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嘉诚全传-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篇文章,曾这样记述李嘉诚寻找担保人:    
    “在香港这个认钱不认人的社会,金钱关系更胜于至亲挚友关系。‘求人如吞三尺剑’,位卑财薄的李嘉诚,只有硬着头皮,去恳求一位身居某大公司董事长的亲戚,这位大亨亲戚岔开话题而言他,令李嘉诚碰一鼻子灰,陷入山穷水尽。”    
    这篇文章所说的“某大公司董事长的亲戚”,自然指的是李嘉诚的舅父和未来的岳丈庄静庵先生。从1950年起,中南公司设厂从事手表装嵌,机芯来自瑞士,装嵌成成品后供本港的分店零售及运往东南亚。中南公司后来又在德辅道设立总装大楼,并在湾仔拥有中南大厦。1955年,中南取得瑞士乐都表和得共利是表的经销权,经销网遍及本港、东南亚、韩国等地,营业额在本港首屈一指。    
    当然,大有大的难处,业务增长快,资金也投入大,即使是超级巨富,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人这样说:“为李嘉诚担保,其实并无风险,作为亲舅,本该鼎力相助与提携,但他没这样做。”    
    李嘉诚一贯抱善意待人待事,在往后的岁月,他总是回避求殷富担保之事。也许,他觉得事情已过去,不必再“纠缠不清”;也许,他认为经受磨难,对一个人成大事业有好处。    
    李嘉诚对这位欧洲的批发商,心存感激,难以忘怀。    
    翌日,李嘉诚上批发商下榻的酒店。俩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室里,咖啡室十分幽静。李嘉诚拿出9款样品,默默地放在批发商面前。李嘉诚没说什么,认真观察批发商的表情。    
    李嘉诚的内心,太想做成这笔交易了。该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西欧、北欧,那是欧洲最主要的市场。李嘉诚未能找到担保人,还能说什么呢?他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出9款样品,期望能以样品打动批发商。若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看能否宽容一点,双方寻找变通;若不成,就送给他做留念,争取下一次合作。    
    机遇既然出现,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轻易放弃的。    
    9款样品,每3款一组:一组花朵,一组水果,一组草木。批发商全神贯注,足足看了十多分钟,尤对那串紫红色葡萄爱不释手。李嘉诚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这证明他对样品颇为看好。    
    批发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诚熬得通红的双眼上,猜想这个年轻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满意这些样品了;同时更欣赏这年轻人的办事作风及效率,不到一天时间,就拿出9款别具一格的极佳样品。他记得,他当时只表露出想订购3种产品的意向,结果,李先生每一种产品都设计了3款样品。    
    “李先生,这9款样品,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好的一组,我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李先生,我们可以谈生意了。”    
    谈生意,就必须拿出担保人亲笔签字的信誉担保书。李嘉诚只能直率地告诉批发商:    
    “承蒙您对本公司样品的厚爱,我和我的设计师,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总算没有白费。我想你一定知道我的内心想法,我是非常非常希望能与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    
    批发商目光炯炯看着李嘉诚,未表示出吃惊和失望。于是李嘉诚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    
    “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业主,在同行和关系企业中有着较好的信誉,我是靠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同仁朋友的帮助,才发展到现在这规模的。先生您已考察过我的公司和工厂,大概不会怀疑本公司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因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够建立合伙关系,并且是长期合作。尽管目前本公司的生产规模还满足不了您的要求,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扩大生产规模。至于价格,我保证会是香港最优惠的,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    
    李嘉诚的诚恳执着,深深打动了批发商,他说道:    
    “李先生,你奉行的原则,也就是我奉行的原则。我这次来香港,就是要寻找诚实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只要生意做成,我绝不会利己损人,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    
    李嘉诚愣住,哪里有由对方找担保人的道理?批发商微笑道:    
    “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第一部分:少年涉世 自古雄才多磨难塑胶之花开遍香江满世界(5)

    两人都为这则幽默笑出声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是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可见他对李嘉诚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批发商叫侍者拿来两杯香槟酒,举杯说道:“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很愉快!”    
    信誉是不可以用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经过这次本无希望、但最终如愿以偿的合作,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    
    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塑胶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三十而立—李嘉诚是年30周岁。    
    李嘉诚正是这一年涉足房地产。长江工业有限公司下设地产部和塑胶部,他非常看好香港地产业的前景,但未因此而放弃塑胶业。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北美。    
    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李嘉诚陆续承接过本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这纯属小打小闹,远不是他所期望的。    
    “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者;“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旧过时的经营理念。李嘉诚主动出击,设计印制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北美各贸易公司地址,然后分寄出去。    
    没多久,果然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报价颇为满意,决定派购货部经理前往香港,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厂,洽谈入货”。    
    李嘉诚收到来函,立即通过人工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中,对方简单询问香港塑胶业的大厂家,提出:若有时间,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其他厂家。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还不敢说机会非长江一家莫属。对方的意思已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这将又是一次竞争,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的目标,是使长江成为北美S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本港同业称老大。    
    香港有数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单看工厂的外貌,就令人肃然起敬。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还未摆脱山寨式的窠臼,且不论生产规模,给来自先进工业国家的外商,第一印象就不好。    
    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诚的胜利,也为他带来教训,有限的生产规模,险些使李嘉诚的希望落空。    
    时间给予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李嘉诚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这一年,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建成后,留两套标准厂房自用。现在,他必须另租别人的厂房应急。为了抢时间,他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厂房,位于北角最繁盛的工业大厦,李嘉诚看过楼后,当即拍板租下一套标准厂房,占地约1万平方英尺。迁厂所涉资金,除自筹的部分,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做抵押。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赌博。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搏命。    
    无法想象一周之内形成新规模难度有多大。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安装调试、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正常运行……都得在一周内完成,一道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7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装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公司购货部经理到达那天,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把全员上岗生产的事,交给副手负责,亲自驾车到启德机场接客。    
    港岛到九龙,隔着一道称之为维多利亚港的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到九龙的汽车一般不流通。李嘉诚为了表示诚意,驱车乘汽车轮渡过海去启德机场。    
    李嘉诚已为外商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预订了房间。在回程的路上,李嘉诚问外商:“是先住上休息,还是先去参观工厂?”外商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先参观工厂。”


第一部分:少年涉世 自古雄才多磨难塑胶之花开遍香江满世界(6)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他心中忐忑不安,全员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美商开门,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塑胶气味,心里才踏实下来。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由衷称赞道:    
    “李先生,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有一家不小的厂和较先进的设备,没想到规模这么大,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是这么井井有条。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媲美!”    
    李嘉诚说道:“感谢你对本工厂的赞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还可以低廉。总之,信誉问题,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可签合同。”美国人的性格,性急而爽快。    
    外商办完事,李嘉诚驾车送他去希尔顿。告辞时,李嘉诚说:“明天我来接你,去参观另几家塑胶公司。”    
    外商道:“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寺庙。我知道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好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    
    “不,不。”李嘉诚说道:“我有这个自信。”    
    这家北美公司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来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并且,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日后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    
    其后的七八年间,长江的塑胶业继续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当时全港的塑胶业亦一派兴旺。据当时的港刊报道:    
    “本港塑胶花工业,喜气洋溢,美国在圣诞节期间,塑胶花的畅销情形,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美国塑胶花进口商的所有已运到之塑胶花全数销清,尚供不应求……    
    “目前世界塑胶花贸易,香港占80%。香港成为最大的供应来源,且已获得价廉物美之好感。除美国之外,近时日本、西德、澳洲去货均已增多。”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    
    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荆淮先生在《香港潮商经济发展述略》中谈道:    
    “20世纪50年代初塑胶热潮来到的时候,潮商在这个行业中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50年代后期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从事塑胶业的潮商越来越多,据估计,潮商塑胶厂已占该行业总厂数的40%左右……1959年正是香港经济完成历史转变、全面起飞的时候。1969年,全港塑胶出口金额14。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