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宋廷议和。
  公元1076年;小皇帝秉常已十六岁;理应亲政;但其母梁太后仍不放权。秉常喜欢汉文化;一度下令取消蕃礼改汉仪;却因梁氏的反对而作罢。公元1081年;梁太后
又幽禁了想向宋朝归河南地的儿子秉常。皇帝被困;西夏内部一时纷扰;不少部落拥兵自固。正是在此情况下;宋神宗五路伐夏;准备收复灵武。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七月;宋神宗以秉常被幽囚为借口;兴师问罪;发五路大军伐夏;其中;熙河经制李宪任主师;他统领熙秦七军加上吐蕃的雇佣兵共三万
出熙河;王中正领兵六万出麟州(陕西神木);种谔率九万多军队出绥德;高太后的叔父高遵裕带近九万兵出环庆;刘昌祚率五万出泾原。但是;只要知道主师李
宪与另一方面大将王中正二人皆是太监;是人就能够知道此仗不可能打赢。而且;〃熙河开边〃的主要人物王韶闻知朝廷兴兵;力劝不要无事生非;神宗恼怒;该帮忙的
人不帮;把王韶降职;不久;这位功臣即病死。
  宋朝打西夏;总逃不出历史的怪圈;即开始时肯定是捷报频传;往后就会有一巨坑在那里等着。李宪公公也不孬;带大军攻克兰州;王中正公公龚取宥州;种谔
克米脂;高遵裕攻取清远军;刘昌祚在磨齐隘大败梁乙埋主力夏军。至此;宋军五路捷报飞奏入京;宋神宗大喜;要诸路兵马即刻向兴州、灵州发起总攻。
  刘昌祚一部宋军很能战;率先杀入西夏国境;一路斩将夺旗;首先杀至灵州城下;但是;高遵裕暗急刘昌祚得灵州首功;严命他不要攻城;待双方合军再一起进攻。
由此;黄金机会丧失;灵州夏军做足了防御准备;又掘黄河七级渠水猛灌宋军;切断宋军补给线。水淹、缺粮、冻饿交加;攻城又死伤惨重;十万宋军;狼狈撤退时只剩
一万出头。宋将种谔的九万多人马;也因夏人的坚壁清野战术减员严重;最后只剩三万多。王中正部宋军死亡两万多。只有李宪公公所部军很小心;全军而还。至此;宋
军五路攻夏以大败告终。
  此次大败;如果宋朝君臣静心思过;休养生息;还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但是;宋神宗急火攻心;第二年又发动了大规模攻夏战争;结果;永乐大败;宋朝再次损
兵折将;铩羽而归。
  这次对夏战争的败事之人总共有三人;徐僖、种谔以及沈括(《梦溪笔谈》作者。) 本来;种谔和沈括(当时任延州知州)都主张在横山地区经营;种谔建议
在银州筑城;然后依次规划夏州、盐州、会州、兰州。沈括建议在夏州以西八十里筑城;此议得到宋神宗同意;派给事中徐禧等人前往指挥。
  徐禧到西北;与沈括相谈甚欢;二人最终决定先筑永乐城。这两个文人无军谋;永乐距银州故城不远;三面绝崖而无水泉;地虽险却欠缺最致命的水源。种谔表示
反对;徐禧官大;不听。并把种谔调往延州。元丰五年(公元14082年)九月;徐禧发兵民二十多万人;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宋神宗赐名〃银川寨〃。然后;徐禧、沈
括等人还米脂;只留800多人守卫。
  西夏闻报;深知永乐城乃咽喉要地;即刻集结二十多万步骑前来争夺。
  徐禧闻讯;留沈括守米脂;自领万余大军前往永乐城;并于城前列阵。徐禧此人;〃少有气度;博览周游〃;熙宁初年作《治策》二十四篇呈王安石;得以跻身朝廷。
其实;徐禧是个志大才疏之人。闻夏人倾国而来;他还不信;大言道:〃如敌寇多来;正是我立功名取富贵的大好机会。〃飞蛾扑火一般;徐禧猪颠风一样直奔永乐城。
  夏军渡永定河;大将高永能建议乘其半渡发起进攻;徐禧竟有宋襄公之仁;回答道:〃你知道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说着话;徐学士竟然〃执刀自率士卒拒战〃;亲
临最前线。想当年元昊病死;宋朝边将就曾建议要趁其国内动荡兴兵征讨;宋臣程琳也是食古不化的书生;表示〃幸人之丧;非所以怀柔远人〃;丧失了攻败西夏的绝好
机会。
  不久;后继的夏兵越来越多;无边无沿;〃将士皆有惧色〃。宋将曲珍建议收兵入城以避兵锋;徐禧不听。很快;双方接战;宋军的先头部队〃最为骁锐;皆一当百;锦
枪锦袄;光彩耀日〃;但是;遇见这么多似狼一样的夏军;心中又怯;接战不久就失败;〃奔入城;蹂(宋军自己)后阵〃。混乱之下;〃夏人乘之;(宋)师大溃;死及弃甲
南奔者几半。〃徐禧这才慌忙入城;被夏兵团团包围。
  众多宋兵;困守愁城;食水很快用尽;〃掘井不及泉〃;此城险是很险;平地凸起;但要钻出水来比登天还难;〃士卒渴死者大半〃。宋军确实英勇;仍旧〃扶剑拒斗〃。曲
珍劝徐禧趁还有些实力突围;徐禧不听;高永能劝他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血拼;又不听。
  结果;一夜大雨;多处城溃;永乐城失陷;徐禧、高永能皆死于乱兵;宋军只有四将逃免。
  〃(徐)禧疏旷有胆略;好谈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师怯耳……素以边事自任;狂谋轻敌;猝与强虏遇;至于覆没。〃此次大败;宋朝损失将校二百三十人;精
兵万余;最可怜的是十多万筑城后未及回去的役夫;也皆成夏兵刀下之鬼。
  永乐之围;种谔观望不及救;〃帝(神宗)冀其后效;置不问;且虞(忧)贼至;就命知延州〃;不久;种谔疽发背而卒;时年五十七。他是名将种士衡之子;勇敢善谋
;永乐城之败;他早已有所预见。但是;此人也是急功近利之辈;为人〃诈诞〃;去岁宋朝五路攻夏;正是他窜掇神宗皇帝;表示〃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
神宗因此〃壮之;决意西讨〃。所以;两年两大败;种谔不得辞其疚。〃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论(种)谔不死;边事不已。〃
  坐镇守卫米脂的沈括;本应率军救永乐;但听闻夏军数万奔龚绥德;危及关中;他便〃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加之他先前附和徐禧筑永乐城;战后;他被贬为均州
团练副使。元佑年间起复;沈括只做过光禄少卿分司这样的虚官;政治生命全然完蛋。当然;他闲居润州八年;才有时间写出《梦溪笔谈》这部巨著。虽然现在中小学
课常常见他的画像;在史传上他并不是知名之人;仅列于《宋史》列传第九十一堆文臣中沈遘的附传。
  此外;沈括人品很差。王安石在位时;沈括为访察使;回京后必盛赞良法大为便民。王安石罢归;沈括为三司使;马上向宰相吴充呈上新法的种种弊端;宋神宗〃始
恶(沈)括之为人〃。沈括与苏轼一直是老同事;苏轼外放杭州;沈括作为两浙访察使;临行;宋神宗嘱咐他〃善遇苏轼〃。苏轼见老朋友;非常高兴;两人亲切话旧。沈括
请苏轼把到杭州后所作诗文给自己一份〃拜读〃;苏轼马上答应。结果;沈括在苏轼诗文中一一用朱笔评点;密呈御史台与苏轼有过节的李定;表示苏轼诗文〃多讪谤〃
朝廷。所以;差点要苏轼一命的〃乌台诗案〃;实由沈括而起。永乐之役后;沈括闲废润州;又同没事人一样;对苏轼〃迎谒甚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今古无两的大
科学家沈括;畏妻如虎;常常被其妻张氏打得一脸血肉模糊;〃儿女号泣〃。张氏病死后;大家都为沈括庆幸;殊不料;沈括受虐惯了;母老虎一死;他天天精神恍惚;还要
跳水自杀;不久;老头也郁郁而亡。可以想见;撰写《梦溪笔谈》的沈括几乎是天天捂着血脸在艰难〃创作〃。
  宋神宗闻败讯;〃涕泣悲愤;为之不食。〃早朝时;他又〃对辅臣痛哭;莫敢仰视。〃确实;自熙宁开边以来;只得夏国葭芦、米脂等六个堡寨;但灵州、永乐两次大败;
宋军兵民役夫以及边境归附熟羌竟有六十万人死于争战;至于花费更是个天文数字;算也算不过来;绝对吐血赔本大买卖。
  〃帝(神宗)知边臣不足任;深悔用兵;无意西伐矣。〃其实;宋神宗是过份有〃大略 〃;〃每愤辽人倔强;慷慨有恢复幽燕之志〃;假使打败西夏;他肯定还会用兵河
北同辽朝开战。所以;王安石变法;实则是神宗皇帝想积累财帛与西夏打仗而导致。变法以后;国家实力稍有积累;但天下元气已伤;又接连两次大败;实际上是陷入更
加困弊的局面。不久;西夏又来讲和;宋朝只得按数〃赐〃岁币;大把大把的银帛仍旧每年交给西夏以〃买〃和平。忧愤之下;不到三年;宋神宗即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八岁
。史臣对神宗很惋惜;评价还是不错:
  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
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
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
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最后;再总结一下王安石为人。在个人操守方面;老王勤俭无奢欲;天天日理万机;百分百是宋朝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典型。但是;〃以大狱以报睚眦之怨也;
辱老成而奖游士也;喜谄谀而委腹心也;置逻卒以察诽谤也;毁先圣之遗书而崇佛老也;怨及同产兄弟(王安国;与王安石政见完全相反);子死魄丧(其子王雱先死
)而舍家为寺以丐福于浮屠也〃――所有这些;均成为当时后世为正直士大夫所不齿的大把柄。
  王安石变法的悲剧;其实也是时代的悲剧。宋仁宗在位达四十二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与民休息是好事;坏就坏在〃解散以休息之〃;天下人心的松驰;对西夏
、辽国以〃岁币〃买和平;大输锦帛以买苟安;全国上下沉浸于一种虚假的宁静氛围中;没有让人激愤励志的精神氛围;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而且;宋朝上下就怕言
兵;成为忌讳。假如钓鱼岛哪天和宋朝一样也成为讳言之事;天下事已经可知。
  宋神宗继位;天天为国贫而忧心忡忡;〃故以召(王)安石聚敛之谋;而敝天下〃;弄得天下骚然;富国的目的也没有真正达到。
  宋神宗、王安石君臣的富国强国之计;说白了只是〃聚财〃二字;以为有钱有粮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完全忽视了精神层面上的作用。美国最有钱;越南、格林纳达
以至于现在的伊拉克;老美皆灰头灰脸。五十年代的中国很穷;朝鲜战争;也能凭气凌势用简单的武器把美国与西方联军打得心服口服。至于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更
是不胜枚举:汉高祖刘邦小亭长出身;身无余粮;一变而帝万邦。秦朝有六国积储;敛九州赋财于关中;一宵瓦解;南宋朝的开国者刘裕;内忧外患;只以三吴一地财力
;破后秦;杀慕容超;吓得北魏也屏息蹑足;安禄山得势;拥长安;据险关;金银山积;唐肃宗地处僻远灵武;仍旧最终复国――由引观之;宋朝之患;〃实不在贫也〃。宋
神宗之时;如果守先朝之小康;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不急于求成;不贪图小利;不打肿脸充胖子;积累二十年;西进北讨;大可以一举成功。
  西夏方面;夏惠宗秉常虽象征性地得以复位;梁乙埋又把自己女儿给这位倒霉皇帝当皇后。梁乙埋不久病死;其子梁乙俌又袭封国相。同年;梁太后也病死;但朝
权仍在梁氏宗族手里。转年;夏惠宗秉常郁郁而亡;其子乾顺被扶上帝座;又是一个三岁的娃娃;是为夏崇宗;又是一个新出炉的梁太后主政(梁乙埋之女)。
  王安石晚年落寞;但诗词雅丽;清新脱俗。仔细读之;总有森然幽冷之气;现摘其小诗小词各一首;以展示其当时心境。
  其一(诗):
  荒凉烟雨助人悲;染湿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女过江时。
  其二(词):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瑟琶;晓来思绕天涯;不管通堂朱户;春风自在杨家。
  余生也晚;智也愚;行也鲁;读书趣味也〃形而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学时代;我就是个〃思想复杂〃的不良青少年;时不时不留痕迹、以高手艺匠人手段偷偷
撬开我哲学教授老爸一只锁扃密实的大书箱;十二万分沉迷地一本又一本偷看全套的缮本《绣像金瓶梅》;自此;幼小的心灵中;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灰之又灰之余;再看别人推荐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不过是一本铺陈华丽的爱情科普读物;《三国演义》不过是评书艺人羡慕帝王将相的瞎编集成;
《水浒传》也就是造反贼寇的漫画文字版;《 西游记》吗;更不过是一本宣扬因果报应的佛经故事摘编——它们在《金瓶梅》这本细腻入微刻画〃吾国吾民〃社会
、人生、心理、生活的巨著面是那么渺小和幼稚。
  万分钦服之余;在下渐渐衍生出一种对〃淫词艳书〃的嗜好;不仅能对李渔的《肉薄团》那样夸夸其谈的〃注水猪肉〃持有公正、深刻的批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