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孙策-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要命的派系之争,该怎么解决呢?幸好如今队伍还不大。这种思想还只是一个苗头,不过其他的部曲里难道没有吗?以后,随着部队的规模越来越扩大,怕是这个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啊。

老爹留下的那一批人算是一个阵营。招降过来的算是一个阵营。家里的亲威们是一个阵营的,公瑾与这里面山寨里的山地营又是一班。

如何才能处理好众将之间相处的关系。这倒还真是让人头痛的事情了。

从古至今,由于的派系问题。搞得一支强大的军队分崩离析的事情还少吗!而这种派系间的斗争,在官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党争了。

这二千多年的历史,死于党争的名人,亡于党争的朝代更是比比皆是。要警惕啊!要找几个人商量一下,怎么将这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好!”

周瑜却是没有如孙策一般想到这么长远的事情。见到主公看过来的眼神,以为是让他来出面处置此事。

略一思索之后,说道:“各位!看来此事也不能全怨子明。自大汉立朝以来,就一直以仁孝为善,有太多为长者受辱而奋杀仇敌,官府不予处置的先例。

何况此人是辱及了我军的英雄在先。依在下看,给管司马的那位兄弟妥善安葬。如需安家就按照普通将士阵亡的抚恤发放即可。

至于这吕司马,念他年纪尚幼难免有思虑不足之处,就宽大他这一回,主公以为如何?”

那什长陈春生却肃容站了出来,针锋相对的说道:“主公,属下以为不妥!不论如何,那被杀之人只是骂了几句,就算是对我这的英雄有所侮辱,却也罪不致死。

以军规来说,他侮辱英雄,最高处罚是杖五十军棍。只有一再违犯军法教而不改,且有进一步的侵害行为才允许斩首。

以周将军所言,对死者家人的补偿并不为过。但以公平来说,吕司马的处罚却也不能少!还有郑长此人,是出于同乡之情帮助了吕司马。

但他抵制军法处的执法,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属下以为同样不能轻轻放过!应予以相应的惩戒。”

陈督察这一番强硬的话,却是一次性的把几个将军都得罪的差不多了。吕范的脸色有些僵硬,这必竟是自己亲自安排的属下,如此强硬的与周将军唱反调,也不知道是否会让主公愤恼怒。

心中有些埋怨:“你这陈春生,简直蛮干。军纪军法当然要维护,可你难道就不能说的委婉些吗?一下将帐中诸将都得罪了,本督为你来擦屁股吗?

唉!这人能力强,辩才太差也是要命的事,看来要提醒他外置事务的手段要温和些了。

不过若是周将军不愿接受,那也只好由我这个督军硬着头皮上了。怎么说这陈春生都是为了维护军纪的严正性!他不会有错。”(未完待续。。)

第一零九章管亥再认错将兵需分离

不等吕范开口表明态度,管亥却是主动的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意见。**泡!书。吧*这个黄巾军出身的猛将,一如既往的爽直。

是自己的一方的错误,都能毫不犹豫的认错。这在日渐复杂起来的同僚关系中,无疑极为可贵的。有话直说,必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主公,属下以为,那个被吕蒙兄弟杀了的家伙死有余辜!不值得为他再伤了兄弟们的和气。那小子若是在属下面前说三道四,属下也会一样重重的责罚于他。

就当是吕司马为属下军中除害了。免得日后属下也一样要斩了他这多嘴多舌之人!”

见到管亥把责任归结到自己的属下身上,邓当微微的松了一口气。也马上表态道:“主公,属下还请主公按军纪惩处子明。

其身为一军之长,却不能遵守军纪,任意斩杀下属兄弟。实属知法犯法,应予加倍严惩。”

说完就退往一边,不再做声,邓当知道,有先前几人的话铺垫。吕蒙是不会以命相抵了。打几军棍而已,有上好的金创药,休息些日子,很快就能恢复了。

如此自己也能与家里的婆娘与丈母娘交待了。眼下话说得严厉些也无所谓!让管亥这家伙去头痛就是!就不信这小子还敢在此时落井下石。”

吕范见几人都说过话,主公又把询问的眼光转向了自己。只好说道:“主公!吕司马虽然杀死自己兄弟。也属情有可原。不过按律处罚也是要的。

属下以为,可以撤去吕司马的职务,重责五十军棍并通报全军。至于这个郑长就一并责以二十军棍,撤去军职,通报全军,如何!”

以吕范的地位,他的意见基本上就算是综合各方的意思的结论了。而管亥这个‘苦主’,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更不可能反对什么。

而顶头上司说话了,且处置的意见也算是合理。军法处督察什长陈春生也就不再反对什么。邓当、吕蒙就更不可能对挨几下军棍有所意见。

虽然军棍数目比较多。打的会比较惨,但也比掉脑袋要好的多。何况这棍下轻重,从来都是随人心意所定。要生要死皆在执行之人的一念之间的事。主公的要保下来的人,手下自然会有眼色判定。

见众人都不再有意见。孙策终于点头道:“大家都不反对,那就按吕督军的方案执行吧!吕蒙,待伤愈后且回本将的卫士队做个卫士!”

说完有些不耐的挥挥手,让军法处带着感激的吕蒙执行处罚去了。孙策要的结果与邓当相差不远,反正只要吕蒙不死不残就行。

至于吕蒙的未来调任什么的,那只是迟早的事。有了才能的人,上山下海的,都能很快的适应。指挥军队,讲究的就是一个触类旁通。

有了才能的吕蒙,还怕没有发挥的机会吗?而这小子也确实该让他受些狠狠的教训。这次居然搞出这么大的事来。

等山寨事情已了,孙策等人快马回到秣陵之后。孙策才私下召来了李儒、吕范与周瑜,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这是一个做为主公应该早就考虑到的事情。

做为主公,若是不能早早发现,并让这个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那后面必然会深受其害。孙策关于争权的话一提出,三个智慧远胜常人的心腹顿时沉默下来。

李儒与吕范是明智的没有参与这些事情想法,李儒的嫡系也始终只有一个,就是一直跟随的徐逸。到目前为止他也没有想过拉拢过哪个将领,自成一系。

而吕范也只是全心的发展自己的军法处。维持好军法处的运行,就是他最大的目标。心中更是坦然面对主公的这个最担心的问题。

而初出茅庐的周瑜就不同了,对于丹阳出身的将领,他就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就象是之前对于吕蒙的处置意见上。他明显是有些偏向于山地军的吕蒙了。

以周瑜极高的智商,在听到孙策的意见。冷静下来想想:“如果当时是管亥的手下杀死了吕蒙后潜逃。自己又会怎么做?毫无疑问会直接带手下去找管亥要人并加以严惩吧!

想不到,对于这些私心方面的处置。我周瑜向来自命不凡,居然还比不过一个黄巾贼出生的粗汉。兄长的心胸、眼界,已经远远的将我这个不成器的小弟丢在后面了!”

孙策的一番担心,使得周瑜猛然清醒过来:“好险!我不就是走在这条危险的路上了吗?若是今日兄长不加点醒,终究有一日,会陷入与他人的争权夺势而不能自拨了吧!”

好鼓无需重锺,孙策的轻轻一次旁敲侧击般的点拨。就让周瑜的心态发生的明显的变化,他清楚的看到了自己弱点,自然会以他坚强的毅力加以改正。

对于周瑜这样有着远大理想。而且懂得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人来说,只要有一个小小的机会,他们也会获得比别人大百倍的收获。

只是这党争实在是一个复杂之极的系统问题。不论是李儒的亲身经历还是周瑜的见闻里,都是明白其中的危害,可是两人想了良久,却又同样没有解决的方法。

其实这本来就是人的私心问题,人人都想得到最大的利益。对于人心来说,若是能轻易的找到办法就可以解决,这世上就没有党争之一词了。

最后还是孙策说道:“这样,其实武将们的多是直爽之人,军中的问题就好解决。只需每过了两三年,将各军的最高将领进行轮换,使之属下不再设置嫡系的军队即可。

到时,天下所有的军队都是他们的嫡系,他们也是所有军队的将军。但离开了军队他们也就是一群普通人,那时就算有人想要有什么心思,也不会得到只忠于整个团体的士卒们支持。

而就算将领们之间有矛盾,最多也只能是私人之间的纠纷。他们能调动的不过是属于自己的一两百人亲信的卫队。

彼此能引发的最多只是几百人的争斗而已,不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这种治军模式当然是经过后世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军的荣誉属于自己,而部队则有着自己的荣誉。彼此并行且影响并不会太大。未完待续。。

第一一零章兵种互换指挥孙贲奋起学习

虽然暂时来说将士们也许会不适应,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新兴的集团来说,将兵分离的好处是极其明显的。**泡!书。吧*

一来可以让将军们都熟悉各军种各不相同的最佳战法,往后各军种配合起来也容易。

二来,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士卒们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只会忠心于最高首领,忠心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要想让军队有斗志,就必须让军队有奋斗,保卫的目标。要让所有的士卒们知道,他们就是为了国家强盛,为了百姓安康而战。

就象眼下主要由高顺练出来的陷阵营精兵,还有陈武在庐江练的一万庐江精兵。

虽然他们都敬服训练自已的将军。但军法处无孔不入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心中最终的效忠对象,还是孙策这个英明神武的主公。

并且只要是主公的命令,不论谁都可以指挥着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勇气去杀敌作战。只要是为了主公的事业,他们随时都可以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

孙策最后感慨到:“将领们多是爽直之人,只需认真教育还比较好控制。最难办的还是那些心思复杂的文人啊!

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何时就会整出些让人捉摸不透的复杂心思来。”

久在官场,也进过皇宫的李儒对此是深有体会,可以说李儒自己也是那些心思复杂的文士,无数阴谋诡计下的受害者。

还有的就是如今在舒县,担任书籍总监制的大儒郑玄。

如果不是因为党争断绝了他出仕的道路,只怕他也不会下定决心走钻研经典这条路,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如今这样一个人人景仰的高度。

对于郑玄的成就,几人都是感慨:“一个人想要有卓越的成就,还是要被环境逼着才能做到更高啊!”

吕范当然是同意的主公如此先进的军队管理方式,但他也提出的了自己的担心,。

“主公英明!此法实在大妙,省得那些悍将们整日里说本将是某某军出来的!不过属下以为。如今与江东刘繇的大战在即,若是临阵换将,怕是有所不妥吧!”

孙策哑然一笑:“当然不会是眼下就换。想我军等到此次彻底打败刘繇之后,必然要向扬州全境进军。那时才是换位的好时机,在实战中学习才是最好的适应过程!

不过你们军法处配合宣传队,先把这个将领换位制度印制出来。发到全军去。让全军上下有一个理解的过程,当然正常的升迁奖惩还是一样的执行。”

相对来说,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兵种与战术方法,都还是比较原始简单的,来去就只有那么几种。必竟攻击方式限定了兵种的分类。

如此将领间的互换就更加有可操作性。不象后世的兵种极其庞大,繁杂。没有十年的努力,都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指挥人才来。

某些飞速发展的先进兵种,更是要用大半辈子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指挥者。

譬如说你要是让一个海军电子战出身的将领,去指挥山地战或是坦克战。用外行去指挥内行那必然是手忙脚乱。还不知道最佳的应用战术,最后非要闹个人仰马翻不可。

而决定已经做出,至少眼前是不必再担心什么。至于文士们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没有军权的文士,只要不太过放纵他们的言行。想来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何况如今。在庐江的文士们都是真心拥护孙策的团体。加上制书教化万民的强大吸引力,根本也不会生出什么不同意见来。

孙策也就完全放开了这些事,择日带着众将,率领整编完成的三万大军向东开进。

大军出征之前,由徐逸与黃盖、许定各率五千轻装兵马,已经先期分兵进击。他们将要负责先行扫平曲阿的外围防御。

三个多月来。对于没有多少兵力驻守的湖熟与江乘、梅陵等城的守军。都明白自己这些人已经被刺史大人放弃了。故而对江东军的到来,不再是以往那般强烈的敌视态度。

而蒋琬与刘敏指挥着宣传队的口号。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