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孙策-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属下的估计,马腾必然不敢让他的儿子来洛阳的。更不用说是他自己与全族了。”

对于贾诩的反对。孙策并没有反驳,只是带着几分神秘的笑道:“文和先生,你只管看着就是,本总督倒是有充分的把握,那马腾必然会前来洛阳。嘿嘿!”

要说充分的把握,曾经充分了解过马超这个人的孙策当然有把握。正是因为与韩遂翻脸之后战败,让马腾失去了在关中与凉州争胜的信心,这才带着全家投靠了曹操。

他一家人到了许都之后,却因为马超反叛,最终落得个全族皆死的下场。

所以知道此时马腾与韩遂已经反目之后。孙策自然有十足的把握收伏马家。不过只是还要防着马超以后一根筋,突然造反而已。

所以孙策如今要考虑的,是必须给马超配一个能控制住他的副手。也就是找个政委了。只是这合适的人选,这还真有点让孙策感到有些挠头。

正想着马超之时,宋谦急步进入屋中:“报主公,军师!有斥候报来。河内太守张杨在回到郡治之后不久,被其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本欲自立为太守,却很快被张杨部将眭固所杀。

如今眭固与冀州之间信使往来频密,看情况他似乎想要投靠袁绍。”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孙策等人不由得都皱起了眉头。

“河内郡也想凑热闹了!这袁绍还真是不消停!想要两面作战吗?还是想趁着京畿空虚,也来捞些资本?”

“看来袁绍虽然与曹操激战,但对挟持皇上也没有死心啊!只是可惜这张扬本已为我军所收伏,如今却又死于非命。早知就不放他们回去,直接派些人过去,将河内接手过来也好!”

“谁又能对皇上真正死心呢?要是有机会,只怕那眭固也不会放过的!派人接手河内,可是咱们人手根本不够啊!过几日去安定凉州与西域还要调派一些人手呢!”

在李儒与贾诩的对话中,孙策却是再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手中的人才还是太少。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如今献帝已经在手,是时候开始广开贤路,招揽人才的时候了。

第二日,献帝那简陋的寝宫加书房之中。不论是献帝一方仅余的大臣们,还是江南军一方的文武们都齐聚一堂。加上许褚的御林军在其中维持,将窄小的宫殿里挤了个满满当当。

打眼望去,分成文武两班的大殿里,倒也算是人头攒动,重新有了几分朝廷的威仪。只是这殿中终究是太小了,以至于献帝重回洛阳后的第一次朝会,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以往都是丑时开始的朝会,却因为孙策晚到,直接改到了卯时末才开始。等众人齐聚之时,太阳早已升起,明亮的阳光更是照进了大殿之中。

此时尽管参加朝会的人都排成了五六排,殿中还是有些站不下。如周仓、张飞等人自觉说不上什么话,进门参观了献帝与皇后一眼之后,干脆站在了殿外听起了热闹。

坐在床沿的献帝,许久没有见过如此多的人参加早朝,本有些久违的紧张。看着那些或粗野或文静的江南军人。

待看到人人都只是好奇的看看自己,或是看看坐在身边的伏皇后。就转头离开之后,这才有些放松下来。至少美貌的皇后没有引起什么异样反应。

自从被胡封当面羞辱之后,心中受伤的献帝,可不敢让自己喜爱的后妃们离开自己的视线。在一群粗野的将士们包围之中,谁知道后妃们会遭到什么样的毒手。

献帝可不想自己在讨论这可有可无的朝政之时,自己的头上一不小心就变得绿油油的。

孙策跟在董承等人身后,看着那些大臣们向着年少的皇帝行着叩拜大礼。他却带着身后的将领们,只是向着献帝躬身拱手施了一礼就算参拜过了。

反正献帝也说过自己上殿时可以免礼的,这该省下的虚假礼节还是当省则省了。

至于身后的赵云等将都身着甲胄,跪拜不便,自然也就能省则省了。要不是大家想要看看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后长什么样,只怕来这里的人至少要少去大半。

等老臣子们都完成了礼节,却不知道有什么可说之事,都是退到了一旁暂时发楞起来。心中暗笑的孙策示意李儒上前,谁让这么多人里,除了张纮也只有李儒有才有上朝的经验。

被赶着上架的李儒苦笑一下,有些无奈的出列向着献帝奏道:“臣李儒有事禀报皇上!”

原本就显得拥挤的大殿里,瞬间变得有些混乱,几个熟知李儒名字的老臣都挤在了一堆。

“啊!李儒!李儒不是在当年的长安乱中死了吗?闹鬼了吗!”

“还真是他,不过是比以往胖了些,能长胖的应当不会是鬼吧!”

看着殿中有些混乱的大臣们,献帝却是强自压下了心中的恐惧。紧握着伏皇后紧张的小手安慰道:“不用怕,不用怕!这青天白日的,日光如此猛烈,他一定不会是鬼的!”

此时的献帝第一次在心中感谢起孙策,将这朝会放在了白天来开。不然半夜三更的来这么一出,这些年老力衰的老臣子们,指不定要吓死几个呢!

这几年来献帝终究是见过大场面,很快就从这小意外中清醒过来。

“李儒,你居然还活着!哼,想不到这凉州军,嗯你有何事,且奏来听听!”

看着立在一旁气定神闲的孙策,再看看突然还魂般的李儒。献帝哪里还不明白这个李儒的来历。

不用说,这李儒一定是趁乱潜逃,投了江南军。才会在此时被孙策带上殿来。有江南军撑腰,献帝就算是想要向李儒问罪,也是无用。

当年凉州军掌权时就拿李儒毫无办法,如今事过境迁,又何必惹得大家都不愉快。只能当做是没有看清这人,就如对一般臣子般的问话而已。

尽管被众人围观感觉十分的难熬,李儒只能是硬着头皮,将主从几人昨日在太尉府中商议的几件要事。写成了奏章禀报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制定标准

已经见怪不怪的献帝迅速平静下来,也是依旧如以往一般,一条一条的看着李儒呈上的奏章。对奏章上的请求并没有多加考虑,准备按照以往的习惯一一准奏。

他就算不准,又有什么意义呢。从他当上这个皇帝起,就一直是这样做的。

洛阳城里破败的皇宫也不是自己当家了,哪里还有心情理那西域的蛮族由让谁来当长史呢。此刻的献帝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早已学会了面对现实。

对这些不将自己当回事的诸候们,献帝没有抱着半点希望。至少这江南军比起凉州军来说,还多了些约束,没有人敢对自己美丽的皇后打什么歪主意。

除了不能随意出宫,不论是许褚还是江南军新来的卫士们,对皇家成员与各位大臣们都还算尊重。这样比较有尊严的境地,献帝当然要投桃报李。

殿中响起了献帝那正处于变声末期,略微显得粗哑的声音:“要务之一,调扶风马超入京听封。特封其为西域长史,除安定西域三十六国之外。专责重建,卫护洛阳至大秦国罗马的商道!

嗯!这是好事,能增加大汉国库的税收与收入!准奏!”

献帝已经准许,自然会有负责书写圣旨的黄门,将这道旨意颁布下去。至于那正忙与韩遂一方交战的马超接旨之后,来不来洛阳那都与献帝无关。

“要务之二。江南军要求所有无关人等撤出洛阳。并且在重修洛阳城的同时,征召民夫重建当年秦国所筑的驰道!居然还要统一文字,统一律法,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念到这里,献帝不由自主的停下了对奏章的朗读。看向了缩在一旁的孙策,他当然明白李儒这篇奏章里所说的事,根本就是孙策的意思。

但献帝却想不明白,这个江南总督却是根本没有想要为自己升官晋爵,而让手下人给皇上提意见。这第一次的朝会。他提的居然全部都是对大汉有利的东西。

献帝眼光闪动一番,想想却没有说什么。摇摇头正想要接着念时,孙策看到皇帝的疑惑,已经主动接了上来。

“皇上。当年秦国之所以强大,就在于行有轨,做有制。一切匠作、生产皆有标准。想想秦军每年能生产出1600个箭头,数十万架弓弩,车驾,所有易损部件皆能任意调换。

皇上可明白?对这就是标准化的威力,我大汉士卒身体强健,本不比秦军差。不然当年也不会打得匈奴远逃,四夷皆伏,在胡人中闯出男子汉大丈夫的威名。

若是我军也能照秦国一般设定出大汉的标准。不但能让士卒们战力更强。就是大汉的工商农业必然也会有极大的好处!

再者如今百姓手中的五铢钱不少,却从来不用,却皆选择以物易物这样的古老交易手段。

不但是物价不明,物资流通不易,更不利于郡县的税务的征收。臣已下令在江南重制八钱重之五铢钱,只要皇上准许,立即就能大汉天下重新开始流通。”

要想富先修路,这不论是后世的高速公路,还是如今江南的两丈宽的大道早已证明了的。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不但对于提升物资的流通。就算治理地方的叛乱也是极有好处。

孙策对于秦始皇的高瞻远瞩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当年秦军六十万大军四处征战,通过平坦宽阔的驰道,大军运转迅速。却从来没有因为粮草的阻碍而战败。

献帝心中一怔:“这你都已经准备好了,还来问什么。真是假惺惺到了极处!”

嘴里却快乐的笑道:“好,孙爱卿真是心系我大汉!这都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大好事。不过这钱币发行与各项标准制定。都是大工程,还要爱卿们多多费心啊!

这秦国驰道在中原之地。因要恢复耕种,当年就损毁极大。倒是河北与九原的荒芜之地还留有些遗存,应当可以为爱卿修建汉直道省下些人力财力!

好,都是好事,朕当然准奏!往后就由孙爱卿总督这些事物吧!”

对于献帝来说,不论是孙策做什么,用的都是孙策自己的钱。反正国库里没有一文钱支持,孙策拿自己的钱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献帝不过是张张嘴表示一下,又能说什么呢。

“要务三,重建太学与各地学宫,学院。要让天下每一个百姓,都能免费入各级学院中读书学习,将来学习成材后考,考科举?为国家栋梁?”

这个新事物,却是让献帝有些张口结舌:“孙爱卿,这科举又是什么,是进行新式的孝廉考试吗?不过这没有身份限制,岂不是让天下人都能入了朝堂?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只要有本事的汉人都能入朝做官,对于献帝,对官员们是一个大的挑战,但对孙策来说却没有什么不妥。这也是寒门阶层挑战门阀大族的最好、最有力的途径。

没有了迂腐的八股文的限制,能入朝做官的必定都是些有着真才实学的才子。科举一旦实行,其变革的的力量就不可阻挡。最多只要二十年,那些门阀就会尝到寒门强大的毁灭力量。

却没有想到,年少的献帝也能一眼就看到其中的不妥,不愧是当了五年的小皇帝。但他绝对也不会想到,科举会在将来给大汉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之力。

等他真正察觉时,已经没有人能改变什么了。孙策只是微笑的看着献帝:“皇上,这不过只是一次新的尝试而已。如果实用,这科举就将是我大汉新的选举官员的标准。

当然如若确实不行,以后咱们再改就是。如今不论是朝中各部职司,还是各地郡县衙门中,都是急缺合格的官吏坐镇其中!

故而皇上应当立即下旨,在三个月之后的正月十五,开始这大汉的第一次科举。以让大汉的统治重新正常运转起来,方是当务之急!”

孙策的心中早有着自己的盘算:“江南一地,特别是庐江郡。是全大汉最早实行免费教育的郡县。

等献帝这道旨意一下,一场大考过后,他就会发现中举的庐江人至少也要占到这次科举的六成名额。”(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人口粮食是根本

在整个朝廷的官员中,有六成人员都是出于一个地方,是同乡,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而庐江则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江南军新政的好处,而且可以说是江南新政实行最全面的地方。如今的庐江人对江南军是真正的万众归心般的拥戴。

等这批人一入仕,不论是朝廷中,还是地方的势力必然会在这些新任主政官员的影响下,大幅向着江南军倾斜。那时只要江南军不犯下大的政策性错误,在大汉的势力必定是固若金汤。

何况对整个江南来说,还要占上至少二成的名额。如果八成的官员都出于江南,这个朝廷就只能是江南人控制的。就算是皇帝想要对付江南人,怕也是有心无力。

何况在这些江南官员的身后,必然还站着武装到牙齿,战力强大的江南军。

听孙策说起来似乎只是件小事,不明所以的献帝也只能迷糊的点头答应。必竟这官场、地方也的确是需要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