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抗战之前,沈鸿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由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学徒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小企业主,但此时年届而立的沈鸿已经浪费掉了最宝贵的青春(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也没能接受工业化大生产的洗礼。)。抗战爆发之后,沈鸿带着自己的机器和工人投奔延安,固然为抗战和解放出了大力,但就其个人而言,在山沟小作坊里很难获得多少成长。建国之后,沈鸿虽然通过刻苦的自学与实践的磨砺而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杰出工程师与工业管理人才,但细究之下他这几十年间的际遇其实也颇为不顺。而究其缘由,可以说他这个人“不懂顺应时势”,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年代里,他提出不能闭门造车,结果在那十年里遭到了批斗;而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面对技术引进的热潮,他却又反潮流地批评各种崇洋媚外的行径、指出自力更生的传统不能放弃,结果遭到群起围攻而被迫早早离开了一线的工作岗位(对一位热爱科研的专家来说,在科研一线工作到死。远比在家“颐养天年”要幸福得多。。。。。。)。。。。。。
“其实沈鸿说的一点也没错,只是国内总是唯上是从。政治正确远比实事求是重要得多,他这种直性子自然吃不开,除非有领导能够给予他全心信任和重用,或者他自己就有足够高的地位和权力。。。。。。”,胡卫东想到这里,终于攥紧了拳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没过多久,胡卫东不顾“任人唯亲”的非议,任命资历尚浅的沈鸿为中原解放区工业部部长。全权负责统筹和指导解放区的工业建设,而沈鸿也没有令胡卫东失望,在任期间中原解放区的工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甚至超过了胡卫东亲自负责的时候。这段经历为建国后沈鸿出任机械工业部部长(地位虽然不及财政部、国防部这几个核心部委,但比一般的部委却要高得多,因为其下辖的几个部委同样也是正部级单位。。。。。。)乃至后来担任分管全国工业建设的政务院副总理奠定了基础,而他这位奇才也在更大的舞台上作出了罕有人及的卓越贡献。。。。。。
虽然战列舰的建造确实可以明显地提升后进工业国的整体工业水平。但胡卫东对兴登堡级战列舰如此地关注和投入,与他的个人兴趣也不无关系。与之相比,胡卫东主动将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争取过来,则完全是出于航母本身的价值。不管国内用不用得起,先将相关的技术储备下来总是不会错的,反正有德国人提供全方面的支持,怎么也比以后自己独自摸索要快捷得多。
不过,二战航母的技术含量虽然没后世那么高,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并形成战斗力的,历史上二战期间拥有强大航母战力的美日英三国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0年代初期这样一个时间段里就开始研究的,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才有了二战期间的辉煌,而缺乏相应基础的德意两国的航母计划则全都中途夭折,足以说明问题。事实上,以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的眼光来看,齐柏林伯爵号这艘历史上最终没能完成的德国航母只能用“烂”来形容(但不管怎么样,它毕竟是一艘航母,对于不可能从美日英三国获得航母技术的中国来说,这次能帮德国建造齐柏林号,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这一点看看它设计中的基本参数就能明白:
满载排水量31;367吨
全长262。5米
全宽水线)
吃水7。6m(基准)
8。5米(满载)
动力蒸汽轮机,4轴
功率200;000马力
最高速度33。8节
续航距离8;000海里(19节)
乘员船员1;760人,飞行联队306人
飞行设施长240米x宽27米
舰载机常规42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30架),最大50架(10架梅塞施米特式bf109型战斗机)
20架容克Ju87型俯冲轰炸机
20架费策勒Fi167型鱼雷轰炸机)
武器装备s
12×高射炮
防空)
28×高射炮
装甲水线装甲60…100毫米
飞行甲板20…40毫米
装甲甲板40…60毫米
机库侧壁20毫米(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德国航母(中)
只要是稍微内行一点的人,都能看出一大堆的问题,首先,舰载机的数量实在太少,与美国日本的同吨位航母相比少了50%以上,而且比例严重失调,战斗机居然只有轰炸机的四分之一,就算德国的战斗机王牌再怎么厉害,也根本忙不过来啊!其次,明明是一艘航母,上面却装了整整16门150mm舰炮,这不是不伦不类吗?但你还别说,历史上不知多少个国家犯过类似的错误了,无论是现在的德国、后世的苏联,乃至于现在的日本和美国,都很难一下子完全抛弃传统,但比起德国将真正的航母弄成四不像,美日海军专门搞出“航空巡洋舰”或者“航空战列舰”来,所受的损失毕竟还是小了很多
除了这些光看数据就能发现的问题,齐柏林号航母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舰载机小说章节。客观地说,二战期间的德国飞机虽然受制于坑爹的发动机或者说是耐高温材料而普遍短腿,但撇开航程不谈的话,德式飞机的性能还是较为出色的,但对于舰载机,德国却完全没有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只能用陆基飞机来改装。
可即使是二战时期,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的设计要求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其中轰炸机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在航母甲板上安全起飞和降落就行,对于结构坚固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说,这一点不难做到。
同时,舰载轰炸机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远比坦克结实得多的军舰,因此载弹量和投弹精度比任何其他参数都更重要,其次则为航程和操纵性能,其中前两项性能斯图卡可谓是冠绝天下,操纵性能也好得没话说。作为舰载轰炸机再合适不过了。唯一的缺憾就是航程短了点,但这在胡卫东向德国提供了耐高温合金的配方和工艺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有了物美价廉(相对来说)的新材料。废气涡轮增压器、新型发动机和贫油燃烧技术的研发成功令德国飞机的航程普遍增大了一倍以上,而其他性能却没有半点下降,反倒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改进之后的斯图卡轰炸机完全可以胜任舰载轰炸机的工作,而且因为其超大的载弹量和在优秀飞行员操纵下几近100%的恐怖命中率。斯图卡舰载型及其各种改型普遍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
因此胡卫东对于斯图卡舰载型只提了可折叠机翼等几个小建议,甚至他还认为,以斯图卡轰炸机那惊人的载弹量。其实完全不需要专门的鱼雷轰炸机,对付水平防护较弱的早期战列舰或者其他舰型,直接俯冲轰炸就能轻松搞定,而对付水平装甲大大强化了的各国新型战列舰,也可以先用俯冲轰炸摧毁其防空能力,再给斯图卡轰炸机换上鱼雷进行攻击
比起斯图卡轰炸机,被德国人改装为舰载战斗机的bf109战斗机则很不受胡卫东的待见。这款飞机哪怕是陆基原型都算不上多么优秀(刚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先进的,而且采用了可收放起落架等多项开创性的设计,但到了二战爆发之后,bf109升级潜力偏小的弱点日益暴露出来,不久便被Fw190战斗机等更加先进的机型全面取代。)。历史上二战初期的威名更多的是依靠德国战斗机王牌的出色发挥,尤其是其短腿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飞越狭窄的英吉利海峡为斯图卡轰炸机护航时居然都因为航程的缺陷而无法全程跟随,这很明显已经不仅仅是发动机的问题了。事实上,历史上bf109战斗机除了对付苏联赶工造出来的木头飞机时性能占据上风,和其他任何敌军的战斗机对决时全都落了下风,也不知道德国空军那么多的超级王牌是不是就是被其低劣的性能给逼出来的
而更重要的是,舰载战斗机与陆基战斗机之间的差异远比轰炸机大得多,比如陆基战斗机以液冷发动机为主,而舰载战斗机则是一水的风冷发动机。正因为这样,历史上美日英三国的舰载战斗机都是专门设计而非由陆基型号修改而成,可问题是德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从这一点来看,哪怕历史上戈胖子没有从中作梗,德国也不太可能在二战结束之前造出拥有足够战斗力的航母。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胡卫东的穿越,事情有了很大的转机,胡卫东刚好记得二战历史上最强舰载战斗机“F4u海盗式舰载战斗机”的设计图
作为一款舰载战斗机,历史上F4u“海盗”卓越的性能令很多同时代的陆基战斗机都望尘莫及,高达的最大航速、12649m的实用升限和超过2500公里的最大航程都达到了二战中后期的顶尖水平,更不要说是现在了。此外,F4u“海盗”还可以挂载航空炸弹进行战术轰炸任务,而其900kg的载弹量甚至超过了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所有轻型轰炸机
更难得的是,F4u“海盗”并没有采用多少二战后期才发明的新技术,以德国的科技与工业水平,也就在发动机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历史上F4u“海盗”所选用的美国普惠“双黄蜂”气冷发动机现在已经研制成功,但德国人却几乎不可能从美国人手里买到,美国人出于对日本向苏联开战的奖励,卖了一些成品给日本,但当德国向日本提出高价购买的要求后,日本人却要求德国中止与赤色党的合作,这显然是强人所难,因此德国人就连搞个样品回来的山寨的机会都没有。但问题在于,F4u“海盗”若没有如此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就只是一款十分平庸的战斗机了,而德国在获得了耐高温材料的技术与工艺之后,虽然很有自信在发动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这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德国航母(下)
() PS:感谢书友“晓风寒月”投出的2张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只能先用洛阳发动机制造厂不久前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的1500马力气冷发动机应急,在中国目前世界第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帮助下,它的实际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650马力,虽然比不上美国“双黄蜂”发动机的2100马力(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型号其实只有2000马力),但至少勉强可以凑活用了
更重要的是,在获得了德国的技术和人员支持后(咱们底子毕竟还是太薄,之前也就是占了思路和材料的便宜,所以引进还是很重要的。),发动机的研发进度肯定远比以前更快,完全有可能赶在F4U定型之前推出更好的产品。
再说,获得新材料之后,德国人自己也在研制新的飞机发动机,虽然其中的战斗机发动机以液冷为主,但宝马公司此时却恰恰正在为开发中的FW190战斗机研制气冷发动机,结果与德国海军方面一拍即合,开始为F4U“海盗”研制新型的气冷发动机。。 。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还导致了一连串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宝马公司为海军研制飞机发动机这件事触怒了一直坚持“所有能飞的都要归我来管”的戈胖子,直接导致研制中的FW190战斗机被迫放弃了宝马公司研制的气冷发动机,而改用其他公司生产的液冷发动机,这样一来,飞机设计就不得不进行较大的改动。结果,本来FW190战斗机的xìng能就不如F4U“海盗”,又被这么一耽搁,xìng能的差距就更是巨大。即使戈林再怎么顽固,也没法无视飞行员们普遍的呼声,而拨款采购这款海军的舰载机供空军暂时使用。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虽然戈胖子利用自己的权势逼迫海军方面以“FW190”给这款机型命名,但丢面子的却还是他自己
因为同样的原因,“FW190”战斗机并没有完全照搬F4U“海盗”的原设计。而吸取了原版FW190设计中的部分优点,另外对于F4U“海盗”原来的部分缺陷如视界不佳等等也都作出了一定的改善,这些改动使得“FW190”的外形与历史上的F4U“海盗”相比有了不小的区别。因此后来美国人一开始只以为巧合,直到战后才明白德国人是抄袭了他们的设计,而提供设计图的居然是中国人,这也是这个时空冷战初期的麦卡锡主义闹得比历史上还厉害的重要诱因之一,但却并不是根本的原因。
胡卫东的设计图可不是白提供的,作为交换,德国需要帮助中国建设一条月产能150架以上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这款被中方命名为“海歼1”的舰载战斗机,以供中国的飞行员积累cāo纵全金属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的经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几种修正版中,中方选择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