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色党长期以来的善意和帮助,中央虽然多少还是对苏联方面有些担心,但在征询了胡卫东个人的意见后,最终还是决定派他赴苏联一行。
在离开兰州之前,伟人将胡卫东叫进了自己的书房,单独对他吩咐道,“卫东啊,此去苏联,别忘记找一个人。”
“马仲英?”,胡卫东惊讶道,他对于这位历史上的奇男子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没想到伟人也对其如此关注,马仲英自兵败赴苏后,国内绝大多数人基本上连他是死是活都不清楚,而伟人却对马仲英的现状如此清楚,显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他了。
“卫东,如果给你3000骑兵、2000步兵,二三十门火炮,对方有一万步兵、一百门大炮、二十辆坦克,二十架飞机,而且弹药充足、训练有素、悍不畏死,你能瀛下来吗?”,太祖笑着问道。
胡卫东不用想就摇头道,“赢不了,除非将我军的3000骑兵换成五十门大炮,再去掉对方的飞机。。。。。。”(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零六章 苏 援(上)
“但马仲英可以,就像你是炮兵的天才一样,他率五百骑入新疆,数年间无人能制,连几年前的苏军(当时还没开始大清洗,苏军战斗力还是极强的。。都无法抵挡,最后靠着数倍的兵力优势加上无数飞机大炮才勉强将其打败,这样的奇才留在苏联太可惜了。。。。。。”,伟人捻起已经快要燃到尽头的烟嘴狠吸了一口,又道,“听许光达讲,马仲英赴苏后学习了装甲兵战术,你不是一直说装甲旅没有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吗?这不就是现成的?”
“是啊,骑兵的战术本身就与装甲战术本身就有不少相通之处,以马仲英的天才,领悟装甲战术的精髓应该不难。。。。。。”,胡卫东想到这里,当即表态说,“请主席放心,我就算用绳子绑,也要把他绑回来!”
“如果他已经不当自己是中国人,那就算了,人各有志。”,太祖说着脸上现出一点阴霾,苏联实在太强,以至于每个去过那里的中国人都会深受震撼,其中相当一部分更是此后言必苏联,马仲英虽然过去有过传奇经历,但他是败于苏联之后才赴苏的,心理状态肯定不复昔日的自信,能否坚持自我,伟人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是,主席。”,胡卫东应诺道。
为了节约时间,胡卫东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选择了风险较大的飞机,所幸一路平安,于37年11月22日顺利抵达莫斯科。//令胡卫东惊讶的是。不光是周公与毛泽民这两位赤色党赴苏谈判的代表,就连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也亲来迎接,在他身后还跟着多位共产国际的重要人物,其中还有胡卫东最厌恶的王明。。。。。。
事后胡卫东才知道,原来是他在中原边区让工人数量迅速增加的一系列办法引起了季米特洛夫的重视,须知目前世界上工业化地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受到了先天的限制。在共产国际很多大佬的眼里,那些农业国的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关键是因为这些国家工业化程度低。无产阶级的力量太弱所致,因此如果有办法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工业人口比例,对于国际共运的帮助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胡卫东此行本来就急需季米特洛夫为代表的共产国际中并不唯苏联是从的这一派支持。现在对方有求于己,这事情就好谈了。至于苏联方面,胡卫东反倒更有信心,斯大林虽然是伟人加暴君,即使是如今已经是方面大将的胡卫东,面对他是也多少有些压力,但斯大林行事的出发点向来都是为了苏联的国家利益,所以只要拿出能够打动他的交换条件,获得苏联的援助也并不是那么困难的。而周公与毛泽民虽然都是出色的外交家,但他们还是秉持着传统中国人的习惯。感情放在明面上,利益则在底下操作,与毛子这样的西方人(在中国人眼中)将利益直接摆在桌面上的做法格格不入,沟通起来自然十分不畅,胡卫东发现这一点后不禁暗自摇头。“看来我这次真是来对了!”
虽然为了避免引起苏联方面的警惕,胡卫东在共产国际的演讲已经尽量藏拙,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好评,一向有着很强“工人阶级优越感”的季米特洛夫更对中国赤色党这两年竭力壮大工人队伍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的号召下,数以万计的各国**人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支持抗战。其中不乏边区急需的某些技术人才,对抗战胜利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苏联方面,在胡卫东指出青霉素菌株的质量在这段时间又有了提高,比之前给德国人的更好后,苏联方面终于开始重新估计这项技术的真正价值,此外胡卫东更是一口气拿出了akm突击步枪、40mm火箭筒和107mm火箭炮的设计图样(注1)作为交换条件,并许诺在苏援期间将氧气顶吹转炉等先进工业技术与苏联共享,终于让斯大林心动了。再加上胡卫东在苏联期间还积极帮助国府代表确定援助清单,甚至还帮他们制定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质量抽检方法和标准(但他们敢不敢检查就不关胡卫东的事了),这些虽然增加了苏联方面的耗费、甚至还打了苏联工业的脸,却营造出了中国两党之间和睦的气氛,令斯大林的担忧有所消退,之前停滞了许久的谈判由此迅速获得了较为完满的结果。937年12月16日,两党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协议,苏联政府允诺援助中国赤色党建设兰新铁路、克拉玛依油田(胡卫东出国期间,留在国内的那些地质学家都没闲着。)、玉门油田、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工厂、兰州石油机械厂、甘肃白银厂铜矿、甘肃崖湾锑矿、兰州钢铁厂、兰州氮肥厂、青海盐湖钾肥公司、宁夏石嘴山煤矿、甘肃金昌金川镍矿、甘肃镜铁山铁矿、甘肃西成铅锌矿、宁夏西华山钨矿、盐锅峡水电站等36个重大工业项目,并在其后三年内每年额外提供一百万吨钢材(援建项目所需钢材不在其内),支持西北边区自建铁路和其他工业项目,同时派出总数不少于一万人的技术队伍提供建设指导、工人培训等配套服务(这些人的工资均由苏联政府负担,但食宿由边区政府免费提供。)。
另外,苏联同意向位于抗战前沿的晋绥边区、晋察冀边区与中原边区派出不少于150架作战飞机的志愿航空队支援抗战,飞行员从苏联的航校学生当中遵循自愿的原则征集,飞机与飞行员的薪水均由苏联方面支付,但食宿一样由边区政府无偿提供,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飞行员的战功记录与初评由赤色党方面负责。。。。。。
注1:胡卫东并没有以这些武器的发明人自居,都只说是边区的军工技术人员研发的成果,否则以苏联人的德性,未必就不会扣人帮他们工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零七章 苏 援(下)
抗联问题也是双方谈判的重点之一,苏联方面认可抗联是中国赤色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保证以后不再越过赤色党派出人员到抗联内担任职务,另外,苏联政府承诺最迟于38年7月之前向高原提供不少于1万支步枪、300万发子弹、10万颗手榴弹的援助。
此外令胡卫东意外的是,或许是为了消除中国赤色党现在当权的本土派对苏联的不满,斯大林还将当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全都推给了王明个人,就像历史上他后来出卖高岗一样。在惊讶之余,胡卫东分析这可能是因为现在苏联已经意识到赤色党如今的力量,以及在牵制日军方面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苏援过程中苏联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与这些现实的利益相比,牺牲一两个亲苏的外国人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中国赤色党来说,苏联此举无疑给了党内的国际派以致命的打击。。。。。。
苏联的这些援助对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帮助并不亚于胡卫东之前在西方各国的采购,但这些好处也不是白给的,除了胡卫东给出的那些交换条件之外,赤色党还得欠下苏联3亿美元的债务,分十年还请,年息率为3%。但胡卫东却利用苏联人的自大,将协议定为五年之后才开始偿还,同时还在协议中特别注明,如果苏联不能如约按期足额进行援助,那么中国赤色党也同样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而斯大林虽然对将来与德国交战有所预料。却怎么也没想到战争初期竟会输得那么惨,以至于连履行这份协议或者说威胁到中国赤色党的能力都没有了,所以并没有对这个细节怎么在意,结果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人将这笔欠款理直气壮地赖掉。。。。。。
值得一提的是,在援助中国赤色党的过程中,苏联也从中获益匪浅,除了胡卫东许诺的那些交换条件,在援助过程中,目前还普遍比较谦虚好学的苏联技术人员在帮助边区建设的同时,也从边区的同行身上学到了超越时代的生产管理制度。这对苏联国内的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再加上协议签署后就陆续获得的那些先进技术,这个时空的苏联甚至要比历史同期更加强大。
一向厌恶老毛子的胡卫东不是预见不到这一点,但为了加速中国的工业化,尽快打败日军。不得不作出取舍。然而,历史的蝴蝶效应有时真的令人意想不到,苏联的强大使得斯大林愈发无所顾忌地大清洗,而德国不敢过早进攻苏联又给了他更多折腾的时间,结果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的损失居然比历史上还要惊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对于苏联这么大规模地援助赤色党,南京的蒋委员长自然十分不满,但是毕竟这些苏援均以民用工矿业为主。基本没有涉及军工(至少苏联没有帮助赤色党发展军工,反倒是苏联获益不少。),至于武器装备,东北抗联与苏援航空队的那点数量与**方面获得的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再加上为了平息老蒋的不满,苏联对于**的援助也较原定计划增大了力度,总价值同样达到了3亿美元,而且还是无抵押的贷款,相比而言,赤色党方面则是以价值至少也有五千万美元的代价换到了3亿美元贷款,斯大林的态度很明显还是偏向国府一边的。这令担心苏联扶持赤色党将他赶下台的老蒋多少放心了一点。。。。。。
而令老蒋态度软化的更重要原因,则是抗战形势的急转直下,给老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先说华北战场,虽然日本陆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几乎被打成了光杆司令,可是当大批援军赶到天津、方面军攻略也转为主攻津浦线方向之后。却一下子又变得异常凶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将太行以东、黄河以北的**几乎一扫而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竭尽全力,才勉强依靠黄河天险暂时挡住了日军的攻势,但第五战区兵力严重不足,形势岌岌可危。而淞沪战场本就日益艰难,日军一部又真的如当初胡卫东所说的那样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淞沪数十万**面临后路被截的危险,不得不匆忙撤退。
好在由于之前华北的大胜,牵制了日军投入淞沪战场的力量,使得日军在金山卫的登陆较历史上有所推迟,而此时“国联”会议已经结束,老蒋自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为了向西方列强表示抗战决心而让部队在死地继续坚持,再加上“吴福线”工事现在已经被陈明仁率部赶修完毕。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追兵,陈明仁率**整编第88师在此浴血奋战,顶住日军追兵超过十天的疯狂进攻,成功地掩护了大批友军的撤退,因此与历史上的淞沪会战相比,**的伤亡、尤其是阵亡数量大大减少(大约伤亡20万、阵亡七八万,而历史上是伤亡30万,阵亡近20万,其中一半牺牲在混乱的撤退中。),而日军的损失则有所增加。再加上之前华北的大胜,抗战的开局比起历史同期还是要好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面对总兵力已经暴增至近30万人的日本华中方面军,任谁都知道国都南京已不可守,但这时存心借机揽权的唐生智却跳出来慷慨激昂地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希望说动老蒋任命他为南京城防司令。好在与历史上此时还在陆军大学学习不同,如今的陈明仁身为整编第88师师长,又刚刚立下大功,更兼他是老蒋的黄埔学生,竞争力比唐生智这个老蒋昔日的对手大得多,当他也站出来竞争南京城防司令一职后,唐生智的图谋很自然落空了。。。。。。
其实陈明仁心底里同样是认为南京不可守的,但是他出道甚早,深知唐生智既无才亦无胆,如果将南京三十多万大军交给他,非被全部断送掉不可,所以拼着这一战令自己英名尽丧的风险,他也要抢下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