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天威赫赫,大军至则高昌乱平。”这是史书上写明白的事情,谢逸自然不含糊,想也不想说出口后,心里顿时生出些许忐忑来,自己是个异数,蝴蝶效应已经出现,这万一……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瞬息万变,就一定能……

所以他很谨慎地补充道:“前提是必须要做好准备,另需一名骁勇将领统率兵马。”

“你可有推荐的人选?”

谢逸没想到李世民会这么问,问的如此直接,虽说明知道侯君集最为合适,却万万不敢说出口。

作臣子的可以针对某个问题给出方案策略,但涉及用人,尤其是和武将人选有关之事,是万万不敢多嘴了。此间越俎代庖,乃是为臣大忌,更是取死之道。

谢逸心如明镜,连忙道:“臣不知兵。此等大事更不敢妄议,请陛下圣裁。”

“嗯!”李世民淡淡应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再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出兵讨伐高昌的事情便定了下来,显然在领土问题上,李世民不会轻易有任何让步。

只是先前有人反对,他为帝王不好先明确表态罢了。此时则不同,有侯君集和谢逸先后赞同,舆情则完全不同。

众臣也不得不默认这个事实,但对出兵一事。仍旧有些忐忑。毕竟数千里劳师远征,还要穿过戈壁沙漠,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没占到一样,想要成功似乎有些困难。

万一战败了,领兵前去的那位将领恐怕要担责问罪,此等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也不知道谁会成为这个冤大头。

再者,便是这位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谢学士了。毕竟是他首先明确建议,并给出策略的人,到时候恐怕也难逃问责吧,至少言官们已经记在心上的。

一时间。众人看谢逸的眼神也都比较古怪。

至于领兵出征的人选,一时间也难以确定,估计需要李二陛下和宰相与一众老将们仔细商议,才能有个结果。

不过谢逸仍旧看好侯君集。满朝上下,除了这位骁勇老将,谁能胜任这个艰巨任务?

此战必然会成就侯君集。但不出意外,也正是此战让他生出骄纵之心,最终走上不归路。

今日不过是讨论高昌之乱的应对之策,但谢逸有种感觉,这会是大唐储位之乱最初的开端。

李世民算是始作俑者吧,而自己也在其中推波助澜,最终的结果后怎样,谁能准确料定?

出征之事暂无定论,但谢逸提出的先派使臣前往高昌申斥鞠文的建议被采纳了。群臣对此也乐见其成,毕竟如果能和平解决最好不过,劳师远征动刀枪实在不值得。再者,先礼后兵一直是汉家王朝的一大原则。

很不幸,那位最初赞成主和的虞部郎中李道裕摊上了这个苦差事,不得不领命,谢逸总觉为李郎中看向自己的时候,目光是那般不友好,大抵是在埋怨自己的提议吧!

只是这能怪谁呢?如果不是他自己最初跳出来主和,讲什么大道理,兴许这事最终也不会落到他身上。

何况不就是走一遭高昌嘛,虽说看似凶险,但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鞠文泰应该不至于将他怎样。

当然了,如果鞠文泰狠心将他斩杀祭旗的话,大唐上下一定会义愤填膺,斗士昂扬地出兵讨伐高昌。

最终的结果无论是生是死,他李道裕都会得到大唐的奖励,区别只是到底会做功臣还是烈士。

应该是前者吧,只要他活着回来,等侯君集讨伐高昌成功,论功行赏肯定不会少了他那一份。那倒是,他是不是该向自己道歉,然后道谢呢?

下朝路上,谢逸正如此腹诽之时,无意瞧见魏王李泰正看向自己,眼神里暗示意味明显。好似是告诉谢逸,你今日能在朝堂上露面出彩是拜我所赐。

好像事实上是这么回事,但实际上他李泰最初能料到如此局面?这时候不过是想要和自己套近乎罢了!

不得不说,最近的日子里,李泰对自己的态度完全变了,明显是有意拉拢,为此没少费心思。

但谢逸还是比较谨慎,为了避免彻底得罪魏王府,没有直接完全拒绝,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毕竟他不想过早牵涉到皇位争夺中去,他有自己的考量和打算。

不过显然其他人不是这么想的,今日李世民绕过吴王李恪,对李泰的那一问在朝臣们看来是一种极为明显、强烈的讯号,魏王殿下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分量不断上升,在他们心里的价值和期望上升了不少。

是以下朝的时候,有不少人围绕在魏王殿下身边,或交谈,或恭维,至少也要混个脸熟。

一瘸一拐走在另一旁的太子李承乾见到此情此景,脸色别提有多阴沉了。

在他看来,今日父皇的举动又是明着打压自己,抬举老四李泰,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看看现在,有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围在李泰身边巴结,好似已经将其视为未来的储君,大唐天子一般。

但他们都忘了,自己才是太子,是未来大唐的主人。

然而……

一想起下朝之时,父皇特意叮嘱李泰,择日要幸延康坊魏王府,李承乾的心里边不由自主有些发慌,越发的不安……(未完待续。)

第二四四章皇帝的暗示

没有人注意到,朝会之后长孙无忌悄然进了承庆殿。

往年的时候,作为娘家人,他前去给长孙皇后拜年倒在情理之中。

但是如今,长孙皇后崩逝已久,他入宫便只能是面见皇帝李世民的。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只是为拜年,舅婿俩私下聊聊天吗?

“辅机啊,朕找你过来是说说出兵高昌的人选。”李世民落座之后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长孙无忌在朝堂上没开口,但终究逃不过这“一劫”,该说的还是得说,身为当朝司空,大事总的有个态度。

长孙无忌轻声道:“陛下,已经下定决心与高昌开战?”

“要不然呢?”李世民的一句反问彻底说明态度。

长孙无忌道:“高昌之乱确当讨伐之,只是此战得调动不少兵力啊!”

“朕已经想过了,数千里之路,要保证粮草,恐怕也就可以调动万余兵马。”李世民叹道:“兵力有限,所以率兵的将领就至关重要,颇为棘手。”

“陛下可有初步人选?”长孙无忌小声询问,大有反客为主的意思。

李世民笑道:“滑头,你盘着指头算算,能担此重任的能有几个人?”

“呃……陛下这么一说,倒真是。”长孙无忌道:“李绩在并州恐怕走不开,江夏郡王在灵州需得防备着薛延陀,薛万彻年级大了些……”

“所以只有他了!”李世民皱着眉头道:“还非得让朕先说出来,你与朕之间用得着如此藏着掖着,客套虚伪吗?”

“是是!”长孙无忌仍旧是唯唯诺诺,但到底派何人出兵,他仍旧只字不提。

李世民倒也不是真生气,悠悠道:“侯君集乃一介武将,为人果敢,让他主持吏部有只是一时权宜之计。整饬吏治做的不错。但为此也没少得罪人,朕对不住他。

按理说该给他些许补偿的,但高昌是块硬骨头,可能除了侯君集,没有旁人能够担此重任,所以少不得的委屈他了。”

长孙无忌附和道:“潞国公乃我朝数一数二的武将,想必官场,军旅才真正适合他,想必他也愿意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道:“嗯,话虽如此。但还是得和君集好好说说,朕不想用一纸诏书压人,让大臣们心有怨怼。”

“陛下圣明!”

“哼!”李世民佯作不悦,表情一转道:“朕听说承乾和青雀都给你送年礼了?”

“啊是,诸皇子女孝顺,都记得臣这个舅舅,不只是太子和魏王,晋王殿下,城阳、衡山和晋阳三位公主也有礼物相赠。陛下放心。臣也准备了丰厚的压岁钱。”

“哼,休要和朕绕弯子,给外甥们压岁钱那是你应该的,难道朕会担心你亏待了外甥们?”

李世民蹙眉道:“至于外甥们孝敬你也是应该的。不过雉奴和公主们送的那点东西实在微薄,哪比的承乾与青雀。”

长孙无忌道:“礼轻人意重,外甥(女)们的心意,无论轻重。臣都心满意足。”

“得了,顾左右而言他有意思吗?”

“陛下,手下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陛下的儿子,臣的外甥。”长孙无忌一咬牙,说出了一句看似有些莫名其妙的回答。

但李世民却懂,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是许久的沉默,好半天才道:“如果是平民之家,朕自然乐意一视同仁,奈何他们生在皇家,这万里江山……”

“陛下,正因如此才需格外慎重。”长孙无忌急忙劝谏。

“朕心里有数。”李世民道:“若非不得已,朕岂会给自己找麻烦?”

“延康坊陛下是去定了?”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试探询问。

“当然!”李世民笑道:“朕去自己儿子家坐坐,有问题吗?”

“好吧!”长孙无忌沉吟道:“陛下有空也去东宫坐坐吧!”

“滑头!”李世民埋怨一句,沉吟道:“你能一碗水端平,这样最好不过,朕也就不用担心了。”

长孙无忌心头剧震,李世民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他却听出了异样。皇帝陛下这是在暗示自己啊,至于暗示的内容,人老成精的长孙无忌自然明白。

李二陛下这是不让自己介入皇子们的争斗中去,尤其是东宫和魏王府,是为什么呢?

怕自己这个做舅舅的为难?是担心自己偏帮了某个外甥?还是其他的什么缘故?

反正长孙无忌自己心里清楚,泛起阵阵惊涛骇浪,他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忧愁。

如果只论自己,也许回家痛饮百杯,然后感激涕零,但是一想到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局面,长孙无忌心里便一阵阵的不安。

还是那句话,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他长孙家的外甥。他很难想象,如果妹妹还活在世上,看到如今的局面会是什么心情?

徒呼奈何,谁让他们生在皇家呢?

再者,不管哪个皇子都是皇帝陛下的亲生儿子,他都能狠下心来,旁人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是,臣遵旨!”长孙无忌躬身一礼,向李世民做出了回答和承诺。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笑道:“辅机啊,观音婢不在了,有空让长乐多回宫看看,朕太忙,年幼的弟妹还得麻烦她这个长姐帮着多照料。”

长孙无忌听的明白,这又是一个暗示,重点在于“年幼的弟妹”几个字上,李承乾和李泰都已经成年,用不上长乐关照,这意味着什么?

心如明镜的长孙无忌当即点头道:“臣明白,回去之后会转告长乐公主知晓。”

“嗯!”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你知会一下鸿胪寺,让他们派人前去吐谷浑,商讨联合出兵之事;再派人知会李绩和李道宗,防备着薛延陀,避免夷男他们趁火打劫。

高昌之事必须要尽快有个了断,谢逸今日没有说,但我们都该明白,高昌的身后是西突厥人。如果这次不能遏制他们,还以颜色,往后他们回变本加厉的。”

“是,臣遵旨。”长孙无忌当即领命。

李世民悠悠道:“嗯,办好之后便回府去吧,安心过了年再说了,不管怎么着,也得十五以后才会有正经的动作。”(未完待续。)

第二四五章败家玩意

高昌之乱,进一步风起云涌的储位之争,顿时让长安城里风头又紧张了不少。

明明是正月里新年之际,却有种风声鹤唳的感觉,各府的走动也越发勤快了。

但这其中,长孙无忌是个例外,年节里哪都不去,而是每日待在家里含饴弄孙,共享天伦,完全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度。

长孙司空的做法让很多人都有些摸不准他到底在弄什么玄虚,大概有人想到他的会有为难,却不知他收到了李二陛下的暗示。

也正是因为这等原因,让很多明白人陷入了思考和担忧中,比如房玄龄……

身为大唐宰相十余载,小儿子娶了高阳公主当了驸马,女儿嫁入皇室成为韩王妃,房家荣宠无几人可比,盛极一时。

但有道是高处不胜寒,越是身居高位,反而越发的谨慎,甚至有些忐忑不安。

一个在位十多年的宰相,执掌权柄的重臣,皇帝是完全信任,没有丝毫猜忌吗?想想以前,历朝历代宰相们的下场。

比如汉朝,汉武帝刘彻在位几十年,光是宰相就换了十三个,有哪一个在职的时间有自己这般长?

别看着现在荣宠万丈,真的就万全高枕无忧吗?

房玄龄自己心中多有忐忑,一直有些许隐忧,今日在朝堂上不敢有确切论断大概也有这方面的缘故。

但越是如此,他越发惶惶,尤其是看到皇帝恩宠魏王李泰的情形之后,房玄龄就更有避开的意思了。

现在很多人躲在站队,但他不想站队,但身居宰相之位,想要超然于事外恐怕很难。何况自己的二儿子房遗爱还是驸马,与那两位舅兄都有联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房玄龄觉得也许自己该换个位置了,一直不挪窝的宰相,要是没点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