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红楼梦》就是写几个“玉儿”的故事:通灵宝玉、贾宝玉、黛玉、红玉、妙玉等等。
记得胡联浩兄曾在电话中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曾提出名瑛的见解,理由也是从“神瑛侍者”而来。成文入书之际又改为“名玑”,所以在文末特别说明:“贾玑一名似乎缺乏美学意义。笔者此文希望能起过(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受到联浩兄的启发。我曾认为贾宝玉的大名应是“贾玑”,证明就是那副“座上珠玑照目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但是几经斟酌之后还是转向了同意“贾瑛”之说。理由仍然是那个神话中写到的“神瑛侍者”,他是贾宝玉的“前身”,瑛字取于此。同时我还认为瑛字所具有的文本根据及美学意义比“玑”更好一些。前不久我发现梁简又帝《大壑赋》中有“江出濯锦,汉吐珠瑛”二句,使我更坚信宝玉学名当是贾瑛。贾珠、贾瑛之名盖源于此。
珠瑛皆为美石,属于“宝石”类而非真玉。《正字通》“珠”字解“宝石也”。李白《白胡桃》诗云:“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精珠。”《白虎通》认为“明珠为重宝。瑛,又称水精、水晶。”《玉篇…玉部》解“瑛,美石,似玉。”“似玉”因其美,而质为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正如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国书店版)一书“石似玉者”题中所指出:
世之美石,酷似古玉甚多,如宝石密蜡翠石是也。即锦州石江石亦如之,惟石性坚硬脆滑、不似玉之温和润泽耳。
在《玉与宝石比较》题下又云:
玉性主温,翡翠宝石之性主寒……玉之美德,温润而泽,足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也。宝石翡翠,多浮光,火气未退,能悦人之目,不能悦人之心。
综合《红楼梦》中宝玉之形象及最终“悬崖撒手”之结局,体现了“美石”的性格——“多浮光,火气未退”!
故曰:贾(假)宝玉。
2005年11月18日
智而通则悟
——《红楼梦》中“智通寺”别解
《红楼梦》第2回回目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正文之前写了一段小插曲颇见作者的匠心,寓意深刻。故事说,贾雨村一日“偶至郊外”,“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如果用谐音法,“智通寺”即“智通是”。这是教人处世为人的名言,有“智”还要“通”才是真正领略了人生真谛。
世间不乏有“智”者,却有人将自己的“智”或谋取名位,或聚敛财富,或渔猎女色,看似眼前“成功”者不胜其多。这种“智”者尚未觉悟,实为未“通”者,即这些人只看到了“好”而没有看到“了”。一僧一道所唱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则是有“智”且“通”,即看到了“好”又看到了“了”的辩证关系。小说中的贾雨村应该算作一个有“智”者,虽然家境贫寒,终能以刻苦上进,中了进士,爬上了官位。可是他不是一个“通”者,不懂得官场的游戏规则,结果被罢了官。
作为一种人生要“智”且“通”,即容易也有不容易之处,达到二者兼而有之的人生境界,不仅需要智慧,同时也需要丰富的经历。陆游“看尽人间兴废”之后才大彻大悟,安于“不曾富贵不曾穷”的生活境遇。因此“看尽”二字对人生的彻悟是非常重要的。贾雨村看了“智通寺”和那副对联之后,“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说明他多少意识到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但他“仕进”之心太强,虽遭罢官却未能因此而幡然觉悟,最终“因嫌纱帽小,致使枷索扛。”历史上如同贾雨村一样的“智”者不胜枚举,留给人们的教训也非常深刻,难以一一详述。
智且通者,实为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历史上有位道者刘伯温,家喻户晓。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帮助过朱元璋打天下,取得天下,功勋卓著。当这位“智”者本该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之际,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分封”,竞远离庙堂归隐山林。这种豁达的胸怀和远见卓识,使刘伯温免遭朱元璋杀戮开国功臣之祸——这种“福分”就是既在看到“好”时又能想到“了”时,而达到“智通”的人生境界!
有人说,“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能达到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面对感情、面对世界,从而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我以为这是一种“醒世恒言”。
“智通寺”三个大字文虽浅近,但对我们千千万万读者却是最好的启迪。但愿我们每个人读过《红楼梦》之后,都能记住那副对联的警示意义: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2005年10月12日
难得糊涂
——《红楼梦》中的一位老僧
糊涂常指不明事理的人和事,例如骂人是糊涂人,糊涂东西、糊涂虫,这是人的一种情态。
难得糊涂是一种人生境界。郑板桥书写的“难得糊涂”,是他一生的体验和总结,成为一些人修炼本性的格言。
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
《红楼梦》第2回写贾雨村在维扬郊外破庙中见到一位龙钟老僧“聋且昏,齿落舌顿,所答非所问。”这是老僧的表象。他的实象是什么呢?小说中用了象征手法——那老僧正在“煮粥”。“粥”是“糊涂”一锅,即以“粥”来说老僧糊涂,是暗指。其实这位老僧并非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他是经过“筋斗”的智而通的那种人!这种人看透世情,万境皆作梦境看,对贾雨村那种追名逐利人一看便知,毫无兴趣,故“所答非所问”。
世间糊涂人做糊涂事,不在少数,亦在情理之中。但令人惊诧者则是聪明人也常常做糊涂事,这种人也不鲜见。可怕的是世间有一种人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能够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红楼梦》中写薛宝钗是“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表面上看似糊涂,但实际她一点儿不糊涂。小说中的种种描写都证明了她的“糊涂”是装出来的,是假象而非本象。
难得糊涂所指的人与以上所说的三种人完全不同。他们是真正的智者,曾经沧海阅尽人间兴衰,从苦辣酸甜的百味中,体验到人间争强好胜的无聊,争名逐利的无耻,从而淡泊功名利禄,不去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一切都淡然处之,以静养心。此即前人所说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难得糊涂是一种“悟”。顿悟者寡,渐悟者多。从精明于世到“糊涂”一生是一种选择,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放弃(名利、地位、金钱等等)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洗涤、磨炼之后,才能够使自己的灵性得到升华。因此才谓之“难得”二字。
“智通寺”内的老僧是否真的翻过“筋斗”,无法考证。这个象征性的“破庙”和“煮粥”度日,所要告诉贾雨村(也包括所有的读者)的话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倘能真正修炼到“难得糊涂”,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2005年11月16日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
——《红楼梦》中“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蕴
龙文化、玉文化,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三大主要文化,其中玉文化和祖先崇拜在《红楼梦》中都有所描写。玉文化的内容和价值非本文能够容纳,将另文专述。本文只就祖先崇拜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一些考察,略陈管见。
《红楼梦》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警幻仙姑见到他时,“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统,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竞无可以继业。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了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这里所提到的宁荣二公,是贾宝玉的四代祖。正是当年他们老兄弟两个用九死一生挣下了这份家业,使贾家成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四大家族之一。尽管时过百年,但他们仍然心系家族,希望子孙们能够继承祖业。他们在九泉之下,还为自己的子孙恳求警幻仙姑给以帮助,正所谓人虽死,精神不死也。
从《红楼梦》诞生的时代来看,宁荣二府正是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的世家大族的缩影。宁荣二府的创业、兴盛,然后逐渐走向衰败,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宗法制度下的世家大族的生存历史。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一个家族的形成、发展都是从血亲为基础来维系的。因此这样的大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对“祖宗”的创业,一是怀有骄傲感,二是怀有崇敬感,三是要永远纪念“祖宗”。
第3回写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下车她看到“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当黛玉来到荣国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座上珠玑照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宁荣二府能有今日之威仪是从哪里来的?是祖宗遗下的,没有祖宗哪里会有他们今日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因此,在黛玉眼中的这种富贵象征之物,时刻在提示着贾府子孙要永远记住“祖宗”创业的功德。
正因为如此,宁荣二府同所有世家大族一样不仅有自己的家庙、家茔,也有供奉祖宗遗影的祠堂。第53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情节,场面阔大而肃穆,写出了“祭祖宗”的全过程。小说中写道:
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腊月三十,待贾母进宫朝贺毕,亲率宁荣二府子弟开始祭祀活动: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 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然后是传菜上供,全家依次拈香跪拜祖宗,“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这是祭祖礼仪,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似乎远离了今人的生活,但实际上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里。作为“仪式”大多数人已很陌生,但《红楼梦》一书却写得一丝不苟,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祭祀”只是一种形式,重在心到神知,强调的是对祖宗的虔诚的感念。同时,这种祭祖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凝聚家族内部的人心,以保持家族内的团结与和谐,从而使家族能够永久昌盛.
祖先崇拜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其通过祭祀活动来缅怀先人功德,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心意,从而激励后来者继承先人开创的事业,弘扬光大,在今日之社会仍然是一件值得肯定和倡导的好传统。
2005年10月28日
实非别书之可比
——贾府之“贾”的一种解读
汉字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媲美的。《红楼梦》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形声、会意、假借、拆析、谐音,乃至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功能,收到的奇妙效果,“实非别书之可比”。
因此要真正读懂《红楼梦》,解得“其中味”,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小说中的文字,而且特别需要我们懂得一些汉字文字学的知识,能够透过字面之意读出隐藏在字面之外的多重涵义。在我的阅读经验中,《红楼梦》一书之所以难以真正读明白,其奥妙之处大多在小说中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