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孙策-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复⒈浮

州郡的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绝对是难以持久。如今属下看那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钱多粮广且军队强大。

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的打算。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但若是想要保持强大的地位,凭借的就是充足的财力。

您应当遵奉天子,并挟天子之名,向外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各方诸侯。要求各地向兖州进贡粮食与钱财;对内则大力鼓励农耕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

曹操小而敏锐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霸业与王道!好一个霸业与王道!孝先说的甚是,

仲德,此事就交由你办理。先去做些必要的准备,看有合适的机会,咱们就将皇帝接到鄄城来。

好。好一个挟天子以令诸候!果然是神妙之计!”

感慨了一番的曹操“孝先果然大才!不过你眼下可有具体的办法,以解决我兖州的困局?”

得到主公认可,已经知道自己的设想正中主公的下怀。毛玠变得胸有成竹的说道:“主公,其实属下在庐江月余。已经找到了江南富足的根本原因!”

毛玠的话,让厅中所有人都死死的盯住了他。这家伙去了一趟庐江,得到了多少秘密啊!

而粮食,才是这个世道的根本啊!若是兖州也有能养活百万人口的充足粮食,有着如此多的猛将强兵,兖州的崛起之势就必然无人可挡。

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毛玠微感得意:“属下敢问主公,可还记得今在东阿的枣祗否?”

曹操一楞:“枣东阿?当然记得。前年若不是东阿提供的军粮,咱们可赶不走吕布那厮!”

本是东阿人氏的程昱对自己的家乡最是关心,突然醒悟:“孝先,你是说那江南也是与枣东阿一般。行那屯田之法,才会富有粮食吗?

唔,倒是有可能?主公,想东阿一郡从来不曾有过缺粮之时。就算最为艰难的这两年,也多向周边郡县百姓供应粮食。

当年他也曾向主公进言。在全州境内屯田。只是战乱频乃,才耽搁了下来。主公,属下以为此策可以一试!”

“屯田?”众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片刻之后,军祭酒候声站了出来。大声道:“主公!属下以为屯田实不足取,不论是对官对民都无丝毫利处。不但会让百姓变得懒惰刁钻。

且施行屯田之主将,若是有所异心。人多势众之下必然会引动全州大乱!属下反对!”

众人瞬间哑口无言,连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曹操,同样冷静了下来。这拥兵自重,可从来都是居高位者心中的大忌!更何况是素来多疑的曹操呢。

若是屯田有了功绩没有自己份,但若是真有屯将聚众而反,自己支持屯田的话语,就很有疑问了。谁能说清,支持的人是否与反贼有勾结呢?

见众人都不再出声,毛玠有些无奈的说道:“主公,其实此事也易。只需找一忠心之人主持,且屯田民户暂时不以军伍之法操练。屯民没有战力,以我军之百战精兵,又有何惧。”

见曹操终于放松了脸色,微微的点头,毛玠接着说道:“属下以为那枣祗本是忠义之人,这两年来袁绍曾多次来信相召,许以高位皆被他所拒。

属下以为,如今兖州已经安定。以枣祗为屯将,他必然不会背叛主公!”

毛玠没有将话说完:“枣祗若是想反,他早已在吕布来时就反了。那时不反,现在吕布都被赶出兖州了再反,当他是傻子找死吗?若是他都不能相信,天下还有可信之人吗?”

曹操略一思索,马上明白毛玠话中的含义,微微点头表示同意。示意毛玠继续说完。

“主公,其实咱们能与江南定下亲事,还有一个好处。

若是有不通之处,还可以选派官员去江南学习他们的屯田经验,也非不可!据属下所知,如今为舒县管理屯田的就有当初的徐州牧刘备!”

毛玠又抛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大内幕,又是惹来一场激烈的争议。这里的人,谁会不知道刘备这个枭雄,那是不可能的。

当初曹操攻打徐州,若不是刘备带着两兄弟横插一脚,曹操完全可能已经打下了徐州。并以徐州为根基消灭吕布了,哪里会闹到使兖州如此贫困潦倒的地步。

他们三兄弟当初可是与中军校尉典韦都能交手的人物,如今刘备居然落得的舒县屯将的小官,这让了解刘备的众人怎么也不敢相信。

可是毛玠是不可能用这样的消息来欺骗大家。这种事又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只要派人专门调查一下就能知道真假。毛玠虽然再次解释了一番,还是有人将信将疑的议论着。

“刘备吗?”曹操这样沉稳的人,也感到十分的惊讶。

“他那两个兄弟就不反对吗?其中必有内情。孝先,此去舒县,你可对其中情形,着意探查清楚,回来后再做回报!

说起屯田人选,本官倒是记得,元让手下那个司马韩浩,倒是对农桑之事有些见识。让他与你一起去庐江看看情况,待他回来就让他做枣祗的助手。

传令东郡,枣祗即日升任典农都尉,命他马上就开始准备物资,召集流民编伍。待节后春耕起始,就以东郡所有闲田开工屯田。若是真有奇效,过了明年立即推广到全州实行!”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章富阳孙氏打秋风

心中满意的曹操抬头看向毛玠,略一思索道:“孝先颇有才具,从今日起,你就是我兖州幕府功曹!待出使舒县回来后,为文若做个助手!”

毛玠的一番苦心,终于如愿以偿的让他升了数级。更重要的是到了荀彧的身边,若是再能做出些成绩就很容易被州牧大人看到了。那样一来,升官的机会也绝对比以前要大的多。

毛玠的一系列建议,却成了曹操这些日子以来听到的最中意的话。因为一直以来条件的不顺利,心中隐伏了许久的万丈豪情,仿佛也在这一刻突然苏醒了过来。

再次变得雷厉风行的说道:“我大军要出兵徐州,必须先安定后方。青州兵经几位将军辛苦训练,作战之道也已大成,是时候对外征伐了。”

对着身旁的长子曹昂道:“子修,去通知你的子和叔父!着令他的虎豹骑,备齐军械粮草,三日后我军出征。

逃去雍丘的张氏兄弟,终是隐患,留他们不得。子修,你也作好准备,三日后随大军一起去雍丘!”

曹操这个一切以事业为重的英雄人物,终于举起了屠刀,向背叛了自己当年的好兄弟张邈出手了。下定了决心的曹操这一回,再不会让一再给自己添乱的张邈兄弟逃出生天。

甚至为此出动了由曹纯负责的精锐虎豹骑。而对长子的培养也正式开始。

“待孝先赶去舒县,将双方亲事定下后。着子孝即日率大军北上,同围雍丘!”

有了虎豹骑的牵制,再等曹仁从颖川抽身出来,包围雍丘之时。就是张邈兄弟灭亡俩灭亡的时候。曹操的一连串的命令。注定了张邈兄弟的结局。

而远在徐州的陈宫也在作出尽量周密的安排,吕布一方也开始行动,积极的准备作战。

~~~~~~~~

就在孙策准备停当,将要重回沙羡的前一日,富阳孙氏来人了。

久未见面的孙贲兄弟俩,亲自陪着一大群老少亲戚来到了总督府中。为首的正是当今孙氏族长孙静,带着一群的族中兄弟与家人,男女老少足有百多人前来做客。

不论是做客也好还是别有目的也罢。如此多的亲戚一起进门,孙策这边自然也是全家齐出,迎接亲眷。

幸好总督府建的足够大,多着百余人。也不显得拥挤。那些女客自有吴夫人与华薇等女负责安排妥当。

一群女眷叽叽喳喳的进入后院之后,前厅才慢慢的安静下来。其他留下的老少男人,自然就由如今当家的孙策,带头负责接待了。

看着堂下济济一堂的青年,少年们。孙策楞楞的发呆:“这孙氏还真是人才济济啊!不分大小,七个堂兄弟,孙贲、孙辅、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全部都到齐了。

再加上自家的五六个小家伙们,更有不甘寂寞的小香。如一条欢乐的小鱼。不时的在兄长们的人群里,穿来穿去的凑热闹。

众小之间的气氛还真是融洽之极。若是再加上随在郭嘉身边的孙河。孙家的人丁看起来还真是挺兴旺呢!不过叔父他们此来是为了得些关照吧?”

有些疑问的看了一眼正抚须而笑的孙静,不明白这个向来不喜欢做官的三叔。怎么就突然带了一帮大小子来舒县。看到全身战甲的孙贲,心中对这些人的来意,也隐隐猜到了几分。

父亲三兄弟,只剩下这个喜欢过些与世无争生活的老三,还好好的活着。不论出于对长辈的孝顺,还是出于对孙静个人品格的尊敬,孙策都没有理由不对他客客气气的。

没等孙策问话,孙静已经开口说道:“伯符啊!自从你父亲出仕为官之后,你可就不曾回过富春老家了。怎么先前到了吴郡,也不回家乡来看看呢!乡里的老少男子,如今对你可都是景仰的很。”

听到长者开口,堂下十几个正在热闹谈话的小辈,都自觉的收住了话题,转头看向了堂上的孙静叔侄俩。

数年未见,让这群同族的少年们,有许多想要相互诉说的精彩话题。但此刻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数双年轻的眼神里,是无限的憧憬。

见到孩子们都静了下来,孙静摆摆手道:“哦,伯符你不必解释什么,叔叔明白你的军务繁忙。你也知道叔叔的为人,喜欢坦率直言,这回为叔也就厚颜直言一次了。

你也知道,为叔不喜与你父亲一般,出门征战作官。不过你的三个堂弟如今都已经加冠,他们的娘亲想要让他们出息些,就想让他们出仕。

叔叔自己不想做官,也不想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就想着这些傻小子到你这里帮个手,给你这个当朝大将军,做个打杂的差事也好!你看能否安排他们三人合适的官职!”

叔父的话,让孙策沉静下来,看着几个想要加入军中的堂弟。孙家的基因在那里,每个半大小子,都要比相同年龄的孩子高大上一号。

特别是几个已经长成的堂弟,更是只比自己矮上一分。就连孙静这个以读书为主的文士,至少也有七尺多的身高。

孙策心中急转:“果然,这就是亲戚啊!当你落魄时,没有人会愿意真心帮你。当初父亲新丧之时,还是韩当、程普这班老将在,才给父亲一个勉强风光的葬礼。

当时这些人,可是没有几个出现在葬礼之上。若不是还有一群老将们在,加上自己的奋然崛起,只怕当时就会有族人跳出来,想要领军了吧。

母亲大人着急求孙子,未必就没有老家这些亲属的威胁在其中吧!若是孙坚没有老练的继承人,只怕孙家的二房一支,必然会被其他几房给吞没了。

但如今当本将军历尽千辛万苦,稍稍有所成就之时,这些亲戚朋友的就都出现在面前了。

嘿嘿,就说这似乎一脸痘痘的孙辅、孙暠吧!这两个人,还真是看不出来呢,只要东吴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着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族人的家伙。

特别是这个孙暠,在史上老孙策一出意外,居然还带着士卒想要争孙权的领导权。若不是虞翻防备得法,会稽已经被他割据,东吴就只能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那样的吴国还有什么抗衡江北的能力呢,这些堂弟本事很是不小啊!可是他们究竟的一直就有异心,还是在之后慢慢的培养出来,想要独自当家的念头呢?”

看到孙策有些不屑、有些冷淡的复杂眼神,三个正当年堂弟的心,都如同坠入冰窖一般。都是暗想着,看来这个孙策大哥,有些不愿意帮忙啊!

见孙策不停的皱眉思索,三人中性格最是不耐的孙暠终于忍耐不住。

最先开口责难道:“伯符兄长!小弟三人皆是以兄长为榜样,数年来苦练武艺。如今同样是弓马娴熟,不过是想要加入江南军,谋个出身而已,你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再说咱们都是自家人,你就连周家的那个外人,都能如此的重用。难道咱们这些本家的兄弟,在兄长眼中还不如一个外人有用吗?”

孙暠嘴里的周家外人,当然就是指的周瑜。身为中郎将的周瑜,却是在迎客之后,负责去安排酒席,此时恰好不在厅中。

孙暠的说未说完,却传来两声怒喝。

只见孙静涨红了脸,十分生气的责备道:“闭嘴,臭小子!只管你说自己的事就是,男子汉大丈夫,扯别人家的长短做什么!

你的本事足够,你就能加入江南军。若是不行,伯符同样会作合适的安排。你又为何要学那妇人骂街一般,翻找他人的长短之处。你如此糊涂,书都白读了吗?”

孙静的一番话,让孙策对这个三叔不由得另眼相看:“看来这三叔终究还是个明理之人,若是他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