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在于,时间过去快一个星期了,警局那边还没有关于牛牛父母的任何信息,当地警局反复查了好几遍,依然是没有相关的报失案件。无奈之下,南港市局只能把牛牛的照片和丢失时穿的衣物等等特征发到当地警局,请他们帮助寻找牛牛的父母。
但是很显然,无疑大海捞针。
李麦和张晓雨心里基本上是断定,牛牛极有可能是被亲生父母卖了的,而不是被拐的。这个断定,让他们心里很难受。为人父母,最能体会到其中的痛感了。
一开始还不时哭哭闹闹的牛牛,看见萌萌之后,就彻底把所有的不开心给忘掉了,再看到大猫,就激动兴奋得跟什么似的了。在萌萌的带领下,加上个宠物虎,俩还停留在爬行阶段的孩子把李家搅了个翻天覆地。
张晓雨基本上脱不开身了,和陈妈一道看着他们,只要不是在睡觉,就必须得看着。
放学之后,情况更加混乱,浩浩和多多加入了进去,四个孩子的杀伤力绝对顶的上一个连。好在张晓雨还能镇得住场面,换成李麦,估计早被玩坏了。
幸运的是,张晓雨不怎么能分得开身了,起码在找到牛牛的父母之前,于是李麦就得扛起晓雨基金的重任在,基金初创,虽然很多事情都有小雪带的运营团队来做,但总得有个领头的人。
可能是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在现在的李麦的眼里,很多人都需要得到帮助,同时,他能够看到更多平常看不到的社会凄惨的一幕。
观世界的角度真的很关键,在此之前,李麦脑子里想的除了赚钱就是赚钱,除了生意就还是生意,然后就是想着如何通过生意也为国家建设出力,都是一些高大上的目标。
因为妻子的原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猛然发现,在原来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他已经很难在修建克拉运河以及开发海域海岛旅游之后,再做出能够超越这两件事战略意义的事情来。
事实上,他做的已经到点了。
但是能做的事情,远远不会缺少。张晓雨的提议,晓雨基金的成立,并不只是因为李麦的妻管严,也不是简单的献爱心。
恐怕连李麦都不知道,就在这么一个过程里,他已经在思考着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了,走上了人类需求的最高峰。
什么都是假的,驱动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永远都是人对自己的考量,自我追求,和个人**。
但是,晓雨基金用一场募集了数十亿善款的酒会高调亮相占据了次日各大媒体的头条之后,办公驻地却是门庭冷落。
宣传中分明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是认为自己需要帮助的,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向晓雨基金提交申请,然后接受审核,根据审核结果给予不一样的帮助。
但,一个星期了,除了几个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个人和团体,再没有其他申请。
李麦就纳了闷了,难道现在人们的小日子都那么的舒畅愉悦无忧虑了吗?
这样下去显然不是办法,李麦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决定主动出击。说起来也是牙疼,前几个月还在想着怎样多赚点钱,这会儿就开始为怎样把更多的钱花出去头疼了。
世事弄人,欲死欲仙。
带了林冲和宋建高,李麦就开始四处视察了,整得跟皇上微服私访一样。不访还不知道,一访吓一跳。
他首先是走访了各大医院,原因很简单。生老病死,花钱最多的一定就是跟健康有关的了。往往最需要帮助的,是得了大病却没钱治疗的人们。和生命牵扯起来的,就必须得列在第一位。过去几十年,多少因无钱医治而死亡的人?李麦以为,医院一定有大量的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患者。
当然,他的猜测是没错的,但是放在南港,就有些令人意外了。
走了几家医院,李麦居然没有发现有因为高额医疗费长吁短叹生不如死的病人家属!
找了医院的领导了解了一下,李麦才恍然大悟。不是南港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到了这般程度,而是因为南港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
在南港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大致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凡是南港地区居民,包括广大农村,事实上广大农村是重点,只要经过调查家庭的确难以负担起医疗费用,在按照报销阶梯报销之后剩余的费用,市府会给予全免或者提升报销额度。这种灵活的制度,极大地减少了很多即便按照规定报销了部分医疗费用之后还无力负担的人们的经济压力。
而对于外来人口,只要是在南港工作生活的,全部纳入保障体系之中。极少数的连最基本条件都达不到要求的,也能得到各种社会慈善团体的帮助。
举个例子,李麦在第一人民医院认识了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农村少年。他们家的经济情况完全没有办法负担起几十万的医疗费用,即便按照标准报销了百分之七十,依然是一笔足够让他们家倾家荡产的数目。于是他们提交了申请,市府相关部门的联合调查小组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所有的情况了解清楚,由市府专门的全民医疗基金给予全额报销。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很多外地人说南港地区富,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外在的,比如基础设施啊,比如街上跑的车啊,比如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准啊,等等这些。但是当地人认为南港地区富,主要的因素只有一个——完善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确切地说,南港市府这二十年来,在执政为民这方面,就做了一件事情——建立完善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之前很多人不好看,但是南港市府却是硬生生的把这块最难啃的骨头给啃下来了,并且走出了一条可以推广的路子。
当前国家正在逐步推广这样的制度,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经济底气来支撑,否则只会成为苏联时代的全面免费医疗体系,成为**的养土。
“我就不信就没有为医疗费头疼的人了。”
走到医院门口上车前,李麦站住脚步,回头看了眼熙熙攘攘的门诊大楼。
边上的宋建高低声说了句,“老板,情况就是这样。南港地区有几十家民间慈善机构,僧多粥少,而且,他们不缺钱。”
李麦又头疼了,说,“到下面县城看看,我就不信了。”
说着,一行人上了车就马不停蹄地下县城去了。
第810章长寿之乡
番江县算是南港地区经济发展欠佳的县级行政区了。
位置绝对是第一个因素——就如人一样,个人价值一般和所处位置息息相关。
从地形图上看,番江县就是那块儿穷苦恶劣的丘陵,而其他市县基本上大部分范围都是平原和相对平坦的山地。又因为是和邻省相接,受到贫苦邻省的影响很大。那里的人们总是比其他地方的慢两拍。其他地方的人都想着做点小生意发家致富的时候,他们还守着一亩三分地。别人回过头来搞现代化农业林业的时候,他们才进入已经没多少机会的小规模制造业,没几年赶上市府对制造业要求的提高,纷纷破产。
总而言之,番江县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比其他市县的要慢两拍。当前市府的发展重点,就放在这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
李麦觉得,在这里一定能找到急需帮助的人。
他找人联系了番江县府的一位部门负责人,从那里打听到了一些情况。于是,李麦就直接赶往了番江县最穷的一个村庄——山里村。
山里村的村名极其形象,正儿八经的就是在山里,而且在交通那么发达的今天,通往村里的路只有一条会车都需要左看右看慢慢过去的公路,七折八绕的,还是近几年才修起来的。
不是市府的投入力度不够,而是地形起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山里村方圆十公里没有其他村庄,单单为一条村子修一条公路,显然绝对不是很迫切的事情。到底山里村是有着一百多户人家近千人的村庄,这条长达十几公里的通往山区深处的公路还是修了起来。
枪团建设集团在番江县有个办事处,集团在番江县没什么业务,办事处只是充当一个联络点,或者一个前进站点。也许以后枪团建设集团会在番江县进行投资什么的,但基本上都是李麦不管的事情,自然有下面人去弄。
办事处派了一辆车,办事处负责人带了一个人在前面带路,恰好叫做顾同刚的办事处负责人对山里村比较了解,正好可以给李麦介绍下情况。
顾同刚三十多岁的样子,他不认识李麦,更别说见过李麦。他只是接到集团总部的电话传真,让他们务必协助好晓雨基金的视察组工作。不过,顾同刚一看李麦那辆陆地6200,就知道李麦不是一般人了。
“进村的路就这么一条,一条道走到黑,就进村了。”
两辆车在村口停下,一行人下车步行,朝村里走去。顾同刚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我一高中学生就是这条村子的,以前跟他来过几回,都是通了公路之后来的,路修通之前,别说外人了,就是村里人要出去一趟,都得在山里绕上半天才能到大路。这么说吧,路修通之前,这里基本上算是另一个世界,和外界的联系基本没有。”
笑了笑,他指了指村子里的那些大多数都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房子,说,“李先生,是不是觉得有些不敢置信。咱们南港啊,虽然不算是什么极度发达地区,但是论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准,绝对是能排全国前面的。有这样落后的村庄存在,其实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们看,这里的房屋,村民们吃的喝的,基本上都是取之于山里。当然,那是路修通之前。现在啊,生活比以前要好多了,但人均生活水准,还是在咱们南港地区的平均水准之下,估计还低很多。这路修起来也不能说全都是好处,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非常的明显。路修好了,和外界的沟通多了起来。村里的年轻人慢慢的就留不住了,都往外面跑打工,逢年过节回来一趟。平时啊,村里就一些老人妇女孩子。”
李麦慢慢走着,打量着仿佛让自己这帮人回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村庄面貌,心里的确是有些吃惊的。
整个村子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面积很大的山谷里,山谷呈东高西低样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大的缓坡。整个村子就在这一片巨大的缓坡上出现着。在他看来,这个自然村的形成实际上非常的简单。散落在山里的住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向这个更加适合居住的山谷聚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片聚集地,成了村庄。
“那是学校?”
忽然,李麦看见村子后头出现一面随风飘荡着的有些破旧的国旗,便指过去,问道。
顾同刚看了一眼,说,“哦,对,村里的小学。唉,村里在外面打工的人,没成家的大多都在外面成家了,也就很少回村里了。成了家的和一些恋土的,生了孩子,有能力的都把孩子接到外面上学去了,留在村里的,就都是一些环境不好的家庭孩子。”
“有多少人?”李麦问。
顾同刚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不太清楚,不过我上次过来,听我那同学说,有二十来个孩子。”
正说话间,一行人转过了一个拐角,几个老人散坐在前方的木棚下面,抽着旱烟唠着嗑。当中一白胡子的老人看见陌生人,站了起来,手里还端着烟杆。
“老村长!”顾同刚摇手,大步走上前去。
白胡子老人打量了一下子,顿时爽朗地笑开了,“是顾主任啊。”
顾同刚和同学来了几次,他是枪团建设集团这种大企业驻番江县办事处主任的头衔,也早就传开了。
“老村长,身体还好吧?”顾同刚看来跟老村长很熟悉,热情地握手,又跟其他几位老人热情地打招呼,拿出烟来给抽烟的散了一圈。
这一幕叫李麦等人看得是有些惊讶,这几个老人,最年轻的看着少说也七十了,但是看那精神头,可比城里的同龄老人好多了,旱烟抽的呼啦啦的。尤其是那老村长,胡子都白了,起码得有八十,但看他的一举一动,身子骨硬朗非常,再一听他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可不叫人惊讶。
“老板,看来这里还是个长寿之乡。”宋建高低声说了一句。
这时,顾同刚领着老村长走过来,李麦急忙迎上去……
第811章外面的世界
“老村长,这位是晓雨基金的副理事长李先生。”
顾同刚介绍着,他也不知道李麦名字,李麦只说了个姓,随便给自己按了个头衔。
“李先生,这位就是山里村的老村长。”
李麦伸出双手,“老人家,您好啊。”
老村长微微摇了摇李麦的手,爽朗地笑着说,“你好你好,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这话叫李麦微微怔了一下,老村长这谈吐,可不像一般人。
“老村长,您太客气了。听口音,老村长不像是本地人?”李麦笑道。
老村长哈哈一笑,“李先生好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