派系;以高秉坊、李毓万为代表的山东派系;以孔令侃为代表的儿女派系等等。这些人都以孔祥熙为核心,相互串通为非作歹,最后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打击自己的反对派和竞争对手,孔祥熙还特别注意拉拢和讨好青帮头子杜月笙。 
  杜月笙是旧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帮会青帮(亦称安清帮)的大头目。当年在中国他的势力之大,触角之多,名声之高,连蒋介石也要让他三分。 
  杜月笙是上海浦东高桥镇人。1888年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比提携他的黄金荣小了整整20岁。他父亲是个颐荣馆的“堂馆”,出身极贫寒低微。杜月笙4岁丧母,6岁丧父,只得依靠外祖母收养。他只上过半年私塾,讨过饭。因后来染上了赌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