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取!不知公使阁下另一个替代还款办法是?”

哈豪森道:“听说前段时间总理阁下的第四十七混成旅曾与前任大总统袁先生的陆军第一师、骑兵第三旅在张家口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在战争中贵方使用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战车,不畏任何火炮与步枪的攻击,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对方,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军方对这种新式武器抱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总理阁下能够提供该种战车设计图纸和样品的话,我们可以免去这笔费用!”

孙元起冷笑道:“对不起,公使先生,现在这种战车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就好像贵国拿骚级战列舰(即无畏舰)的设计图纸一样,是决不能外泄的!”

哈豪森犹豫片刻道:“如果总理阁下不愿提供该种战车资料的话,用新型轰炸机的设计图纸也可以!”

孙元起道:“兹事体大,还是容我再考虑考虑吧!”

其实孙元起并非付不起那420万银元,从华熙银行里稍微挤挤也能匀出来,怎么可能拿坦克和飞机设计图纸这类的镇国之宝出去交换?何况青岛如今就是德国手里的一块热山芋,恨不得尽快丢出来,捂得越久越不值钱,孙元起怎么可能傻到现在就和德国做交易?所以眼下自然要尽可能地施展拖延战术。

第四八六章得民心者得天下(上)

送走哈豪森之后,杨度颇有些好奇地问道:“百熙,刚才你与那位洋人都说了些什么?”

原来哈豪森为了保密起见,是独自一身来到太原的,甚至翻译都没有带。与孙元起交谈则是通过英语,出我之口入君之耳,确实保密至极,连在一边旁听的汤寿潜、杨度都觉得云遮雾罩不知所云。孙元起当下赶紧把两人交谈的内容大致复述了一遍。

听完孙元起的翻译,汤寿潜有些不解地问道:“现在青岛在德国人经营下确实颇具规模,他们索要420万元并不太过分,毕竟那些建筑确实是他们真金白银投入资金建起来。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咱们只要稍稍节俭一点还是能挤出来的,百熙为何不答应他?”

孙元起道:“蛰翁说得不错,那些建筑确实是他们花费精力和金钱建起来的,不过他们从胶澳地区攫取的矿产资源和民脂民膏绝对远远超过这个数!这相当于恶霸强占了我们的房屋,用我们的家产把房子装修一边,最后他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还要我们拿钱去赎买房子,世间岂有是理?而且他们如今让出青岛,并非是善心大发,而是日本对他磨刀霍霍。他自忖缺兵少将无力应付,与其让日本白白得去,倒不如转手卖给中国,不仅可以趁机捞上一笔,还能安然脱身。既然如此,我们何必着急?”

汤寿潜道:“诚然如百熙所言,现在青岛对于德国如同烫手山芋。既怕被日本平白抢去,又想卖出个好价钱。时间拖得越久。他们开价必然越低,对于咱们也就更有利。可咱们也要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青岛在欧战之前就归还我国的话,日本岂不是就没有了干涉山东、入侵我国的借口?咱们要是真与日本在山东开战的话,军费及财产损失可就不止420万元那么简单了!”

孙元起顿时一愣:汤寿潜说的何尝不在理?一直以来总觉得日本会对中国动手,尤其是它们垂涎已久的山东,可动手总得有动手的理由才行,所以小日本才会自导自演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挑起“九一八事变”;才会捏造日军士兵在演习时失踪。挑起“七七事变”;才会鼓动日莲宗僧徒挑衅三友实业社义勇队,挑起“一二八事变”……如果现在就把青岛收归中国,日本还会有出兵的理由么?

杨度却在一旁大摇其头:“蛰翁所言未免太过天真,您以为日本没有干涉的借口就不会出兵么?从日本公使山座圆次郎与赵智庵签署的《民三条约》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全面入侵中国蓄谋已久,一旦欧战爆发,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可以为所欲为,它们肯定不会错过如此天赐良机。想找个出兵的理由还不简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现在留着青岛,咱们至少可以提前知道日本进攻的方向,然后积极着手准备,预先集中精锐力量于山东。占据地利人和,打一场有备之战。若是提前将青岛收归囊中,谁知道日本会哪里挑起事端,东北?天津?上海?福建?到那时候我们备无可备、防不胜防,兵员素质本来就不如日本。再四处疲于奔命,最终能有几成胜算?”

汤寿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留着青岛则选择战场之主动权在我。不留青岛则选择战场之主动权在彼,权衡得失利弊之后,青岛问题最好还是悬而不决。百熙果然思虑深远,汤某望尘莫及!”

孙元起心里很想说一句:我是无辜的,我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杨度又摇着扇子说道:“虽说青岛问题悬而未决的话,山东会成为日本首选战场,但日本人秉性顽固执拗,有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蛮横劲儿,一旦他们在山东失利,必然会彻底激起他们的血性,倾尽全国之力做殊死一搏!如果杨某是日本人,肯定会在山东留下少部分兵力牵制,然后主力兵分两路,一路从朝鲜、吉林、奉天直逼京畿,动摇国家根本;一路从海上直指上海,然后溯流而上,攻占江浙等财赋之地,割断国家命脉。

“而且孙逸仙与日本政府过从甚密,日本占据江浙一带之后完全可以利用革命党在江南的巨大影响力,把孙逸仙推出来组建政府,到那时候才是咱们最危急的时刻!熬不过这一节,咱们至少三五年时间都难以恢复元气;但只要熬过去,小日本这二三十年的风光就算彻底到头了,咱们则有如飞龙在天不可复制,便是将来英、法、俄、德诸列强从欧战中抽出身来,在东亚也对我们无可奈何!”

孙元起不禁惕然而惊:在真实历史中,后来日本侵华不正是按照杨度所言,玩的是南北包抄、左右夹击的伎俩么?一路从东三省、河北往南打,一路由上海攻下当时的民国首都南京,然后渡江而北,要不是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徐州浴血厮杀,击败了由河北、山东南下的日军,两支日本军队差点就在黄淮地区顺利会师,将第五战区的近30个师三十余万官兵全部吞到肚里!

孙元起稍加思索后答道:“上海方面应该还好点,因为青岛距离沪上航程不过700公里,飞机可以随时起飞支援;地面部队也可以借助津浦线、沪宁线两条铁路转运,最快的四五日内就可投入淞沪战场;尽管如今海军不堪一提,但也聊胜于无,在遮蔽江浙一带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最可虑的还是东北!”

汤寿潜也大为赞同:“明代江浙一带颇受倭寇侵袭,民众至今对日本还咬牙切齿,而且又在飞机航程内,谅日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东北形势就大为不同了,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虎豹遍地,匪寇丛生;百姓不服王化,官吏骄纵成性,加上日本又在那里经营了十年之久,我们本来就难以插足,何况那里距离京畿只有咫尺之地!东北稍有风吹草动,京城官民便为之震动。

“明清两代定都京师,是想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警示后来帝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可这五六百年也吃尽了来自正北鞑靼、西北瓦剌、东北女真、西面流寇、海上西洋的苦头,几乎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如今又轮到我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了!”

孙元起虚心问杨度道:“皙子有何高见?”

杨度“哗啦”一声合上折扇,这才从容不迫地答道:“虽有京城时有寇警,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明清两朝都享祚近三百年,亦足以见此处王气旺盛。眼下民国政府定都北京,大总统府、国务院、国会乃至黎黄陂、段芝泉等人都在京城,为了名分正统,我们也可能在太原盘桓太久。只是现在北洋诸军夹峙京畿,我们为了身家性命考虑,又不能仓促入京。那该如何是好呢?

“正好眼下东北局势紧张,百熙不妨电告黎黄陂、段祺瑞等将京畿附近的陆军第二师(驻保定)、第四师(驻天津)、第十师(驻北苑)、第三混成旅(驻南苑)等部队分批调往东北,以后弹药粮饷都会在东北发放。想来他们会明白百熙你的言下之意!”

汤寿潜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果然是高见!”

杨度接着说道:“虽然这次预想里的中日之战最初只是争夺山东,但随着局势演变,肯定最终会成为中日两国的国运之争。就目前看来,我们优势主要在于可以事先预设战场,还拥有飞机、坦克等诸多杀手锏,但获胜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地利、器良,更在于天时、人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弱点,才能及时补救,才能扬长避短,才能避实击虚。

“那咱们的弱点是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胪列很多,比如日本兵员素质更强、日本工业水平更高、题本海军力量更强等等等等。但杨某想要说不是这些,而是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百熙你虽然在国民中,尤其是在青年学子心目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但影响力却远不如大正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影响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一点,百熙你对读书人,尤其是年青读书人影响更深,对于普通民众影响仅限于蠲免田赋的西部各省,在直隶、河南、山东等华北省份以及江南、西南诸省却殊为平平;对于社会中坚力量,也就是四五十岁上下的士绅阶层影响更趋淡薄。而大正天皇对于日本国民的影响是从上到下,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

“其次一点,百熙对于普通国民的影响,仅局限在推广教育、开启民智、蠲免赋税、造福民生等生活层面;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或许可以用恩泽、大义、人格魅力来吸引他们参军赴死,但他们对你的忠诚和信赖是有限度,随时可能因为某件事而怀疑乃至背叛。而对于日本国民来说,只要天皇一声号令,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不需要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怀疑与顾虑!”

第四八六章得民心者得天下(中)

汤寿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汤某耳闻,日本官兵确实对天皇尊崇至极,甚至把天皇当做神来崇拜,而且特别提倡以忠诚、勇敢、服从为根本的武士道精神。光绪末年日俄在旅顺大战的时候,就有上万名日军官兵冒着俄军的枪林弹雨,以人海战术发动冲锋,全军至死无一后退!其血腥残酷、其忠诚不二、其勇敢服从,都令人胆战心惊。若是以此种肉弹攻击来对阵大清军队,只怕不足片刻时间,大清军队便会溃不成军!

“当然,百熙麾下的精锐虽然寻常看不见,但偶尔露出峥嵘,都足以让国内外为之刮目相看。比如辛亥年间以一协学生军全取晋陕川三省,民国二年以一旅之力千里跃进直下湘粤,又以一团疲兵击溃享誉两广十余年的济军,还有前不久以一个旅的兵力全歼一个骑兵旅、击溃一个整编师,这些经典战例都证明百熙麾下将士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强军。与狂热的日军相比,未必不可战而胜之,成为东亚第一强军!

“然而如同皙子所言,百熙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对四五十岁上下士绅阶层的影响犹显不足。如果能在近期有所改善,使得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对外,支持我军在山东与日本决战,那自然是更好。只是不知皙子又有何高见?”

孙元起心里却在暗暗犯嘀咕:这杨皙子该不会依然迷恋帝制那一套,准备给自己玩劝进表、万民书吧?在民国以后搞帝制复辟。那可比戴名牌表、抽天价烟更十恶不赦,绝对绝的见光死!

杨度老神在在地答道:“高见谈不上。杨某只是有感而发!想当初日本国自镰仓幕府时代直至江户幕府时代这近千年时间内,民众只知有征夷大将军而不知有天皇,天皇不过形同傀儡,手中没有任何权力,处处受幕府约束,不仅没有锦衣美食,甚至性命都危在旦夕,与汉献帝、光绪皇帝相比甚至还有不如!然而你为何日本天皇在近四五十年中突然备受尊崇起来呢?

“其中除了天皇是传说中太阳神万世一系的子嗣。符合日本民族信仰外,杨某觉得最大因素还在于当时日本外受列强侵袭、内有藩国林立,民众渴望有个强有力的君主站出来,带领他们在内统一全国、刷新陈腐旧制,向外抵御列强屹立强国之林。而原本的幕府将军因为十多代传承,加上与外国签署的诸多卖国条约,已经让他们成为落后腐化、封建锁国的代名词。根本无法肩荷起如此重任。于是民众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本人固然雄才大略,但更重要的是他恰好遇上了合适机遇,在时代潮流和民众选择双重推搡下,这才一步步走向神坛,成为万众膜拜的人间之神。如今大正天皇精神欠佳。时有怪诞失常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